钓鱼用电动卷线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53967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合切换部件33,进而使该手指伸向前方对操作部45(42)进行顶推操作),从而能够即时地进行钓线的卷收操作,实现操作性的提高。
[0034]并且,关于操作部件40的旋转操作量和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关系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将操作部件40的基准位置(中间操作部42与控制盒102的表面大致成为面一致的位置)作为马达的输出值为零的位置,在向前方旋转操作到大致120°时,马达输出达到最大。当然也可以设定为,在对操作部件40向后方进行旋转操作时,驱动马达8的输出增加。
[0035]并且,在控制盒102的表面上设有显示部(液晶显示部)120,显示放出的钓线长度(线长信息)等,并且在其周围配设有可设定各种信息的多个操作按钮121。这些操作按钮121具有从钓鱼人接收各种信息的功能,例如:使投入水中的钓组在希望的深度停止的深度信息;使驱动马达8的输出的可变范围变更的输出范围设定信息等。
[0036]并且,在前述框架上配设有线长计测装置(未图示),能够检测卷筒7上卷绕的钓线的放出量。该线长计测装置,在卷筒7因钓线的放出/卷收而进行旋转驱动时,例如通过装设于旋转部分的磁铁、和检测磁铁的磁性传感器,来检测实际的旋转量或旋转方向并生成其检测信号,在前述控制部100中进行运算并显示于显示部120。
[0037]这里,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特征在于,具备阻力施加机构50,其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对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的转动施加阻力。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阻力施加机构50设于一侧(左侧板5A —侧)的置指部90内。
[0038]阻力施加机构50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位置对操作部件40施加一个方向的阻力,并且在从该位置起进一步使操作部件40向后方(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位置对操作部件40施加另一方向的阻力。具体而言,操作部件40具有: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第1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从该第1位置起克服阻力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转动规定量而到达的第2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阻力施加机构50构成为,在前述第1位置对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的转动施加阻力,并且在前述第2位置对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前方)的转动施加阻力,能够防止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不必要的旋转。
[0039]阻力施加机构50的具体的构造在图3中明确地示出。如图3所示,阻力施加机构50具备:固定在控制盒102的罩上的支撑部70 ;固定于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的一端部的金属制的弹性片85。支撑部70具有支轴贯通孔74,在该支轴贯通孔74内插入有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并且,支撑部70具备:例如树脂制的本体部件71 ;贴附固定于本体部件71的外侧面的金属板72,向本体部件71的两侧突出的凸缘部73、73分别介由其螺纹孔73a并通过螺丝固定在控制盒102的罩上。并且,在支轴41的端部外周装设有至少1个(图中为2个)0型环150,该0型环150嵌合在支轴贯通孔74内而能够在旋转方向上作用些许摩擦阻力。
[0040]弹性片85止转(能够与操作部件40 —体转动地)固定于插入到支撑部70的支轴贯通孔74中而向外侧突出的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的一端部。具体而言,弹性片85的例如一对的卡定突起87相互在周向上具有例如180°的角度间隔,并且在操作部件40的支轴41的端面上,卡定突起87能够卡定的卡定槽79设于对应的位置,在将支轴41插入于支撑部70的支轴贯通孔74中的状态下,在从支轴贯通孔74突出的支轴41的端面的卡定槽79中卡定弹性片85的卡定突起87,并且通过弹性片85的中心孔86将螺丝82拧入支轴41的螺纹孔52,从而将弹性片85止转固定于支轴41。并且,此时在螺丝82与弹性片85之间插入垫圈83。
[0041]并且,在这种安装状态下,在弹性片85周缘的两侧突设的一对凸部88配置为能够与一对凸部75弹性卡合,而该一对凸部75是在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上与该一对凸部88对应地设置的。具体而言,在前述安装状态下,弹性片85的一对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置面接触(参照图4(b)及图5(b)),在操作部件40的规定的转动位置,凸部75、88彼此能够在周向(转动方向)上抵接。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85的一对凸部88相互在周向上以180°的角度间隔地配置,并且与此对应地,金属板72的一对凸部75也相互在周向上以180°的角度间隔地配置,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转动位置(操作为分离状态的位置(已经输出分离后的位置或者输出分离切换时点的位置..?图5所示的第1位置),弹性片85的一个凸部88 (例如图5 (a)中左侧的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在转动方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侧(例如在图5中为从下侧)抵接,并且弹性片85的另一个凸部88(图5(a)中右侧的凸部88)也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在转动方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后方)侧(在图5中为从上侧)抵接(由此,操作部件40的马达输出分离侧(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图5(b)的箭头A方向)的转动被限制),这样将前述的操作部件40、弹性片85、支撑部70相互配合位置进行组装。
[0042]并且,从在凸部75、88相互抵接的状态(限制马达输出分离侧的转动而不对常用范围(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的状态)起进一步将操作部件40向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而使其转动时,则弹性片85的各凸部88弹性地越过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 (参照图5 (c)),通过凸部75、88相互的弹性的卡合,限制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方)的转动(图5(c)所示箭头B方向的转动)(操作部件40通过凸部75、88被卡定保持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对操作部件40的转动施加阻力)。该位置即操作部件40的第2位置,如图4及图5(c)所示。并且在该第2位置上,操作部件40呈向卷筒7侧倒伏的姿态。因此,能够一目了然地识别马达输出分离且操作部件40被卡定保持的状态。
[0043]并且,优选在图5(b)所示的凸部88与凸部75抵接之前的规定位置、例如在操作部件40上10度左右之前的位置,将驱动马达8的输出设定为分离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卡定保持的第2位置,操作部件40错误地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移动,在凸部88刚越过凸部75之后的图6 (b)、图6 (c)的情况下,驱动马达8进行驱动而导致意外情况。
[0044]这里,凸部75、75(88、88)相互的角度间隔,只要是仅在操作部件40的驱动马达8为输出分离状态的转动位置(第1位置),弹性片85的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抵接,则可以任意设定。
[0045]接着,对上述构成的钓鱼用电动卷线器1的操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用左手一并把持钓竿和卷线器本体5,以将左手拇指置于左侧的置指部90的状态,使钓组(铅坠)落向海底而使钓组(或者铅坠)位于规定的海床或者海底的情况下,使左侧的置指部90上载置的手指向后方略微移动而用该指按压离合器分离切换部件32,并直接使该指向前方略微移动,从而能够转换为拇指操作以对卷筒7上放出的钓线进行制动。并且,在铅坠最终地到达规定的海床或者海底的时点,用相反侧的右手(根据情况,可以使进行拇指按压的左手拇指向右移动)按压离合器结合切换部件33而使离合器结合。
[0046]并且,在将左手的拇指置于左侧的置指部90的状态下,当中鱼时仅通过使左侧的置指部90载置的手指向右侧略微移动,即能够对操作部件40进行操作(或者使操作部件40上载置的拇指向后方移动而升起操作部件40进行转动操作),对卷筒7进行卷收驱动。此时,当操作部件40位于第2位置时,利用操作部件40向马达输出增加方向(前方)的转动,使构成阻力施加机构50的弹性片85的各凸部88弹性地越过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解除操作部件40的前述的卡定保持状态,容许其后的马达输出增加。另一方面,当操作部件40不在第2位置时(即位于第1位置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操作力(凸部88越过凸部75的阻力),能够从马达输出分离状态起顺畅地向输出增加方向转换。
[0047]接着,从该钓线卷收状态起使操作部件40向后方转动而到达第1位置时,弹性片85的凸部88与支撑部70的金属板72的对应的凸部75在转动方向上抵接(对操作部件40的与马达输出增加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施加阻力)。此时,驱动马达8的输出为分离状态。S卩,驱动马达8在凸部75、88相互抵接之前的位置或者抵接位置上其输出为分离状态。此时,钓鱼人能够使操作部件40停止于该第1位置,如果从该位置起进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