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8399878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选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耕地面积的限制,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是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全世界有30%?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小麦单产是提高粮食产量重要途经之一,因而快速培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是最为高效、经济的增产措施。
[0003]在生产上常用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另一类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主要是实现三系配套,用于生产杂交种;细胞核雄性不育又分为2种,一种是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如位于4D短臂上太谷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符号命名为Ms2),利用Ms2基因与显性矮杆基因连锁,可以建立完整的育种体系,即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刘秉华等;1999,申请专利号CN99122347.0 ;2000,申请专利号CN00102735.2 ;2005,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2391.1 和 CN200510053484.7)。另一种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符号命名为msl,位于4B短臂上,前人已经报道的msl位点上有六个等位位点突变体(Pugsley's (ms I a),Probus (mslb), Cornerstone (mslc), FS2 (ms Id), FS3 (msIe)and FS24(mslf)基因)。周宽基等(2007)亦报道发现自然突变体材料——"兰州核不育小麦”,将其基因符号命名为mslg,该基因与前人已经报道的msl位点等位,并利用mslg基因建立了一套杂交小麦的培育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080225.2)。李中安(2006)利用Probus (mslb)基因建立了另外一套杂交小麦的培育方法(申请专利号,200610042629.8),实现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在杂交小麦生产中的应用。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在常规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报道则比较少。
[0004]矮杆基因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上世纪60年代及其后引起一场“绿色革命”,使粮食作物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在这“绿色革命”中,小麦的矮化育种起到关键性作用。小麦已报道并定位命名的有21个,近年又陆续报道有新的矮杆基因被发现,在这二十多个矮杆基因中,以Rhtl、Rht2、Rht8、Rht9等少数隐性矮杆基因在生产中应用最广,选育的新品种最多,而具有一定降矮作用的显性或半显性矮杆基因(Rht3、RhtlO, Rhtl2、Rht21等)还未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刘秉华等(2005)利用显性矮杆基因RhtlO与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Ms2连锁培育出矮败小麦(申请专利号CN200510002391.1),根据矮败小麦的遗传特性,建立了一套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CN200510053484.7);赵寅愧等(1995)报道利用Rht3矮杆基因选育出矮苏3,主要是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但未在生产广泛应用,因此加强开发利用这些显性或半显性矮杆基因显得特别重要。
[0005]小麦新品种选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常规育种;另一类为杂种优势利用。目前在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常规育成的小麦品种。其主要方法有:小麦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在诸多育种方法中,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小麦系统育种和诱变育种,育种年限较短,但有利的变异较少;回交育种能较好地缩短育种年限且能定向选育新品种,但回交的工作量较大;品种间杂交育种是当前应用最多,选育成新品种多,成就最显著的方法,但育种年限相对较长。随着小麦常规育种水平不断深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区域性越来越明显,在本地生态区域内选择新品种,主要是选择能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克服不利的生态因子;在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影响小麦生长除不可控的温光生态外,还有一部分生态因子如倒春寒(降低小麦结实率)、刮风下雨(加重小麦倒伏)等因子,是可以通过遗传改良加以克服,最快速的育种方法就是回交育种。为了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育种工作成本,新的育种方法也不断出现,在诸多小麦育种新方法中,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生产上应用最广。轮回选择育种方法参考专利号CN200510053484.7的方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则是利用与特定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作为辅助手段进行的育种,在选育分子标记的特定性状时,需要大量的回交工作。因此,找到一种降低回交育种的工作量、缩短杂交育种年限的小麦育种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0006]申请号为20051005348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其首先利用显性矮杆基因RhtlO与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Ms2连锁培育出矮败小麦,然后用矮败小麦建立的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虽然该方法能够选育得到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品种,但是,其公开的方法中优良株系的重组选择是一个随机过程,选育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选育方法能够提高育种效率,缩短新品种的育成时间。
[000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在已创造建立的含有mslb_Rht3基因连锁的矮杆小麦品系中,筛选有利于育种性状(如大穗、大粒、多穗、多粒、抗病、抗倒伏、抗倒春寒、抗穗萌等性状)的小麦品系。
[0010]步骤2、以步骤I获得的含有mslb-Rht3基因连锁的矮杆不育小麦品系为母本,以10?20个在本地综合表现好的品系或品种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得到含有mslb-Rht3基因的中杆F1R ;
[0011]步骤3、以步骤2获得的中杆F1R作为母本分别与所述10?20个在本地综合表现好的品系或品种进行回交,得到F1BC1R JtF1BC1代中株高与父本相近、其他性状优良(如大穗、大粒、多穗、多粒、抗病、抗倒伏、抗倒春寒、抗穗萌等性状)的单株进行系统选育,培育新品种。
[0012]优选的,还包括:
[0013]步骤4、以步骤3获得的F1BC1R中株高与步骤2获得的F #株高相近的小麦株系为母本,以10?20个在本地综合表现好的品系或品种为父本进行回交,得到F1BC2R ;对F1BC2代中株高与父本相近、其他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系统选育,培育新品种。
[0014]优选的,还包括:
[0015]步骤5、重复步骤4的操作I?3次,获得F1BCp5Ji F 代中株高与父本相近、其他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系统选育,培育新品种。
[0016]优选的,还包括:
[0017]步骤6、将步骤5获得的F1BCp5代中与步骤2获得的中杆F i代株高相近的小麦株系进行自交,获得F1BC3Uf ;
[0018]步骤7、将步骤6获得的F1BCp5F2代中的中杆可育小麦品系和矮杆不育小麦株系进行杂交,建立含有mslb-Rht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作为选育小麦新品种的基础群体。并且在F1BC^5F2R群体中,利用染色体重组交换(交换值6%左右),将优良品种(系)转育成携带Rht3矮杆基因的矮杆可育品种(系),矮杆可育品系用于育种选择。
[0019]优选的,还包括:
[0020]步骤8、以步骤7获得的基础群体中的中杆可育小麦品系与矮杆不育小麦品系进行杂交,获得中杆可育小麦品系和矮杆不育小麦品系;
[0021]步骤9、以步骤8获得的中杆可育小麦品系自交,获得高杆可育品系、中杆可育品系和矮杆不育品系,同时还可获得解除mslb-Rht3的连锁(6%左右)的高杆不育品系和矮杆可育品系,矮杆可育品系可用于育种选择;
[0022]步骤10、以步骤8或步骤9获得的中杆可育品系与矮杆不育品系在隔离的地方种植、制种杂交,将矮杆不育株上收获的种子进行保存,建立基础群体库。
[0023]优选的,还包括:
[0024]步骤11、将步骤7获得的基础群体中矮杆不育小麦品系与含有目标性状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R ;
[0025]步骤12、将步骤11获得的F1R中含有目标性状的小麦品系与步骤7获得的基础群体中矮杆不育小麦品系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
[0026]步骤13、将步骤12获得的回交后代中含目标性状的中杆小麦品系与步骤7获得的基础群体中矮杆不育小麦品系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
[0027]步骤14、重复步骤13的操作1-3次,获得回交后代;
[0028]步骤15、将步骤14获得的回交后代中含目标性状的中杆小麦品系自交,获得自交后代;对所述自交后代中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