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及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于温室大棚多功能性要求也逐渐提高。
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绝大多数均通过大棚的材料结构本身来实现防冻保温的作用。但通过大棚的材料结构实现保温防冻,导致其保温防冻的效果极其有限。一旦外界温度过低,大棚的材料结构产生的保温性便不能达到预期温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温室大棚的适用性。此外,目前的温室大棚大多功能单一,操作人员往往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才能够实现对温室大棚内部环境进行调节,其也极大的影响了温室大棚的适用性。
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温室大棚的适用性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及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应用于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包括:终端显示装置,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包括:温室大棚本体、防冻沟、太阳能装置、检测采集装置、主控装置和增温补光装置。所述防冻沟设置于所述温室大棚本体的外侧壁,所述防冻沟内设置有保温材料,所述太阳能装置设置于所述防冻沟上。所述检测采集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和所述增温补光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温室大棚本体内。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采集装置和所述增温补光装置耦合,所述主控装置还用于与所述终端显示装置耦合,所述太阳能装置与所述增温补光装置耦合。所述检测采集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温室大棚本体内的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用于将获取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所述终端显示装置,并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生成调节指令至所述增温补光装置,以使所述增温补光装置调节所述温室大棚本体内的温度和在所述温室大棚本体内进行补光。
进一步的,所述防冻沟为多条,每条所述防冻沟均设置于所述温室大棚本体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材料包括:作物秸秆和保温土层,每条所述防冻沟的内部设置有厚度为60cm至80cm的所述作物秸秆,并在所述作物秸秆上设置所述保温土层。
进一步的,每条所述防冻沟的内部设置有厚度为60cm至80cm的作物秸秆,并在所述作物秸秆上设置有保温土层。
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还包括:保温墙,所述保温墙由多个保温空心砖堆砌而成,所述保温墙设置于所述温室大棚本体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装置与所述防冻沟形成的夹角为40°至60°。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采集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二氧化碳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和所述二氧化碳检测模块均与所述主控装置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采集装置还包括:湿度检测模块,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还包括:加湿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湿度检测模块和所述加湿装置耦合,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太阳能装置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增温补光装置包括:补光灯和增温器,所述主控装置分别与所述补光灯和所述增温器耦合,所述补光灯和所述增温器均与所述太阳能装置耦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包括:终端显示装置和多个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每个所述多功能防冻温室均与所述终端显示装置耦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温室大棚本体的外侧壁设置内设置防冻材料的防冻沟,能够使多功能防冻温室具备一定保温防冻功能。通过检测采集装置获取温室大棚本体内的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均发送至主控装置,而主控装置能够根据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生成调节指令至增温补光装置。进而在外界温度过低,导致保温防冻功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时。主控装置再控制增温补光装置智能调节温室大棚本体内的温度,以使多功能防冻温室具备进一步的保温防冻功能,并控制增温补光装置对温室大棚本体内进行补光,以有效控制温室大棚本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另外,主控装置再将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无线通信装置,以使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无线网络将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终端显示装置,使得操作人员在中控室便能够获知温室大棚本体内的各指标状况。因此,通过防冻沟的初步保温防冻,以及主控装置对各装置的智能调节控制。使得多功能防冻温室实现多功能化的同时,并无论在何种温度环境,多功能防冻温室均能够保证其内部良好的保温防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中防冻沟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的第二结构框图。
图标:200-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210-终端显示装置;100-多功能防冻温室;110-温室大棚本体;120-防冻沟;121-保温材料;1211-作物秸秆;1212-保温土层;130-保温墙;140-太阳能装置;150-检测采集装置;151-温度检测模块;152-湿度检测模块;153-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60-主控装置;170-增温补光装置;171-补光灯;172-增温器;180-加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底”、“侧”、“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垂直”、“水平”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耦合”、“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200,该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200包括:终端显示装置210和多功能防冻温室100。
终端显示装置210具备信号运算处理、以及操控和显示等功能,终端显示装置210可以为:台式PC、移动PC、大型计算机或云计算机(计算设备)等。本实施例中,终端显示装置210可以为:戴尔XPS13。终端显示装置210可以安装在操作人员的中控室中,终端显示装置210的数据接入端通过数据数据总线,例如:485总线与多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耦合。终端显示装置210通过耦合能够获取每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发送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终端显示装置210将每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发送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在其显示器上显示,以使操作人员通过观测终端显示装置210的显示便能够获知每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的状态。
多功能防冻温室100为多个,每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均能够通过自身的结构具备一定的防冻效果。每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均能够对自身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并将对应检测结果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总线发送至终端显示装置210。此外,每个多功能防冻温室100还能够根据自身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对自身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100,该多功能防冻温室100包括:温室大棚本体110、防冻沟120、保温墙130、太阳能装置140、检测采集装置150、主控装置160、增温补光装置170和加湿装置180。
太阳能装置140用于通过太阳能板获取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以将存储的电能为各装置的工作提供供电。
检测采集装置150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温度信息,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获取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再通过湿度传感器获取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湿度信息。并通过与主控装置160的耦合将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主控装置160。
主控装置160用于将获取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通过与终端显示装置210的耦合均发送至终端显示装置210。主控装置160通过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根据自身的预设控制程序生成调节指令。主控装置160再通过与增温补光装置170和加湿装置180的耦合,将调节指令分别发送至增温补光装置170和/或加湿装置180。
增温补光装置170用于根据该调节指令,通过加热调节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温度,或也根据该调节指令,通过补光以促进温室大棚本体110内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调节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加湿装置180用于根据该调节指令,通过将存储的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以对调节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空气进行加湿。
请参阅图2和图3,温室大棚本体110为内部中空的封闭式结构。温室大棚本体110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形状可以为矩形,温室大棚本体110的外壁为塑料透光薄膜,其该塑料透光薄膜使得温室大棚本体110呈半立柱状。温室大棚本体110的半立柱状的一端封闭,而温室大棚本体110的半立柱状的另一端在其塑料透光薄膜上设有拉链,以便于操作人员的出入。需要说明的是,温室大棚本体110具体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此外,检测采集装置150、主控装置160、增温补光装置170和加湿装置180均设置于温室大棚本体110内,其设置位置和安装方式可任意,再次不做具体限定。
防冻沟120为多条,每条防冻沟120均设置于温室大棚本体110的外侧壁。本实施例中,若防冻沟120的条数过多,会导致成本过高,但若防冻沟120的条数过少,则会导致防冻效果降低,优选地,防冻沟120的条数可以为两条。两条防冻沟120分别设置在温室大棚本体110半立柱状的两端之间的外侧壁。每条防冻沟120的长度均与温室大棚本体110两端之间的外侧壁的长度相同。为保证每条防冻沟120的防冻效果,每条防冻沟120宽度可以为40cm至60cm,每条防冻沟120的深度可以为100cm。
如图4所示,为全面发挥每条防冻沟120对温室大棚本体110的防冻效果,每条防冻沟120内均填充有保温材料121。保温材料121包括:作物秸秆1211和保温土层12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作物秸秆1211设置在每条防冻沟120的底部,且作物秸秆1211设置在防冻沟120内后,该作物秸秆1211设置层的厚度为60cm至80cm。此外,保温土层1212再设置在作物秸秆1211上,以将该作物秸秆1211层完全覆盖。
请参阅图3,保温墙130设置在温室大棚本体110的半立柱状封闭的一端,以对温室大棚本体110再次形成保温作用。保温墙130由多个保温空心砖堆砌而成。作为一种方式,若保温墙130的尺寸过大,则导致材料浪费,若保温墙130的尺寸过小,则导致保温效果达不到要求,优选地,多个保温空心砖堆砌形成的该保温墙130的尺寸略大与温室大棚本体110另一端纵截面的尺寸。通过设置保温墙130,能够在结构上再次对温室大棚本体110产生保温作用。
太阳能装置140通过设置于防冻沟120上以有效获取太阳能,其中,太阳能装置140可以为:逆变一体机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装置140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板,本实施例中可以为4个,其中2个太阳能电池板均安装在一条防冻沟120上,而另2个太阳能电池板均安装在另一条防冻沟120上。为保证太阳能装置140能够有效的获取太阳能,且太阳能装置140又不能过占空间。故太阳能装置140能够与防冻沟120形成的一定的夹角,即可以为每个太阳能电池板均防冻沟120在水平方向形成40°至60°的夹角。
如图2所示,太阳能装置140能够将获取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通过自身的锂电池进行存储。太阳能装置140的电源的输出端可通过电源线分别与增温补光装置170和加湿装置180耦合,故太阳能装置140能够将适配温补光装置和加湿装置180的电能分别输出至温补光装置和加湿装置180,以保证温补光装置和加湿装置180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5,检测采集装置150包括:温度检测模块151、湿度检测模块152和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
温度检测模块151用于获取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温度信息,并将该温度信息输出至主控模块。具体的,温度检测模块151可以包括:热敏电阻,其中,温度检测模块151可以为HSRTD系列的PFA-RTD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151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耦合。具体的,热敏电阻的阻值受到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环境温度影响。随着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环境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温度也会产生变化,从而使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产生变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后,温度检测模块151中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大小也进一步产生了变化,故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的大小能够对应当前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环境温度,可以理解的,温度检测模块151将电流通过自身的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的电流转为数字信号的温度信息。温度检测模块151通过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耦合将该温度信息输出至主控模块。
湿度检测模块152用于获取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湿度信息,并将该湿度信息输出至主控模块。具体的,湿度检测模块152可以为RH87型湿度检测仪。湿度检测模块152也可以包括:湿敏传感器。具体的湿敏传感器的也阻值受到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空气湿度影响。随着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空气湿度变化时,湿敏传感器的阻值也会产生变化。进而湿敏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强弱也相应产生了变化,可以理解的,湿度检测模块152将电流通过自身的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的电流转为数字信号的湿度信息。湿度检测模块152通过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耦合,因而湿度检测模块152能够将湿度信息通过自身的输出端输出至主控模块。
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用于获取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该二氧化碳浓度信息输出至主控模块。具体的,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可以为MIC-600-CO2型二氧化碳检测仪。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获取二氧化碳后,能够根据二氧化碳模块浓度的不同,而产生强度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而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强度生成对应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的输出端再通过与主控模块的耦合,故能够将该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发送至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可以为具有信号处理能力的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上述的主控模块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其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可以为微控制单元,例如:R7F0C019单片机。
主控模块的I/O端口通过导线与检测采集装置150耦合,即分别与温度检测模块151、湿度检测模块152和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耦合。其中,主控模块耦合的I/O端口可根据实际的编程进行设定和选择,例如:主控模块的P121/X1管脚与温度检测模块151耦合,主控模块的P122/X2/EXCLKS管脚与湿度检测模块152耦合,主控模块的P123/XT1管脚与二氧化碳检测模块153。主控模块能够通过耦合分别获取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主控模块能够分别将温度信息和预设温度信息比较、将湿度信息和预设湿度信息比较、并将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比较。若该温度信息高于预设温度信息,且二氧化碳浓度信息低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时,则主控模块不进行控制。但若该温度信息小于预设温度信息和/或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信息时,则主控模块根据自身的预设控制程序能够生成调节指令。主控模块通过与增温补光装置170的耦合,例如,主控模块的P27/SEG34管脚和P10/SEG35均与增温补光装置170的耦合,则主控模块能够将调节指令输出至增温补光装置170,以通过增温补光装置170补光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或通过增温补光装置170进行升温。此外,若该湿度信息高于预设湿度信息时,则主控模块也不进行控制。但若该湿度信息小于预设湿度信息,主控模块也能够根据自身的预设控制程序生成调节指令。主控模块通过与加湿装置180的耦合,例如,主控模块的P26/ANI20/SEG33管脚与加湿装置180的耦合。主控模块能够将调节指令输出至加湿装置180,以通过加湿装置180对空气进行加湿。再者,主控模块通过总线与终端显示装置210耦合,例如,主控模块的P137/XTI管脚与总线耦合,则主控模块还能够将获取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通过总线输出至终端显示装置210。
如图5所示,增温补光装置170包括:补光灯171和增温器172。
补光灯171用于对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作物进行补光,以加快作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体的,补光灯171可以为VQ-GLT8020W型。补光灯171的电源端与太阳能装置140耦合,以获取太阳能装置140输出的电能。补光灯171的信号输入端再通过与主控模块的P27/SEG34管脚的耦合,获取主控模块输出的调节指令。补光灯171解析该调节指令,能够进行发光,并通过发光加快作物的生长和加快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温室大棚本体110内二氧化碳浓度。补光灯171根据主控装置160的控制,能够将温室大棚本体110内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适应作物生成的较佳水准。
增温器172用于对温室大棚本内的环境进行增温,以防止温室大棚本内的环境温度过低。具体的,增温器172可以为80-80-40型增温器172。增温器172的电源端与太阳能装置140耦合,以获取太阳能装置140输出的电能。增温器172的信号输入端再通过与主控模块的P10/SEG35管脚的耦合,获取主控模块输出的调节指令。增温器172在获取到调节指令后,增温器172能够通过对输入自身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加热后再通过自身的风扇转动将热空气输出,进而提高温室大棚本内的环境温度。增温器172根据主控装置160的控制,能够在室外的温度过低时,将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适应作物生成的较佳水准。
加湿装置180用于对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空气进行加湿,以防止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空气过于干燥不利作物生长。具体的,加湿装置180可以为:PARKOO-PHM003EA型空气加湿器。加湿装置180的电源端也与太阳能装置140耦合,以获取太阳能装置140输出的电能。加湿装置180的信号输入端再通过与主控模块的P26/ANI20/SEG33管脚的耦合,获取主控模块输出的调节指令。加湿装置180根据该调节指令,能够将自身内部的液态水转换为蒸汽状态,并将蒸汽状态的水分通过自身风扇的转动输出到温室大棚本体110内,进而提高温室大棚本内的空气湿度。加湿装置180也根据主控装置160的控制,能够将温室大棚本体110内的空气湿度维持在适应作物生成的较佳水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防冻温室及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多功能防冻温室应用于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多功能防冻温室系统包括:终端显示装置,多功能防冻温室包括:温室大棚本体、防冻沟、太阳能装置、检测采集装置、主控装置和增温补光装置。防冻沟设置于温室大棚本体的外侧壁,防冻沟内设置有保温材料,太阳能装置设置于防冻沟上。检测采集装置、主控装置和增温补光装置均设置于温室大棚本体内。主控装置分别与检测采集装置和增温补光装置耦合,主控装置还用于与终端显示装置耦合,太阳能装置与增温补光装置耦合。
通过在温室大棚本体的外侧壁设置内设置防冻材料的防冻沟,能够使多功能防冻温室具备一定保温防冻功能。通过检测采集装置获取温室大棚本体内的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均发送至主控装置,而主控装置能够根据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生成调节指令至增温补光装置。进而在外界温度过低,导致保温防冻功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时。主控装置再控制增温补光装置智能调节温室大棚本体内的温度,以使多功能防冻温室具备进一步的保温防冻功能,并控制增温补光装置对温室大棚本体内进行补光,以有效控制温室大棚本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另外,主控装置再将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无线通信装置,以使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无线网络将温度信息和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均发送至终端显示装置,使得操作人员在中控室便能够获知温室大棚本体内的各指标状况。因此,通过防冻沟的初步保温防冻,以及主控装置对各装置的智能调节控制。使得多功能防冻温室实现多功能化的同时,并无论在何种温度环境,多功能防冻温室均能够保证其内部良好的保温防冻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