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82890阅读:17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麦病害防治,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headblight),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危害严重的病害。小麦赤霉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还因产真菌毒素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长期以来,化学防治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防治的药剂以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尤其是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为主打药剂。在中国,自1992年首次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菌株以来,在药剂的选择压力下,抗性种群的发展与蔓延十分迅速。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逐年下降,抗性治理的形式变得严峻起来。因此,必须调整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策略,合理使用杀菌剂,同时也需要开发、引进与推广新药剂。

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n-甲基-n-[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1h-吡唑-4-甲酰胺,分子式:c16h16cl3f3n3o2。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全球范围内防治小麦赤霉病难得的一种新药剂。

百菌清是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能与病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破坏该酶活性,使病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失去生命力。百菌清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喷到植物体上之后,能在体表上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药效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小麦赤霉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方面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所述的含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所述有效成分为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5:1~1:10。

作为优选,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0:1~1:10,进一步优选为4:1~1:4。

上述农药组合物除了包含有效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还包含一定量的助剂,制成农药上的各种剂型。

所述助剂为填料、润湿剂、分散剂、溶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防冻剂、抗沉淀剂、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为可湿性粉剂(wp)、悬浮剂(sc)、水分散粒剂(ws)或水乳剂(ew)等多种剂型,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制剂成品中有效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百分含量为1%~90%,进一步为10%~30%。

当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以质量百分比计,一种较优的组成为:10~15%氟唑菌酰羟胺,1~10%百菌清,70~80%高岭土,5~6%羧甲基纤维素钠,4~5%拉开粉。

当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时,以质量百分比计,一种较优的组成为:1~14%氟唑菌酰羟胺,5~15%百菌清,5~10%木质素磺酸钠,5~7%烷基萘磺酸盐,0.1~5%聚乙烯醇,0.1~5%乙二醇,0.01~2%有机硅,余量为水。

当组合物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时,以质量百分比计,一种较优的组成为:1~2%氟唑菌酰羟胺,10~12%百菌清,10~1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12%木质素磺酸钠,3~5%羧甲基纤维素钠,4~6%乙二醇,2~4%有机硅,余量为水。

当组合物的剂型为水乳剂时,以质量百分比计,一种较优的组成为:3~5%氟唑菌酰羟胺,7~9%百菌清,18~20%二甲苯,6~8%吐温-40,4~6%乙二醇,1~2%有机硅,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方面的应用。所述应用的方法包括:以有效量的农药组合物于小麦扬花期进行喷施,一般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为100~300g/h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由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复配而成,可与生产中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等多种现有的药剂轮换使用,延缓了小麦赤霉病菌对现有药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蔓延;同时减轻了小麦赤霉病菌分别对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潜在抗药性。

(2)减药增效: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复配后,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等多种现有药剂相比可在减少用药量的同时提高对小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wp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可湿性粉剂各组分配比为:10%氟唑菌酰羟胺,1%百菌清,80%高岭土(填料),5%羧甲基纤维素钠(表面活性剂),4%拉开粉(润湿剂)。

制备方法:

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可湿性粉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1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wp。

实施例2

1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悬浮剂各组份配比为:1%氟唑菌酰羟胺,10%百菌清,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0.1%聚乙烯醇(增稠剂),0.1%乙二醇(防冻剂),0.01%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

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按上述1:10的质量比加入水中,在搅拌釜中搅拌至均相液体,加入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搅拌均匀后,在80~150rpm机械搅拌下缓慢加入用水稀释后的聚乙烯醇(增稠剂),乙二醇(防冻剂),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100%含量;研磨时采用空气压缩管道输送液料,采用4台串联的砂磨机进行连续砂磨,制成1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

实施例3

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wp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可湿性粉剂各组分配比为:10%氟唑菌酰羟胺,10%百菌清,70%高岭土(填料),6%羧甲基纤维素钠(表面活性剂),4%拉开粉(润湿剂)。

制备方法:

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可湿性粉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wp。

实施例4

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悬浮剂各组份配比为:6.67%氟唑菌酰羟胺,13.33%百菌清,10%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10%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5%聚乙烯醇(增稠剂),5%乙二醇(防冻剂),2%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

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按上述1:2的质量比加入水中,在搅拌釜中搅拌至均相液体,加入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搅拌均匀后,在80~150rpm机械搅拌下缓慢加入用水稀释后的聚乙烯醇(增稠剂),乙二醇(防冻剂),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100%;研磨时采用空气压缩管道输送液料,采用4台串联的砂磨机进行连续砂磨,制成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

实施例5

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悬浮剂各组份配比为:13.33%氟唑菌酰羟胺,6.67%百菌清,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0.1%聚乙烯醇(增稠剂),0.1%乙二醇(防冻剂),0.01%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

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按上述2:1的质量比加入水中,,在搅拌釜中搅拌至均相液体,加入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搅拌均匀后,在80~150rpm机械搅拌下缓慢加入用水稀释后的聚乙烯醇(增稠剂),乙二醇(防冻剂),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100%;研磨时采用空气压缩管道输送液料,采用4台串联的砂磨机进行连续砂磨,制成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

实施例6

1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ws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水分散粒剂各组分配比为:1%氟唑菌酰羟胺,10%百菌清,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润湿剂),10%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4%乙二醇(防冻剂),2%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

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按上述1:10的质量比加入水中,在搅拌釜中搅拌至均相液体,加入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润湿剂),搅拌均匀后在80~130rpm/min机械搅拌下缓慢加入用水稀释后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乙二醇(防冻剂)和有机硅(消泡剂),最后用水补足100%含量;研磨时采用空气压缩管输送料液,采用4台串联的砂磨机进行连续砂磨,制成1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ws。

实施例7

1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ew的制备:

按质量百分比计,水乳剂各组分配比为:3%氟唑菌酰羟胺,7%百菌清,18%二甲苯(有机溶剂),6%吐温-40(乳化剂),4%乙二醇(防冻剂),1%有机硅(消泡剂),用水补足余量。

制备方法:

先将水加入搅拌釜中,然后依次加入防冻剂和消泡剂,开动高速剪切混合机混合20-30分钟后,缓慢加入由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有机溶剂以及乳化剂混合均匀的油相液体,高速搅拌约1.5小时后,制成1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ew。

试验例1

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单剂及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1)供试菌株: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zeae),采自江苏省句容市小麦田,由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研究室分离、鉴定、并保存备用。菌株保存于马铃薯蔗糖琼脂(psa)斜面上(4℃)。

(2)供试药剂:20%氟唑菌酰羟胺sc,由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提供;98%百菌清原药,由江苏百灵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3)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供试药剂单剂和不同配比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4)数据分析:采用dps13.0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计算药剂单剂和不同配比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

根据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根据增效系数(sr)评价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sr=ec50(eth)/ec50(eob),ec50(eth)=(a+b)/[(a/ec50a)+(b/ec50b)]。其中,a、b分别为药剂单剂,a、b为相应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ec50(eth)为混剂ec50理论值,ec50(eob)为混剂ec50实测值。

(5)结果与分析:

表1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生物活性(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1482和2.0619μg/ml。有效成分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复配,配比比例在10:1~1:10之间,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的增效系数在1.5631~2.2262之间,具有增效作用;配比比例在4:1~1:4之间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的增效系数均大于2.0,具有更好的增效作用(表1)。综合两种药剂的特性及室内配比筛选的结果,初步认定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复配的优选配比设定在4:1~1:4之间。

试验例2

将实施例5所制得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2:1),以20%氟唑菌酰羟胺sc[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和20%百菌清sc(将百菌清原药按实施例5配制悬浮剂的方法制备)做单剂对比,同时以25%多菌灵·三唑酮wp(扬州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地点位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园区内的试验田,土壤为马肝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75%。小麦品种为镇麦10号,试验期间大田管理着常规。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600g/hm2和900g/hm2,20%氟唑菌酰羟胺sc900g/hm2,20%百菌清sc900g/hm2,25%多菌灵·三唑酮wp2250g/hm2(推荐剂量)和清水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m2,小区设保护行并随机区组排列。于小麦扬花10%时(2017年4月25日)施药1次,喷液量为750l/hm2,空白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试验期间不再喷施其他杀菌剂,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小麦赤霉病发生稳定后调查发病情况,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每处理调查约500穗,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代表值]×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得出,5个药剂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和病指防效由高至低依次为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900g/hm2、20%氟唑菌酰羟胺sc900g/hm2、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600g/hm2、20%百菌清sc900g/hm2和25%多菌灵·三唑酮wp2250g/hm2。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900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高于单剂20%氟唑菌酰羟胺sc和20%百菌清sc900g/hm2以及对照药剂25%多菌灵·三唑酮wp2250g/hm2的防效且差异显著(表2)。这表明含氟唑菌酰羟胺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与单剂相比田间药效也增效明显;在一定剂量下施用时的防效显著优于常规药剂25%多菌灵·三唑酮wp在推荐剂量下施用的防效,结果见表2。

表220%氟唑菌酰羟胺·百菌清sc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施药1次)

注: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