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含茉莉酸甲酯的组合物在水稻细条病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生菌素,英文名称为:zhongshengmycin,为n-糖甙类抗生素杀菌剂,其抗菌谱广,能够抗革兰氏阳性,阴性病菌,分枝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特别对农作物致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等均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ja_me),是一类脂肪酸的衍生物,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是一种植物诱导抗病研究领域应用较广的高活性激发子,在诱导植物抗病性方面的作用已备受人们关注。大量试验证实,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作为植物抗病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能激活与植物抗病反应相关的防御保护机制,诱导植物产生对多种病害的系统获得抗性。
中生菌素在细菌性病害的应用广泛,但其作为抗生素类农药长时间单一连续使用,病菌的抗药性就会就会加大,造成农药使用量增加,防治效果下降,特别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下降加剧。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性常用的方法,中生菌素与茉莉酸甲酯作用机理不同,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混配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目前关于中生菌素与茉莉酸甲酯的混配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应用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含茉莉酸甲酯的组合物在水稻细条病的应用,能显着提高药效,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展,并且有利于缓解病菌抗药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含茉莉酸甲酯的组合物在水稻细条病的应用。
所述的组合物有效成分由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组成,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1,优选的,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10:1。
进一步的,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8:1。
所述的中生菌素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10%,茉莉酸甲酯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5%。
所述的组合物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可加工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优选为可湿性粉剂。
所述的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需要的辅助剂包括填料、粘结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份。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
(1)活性成分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的作用机理不同,相互混配病菌不易产生抗性;室内生测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合理混配对细菌性条斑病菌增效明显,有利于减少农药施用量和降低农药成本,延长中生菌素的生命周期。
(2)茉莉酸甲酯作为植物体内的内源生长调节物质能提高植物体对病虫害、干旱、高温、低温等条件下的抗逆反应,有助于提高植物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10%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可湿性粉剂
配方:按量称取中生菌素7.5%、茉莉酸甲酯2.5%、烷基苯磺酸钙盐4.5%、十二烷基硫酸钠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4.5%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可湿性粉剂
配方:按量称取中生菌素4%、茉莉酸甲酯0.5%、烷基苯磺酸钙盐2.5%、十二烷基硫酸钠4.5%,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10.5%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可湿性粉剂
配方:按量称取中生菌素10%,茉莉酸甲酯0.5%、木质素磺酸盐6%、无患子粉4%、白炭黑10%,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2.5%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可湿性粉剂
配方:按量称取中生菌素2.0%,茉莉酸甲酯0.5%、木质素磺酸盐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15%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可湿性粉剂
配方:按量称取中生菌素10.0%,茉莉酸甲酯5.0%、烷基萘磺酸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3.5%,白炭黑10%,硅藻土补足至100%。
上述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比例称量好各成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可湿性粉剂产品。
二、生物活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生物活性试验采用室内生测毒力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例1: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及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细菌条斑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6-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抑制细菌生长量试验浑浊度法》,采用浑浊度法测定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对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毒力。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
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测定结果见表1。
表1:中生菌素、茉莉酸甲酯及复配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表
测定结果表明,当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20:1时,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混配剂对水稻细条病的增效明显,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的重量比为3:1和8:1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82.4、173.8,增效作用较为显著,两者混配有利于减少各单剂的用量,在田间试验中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实施例2:制备实施例1-2所得的制剂应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在大田水稻细条病发病初期第1次喷雾施药,7d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市郊。
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施药后7d、15d分别在每个小区进行五点平行取样调查,每点取连续的25丛,查全部叶片,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各病情的分级方法为: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叶片仅有小点半透明水渍状病斑,占叶面积的1%以下;
3级:叶片有零星短而窄条病斑,占叶面积的1%-5%;
5级:叶片病斑较多,占叶面积6%-25%;
7级:叶片上病斑较密,占叶面积26%-50%;
9级:叶片病斑密布,占叶面积51%以上,叶片变橙褐色、卷曲、枯死。
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ck0为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为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为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为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制备实施例1-2所得的制剂防治水稻细条病的田间试验统计表
从上表看出,制备实施例1和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在有效成分用药等于或小于对照单剂5%中生菌素的情况下,末次药后的7d防效比单照单剂高15%以上;末次药后的15d防效也比对照单剂高15%以上。同时制备实施例1和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在有效成分用量小于对照单剂5%茉莉酸甲酯的情况下,末次药后的7d、15d防效比对照单剂高20%以上。
说明以中生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合理混配的组合物协同增效显著,不仅速效性显著,也有较长的持效期,相互混配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利于减少农用成本,同时有利于缓解抗生素类农药中生菌素的生命周期。
试验期间,肉眼观察各个试验组的水稻叶片均未见叶片黄、变形等异常症状。说明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