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蟹池围栏塑料布,尤其是一种点分布固定式塑料蟹池围栏。
背景技术:
现在,许多的螃蟹养殖大多数都是在池塘中放养的,并且放养的面积也比较的大,因此,养殖户们在收获捕捞这些螃蟹的时候,很多螃蟹都钻到泥土里,不仅增加了养殖户们的捕捞难度,而且错过了吃螃蟹最肥美的时期,又得再多养一年,增加了养殖户们的养殖成本。传统的螃蟹养殖环境都是在池塘的四周围上一圈围栏,然而由于养殖面积比较的大,围栏高度低等因素,螃蟹的逃脱率很高,加大了苗种投放数量,使养殖户们的损失较为“惨重”。由于养殖户们需要经常的向池塘内投放饲料,所以需要频繁的来回跨过围栏,这样容易将围栏的部分区域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点分布固定式塑料蟹池围栏,该塑料围栏能够自由拆卸,便于用户运输;该塑料围栏一端的增厚凸头能够加大塑料布边缘的强度,延长塑料布的使用寿命;该塑料围栏能够将蟹池严密的围起来,防止螃蟹逃脱,较少养殖户们的损失。
一种点分布固定式塑料蟹池围栏,包括支撑结构、塑料布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杆,所述杆与塑料布结构连接,所述塑料布结构包括增厚凸头和塑料布,所述塑料布两端设置有增厚凸头,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带槽异型材,所述带槽异型材与塑料布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杆包括弯折杆和直杆,所述杆上设置有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所述杆通过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与塑料布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槽异型材上设置有增厚凸头槽,所述增厚凸头槽与增厚凸头形成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增厚凸头槽的整体尺寸范围比增厚凸头的整体尺寸范围大1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带槽异型材下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通过焊接和/或胶水和/或卡槽与带槽异型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布结构能够用两根杆夹着,达到支撑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将所述塑料布结构上的一端增厚凸头插入带槽异型材内的增厚凸头槽上,并将插好塑料布结构的带槽异型材按照均匀的点分布式埋入蟹池周围的泥土中,再将所述杆插入靠近塑料布结构的泥土内,利用杆上的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与塑料布结构连接,将塑料布结构支撑固定起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塑料围栏能够自由拆卸,便于用户运输;
2.该塑料围栏一端的增厚凸头能够加大塑料布边缘的强度,延长塑料布的使用寿命;
3.该塑料围栏能够将蟹池严密的围起来,防止螃蟹逃脱,较少养殖户们的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蟹池围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增厚凸头 1、塑料布 2、增厚凸头槽 3、带槽异型材 4、底托 5、弯折杆 6、支撑结构 7、蟹池 8、直杆 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点分布固定式塑料蟹池围栏,包括支撑结构7、塑料布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支撑结构7包括杆,所述杆与塑料布结构连接,所述塑料布结构包括增厚凸头1和塑料布2,所述塑料布2两端设置有增厚凸头1,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带槽异型材4,所述带槽异型材4与塑料布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杆包括弯折杆6和直杆9,所述杆上设置有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所述杆通过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与塑料布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槽异型材4上设置有增厚凸头槽3,所述增厚凸头槽3与增厚凸头1形成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增厚凸头槽3的整体尺寸范围比增厚凸头1的整体尺寸范围大1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带槽异型材4下设置有底托5,所述底托5通过焊接和/或胶水和/或卡槽与带槽异型材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布结构能够用两根杆夹着,达到支撑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将所述塑料布结构上的一端增厚凸头1插入带槽异型材4内的增厚凸头槽3上,并将插好塑料布结构的带槽异型材4按照均匀的点分布式埋入蟹池8周围的泥土中,再将所述杆插入靠近塑料布结构的泥土内,利用杆上的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与塑料布结构连接,将塑料布结构支撑固定起来。
具体实施例:
用户首先需要将塑料布结构上的一端增厚凸头插入带槽异型材内的增厚凸头槽上,由于带槽异型材下面设置有底托,可以将带槽异型材平稳的立在地面上,并将所有插好塑料布结构的5~100个带槽异型材按照均匀的点分布式埋入蟹池周围的泥土中,用户还需要将没有插入带槽异型材的增厚凸头埋入泥土中,将蟹池包围起来,保证靠近泥土一侧的塑料布结构与泥土之间没有空隙,最后,用户再将杆插入靠近塑料布结构的泥土内,利用杆上的夹子和/或卡槽和/或绳子与塑料布结构连接,将塑料布结构支撑固定起来;用户也可以用两根杆将塑料布结构夹在中间,也可以将塑料布结构支撑固定起来,防止螃蟹逃脱;塑料布结构上增厚凸头能够加大塑料布边缘的强度,延长塑料布的使用寿命;当用户使用完该围栏之后,也可以轻松的将其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