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播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小麦穴播器。
背景技术: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将膜面播种穴集雨、覆盖抑蒸、雨水富集叠加利用等技术集成为一体,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的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有效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单产达200kg/亩。但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大型农机具机械化作业较难实现,因此,设计和研发轻简实用型覆膜小麦穴播机对促进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小麦穴播器,旨在提高小麦穴播播种的工作效率,使该小麦穴播器满足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的播种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小麦穴播器,包括手扶架、穴播滚筒、种箱和压辊,所述手扶架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穴播滚筒,种箱设置在手扶架上且位于穴播滚筒上方,压辊设置在手扶架上且位于穴播滚筒后方,所述穴播滚筒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三排播种鸭嘴,两个所述穴播滚筒的相邻侧壁的间距不小于200mm,所述种箱的出口通过软管与位于穴播滚筒一侧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所述手扶架包括手推杆、垂直设置在手推杆前端的横轴,所述横轴的两端与穴播滚筒连接;
进一步,所述穴播滚筒包括依次设置在横轴上的固定侧挡盘、固定拨叉、旋转选种扣桶,旋转播种扣桶,所述固定拨叉位于旋转选种扣桶内部,所述旋转选种扣桶位于旋转播种扣桶内部,所述播种鸭嘴设置在旋转播种扣桶外圆周上,所述固定侧挡盘的一侧设置有与旋转选种扣桶外圆周相适配的弧形托板;
进一步,所述弧形托板上设置有可与播种鸭嘴相通的三个漏种口;
进一步,所述旋转选种扣桶的内圆周上设置有与漏种口相适配的多个选种凸口,所述选种凸口与固定拨叉的端部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穴播滚筒,并且采用三排播种鸭嘴,单次穴播面积大,一次可实现六行播种,可明显提供工作效率,而且两个穴播滚筒具有合理间距,人力播种时,不会踩踏地膜、造成地膜破损,可以更好的适应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的播种需求;
2、为解决苗孔错位和播种浮籽问题,在穴播滚筒后设计压滚;
3、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种凸口与固定拨叉的相互作用,使选种凸口内拥有定量的可播撒种子,实现了精量播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侧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扶架;2-穴播滚筒;3-种箱;4-压辊;5-播种鸭嘴;6-软管;7-手推杆;8-横轴;9-固定侧挡盘;10-固定拨叉;11-旋转选种扣桶;12-旋转播种扣桶;13-弧形托板;14-漏种口;15-选种凸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新型小麦穴播器,包括手扶架1、穴播滚筒2、种箱3和压辊4,所述手扶架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穴播滚筒2,种箱3设置在手扶架1上且位于穴播滚筒2上方,压辊4设置在手扶架1上且位于穴播滚筒2后方,所述穴播滚筒2的外圆周上设置有三排播种鸭嘴5,两个所述穴播滚筒2的相邻侧壁的间距不小于200mm,所述种箱3的出口通过软管6与位于穴播滚筒2一侧的进口相连;所述手扶架1包括手推杆7、垂直设置在手推杆7前端的横轴8,所述横轴8的两端与穴播滚筒2连接;所述穴播滚筒2包括依次设置在横轴8上的固定侧挡盘9、固定拨叉10、旋转选种扣桶11,旋转播种扣桶12,所述固定拨叉10位于旋转选种扣桶11内部,所述旋转选种扣桶11位于旋转播种扣桶12内部,所述播种鸭嘴5设置在旋转播种扣桶11外圆周上,所述固定侧挡盘9的一侧设置有与旋转选种扣桶11外圆周相适配的弧形托板13;所述弧形托板13上设置有可与播种鸭嘴5相通的三个漏种口14;所述旋转选种扣桶11的内圆周上设置有与漏种口14相适配的多个选种凸口15,所述选种凸口15与固定拨叉10的端部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播种原理:固定侧挡盘9和固定拨叉10相对横轴8周向位置固定,旋转选种扣桶11和旋转播种扣桶12可相对横轴8同步转动;种箱3中的小麦种子经软管6进入旋转选种扣桶11与固定侧挡盘9所形成空间内;旋转播种扣桶12转动过程中旋转选种扣桶11转动,选种凸口15中会积蓄小麦种子,当选种凸口15转动到固定拨叉10下方位置时,固定拨叉10将选种凸口15的顶端遮掩,而此时,弧形托板13上的漏种口14与选种凸口15相对应,选种凸口15中积蓄的定量小麦种子经漏种口14撒漏至播种鸭嘴5中, 播种鸭嘴5与地面作用时将鸭嘴口压开,实现小麦播种;固定拨叉10与漏种口14位置固定,每选种凸口15转至作用位置时,实现一次播种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