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钵苗机及其使用的育秧盘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13313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钵苗机及其使用的育秧盘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钵苗机及其使用的育秧盘。



背景技术:

随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传统的插秧机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伤秧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钵苗机及其使用的育秧盘,通过育秧盘与水稻钵苗机配合使用克服了水稻栽种后会出现返青等缺点,可较大的提高水稻产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稻钵苗机,包括水稻钵苗机本体,水稻钵苗机本体后部具有一个以上送秧移栽部,所述送秧移栽部用于输送和栽种育秧盘中的秧苗;所述送秧移栽部包括送秧滑道,所述送秧滑道的端部并排相连有第一侧滑道和第二侧滑道,所述水稻钵苗机本体上设有拨送部用于拨动送秧滑道内的秧苗前进。

进一步的,所述送秧滑道与水稻钵苗机本体相连,所述拨送部包括设置在送秧滑道两侧的水稻钵苗机本体上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下方的两端安装有链轮,链轮上设置有链条,链条上具有拨齿。

进一步的,所述水稻钵苗机还包括托板与牵引架;所述托板与地面接触,所述送秧移栽部置于托板上,所述托板通过牵引架与水稻钵苗机本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架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与托板相连,所述悬挂部可带动其与托板连接处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滑道和第二侧滑道的外侧安装有挡板。

一种育秧盘,所述育秧盘包括母盘与多个子盘,所述单个子盘包括第一半子盘与第二半子盘,所述第一半子盘与第二半子盘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半子盘与第二半子盘之间形成一个顶部开口的储秧室,所述褚秧室的底部具有通孔;所述母盘具有可容纳多个子盘的子盘存储腔,所述子盘存储腔的底部开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单个子盘的两侧具有侧耳。。

进一步的,所述侧耳的下方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母盘上子盘存储腔的两侧具有与凸出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子盘与第二半子盘之间采用凹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育秧盘与前述的水稻钵苗机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育秧盘采用双层字母盘结构,子盘由两个半子盘组成,并形成单独的褚秧室,结构简单,移栽时秧盘拆卸方便且不伤苗。

2、本实用新型的水稻钵苗机,送秧移栽部与特殊的育秧盘相配合,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采用秧苗与泥土同时播种的方式,在种植秧苗的过程中不伤苗,水稻栽种后不经历返青阶段,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本实用新型育秧盘的母盘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2 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秧盘的前视图示意图示意图;

图4 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5 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 本实用新型水稻钵苗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 本实用新型送秧移栽部的前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 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 本实用新型送秧移栽部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0 图9中虚线内的E向视图示意图;

图11 本实用新型牵引架的前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2 本实用新型牵引架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的上下左右相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一种育秧盘,图3为育秧盘的前视图示意图,其中,B处放大处包括有子盘和母盘,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如图4所示,育秧盘包括母盘与多个子盘,其中,单个子盘包括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提供了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结合的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所示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之间采用凹凸式连接,具体为:左边的第一半子盘11具有一个向内部凹陷的卡槽,右边的第二半子盘12具有一个相应的与凹陷的卡槽相配合的突出的卡合的部位,将凹陷的卡槽与突出的卡合部相结合即可将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结合成一个整体,同时这种连接也更易于拆卸,基于容易拆卸的思路,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之间的结合方式并不仅仅只限于凹凸式连接,只要是易于拆卸的连接均可。如图4所示,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结合形成的整体结构之间形成一个顶部开口的储秧室,本实施方式中的褚秧室具体为一个圆台状的盲槽,当然,其他形状均可;进一步的,褚秧室的底部具有通孔,通孔优选为一个并开设在褚秧室的中间位置,通孔的具体位置与形状附图中并未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育秧盘还包括一个母盘,图1为母盘的俯视图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母盘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子盘存储腔15,单个子盘存储腔15可盛放多个并排排列的子盘,当然,结合图1与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子盘存储腔为一个长方形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可同时盛放多个并排排列子盘的腔室,当然,除去长方形的子盘存储腔,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也可将子盘存储腔设置为每个子盘存储腔可容纳一个子盘的结构,进一步的,盘存储腔的底部开有若干通孔。

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单个子盘的两侧具有侧耳13,即在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结合形成的顶部开口的储秧室的外侧左右两端各设置一个向外突出的“耳朵”,进一步的,侧耳13的下方设置有凸出部14,当侧耳13具有凸出部14的时候,母盘上子盘存储腔15的两侧具有与凸出部14相配合的配合部,图4中凸出部14相配合的母盘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以便于凸出部14的安放,采用其他相配合的方式亦可。

本实用新型的育秧盘与特殊的水稻钵苗机配合使用,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水稻钵苗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水稻钵苗机包括水稻钵苗机本体1与配置在水稻钵苗机本体1后方的送秧移栽部构成,送秧移栽部的上方固定有组合装秧架4,装秧组合架用于盛装本实用新型的育秧盘。水稻钵苗机本体1主要包括有前进的车轮,供其他设备盛放安装的车架,安放在车架上的驾驶座,以及发动机和其他传动装置、控制装置等。

图7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稻钵苗机的送秧移栽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水稻钵苗机包括多个送秧移栽部,图9中具体示出了具有九个送秧移栽部的情况,当然,送秧移栽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数量不定。送秧移栽部包括送秧滑道21,秧滑道21的一端固定在水稻钵苗机本体1上,另一端部并排相连有第一侧滑道221和第二侧滑道222,为了使得秧苗在送秧滑道21内向前运动,水稻钵苗机本体1上设有拨送部用于拨动送秧滑道21内的育秧盘前进,为了达到拨动送秧滑道21内的育秧盘前进的目的,本实施方式的水稻钵苗机提供了一种拨送部优选的实施方式,当然,为了实现拨动送秧滑道21内的育秧盘前进的目的,拨送部的具体结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拨送部具体包括在送秧滑道两侧的水稻钵苗机本体上的通槽23,通槽的下方的两端安装有链轮24,链轮上设置有链条25,链条25上每相隔一定的距离具有拨齿27。

具体作业过程为:手工将组合装秧架4上的培育有秧苗的育秧盘的子盘(母盘仅为育秧时使用,栽种秧苗时不需要母盘)放置于送秧滑道21上,此时,育秧盘子盘上的侧耳13与侧耳相连的凸出部14刚好放置于水稻钵苗机本体上的通槽23内,工作时,链轮24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开始转动,链轮24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链条25跟随转动,由于链条25上每相隔一定的距离具有拨齿27,在转动时,若干拨齿27刚好也能通过水稻钵苗机本体上的通槽23,只要拨齿27与育秧盘子盘上的侧耳13或侧耳相连的凸出部14具有一定的重叠部分,拨齿27就能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育子盘不断的向前移动。本实施方式的育秧盘的子盘由易于拆卸的两部分组成,当某个子盘被播送到送秧滑道21的末端时,育秧子盘的第一半子盘11将卡在第一侧滑道221内,育秧子盘的第二半子盘12将卡在第二侧滑道222内,在后续子盘的推动下,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将被迫分离并沿着第一侧滑道221与第二侧滑道222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培育在育秧子盘中的秧苗连同泥土一起脱落至水田中,不伤苗,水稻无返青现象。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为了更好的使得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相分离,第一侧滑道221和第二侧滑道222的外侧安装有挡板26,挡板26能更好的将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卡在第一侧滑道221和第二侧滑道222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半子盘11与第二半子盘12分离效果更理想。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整个组合装秧架4与送秧移栽部均安装在托板5上,在运动的过程中,托板5与地面接触,托板5与牵引架相连,牵引架连接在水稻钵苗机本体1上。图11至图12示出了一种具体的优选的牵引架的结构,结合图6所示,牵引架包括一个连接在水稻钵苗机本体1上的悬挂部31,参考图11所示,通过一个转动机构可以使得悬挂部31可在平面内的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结合图6所示,托板5的前端通过铁链32与悬挂部31相连,因此,在遇到田埂等障碍物是,可以调节使悬挂部32向上转动,从而带动托板5的前端向上翘起,以利于整个水稻钵苗机通过田埂等障碍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