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水稻育秧定量播种装置,主要适用于水稻插秧前育苗时的单粒或多粒定向及精确播种。
背景技术:稻米的种植主要包括整地、育苗及插秧三个步骤,而育苗时,则现有的育苗播种主要依靠播种机进行,其播种量均无法保证,由于播种机体积的限制,播种过程无法在间隔狭小的空间中进行,而手工定量播种劳动强度过大,且难以保证播种效率和播种效果。如现有的播种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636326B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水稻育秧播种种子单粒分离机构”,在机架总成的前、后侧部上分别配装前、后驱动轴,在前和后驱动轴上分别固装前驱动杆、前链轮和后驱动杆、后链轮,链条套装在前、后链轮上,锯齿状齿条固装在齿条座板上,由前驱动杆、前摆杆、前摇杆组成的前四杆机构和由后驱动杆、后摆杆、后摇杆组成的后四杆机构分别将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与齿条座板连接;从而实现了将种箱内的稻种单粒且沿长轴方向均匀连续分离作业。但是,该技术方案的设计初衷是针对田间播种,体积大且笨重,并不能适用于育苗盘,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育秧定量播种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播种装置播种效率低、播种效果差等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播种效率高、播种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该水稻育秧定量播种装置包括由驱动机驱动的输送带以及设置在输送带上方的播种组件,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播种组件包括驱动链条、可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地限位在驱动链条上的种板以及设置在种板上方的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包括振动框以及用于驱动振动框的振动电机。为提高播种效率,精确控制基层土壤或浮土量,所述播种组件的前部或/和后部设有浮土组件,浮土组件包括料斗以及设置在料斗底部的浮土辊。为实现种槽与育苗盘上的苗穴相对应,以便在苗穴内精确播种,所述种板上间隔设有若干种槽。为实现同一苗穴中单粒或双粒或双粒以上的播种目的,所述种槽为单排以上的种槽。为保证种槽的水稻种定量准确地落入育苗盘,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一对转辊、设置在转辊上的输送带、用于驱动转辊旋转的转辊链条以及间隔固定在转辊链条上的限位挡板。为便于控制基层土壤或浮土量,所述浮土辊周向设有若干限位杆。相邻的限位杆与浮土辊之间形成用于三角形土槽,通过调整相邻限位杆之间的距离及浮土辊的转速即可有效控制基层土壤或浮土量。为方便安装可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的种板,所述种板通过种板固定件限位在驱动链条上,种板固定在销轴上,种板固定件包括用于限位种板销轴的轴套以及用于限位在驱动链条上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播种装置整体采用若干可更换的带有单排或多排种槽的种板,传动比可固定的链轮或齿轮,可调速的驱动电机,从而保证了单粒或多粒播种的高质量、高效率地批量进行,并且占地面积小,可将播种后的育苗盘层叠,方便运输、存放及育苗,极大改变了现有育苗方式,可极大节省育苗过程中的人力,同时提高了幼苗的分蘖率。通过转辊链条上的限位挡板保证了育苗盘的各苗穴与种板上的种槽相匹配,避免因种板翻转时无法将水稻种落入指定的苗穴中,从而保证了播种精确度。而通过前后浮土组件的设置,有效控制了基层土壤与浮土的配比,进而控制了播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播种组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链轮略);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组件另一个角度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链轮略);图4为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两种种板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浮土组件I以及育苗盘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种板固定件的等轴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图1中:1浮土组件I、2播种组件、21播种链轮I、22播种链轮II、23播种链轮III、3浮土组件II、4驱动机、5输送带、6限位挡板、21播种链轮I、22播种链轮II、播种链轮III;图2中:7单排槽种板、8种槽、9振动框、10振动电机、11驱动链条、12种板固定件;图3中:7单排槽种板、8种槽、9振动框、10振动电机、11驱动链条、12种板固定件;图5中:13双排槽种板、14错位槽种板;图6中:15料斗I、16浮土辊I、17限位杆、18育苗盘、19苗穴;图7中:12种板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7,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实施例1本实施例主要适用于在苗穴内的单粒播种,单粒播种更有利于幼苗的分蘖,间接降低了种子用量,降低了播种成本。该水稻育秧定量播种装置包括由驱动机4驱动的输送带5以及设置在输送带上方的播种组件。输送带通过两侧的转辊相衔接,两个转辊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链轮,同侧的链轮之间通过双排链的内链相联接,其中一个链轮的外侧还同轴设有被动链轮,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与被动链轮相联接。两侧的外链上固定有位于输送带上方的限位挡板6。整套装置装配在骨架结构上(只要是能起到支撑作用的骨架结构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制造得出,因此图中均未示出)。其中,播种组件2包括驱动链条11(本实施例可采用双排链,双排链的内链用于限位种板固定件,外链用于衔接播种组件中的三对链轮,播种链轮I21、播种链轮II22、播种链轮III23,播种链轮II上同轴设有播种齿轮,播种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被动齿轮与驱动机输出端的齿轮同向传动,各传动轮的设定方式并不唯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跟据该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目的自行设置)、可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地限位在驱动链条上的单排槽种板7以及设置在种板上方的振动组件。驱动链条11的传动方向并无绝对限制,但优选的,其线运动方向与输送带线运动方向相同。种板上间隔设有若干单排种槽8。振动组件包括振动框以及用于驱动振动框9的振动电机10,振动框与种板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以防止振动框阻碍种板的运动,而空隙不宜过大,以避免种粒由空隙漏出。为提高播种效率与效果,在播种组件的前部和后部各设有结构相近似的浮土组件I1和浮土组件II3,浮土组件I包括料斗I15以及设置在料斗底部的浮土辊I16,浮土组件II包括料斗II以及设置在料斗底部的浮土辊II,沿浮土辊I或II周向设有若干限位杆17。装配种板固定件12时,将其尾部的固定板先插入驱动链条的相邻单元的缝隙后,旋转90°或180°将尾部的固定板锁定在驱动链条上,而实际应用中,装配种板固定件并不仅限于图7中的形状,只要能起到限位种板销轴,同时保证牢固的固定在驱动链条上即可。种板通过种板固定件限位在驱动链条上,种板固定在销轴上,种板固定件包括用于限位种板销轴的轴套以及用于限位在驱动链条上的固定板。种板固定件使得种板仅能顺时针(图4的观察角度)翻转,而在底部翻转后的种板则可通过相邻的前一种板限位其翻转角度,如图4所示。浮土辊I上的相邻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与浮土辊II的相邻限位杆之间的距离应根据种子类别进行调整,即通过相邻限位杆之间的距离控制基层土壤与浮土的配比,苗穴可充满也可在顶部留有部分空间。其中,浮土辊I或II也可省略,转而由人工手动进行,但通过人工难于将基层土壤与浮土定量,因此播种效果通常较差。浮土辊的转向并无绝对限制,但优选的,浮土辊的转向应与输送带的转辊方向相反。种槽按序错位排列的错位槽种板14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排槽的其中一种,相邻种槽的间距不等,种槽排列方式无规律的种板也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技术方案,仅存在播种效果的差异,但仍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施例1中的育苗盘样式仅仅是一种举例,并非是指本实用新型仅能用于该种育苗盘,本实用新型的各技术方案还可适用于苗穴为方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苗穴开口错位或矩阵式等排列方式的多种育苗盘,在使用时,仅需要针对育苗盘选择带有相对应种槽的单排或多排种板即可。实施例1中各的链轮之间的衔接关系,设置位置仅仅是一种举例,并不唯一,通过合理的设置位置或增减链轮并调整期间的衔接关系,只要是能满足输送带向前运动时,播种组件即将种粒翻倒在育苗盘的苗穴中即可。使用时,现在料斗I、II内分别倒入基层土壤与浮土,在振动框内倒入适量种粒,启动电源,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输送带的其中一侧链轮旋转,进而驱动输送带运行,将蜂窝状的育苗盘18放置在输送带上并通过限位挡板6定位。育苗盘在输送带上移动,先通过浮土组件I,即可在育苗盘各苗穴的内填充设定量的基层土壤,接种盘继续通过播种组件,种板随播种组件的驱动链条逆时针运动,在底部转角处自动翻转,从而将单粒种子倒入苗穴中,接种盘继续通过浮土组件II,即可在种子表面覆盖设定量的浮土,最后通过输送带将播种完成的育苗盘送出,由此完成单粒种子的批量播种。实施例2本实施例主要适用于与实施例1的蜂窝状结构不同的其他种类育苗盘的单粒播种,可将单排槽种板7替换为错位槽种板14。实施例3本实施例主要适用于发芽率较低的种粒,单粒播种虽然更有利于幼苗的分蘖,但如果由于自身因素导致无法发芽,则会严重影响育苗效率,间接提高了种子用量,提高了播种成本。为此,可将单排槽种板7替换为双排槽种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