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8387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白芨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中央抽出花葶。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约5厘米,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

白芨的人工栽培一般包括组培苗培养、驯化栽培和大田移栽,驯化栽培是组培苗培育后到大田移栽间的过度阶段,相对于常规说的炼苗,主要目的是提高组培苗的生长适应能力,最终提高大田栽培成活率,一般是在在大棚内完成。目前,白芨组培苗驯化栽培使用的基质一般为珍珠岩、泥炭土、草炭、河沙等中的几种混合而成,由于白芨生长的需水量很大,基质中的水分含量要保持在60%至70%,因此,每次的浇水量较大,水容易累积在基质底层,使白芨的根部受到涝害,从而影响白芨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通过对基质进行改进,既保证了足够的肥效,又能够避免白芨的根系受到涝害,从而提高白芨组培苗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质准备:

A1、将松子壳用消毒液浸泡40min至65min,捞出晾干;

A2、将腐殖土与羊粪按照质量比(3~5):1混合均匀,再在120摄氏度以上的条件下消毒60min至90min,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A3、将锯末、鸡粪、豆饼、香油渣和水按照(8~10):(3~5):1:1: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在30℃ 至45℃的条件下沤制30天至45天,取出揉碎,再在阳光下暴晒3天至5天,然后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B、在大棚内的地面上挖多个栽培池,栽培池的宽度为80cm至120cm,深度为30cm至40cm;

C、添加栽培基质:在栽培池的底部铺设一层经步骤A1得到的松子壳,铺设厚度为6cm至12cm;在松子壳的上方铺设经步骤A2得到的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10cm至20cm;在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上方铺设经步骤A3得到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5cm至10cm;

D、选择原球茎粗壮、生长良好的白芨组培苗,用水将其根部洗净,再将其根部放在抑菌剂中浸泡45min至60min,取出晾干;

E、将经步骤D得到的组培苗栽种在栽培池内的基质上,行距2cm至4cm,株距1cm至2cm;

F、管理: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至25℃,湿度60%至70%;光照强度2500LX至3000LX,光照时间每天10h至13h;定期浇水,使基质中水的质量分数保持在60%至70%;3个月后即可移栽大田。

进一步地,在步骤A1 和A3中,消毒液采用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D中,抑菌剂采用多菌灵。

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基质全部铺设好后,喷洒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

进一步地,在步骤F中,每隔半个月,采用质量浓度为0.7%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白芨叶片,用于防治黑斑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松子壳体积较大,相互之间具有间隙,当浇水量过多时,水经过松子壳流入栽培池的底部,避免白芨的根部受到涝害,保证白芨组培苗正常生长。

2、锯末具有疏松、透气、吸水保湿的功能,能够节约用水量。锯末与鸡粪、豆饼、香油渣混合沤制后具有很强的肥效,同时,腐殖土土质疏松,羊粪也具有较强的肥效,三者在白芨组培苗驯化期间提供足够的肥力,不需要再施加其他的有机肥就能够满足白芨的生长需要,从而使后期管理更加方便。

3、各种基质和白芨组培苗均经过杀菌消毒处理,保证清洁无害的生长环境。

综上,采用本方法对白芨组培苗进行驯化,能够保证组培苗良好地生长,满足大田移栽要求的比例大大增加,提高组培苗的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质准备:

A1、将松子壳用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40min,捞出晾干;

A2、将腐殖土与羊粪按照质量比3:1混合均匀,再在120摄氏度的条件下消毒60min,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A3、将锯末、鸡粪、豆饼、香油渣和水按照8:3:1:1: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在30℃的条件下沤制30天,取出揉碎,再在阳光下暴晒3天,然后喷洒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B、在大棚内的地面上挖多个栽培池,栽培池的宽度为80cm,深度为35cm;

C、添加栽培基质:在栽培池的底部铺设一层经步骤A1得到的松子壳,铺设厚度为6cm;在松子壳的上方铺设经步骤A2得到的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20cm;在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上方铺设经步骤A3得到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5cm;全部铺设好后,喷洒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

D、选择原球茎粗壮、生长良好的白芨组培苗,用水将其根部洗净,再将其根部放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45min,取出晾干;

E、将经步骤D得到的组培苗栽种在栽培池内的基质上,行距2cm至4cm,株距1cm至2cm;

F、管理: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至25℃,湿度60%至70%;光照强度2500LX至3000LX,光照时间每天10h至13h;定期浇水,使基质中水的质量分数保持在60%至70%;每隔半个月,采用质量浓度为0.7%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白芨叶片,以防治黑斑病。3个月后即可移栽大田。

本实施例,选择10000颗组培苗进行驯化栽培,得到满足大田移栽要求的组培苗8895颗,合格率约为89%。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质准备:

A1、将松子壳用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0min,捞出晾干;

A2、将腐殖土与羊粪按照质量比4:1混合均匀,再在140摄氏度以上的条件下消毒75min,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A3、将锯末、鸡粪、豆饼、香油渣和水按照9:4:1:1: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在40℃的条件下沤制40天,取出揉碎,再在阳光下暴晒4天,然后喷洒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B、在大棚内的地面上挖多个栽培池,栽培池的宽度为100cm,深度为30cm;

C、添加栽培基质:在栽培池的底部铺设一层经步骤A1得到的松子壳,铺设厚度为8cm;在松子壳的上方铺设经步骤A2得到的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15cm;在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上方铺设经步骤A3得到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7cm;全部铺设好后,喷洒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

D、选择原球茎粗壮、生长良好的白芨组培苗,用水将其根部洗净,再将其根部放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0min,取出晾干;

E、将经步骤D得到的组培苗栽种在栽培池内的基质上,行距2cm至4cm,株距1cm至2cm;

F、管理: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至25℃,湿度60%至70%;光照强度2500LX至3000LX,光照时间每天10h至13h;定期浇水,使基质中水的质量分数保持在60%至70%;每隔半个月,采用质量浓度为0.7%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白芨叶片,以防治黑斑病。3个月后即可移栽大田。

本实施例,选择10000颗组培苗进行驯化栽培,得到满足大田移栽要求的组培苗9107颗,合格率约为91%。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一种白芨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质准备:

A1、将松子壳用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65min,捞出晾干;

A2、将腐殖土与羊粪按照质量比5:1混合均匀,再在150摄氏度的条件下消毒90min,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A3、将锯末、鸡粪、豆饼、香油渣和水按照10:5:1:1:5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装在密封的容器中,在45℃的条件下沤制45天,取出揉碎,再在阳光下暴晒5天,然后喷洒质量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最后加水并搅拌均匀,使水的质量分数为60%至70%;

B、在大棚内的地面上挖多个栽培池,栽培池的宽度为120cm,深度为40cm;

C、添加栽培基质:在栽培池的底部铺设一层经步骤A1得到的松子壳,铺设厚度为12cm;在松子壳的上方铺设经步骤A2得到的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10cm;在腐殖土与羊粪的混合物上方铺设经步骤A3得到的混合物,铺设厚度为10cm;全部铺设好后,喷洒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

D、选择原球茎粗壮、生长良好的白芨组培苗,用水将其根部洗净,再将其根部放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60min,取出晾干;

E、将经步骤D得到的组培苗栽种在栽培池内的基质上,行距2cm至4cm,株距1cm至2cm;

F、管理:将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至25℃,湿度60%至70%;光照强度2500LX至3000LX,光照时间每天10h至13h;定期浇水,使基质中水的质量分数保持在60%至70%;每隔半个月,采用质量浓度为0.7%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白芨叶片,以防治黑斑病。3个月后即可移栽大田。

本实施例,选择10000颗组培苗进行驯化栽培,得到满足大田移栽要求的组培苗8956颗,合格率约为8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