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楠竹耐瘠耐旱丰产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楠竹又可称为毛竹,楠竹实际上是毛竹中最名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在中国300多种木本竹类植物引属中,楠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竹种,楠竹生长快,适应性强,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木需要1年的时间,而一棵60英尺的楠竹只需59天即可再生,楠竹大面积的种植推广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且成林时间较木材而言大为缩短。同时楠竹也是我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
安顺市地处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之间,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为多石贫瘠山区;目前多石贫瘠山区“缺林缺水缺土”,生存环境濒临崩溃,出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窘境。所以根据楠竹的生物特性,结合多石贫瘠山区土壤,发明出科学的楠竹种植方法,是目前农户和市场所希望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楠竹耐瘠耐旱丰产的种植方法,通过整地、栽植、苗木管理、病虫害管理来实现,因地制宜地移石换土、土壤培肥及科学防治病虫害,达到有效成林和丰产,将使多石山区、石漠化区脆弱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楠竹耐瘠耐旱丰产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
在夏季5-6月份,在坡地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挖栽填穴,规格为长1m、宽1m、高0.6m,株行间距为5.5×6.5m,将不合适的桨土挖出,换上肥沃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用水把栽填穴浇透,放底肥,每亩施用1500-2500kg腐熟的农家肥,待栽植;
2)栽植
母竹的选择和处理:在当地优良竹林中选择4~5年生,竹鞭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竹株做母竹,以胸径4.5~6cm、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分枝较低、节间均匀、无病虫害的林缘或疏林中的竹子为母竹;母竹挖好后保留3~5盘竹枝,在最上一盘枝上6~10cm处,用快刀将竹梢削去,切口要平滑,不能劈裂,以减少水分蒸发,进行处理后,待栽种;
栽种:在10月中下旬时进行栽植,栽植时先视竹蔸大小和来去鞭长度,在已回填好的栽填穴内挖一小栽培坑,栽培坑的深度以母竹放入后仍有10~13cm深的空间为宜,然后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尽量勿使母竹所带宿土散落,在母竹根部喷洒少量浓度为0.05%-0.1%的细胞分离素溶液,将未回填完的心土进行覆土,覆土要拍碎大的土块,并防止踏伤鞭根和笋芽,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5cm以上,覆土后栽培坑呈馒头状;
3)苗木管理
头3-4年种的楠竹幼林,主要进行除草松土,砍除小竹及奇形竹,适时施肥、护笋养竹,在5~6月份进行第1次施肥,在10月份进行第2次施肥,幼林采用挖沟施肥,楠竹幼林管护中做到不挖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除退笋,并注意春笋出土后,林内禁止放牧;
楠竹成林后,砍山每年2次,每3年垦复深翻1次;除林内杂草灌木、细小竹、老竹,砍山以5~9月为宜,垦复在秋、冬季进行,垦复深度21~25cm,每年采用撒施追施2次,第1次2月施肥,第2次是在9月施肥。
4)病虫害管理
虫害主要有刚竹毒蛾和竹笋泉蝇等,通过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挖除受害析退笋,杀死幼虫,加强竹林抚育,消除害虫栖息场所,保持林地卫生来防治。
进一步的,步骤1)中底肥为每亩施用1800-2300kg腐熟的农家肥。
进一步的,步骤2)中细胞分裂素溶液的浓度为0.07%。
进一步的,步骤2)中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5cm-8cm。
进一步的,步骤3)中楠竹幼林每年第1次施肥每亩15Kg尿素、5kg磷肥,第2次施肥每亩40kg复合肥。
进一步的,步骤3)中楠竹成林每年第1次施肥每亩15Kg碳氨、2kg磷肥、1kg钾肥,第2次施肥每亩30kg复合肥。
进一步的,步骤4)中化学防治方法为选用3.5%的绿色高氯乳1300~15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防治,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1500倍液喷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整地时将栽填穴中不适合楠竹生长的土壤置换成肥沃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给多石贫瘠山区楠竹种植提供了土地条件,摒弃传统的方法即先移栽再浇水,因为多石山区,水易流到竹苗的四周而流失掉,苗没有充分与浇的水接触,而不能成活,采用先用水把栽填穴浇透,再栽竹,有利于母竹的发芽和竹苗水分的供给,同时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5cm-10cm,能保证母竹发芽长度均匀,利于管理。此外,本发明的培育方法以腐熟的农家肥为底肥,以化肥追肥,加上化学防治和林间管理,使得楠竹林丰产丰收,比多石贫瘠山区传统种植楠竹产出明显提高,媲美肥沃平整地块的楠竹产出,为贫瘠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双赢的提供了有效途径,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达帮乡关坪村境内实施。
实施例1
1)整地
在夏季5-6月份,在坡地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挖栽填穴,规格为长1m、宽1m、高0.6m,株行间距为5.5×6.5m,将不合适的桨土挖出,换上肥沃并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用水把栽填穴浇透,放底肥,每亩施用1500kg腐熟的农家肥,待栽植;
2)栽植
母竹的选择和处理:在当地优良竹林中选择4~5年生,竹鞭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竹株做母竹,以胸径4.5~6cm、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分枝较低、节间均匀、无病虫害的林缘或疏林中的竹子为母竹;母竹挖好后保留3~5盘竹枝,在最上一盘枝上6~10cm处,用快刀将竹梢削去,切口要平滑,不能劈裂,以减少水分蒸发,进行处理后,待栽种;
栽种:在10月中下旬时进行栽植,栽植时先视竹蔸大小和来去鞭长度,在已回填好的栽填穴内挖一小栽培坑,栽培坑的深度以母竹放入后仍有10~13cm深的空间为宜,然后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尽量勿使母竹所带宿土散落,在母竹根部喷洒少量浓度为0.05%的细胞分离素溶液,将未回填完的心土进行覆土,覆土要拍碎大的土块,并防止踏伤鞭根和笋芽,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10cm,覆土后栽培坑呈馒头状;
3)苗木管理
头2-4年种的楠竹幼林,主要进行除草松土,砍除小竹及奇形竹,适时施肥、护笋养竹,在5~6月份进行第1次施肥,施肥每亩15Kg尿素、5kg磷肥,在10月份进行第2次施肥,每亩施用40kg复合肥,幼林采用挖沟施肥,楠竹幼林管护中做到不挖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除退笋,并注意春笋出土后,林内禁止放牧;
楠竹成林后,砍山每年2次,每3年垦复深翻1次;除林内杂草灌木、细小竹、老竹,砍山以5~9月为宜,垦复在秋、冬季进行,垦复深度21~25cm,每年采用撒施追施2次,第1次2月施肥,每亩15Kg碳氨、2kg磷肥、1kg钾肥,第2次是在9月施肥,每亩施用30kg复合肥;
4)病虫害管理
虫害主要有刚竹毒蛾和竹笋泉蝇等,通过化学防治方法即选用3.5%的绿色高氯乳1300~15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防治,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1500倍液喷洒,以及挖除受害析退笋,杀死幼虫,加强竹林抚育,消除害虫栖息场所,保持林地卫生来防治。
实施例2
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2500Kg的腐熟农家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0.1%,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5cm-8cm,其余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3
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2300Kg的腐熟农家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0.06%,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5cm-8cm,其余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4
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1800Kg的腐熟农家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0.07%,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9cm,其余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5
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1500Kg的腐熟农家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0.1%,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9cm,其余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6
底肥用量为每亩施用2500Kg的腐熟农家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为0.05%,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高5cm-8cm,其余操作按照实施例1进行。
对照例
坡地传统种植法:除去栽植穴不需换土,不用细胞分离素溶液处理母竹外,其余条件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6所述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坡地种植。
平整肥沃土地种植法:除去栽植穴不需换土外,其余条件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6所述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坡地种植。
结果对比:在母竹成活率方面,实施例97.5%-99.9%,其中实施例3和实施例4成活率达99.9%,坡地传统种植法17%-40%,平整肥沃土地种植法98.0%-99.9%;楠竹幼林方面,楠竹成林方面,实施例平均每亩竹度190-220根,坡地传统种植法平均每亩竹度120-140根,平整肥沃土地种植法平均每亩竹度200-23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