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人工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2482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人工培养增殖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中国被毛孢侵染高寒灌丛草甸的蝠蛾属幼虫而产生的有性型。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怯痰平喘,对肝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肾功能衰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冬虫夏草得以与人参、鹿茸齐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冬虫夏草是营养名贵的高原上品,正在充实人们对高端保健品的需求,由于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菌类品种,生长环境未受污染,因此味道柔脆鲜美营养成分奇特,价值极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药用和保健价值极高的冬虫夏草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产量稀少的天然冬虫夏草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冬虫夏草的迫切需求,亟待需要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同时,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不断探索出提高野生种群数量,加快人工抚育冬虫夏草进度,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目前的人工培养方法,首次均采用野生蝠蛾蛹进行一代幼虫繁殖抚育的,这个过程中,以最初的自然条件羽化的方法,蛹的羽化率不超过60%,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以至于产卵数量和幼虫基数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不断完善人工干预冬虫夏草种群数量和培养方法,才能有效保护和延续这一名贵中草药资源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蛹的增殖培养方法,是在模拟自然生境的状况下,排除一部分对于蝠蛾蛹自然羽化时的不利因素,如野生条件下寄生蜂、寄生蝇、各种鼠类及恶略天气条件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提高蝠蛾蛹的羽化机率,为野生投放和人工饲养创造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属蛹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寄主蝠蛾属蛹采集自3500~5000米高寒灌木草甸;

在3800~4200米海拔,采用全封闭环境对所述寄主蝠蛾进行化蛹、羽化、成虫、交尾、产卵;

羽化、交尾措施包括:蛾蛹的筛选、体外消毒、按雌雄蛾1∶1.5比例放置在羽化床内,保持羽化温度在14~20℃之间,羽化期为20~40天;羽化后的成虫投入交尾、产卵箱内;

在交尾、产卵箱的虫卵收集口收集卵粒;

所述羽化床为长、宽、高600×400×300mm箱体,内置杀菌处理后的高山腐殖土200mm高,平铺后洒水,土壤湿度约为75%~85%之间,水份渗透后,按左右间距3cm,用直径约8mm竹签逐行插入土壤约5cm深度形成孔洞,覆盖透明塑料盖后备用;

所述交尾、产卵箱为长、宽、高1000×1000×800mm钢架结构,外部六面包覆100目纱网,底部为一个方底,下行圆锥形结构,锥口直径为15cm,作为卵粒收集口,箱体内部悬挂野外收集的无叶灌木枯枝,以利于雌蛾攀爬栖息;外部敷设15W白炽灯作为辅助光源,利于蝠蛾交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蛹虫的体外消毒采用二氧化氯进行喷洒消毒,1分钟后,用无菌水喷洒两到三遍,晾干后,再放置在羽化床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0010中,在温度为14℃~20℃,湿度为75%~95%的条件下,对所述蛹虫进行羽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腐殖土的消毒采用如下步骤:高温蒸馏1h~3h;在照度不小于100,00lux/m2的阳光下暴晒至少2~3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羽化床盖板上开一个长、宽200×150mm孔,固定覆盖一个400目金属纱网,以利于羽化床内温、湿度调节,同时,防止鼠类及其它昆虫进入;

具体实施方式

自冬虫夏草自然生境,海拔3500~5000米处采集蝙蝠蛾属蛹虫,选择活性较强,外观无伤病的蛹虫作为引种培养虫源;

选择的蛹虫首先进行雌、雄分类,一般雌蛹体型肥大,尾部钝圆,体长为20~24mm,体宽4.5~5.5mm;雄蛹相对瘦小,尾部较尖,体长在17~19mm,体宽4~4.5mm。蛹体初期为乳白色,1~2天后转为淡黄色,蛹体缩短;在经过3~4天后由淡黄变为黄褐色,之后就变为棕色直至羽化。

将筛选出的蛹虫用二氧化氯进行体外喷洒消毒,1分钟后,再用无菌水喷洒两到三次,晾干后,按雌、雄比例1∶1.5,头部朝上,尾部朝下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羽化床内,放置完成后,再均匀撒入约1cm厚,经过消毒处理的腐殖土壤覆盖,之后,再均匀喷洒无菌水于土壤表面,保持土壤湿度在75%~95之间;

羽化床采用长、宽、高600×400×300mm塑料箱体,内置约200mm经消毒处理、采用100目筛网过滤的腐殖土壤,土壤表面均匀分布直径8×50mm的孔洞,以备蛹虫的安置,土壤pH6.5左右;

在自然状况下,蛹期一般为50~60天,人工条件下,如果温度能控制在15℃左右时,蛹期可缩短至20~4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

日常管理中,在调控温、湿度的同时,注意观察羽化盆内有无染菌现象,发现菌落或菌丝要及时进行整盆的清理,发现死亡蛹虫也要及时清理干净,重新置换新土后,才能再次投入剩余的蛹虫入盆。

羽化室内要保持干净、卫生,做好平时的消毒清理工作,杜绝各种其它生物进入室内,特别是寄生蜂、寄生蝇及老鼠等。

羽化历期将近结束时,有成蛾部分身体钻出地表,此时,应将盆内湿度控制在95%左右,以利于成蛾羽翅的展开;

每晚的18:00~20:00为成蛾的羽化、交尾的高峰期,此时应注意观察,及时将羽化后和已经在羽化床内交尾的雌、雄蛾转移至交尾、产卵箱中,以利于雌、雄蛾的交尾、产卵,通常雌蛾可交尾2~3次,交尾后,2~3分钟就会产卵,每只雌蛾产卵量为100~600粒不等;

交尾、产卵箱采用钢架结构焊接而成,长、宽、高为1000×1000×800mm,六个外表面包覆100目金属纱网,防止异物进入,箱体顶部开150×150活动天窗,便于投放成蛾;箱体底部为圆锥形向下凸起,锥口直径为150mm,便于卵粒的收集;箱体内部悬挂野外采集的无叶灌木枯枝,为雌蛾提供攀爬栖息条件,以利于雌蛾获得更多交配条件,提高受精卵数量。交尾、产卵箱外需悬挂15W,光照度为150~300Luxd的人工光源,以利于雌、雄蛾的交尾和工作人员观察;

雌蛾产下的卵粒会透过底部纱网,由底部锥形出口滑落,进入预先准备好的容器之中;

经过对羽化期过后的羽化床土壤进行破开检查、统计,蛹虫羽化率大于80%以上,证明此方法能切实提高成蛾的羽化、交尾、产卵率。

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