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包括:气流导管、气流分布筒、吸附器底板、固定气流分布板、分子筛吸附管、活动气流分布板、弹簧、压紧件、封头,管路连接头;气流分布筒设置在吸附器底板上,气流导管出气口正对吸附器底板中心位置,分子筛吸附管下端与气流分布筒上端相连;固定气流分布板设置在气流分布筒与分子筛吸附管之间,活动气流分布板设置在分子筛吸附管内的上部,弹簧设置在活动气流分布板上,压紧件与分子筛吸附管连接并将弹簧压紧;封头与分子筛吸附管上端相连,所述管路连接头设置在内密封件中间孔出口处。本实用新型安装、拆卸更方便,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操作控制灵活。
【专利说明】
一种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器,特别是在实验室使用的一种评价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
【背景技术】
[0002]分子筛作为一种变温吸附材料应用于净化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筛在常温或低温时对空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吸附饱和后对分子筛进行加热,高温时由解吸气体将二氧化碳从分子筛中解吸出来。温度对分子筛吸附和解吸二氧化碳都有关键性影响。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用于评价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器,相关文献资料中报道的吸附器要么稳定性、精确度不高,要么操作控制不便,为了准确评价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优劣,本申请的发明人设计了一款适合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操作控制灵活,用于测定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价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可以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的能够真实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
[0004]为了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包括:气流导管、气流分布筒、吸附器底板、固定气流分布板、分子筛吸附管、活动气流分布板、弹簧、压紧件、封头、管路连接头;
[0006]所述气流分布筒设置在吸附器底板上,气流导管的下部穿过分子筛吸附管管壁并设置于分子筛吸附管内,气流导管的下部向下弯折使得出气口正对吸附器底板中心位置,距吸附器底板l-2cm;分子筛吸附管下端与气流分布筒上端相连;固定气流分布板设置在气流分布筒与分子筛吸附管之间,并位于气流导管之上,固定气流分布板上均匀设置有气流分布孔;活动气流分布板设置在分子筛吸附管内的上部,弹簧设置在活动气流分布板上,压紧件与分子筛吸附管连接并将弹簧压紧;由于吸附剂通过弹簧和活动的气流分布板被压紧在吸附器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吸附器中吸附剂的装填高度,可以评价吸附床径高比变化对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
[0007]所述封头与分子筛吸附管上端相连,封头包括封头基座、内密封件、聚四氟乙烯垫片;内密封件设置在封头基座内,聚四氟乙烯垫片设置在内密封件于封头基座之间;
[0008]所述管路连接头设置在内密封件中间孔出口处,用于与外部气路管道连接。
[0009]具体的,所述的压紧件设置有外螺纹,分子筛吸附管内上部设置有内螺纹,压紧件和分子筛吸附管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0010]具体的,内密封件为中间开孔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设置有外螺纹;封头基座为圆筒状结构,设置有内螺纹;封头基座和内密封件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封头采用螺纹连接,拆卸更方便,采用该设计也可使吸附器的密封更紧密。
[0011]具体的,封头内密封件上端加工成外六方形状。这样的设置便于封头基座和内密封件的拆卸。
[0012]具体的,所述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0013]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气流分布板为厚度2?10mm、布满ΦImm圆孔的圆柱形钢板。
[0014]具体的,所述的气流导管的上部位于分子筛吸附管外,并与分子筛吸附管平行。
[0015]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吸附器整体竖直放置,将分子筛装填在吸附管,可以自由设定分子筛床层厚度,弹簧的长度可根据需要选择,与分子筛床层厚度相匹配,将分子筛压紧,可以评价吸附床径高比变化对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封头基座和内密封件通过螺纹连接,中间加聚四氟乙烯垫片,既拆卸方便、灵活,同时又密封严密;吸附气体通过气流导管进入吸附器,气流导管的弯折气流出口面向吸附器底板,大大缓解了气流在进口处对分子筛床层的冲击,同时气流分布板的分布、缓冲作用,能够保证气流在分子筛床层中的均匀分布。
[001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后,采用新的吸附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气流在吸附器中分布更均匀,吸附剂在吸附器中分布更紧致,评价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量的稳定性更好;安装、拆卸更方便,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操作控制灵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的整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的拆分示意图。
[0019]图中,1-吸附器底板,2-气流分布桶,3-固定气流分布板,4-分子筛吸附管,5-封头基座,6-活动气流分布板,7-弹簧,8-压紧件,9-封头内密封件,10-管路连接头,11-气流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包括吸附器底板I,在吸附器底板I的上方是气流分布筒2,吸附器底板I与气流分布筒2的底部通过平焊连接在一起,气流分布筒2的中部开孔,气流导管11的下部穿过分子筛吸附管管壁设置于分子筛吸附管4内,气流导管11穿过气流分布筒2的中部孔,气流导管11的弯折气流出口正对吸附器底板I中心位置,距吸附器底板I的距离为1.5cm,气流分布筒2和气流导管11在气流分布筒2中部孔的位置通过焊接连在一起,气流分布筒2的上方是固定气流分布板3和吸附管4,固定气流分布板3上均匀设置有气流分布孔,固定气流分布板3与吸附管4的底部通过平焊连接在一起,气流分布筒2和吸附管4通过对焊连接在一起,吸附管4中装填分子筛,在分子筛上面放置活动气流分布板6,活动气流分布板6上面为弹簧7,弹簧7的长度可根据需要选定,弹簧7上面是压紧件8,压紧件8中间开孔,压紧件8开外丝螺纹,吸附管4上部开内丝螺纹,压紧件8和吸附管4上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弹簧7和活动气流分布板6将填装在吸附管4中的分子筛压紧,吸附管4的上面为封头基座5,封头基座5为圆筒状结构,内表面开内丝螺纹,与封头基座5配合使用的是封头内密封件9,内密封件9为中间开孔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开外丝,封头基座5和内密封件9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中间加聚四氟乙烯垫片,封头内密封9上端加工成外六方形状,便于封头基座5和内密封件9的拆卸,封头内密封9的中间孔出口处焊接管路连接头10,与外部气路管道相连。
[0022]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吸附器整体竖直放置,将分子筛装填在吸附管4,可以自由设定分子筛床层厚度,弹簧7的长度可根据需要选择,与分子筛床层厚度相匹配,将分子筛压紧,可以评价吸附床径高比变化对分子筛动态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封头基座5和内密封件9通过螺纹连接,中间加聚四氟乙烯垫片,既拆卸方便、灵活,同时又密封严密;吸附气体通过气流导管11进入吸附器,气流导管11的弯折气流出口面向吸附器底板I,大大缓解了气流在进口处对分子筛床层的冲击,同时气流分布板的分布、缓冲作用,能够保证气流在分子筛床层中的均匀分布,有效地保证了分子筛动态吸附评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主权项】
1.一种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导管、气流分布筒、吸附器底板、固定气流分布板、分子筛吸附管、活动气流分布板、弹簧、压紧件、封头,管路连接头; 所述气流分布筒设置在吸附器底板上,气流导管的下部穿过分子筛吸附管管壁并设置于分子筛吸附管内,气流导管的下部向下弯折使得出气口正对吸附器底板中心位置,距吸附器底板l-2cm;分子筛吸附管下端与气流分布筒上端相连;气流分布板设置在气流分布筒与分子筛吸附管之间,并位于气流导管之上,固定气流分布板上均匀设置有气流分布孔;活动气流分布板设置在分子筛吸附管内的上部,弹簧设置在活动气流分布板上,压紧件与分子筛吸附管连接并将弹簧压紧; 所述封头与分子筛吸附管上端相连,封头包括封头基座、内密封件、聚四氟乙烯垫片;内密封件设置在封头基座内,聚四氟乙烯垫片设置在内密封件于封头基座之间; 所述管路连接头设置在内密封件中间孔出口处,用于与外部气路管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紧件设置有外螺纹,分子筛吸附管内上部设置有内螺纹,压紧件和分子筛吸附管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是:内密封件为中间开孔的圆柱体结构,圆柱体设置有外螺纹;封头基座为圆筒状结构,设置有内螺纹;封头基座和内密封件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是:封头内密封件上端加工成外六方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是:所述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材质为不锈钢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气流分布板为厚度2?1mm、布满Φ Imm圆孔的圆柱形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分子筛动态二氧化碳吸附量的吸附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流导管的上部位于分子筛吸附管外,并与分子筛吸附管平行。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5461651SQ20162012130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6日
【发明人】卫志强, 王玉峰, 张岩, 刘利爽, 白璞, 余成磊
【申请人】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