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8939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的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土壤肥际研究是指研究土壤中肥料在肥际微域中的迀移和转化,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指标研究肥料转化、养分移动、微生物特性等特征,为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在研究中只是对固定的堆土中施加肥料,从总体上研究肥料的转化等特征,并不能准确地获得土壤施肥后在其不同影响范围内的特性区别。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该装置可以研究土壤施肥后在其不同范围内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指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为网格体,所述网格体包括位于中心且用于放置肥料的第一网格和均匀围绕该第一网格布设并用于放置土壤的多个第二网格。
[0005]优选地,所述网格体具有多层网格盘,每层所述网格盘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网格,并且所述网格体的中心层网格盘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网格。
[0006]优选地,所述多层网格盘沿竖直方向叠放。
[0007]优选地,所述网格体形成为第一正方体,所述第一网格和多个第二网格形成为大小相同的第二正方体,所述多个网格盘的层数为奇数,并且所述第一网格位于所述网格体的中心层网格盘的中心。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正方体与第二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不小于7:1。
[0009]优选地,所述多层网格盘分别为骨架式结构。
[0010]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网格盘可插接地连接。
[0011]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网格盘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网格盘的四个顶角处。
[0012]优选地,每层所述网格盘中相邻的所述第二网格之间以及所述中心层网格盘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网格与第二网格之间分别可插接地连接。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可放置肥料的第一网格的周围,均匀地布设多个可放置土壤的多个第二网格,通过对每个第二网格中的土壤分别取样,可以测定距离肥料不同范围内的土壤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指标,从而研究肥际肥料转化、养分移动、微生物特性等特征,为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00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心层网格盘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网格体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I第一网格2第二网格
[0020]3网格体4网格盘
[0021]41中心层网格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培养装置在工作状态时的上和下,亦即竖直方向的上和下。具体地,可以参考图2的图面方向。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培养装置为网格体3,该网格体3包括位于中心且用于放置肥料的第一网格I和均匀围绕该第一网格布设并用于放置土壤的多个第二网格2。这样,将肥料放置在第一网格I中后,肥料向放置在第二网格2的土壤中扩散。需要说明的是,网格体3的是指其立体结构的几何中心。
[0025]本实用新型中的培养装置可以模拟土壤在不同温度、湿度下肥料的移动,根据培养条件的不同,肥料的移动形式和速度也不同,所以不同方向上的第二网格2,即使距离第一网格I的距离相同,其土壤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指标也存在差异。具体地,肥料不仅可以水平移动,还可以上下移动,如设置土壤湿度较高,且无蒸发条件,则肥料以向下移动为主,如设置为蒸发条件,则肥料以向上移动为主。将培养装置设置为立体结构,可以对各个方向的第二网格2中的土壤分别取样,可以测定距离肥料不同范围内的土壤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指标,从而研究肥际肥料转化、养分移动、微生物特性等特征,为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0026]具体地,网格体3可以具有多层网格盘4,方便取放以方便对土壤的取样,每层网格盘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网格2,并且网格体3的中心层网格盘41上设置有第一网格I,保证第一网格I位于网格体3的中心。优选地,上述的多层网格盘4沿竖直方向叠放,可以使取样更加灵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中心层网格盘”是指网格体3在叠放方向上的位于中心层的网格盘。
[0027]优选地,网格体3形成为第一正方体,第一网格I和多个第二网格2形成为大小相同的第二正方体,采用正方体网格的形式,可以比较精确的掌控取样用的第二网格2距离第一网格I的距离,方便测算。另外,网格盘4的层数为奇数,并且第一网格I位于网格体3的中心层网格盘41的中心,即保证第一网格I位于网格体3的中心。需要说明的是,网格盘的中心是指该该网格盘的几何中心。
[0028]优选地,第一正方体与第二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不小于7:1,根据本领域内公知的现有技术,肥料在向周围移动时,距离越远,肥际影响越小,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培养装置中,第一正方体与第二正方体的边长的优选比例为7:1,此时肥料对位于网格体3边缘的第二网格2的影响较小。
[0029]优选地,多层网格盘4分别为骨架式结构,使得相邻的第二网格2中的土壤相互接触,第一网格I中的肥料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网格2中的土壤相互接触,这样可以保证肥料在培养装置中的移动方式和其在土壤实际使用中的移动方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各层网格盘4在使用中,先将该层网格盘4叠放好,再向其中放入肥料或土壤,避免肥料或土壤过多地散落。
[0030]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网格盘4可插接地连接,可以分别取出各个网格盘4以研究土壤,也能保证网格体3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网格盘4的连接处位于网格盘4的四个顶角处,以使拆装更加方便。在对土壤培养一段时间后取下网格盘4时,可以在相邻的两层网格盘4之间插入插板,用插板托起上层网格盘4并取下该该上层网格盘4,并对第二网格2中的土壤取样。
[0031]优选地,每层网格盘4中相邻的第二网格2之间以及中心层网格盘41中相邻的第一网格I与第二网格2之间分别可插接地连接,以便于网格盘4的重复利用,并且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时调整网格盘4的大小。
[003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3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培养装置为网格体(3),所述网格体(3)包括位于中心且用于放置肥料的第一网格(I)和均匀围绕该第一网格(I)布设并用于放置土壤的多个第二网格(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体(3)具有多层网格盘(4),每层所述网格盘(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网格(2),并且所述网格体(3)的中心层网格盘(4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网格(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网格盘(4)沿竖直方向叠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体(3)形成为第一正方体,所述第一网格(I)和多个第二网格(2)形成为大小相同的第二正方体,所述多个网格盘(4)的层数为奇数,并且所述第一网格(I)位于所述网格体(3)的中心层网格盘(41)的中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方体与第二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不小于7: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网格盘(4)分别为骨架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网格盘(4)可插接地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网格盘(4)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网格盘(4)的四个顶角处。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网格盘(4)中相邻的所述第二网格(2)之间以及所述中心层网格盘(41)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网格(I)与第二网格(2)之间分别可插接地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土壤肥际的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为网格体,该网格体包括位于中心且用于放置肥料的第一网格(1)和均匀围绕该第一网格布设并用于放置土壤的多个第二网格(2),通过对每个第二网格(2)中的土壤分别取样,可以测定距离肥料不同范围内的土壤的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特性等指标,从而研究肥际肥料转化、养分移动、微生物特性等特征,为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IPC分类】G01N33/24
【公开号】CN205301314
【申请号】
【发明人】袁亮, 李燕婷, 赵秉强, 李伟, 王薇, 林治安, 温延臣, 车升国, 杨相东, 李娟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