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故障检测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
【背景技术】
[0002]近二十年来,为了保障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电缆绝缘状况的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外,特别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检测方法和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其研究开发的绝缘检测装置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长期的在线运行也提供了大量的监测结果,丰富了对电缆绝缘缺陷和老化的判据。
[0003]对电缆及其附件进行在线绝缘老化诊断的目的是判断其能否继续可靠运行或评估其残余寿命。诊断方法可分破坏性试验与非破坏性检测两大类。目前在电缆绝缘老化的检测技术领域,对于6kV级电缆的检测技术有“非在线式”和“在线式” ο “非在线式”包括:残留电压法、反吸收电流法、直流泄漏电流法、电位衰减法(直流),残留电荷、直流电压叠加法,交流损耗电流法(工频),介损法(超低频)ο “在线式”包括:直流成分、脉动法(工频),直流电压叠加法(直流与工频)等。对于22kV级仅采用“非在线式”,引入了与6kV级不同的方法如直流偏压、局部放电、耐压法等。上述“非在线式”检测方法要求截取一段电缆来开展研究,对于在使用的高空电缆的检测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能有效地判断现场的实际情况。所以对于高空的电缆机芯检测应选择“在线式”检测方法,“在线式”包括:直流成分、脉动法(工频),直流电压叠加法(直流与工频)等。对于22kV级仅采用“非在线式”,引入了与6kV级不同的方法如直流偏压、局部放电、耐压法等。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不方便对高空中正在使用的电缆进行检测,高空环境的检测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安全,且随着航拍飞行器技术的愈发成熟,航拍效果稳定,能够较好的检测到高空中的景象,且控制方便,方便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不方便对高空中正在使用的电缆进行检测,高空环境的检测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安全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包括飞行系统、控制器、电源、电缆夹和检测片,所述飞行系统包括飞行轴、飞行电机、风叶和摄像头,电源设于控制器的上部,飞行轴设于飞行控制器的四周,摄像头设于飞行轴的下表面,且与飞行轴固定连接,飞行电机设于飞行轴的上表面,风叶的中间轴与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飞行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电缆夹设于控制器的下部且与控制器相连接,检测片设于电缆夹的内部,与电缆夹通过弹簧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电缆夹包括左侧弧形夹片、右侧弧形夹片、固定杆和滑动杆,左侧弧形夹片与右侧弧形夹片相铰接,且铰接处与控制器通过固定杆相连接,左侧弧形夹片和右侧弧形夹片的上部与控制器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检测片包括侧壁检测片和顶部检测片,侧壁检测片分别与左侧弧形夹片和右侧弧形夹片通过弹簧相连接,顶部检测片设于电缆夹的内部且与固定杆通过弹簧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检测片包括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检测探头,且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检测探头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内部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相连接。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航拍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带动电缆夹飞行,航拍飞行器的飞行平稳,便于操作,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缆夹和检测片与电缆进行紧密接触,对电缆是否有裸露的电线和外部绝缘层太薄进行检测,航拍飞行器上的摄像头对电缆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供操作人员充分的观察电缆的受损情况,实现了综合智能化的对地下电缆故障的检测预报,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观察到电缆的外表皮情况,以及对电缆进行故障检测,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全面,直观、可靠,极大的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0014]其中,1-电源、2_控制器、3_飞彳丁轴、4_摄像头、5_飞彳丁电机、6_风叶、7_检测片、8-电缆夹、9-弹簧、71-侧壁检测片、72-顶部检测片、81-左侧弧形夹片、82-右侧弧形夹片、83-滑动杆、8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16]图1和图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包括飞行系统、控制器2、电源1、电缆夹8和检测片7,所述飞行系统包括飞行轴3、飞行电机
5、风叶6和摄像头4,电源I设于控制器2的上部,飞行轴3设于飞行控制器2的四周,摄像头4设于飞行轴3的下表面,且与飞行轴3固定连接,飞行电机5设于飞行轴3的上表面,风叶6的中间轴与飞行电机5的电机轴相连接,且飞行电机5与控制器2相连接,电缆夹8设于控制器2的下部且与控制器2相连接,检测片7设于电缆夹8的内部,与电缆夹8通过弹簧9相连接。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缆夹8包括左侧弧形夹片81、右侧弧形夹片82、固定杆84和滑动杆83,左侧弧形夹片81与右侧弧形夹片82相铰接,且铰接处与控制器2通过固定杆84相连接,左侧弧形夹片81和右侧弧形夹片82的上部与控制器2滑动连接,当需要固定住电缆时,控制器2控制滑动杆83向上移动,带动左侧弧形夹片81与右侧弧形夹片82张开,将电缆置于左侧弧形夹片81与右侧弧形夹片82之间后,再控制滑动杆83向下滑动,带动左侧弧形夹片81与右侧弧形夹片82闭合,将电缆固定于电缆夹8的内部。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测片7包括侧壁检测片71和顶部检测片72,侧壁检测片71分别与左侧弧形夹片81和右侧弧形夹片82通过弹簧9相连接,顶部检测片72设于电缆夹8的内部且与固定杆84通过弹簧9相连接,利用控制器2控制电缆夹8和检测片7与电缆进行紧密接触,对电缆是否有裸露的电线和外部绝缘层太薄进行检测。
[001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检测片7包括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检测探头,且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检测探头均与控制器2相连接,根据电缆在导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且绝缘层能够有隔热的作用,利用红外线检测装置检测电缆的外绝缘层的厚度,检测探头与电缆直接接触,当有裸露的电缆线时,则检测探头能够通电,将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
[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2内部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相连接,微处理器处理红外线检测装置、检测探头和摄像头4传送的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送至存储器进行储存,同时利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送给工作人员。
[002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航拍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带动电缆夹8飞行,航拍飞行器的飞行平稳,便于操作,利用控制器2控制电缆夹8和检测片7与电缆进行紧密接触,对电缆是否有裸露的电线和外部绝缘层太薄进行检测,航拍飞行器上的摄像头4对电缆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供操作人员充分的观察电缆的受损情况,实现了综合智能化的对地下电缆故障的检测预报,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观察到电缆的外表皮情况,以及对电缆进行故障检测,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全面,直观、可靠,极大的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00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包括飞行系统、控制器、电源、电缆夹和检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系统包括飞行轴、飞行电机、风叶和摄像头,电源设于控制器的上部,飞行轴设于飞行控制器的四周,摄像头设于飞行轴的下表面,且与飞行轴固定连接,飞行电机设于飞行轴的上表面,风叶的中间轴与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飞行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电缆夹设于控制器的下部且与控制器相连接,检测片设于电缆夹的内部,与电缆夹通过弹簧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包括左侧弧形夹片、右侧弧形夹片、固定杆和滑动杆,左侧弧形夹片与右侧弧形夹片相铰接,且铰接处与控制器通过固定杆相连接,左侧弧形夹片和右侧弧形夹片的上部与控制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片包括侧壁检测片和顶部检测片,侧壁检测片分别与左侧弧形夹片和右侧弧形夹片通过弹簧相连接,顶部检测片设于电缆夹的内部且与固定杆通过弹簧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片包括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检测探头,且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检测探头均与控制器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部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器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航拍飞行器的电缆检测器,包括飞行系统、控制器、电源、电缆夹和检测片,所述电源设于控制器的上部,飞行轴设于飞行控制器的四周,摄像头设于飞行轴的下表面,且与飞行轴固定连接,飞行电机设于飞行轴的上表面,风叶的中间轴与飞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且飞行电机与控制器相连接,电缆夹设于控制器的下部且与控制器相连接,检测片设于电缆夹的内部,与电缆夹通过弹簧相连接,基于航拍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带动电缆夹飞行,航拍飞行器的飞行平稳,便于操作,对电缆进行检测,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就可以对电缆进行故障检测,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全面,直观、可靠,极大的减轻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IPC分类】G01B11/06, G01N21/88, G01R31/12
【公开号】CN205301195
【申请号】
【发明人】冯来元
【申请人】冯来元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