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和麵粒白云岩会经过复杂的成岩改造作用,特别 是溶蚀作用会导致原岩孔隙面目全非,W致成因难W确定,最终影响有利储层的准确预测。 为明确发育晶间孔的粉晶白云岩和发育麵模孔的麵粒白云岩在溶蚀作用下的渗透率演化 过程,W及溶蚀作用有利于孔隙形成还是更有助于渗透率改善,需要开展模拟地层溫度和 压力条件下,在酸性流体溶蚀改造过程中发育晶间孔的粉晶白云岩和发育麵模孔的麵粒白 云岩的渗透率演化实验。其中,粉晶白云岩和麵粒白云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和少量 方解石,其中粉晶白云岩孔隙特征W晶间孔为主,呈网状分布,孔隙之间主要W吼道沟通, 请参见图4曰。麵粒白云岩W孤立麵模孔为主,局部发育连通的粒间(溶)孔,请参见图5曰。按 照图1所示流程,开展模拟地层溫度和压力条件下发育晶间孔的粉晶白云岩和发育麵模孔 的麵粒白云岩的渗透率演化实验。W下步骤主要W粉晶白云岩岩屯、样品进行举例,麵粒白 云岩岩屯、样品可依次参照,此处不再寶述。
[0073] 在装载岩屯、样品前,将粉晶白云岩岩屯、样品依次进行实验前的孔隙度、气体渗透 率测定W及CT扫描分析,所述孔隙度、气体渗透率测定见表1,CT扫描分析结果见图4a、4b。
[0074] 表1岩屯、样品反应前孔隙度和气体渗透率
[0075]
[0076] 从表1可知,实验前,细粉晶白云岩对应的岩屯、样品的第一气体渗透率为20.59mD (毫达西),第一孔隙度为15.4%。麵粒白云岩对应的岩屯、样品的第一气体渗透率为0.153mD (毫达西),第一孔隙度为18.4%。
[0077] 将岩屯、样品依次进行实验后的孔隙度、气体渗透率测定W及CT扫描分析,所述孔 隙度、气体渗透率测定见表2,CT扫描分析结果见图4b、5b。所述实验后孔隙度、气体渗透率 测定W及CT扫描分析与实验前数据对比,为渗透率演化过程和结果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0078] 表2渗透率演化样品反应后孔隙度和气体渗透率
[00 巧]_
[0080] 从表2可知,实验后,细粉晶白云岩对应的岩屯、样品的第二气体渗透率为34.90mD (毫达西),第二孔隙度为17.3%。麵粒白云岩对应的岩屯、样品的第二气体渗透率为8200mD (毫达西),第二孔隙度为19.1 %。
[0081] 通过对晶间孔型粉晶白云岩和麵模孔型麵粒白云岩的渗透率演化实验,再现该类 样品在埋深约2000米下有机酸溶蚀作用下的渗透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0082] (1)发育晶间孔的粉晶白云岩和发育麵模孔的麵粒白云岩在有机酸溶蚀作用过程 中,渗透率演化规律明显不同。粉晶白云岩的液体渗透率总体增加保持缓慢增加,增加约1 倍且保持在一个数量经,具有整体平稳特征。麵粒白云岩的液体渗透率整个过程增加很大, 达到3个数量级,具有开始平稳增加,突破后持续快速增加的特征。
[0083] (2)经过800ml乙酸溶液(浓度0.2%)溶蚀改造后,发育晶间孔的粉晶白云岩孔隙 度增加1.89%,气体渗透率增加14.3血。发育麵模孔的麵粒白云岩孔隙度增加0.57%,气体 渗透率增加8200mD。
[0084] (3)反应前后岩屯、样品CT扫描反映发育晶间孔的粉晶白云岩的网状孔隙整体增 加,局部形成大溶孔甚至溶桐,但没有明显优势通道形成。反映晶间孔型粉晶白云岩中孔隙 呈网状分布,控制有机酸在样品内部孔隙中弥散分布与运移,流体与孔隙充分接触并反应, 确保孔隙体积改善同时提高连通属性。发育麵模孔的麵粒白云岩溶蚀出大溶蚀桐,形成优 势通道,绝大部分孤立麵模孔基本没有溶蚀。反映发育麵模孔的麵粒白云岩开始沿着局部 连通的粒间孔溶蚀加大,随着溶蚀进行,沿着流体运移方向逐渐形成大的溶蚀缝。
[0085]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岩屯、渗透率演化模拟系统,其可W包括: 岩屯、夹持器10、围压累11、控制模块20、双柱塞累30、压力容器31、回压控制单元、流量检测 件41、压力检测件、阀口、管线。
[008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岩屯、夹持器10用于装载岩屯、样品。所述岩屯、夹持器10可整 体呈圆柱型,用于和柱塞状的岩屯、样品相匹配。所述岩屯、夹持器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和 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通过管线与压力容器31相连通,所述第二端102用于和回压控制 单元W及流量检测件41相连通。
[0087] 所述围压累11通过管线与岩屯、夹持器10相连通。所述围压累11用于提供岩屯、夹持 器10内包裹岩屯、样品的围压。具体的,所述围压累11可W通过耐高压金属管线与岩屯、夹持 器10内的升压缸壳体相连通。
[0088] 所述双柱塞累30提供持续驱动压力容器31内模拟地层水的实验溶液注入岩屯、的 压力,W及通过压缩岩屯、样品孔隙内溶液提供模拟地层压力所需的压力。通过Ξ通阀口和 耐高压金属管线将双柱塞累30溶液出口端与压力容器31底部连接。Ξ通阀口可W另接一管 线用于排卸双柱塞累30注入压力容器31的驱动溶液。
[0089] 所述压力容器31可W是耐高压耐腐蚀活塞式金属容器,用于盛放配制好的实验溶 液。所述实验溶液用于模拟地层水。压力容器31的溶液出口端通过Ξ通阀口和管线与岩屯、 夹持器10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容器31的入口端可W与所述双柱塞累30相连通,通过双柱 塞累30能够将压力容器31内的实验溶液压入岩屯、样品中。
[009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容纳有预定气体的气瓶,所述气瓶通过所述 阀口、管线与所述压力容器相连通。所述压力容器31内相应地,还可W用于实时配置饱和 0)2溶液,所述C〇2溶液也可W用于模拟地层水。具体的,所述压力容器31的一端可W与容纳 有预定气体的气瓶32相连通。所述气瓶32通过阀口、管线与所述压力容器31相连通。所述预 定气体可W为弱酸性气体。例如,所述气瓶32具体可W为C〇2高压气瓶。当需要配制饱和C〇2 溶液时,设定CO2高压气瓶出口压力值,打开CO2高压气瓶阀口和Ξ通阀口,0)2气体溶于压力 容器31内的溶液即可。
[0091] 所述回压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和设置岩屯、夹持器10第二端102出口流体的实验压 力,并保持实验压力恒定。所述回压控制单元包括回压控制器120和回压累121。在本实施方 式中,实验压力设定可W通过回压累121自动控制回压控制器120实现的。回压控制器120具 体可设置在所述岩屯、夹持器10的第二端102出口位置,用W控制该第二端102对应的出口 通道内的流体压力。当岩屯、样品中的孔隙压力高于该回压控制器120设置的回压值时,则可 W由出口端流出,若低于该回压值,则无法流出。回压控制器120的压力设定是通过回压累 121自动控制实现的,回压累121注入高压溶液压缩回压控制器120,注入高压溶液的压力即 为回压控制器120所控制的压力。
[0092] 所述流量检测件41用于检测岩屯、夹持器10第二端102出口流体的流速。所述流量 检测件41与所述控制模块20电连接,其能将所述测试到的流速传输至与之相连的控制模块 20。具体的,所述流量检测件41的形式可W为电子天平、流量计等,所述流量检测件41的具 体形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0093] 所述压力检测件用于直接测试岩屯、样品的入口端压力与出口端压力差值。所述压 力检测件与所述控制模块20电连接,W将所测试到的岩屯、夹持器10第一端101入口压力和 第二端102出口压力差值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20。
[0094] 具体的,所述压力检测件可W包括入口压力传感器51、出口压力传感器52。
[00M]所述入口压力传感器51和出口压力传感器52用于分别检测岩屯、夹持器10第一端 101入口压力和第二端102出口压力,并将所测试的岩屯、夹持器10第一端101入口压力和第 二端102出口压力回传至与之相连的控制模块20。所述岩屯、夹持器10第一端101的入口压力 和第二端102出口压力与所述岩屯、样品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压力相同。
[0096] 所述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具体如下:被测介质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扩散娃 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小位移;电子线路检测运一位移量后,即把运一 位移量转换成对应于运一压力的标准工业测量信号,W传输至控制模块20。
[0097]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被测岩屯、样品前后渗透率变化较大。具体的,例如岩屯、样品的 渗透率由低渗透阶段至高渗透阶段变化较大时,后期可能会出现渗透率值主要集中在压力 传感器的高量程段,甚至会超出压力传感器的量程范围。此时,如果还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测 量,可能获取的压力差值精度较低,甚至是无法获取压力差。
[0098] 此时,所述压力检测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