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岩巷道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软岩巷道的变形是软岩矿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危害之一,底臌往往占到软岩巷道变形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底臌变形导致软岩巷道断面缩小,严重时造成巷道闭合,影响巷道正常使用,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0003]软岩巷道的底臌往往是围岩挤压流动、岩石膨胀、剪切错动、挤压挠曲几种机理复合作用形成的。现阶段治理底臌的方案主要有借助底板锚索、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底角锚杆等各种形式的高强支护。许多方法往往施工工序复杂而且效果较差,单一的锚杆、注浆往往无法控制软岩巷道的底臌,还会给巷道返修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0004]如专利201210472254.4公布了一种简单的锚注工艺,这种方法在在巷道底板有积水或巷道顶板淋水的软岩巷道的底臌治理中效果不佳。专利200910030300.3公布了一种底角锚注防治底臌的方法,该方法只加固了底角,却忽视了对底板围岩的加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收效甚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能够有效控制软岩巷道的底臌,避免巷道因底臌现象的出现而不断的返修,保证软岩矿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它是由注浆锚索、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和素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在注浆锚索注浆完成后浇灌,下表面呈弧形与围岩接触,在其上表面浇筑素混凝土至底板水平。
[0007]所述的注浆锚索选用Φ 22mm X 6000mm的中空注浆锚索。
[0008]所述的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中的弧形筋选用Φ20-22mm螺纹钢,分上下两层,每层4根,每根弧形筋间距150mm,套入预先制好的箍筋中;箍筋选用Φ 1mm螺纹钢,地面预先制作加工成高X宽为300 X 450mm的矩形,箍筋与弧形筋交叉处采用14#铁丝与弧形筋绑扎固定。
[0009]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是:
[0010]第一:软岩巷道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后,底板处于敞开不支护状态,待巷道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后,每1m为一个单位,对巷道底板进行全断面开挖,开挖深度比地坪2深300mm,巷道断面宽度4.5-5m。此过程应注意围岩压力的释放,促使底板围岩裂隙充分发育,保证注浆时浆液的有效扩散;
[0011 ]第二:在开挖好的巷道底板,开挖一个弧形沟槽,沟槽在巷道中心处距地坪深1000mm,向巷道两帮递减至400mm,沟槽宽600mm,沟槽中心线与中心线之间间距2000-3000mm;
[0012]第三:弧形沟槽按设计挖设后,在弧形沟槽内打设三根注浆锚索5,通过注浆锚索5向底板注浆。注浆浆液选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浆,水灰比0.6:1,注浆过程中,添加适量水玻璃控制跑浆量。注浆锚索5选取Φ 22mm X 6000mm的中空注浆锚索,每根注浆锚索5配合3根K2550型抗水锚固剂,改善巷道底板深部围岩的受力状态,提高巷道底板的整体稳定性;
[0013]第四:通过注浆锚索5对底板深部围岩注浆后,将加工好的弧形筋9和箍筋3在现场绑扎,弧形筋间距150mm,每层并排4根,下层弧形筋9距离巷道底板7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0mm,绑扎过程中保证注浆锚索5的外露部分从钢筋孔隙穿过。向弧形沟槽内浇灌C60混凝土 8,边振捣边浇灌,混凝土 8将钢筋完全包裹,并在钢筋外围形成不小于50mm厚的保护层,后对注浆锚索5外露部分加锚索托盘6后加压,预紧力不小于120KN。钢筋与混凝土 8结合成为钢筋混凝土承压拱,借助注浆锚索5施加的预紧力,有效的承载两帮传递给底板围岩的支承压力,提尚底板围岩的稳定性;
[0014]第五:注浆锚索加压完成后,对弧形沟槽及起底断面浇灌C40混凝土8至原设计尺寸,重量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1:1.62:2.54,地面混合均匀,井下现场加水搅拌,水灰比为0.37,添加混凝土总质量I?2%的防水剂,提高底板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减少外界水对底板围岩的干扰。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I)底板深部围岩采用注浆锚索,有效的封闭了裂隙,改善了底板围岩受力状态,提尚了底板围岩的承载力与稳定性;
[0017](2)底板钢筋与混凝土形成反底拱圈梁,借助于注浆锚索施加的预应力,形成有效的承压拱,改善了围岩的受力,提高了底板围岩的稳定性;
[0018](3)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有效的隔绝了巷道淋水、底板积水等对底板的侵蚀、破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巷道注浆锚索、反底拱圈梁、底板混凝土断面布置图;
[0020]图2为底臌控制方案的俯视图;
[0021 ]图3为反底拱圈梁弧形筋与箍筋的位置关系图;
[0022]图中,1-巷道两帮、2-地坪、3-箍筋、5-注浆锚索、6-锚索托盘、7-底板、8-混凝土、9-弧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它是由注浆锚索、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和素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在注浆锚索注浆完成后浇灌,下表面呈弧形与围岩接触,在其上表面浇筑素混凝土至底板水平。所述的注浆锚索选用Φ 22mm X 6000mm的中空注楽销索。所述的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中的弧形筋选用Φ 20-22mm螺纹钢,分上下两层,每层4根,每根弧形筋间距150mm,套入预先制好的箍筋中;箍筋选用Φ 1mm螺纹钢,地面预先制作加工成高X宽为300 X 450mm的矩形,箍筋与弧形筋交叉处采用14#铁丝与弧形筋绑扎固定。
[0024]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是:
[0025]第一:软岩巷道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后,底板处于敞开不支护状态,待巷道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后,每1m为一个单位,对巷道底板进行全断面开挖,开挖深度比地坪2深300mm,巷道断面宽度4.5-5m。此过程应注意围岩压力的释放,促使底板围岩裂隙充分发育,保证注浆时浆液的有效扩散;
[0026]第二:在开挖好的巷道底板,开挖一个弧形沟槽,沟槽在巷道中心处距地坪深1000mm,向巷道两帮递减至400mm,沟槽宽600mm,沟槽中心线与中心线之间间距2000-3000mm;
[0027]第三:弧形沟槽按设计挖设后,在弧形沟槽内打设三根注浆锚索5,通过注浆锚索5向底板注浆。注浆浆液选用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浆,水灰比0.6:1,注浆过程中,添加适量水玻璃控制跑浆量。注浆锚索5选取Φ 22mm X 6000mm的中空注浆锚索,每根注浆锚索5配合3根K2550型抗水锚固剂,改善巷道底板深部围岩的受力状态,提高巷道底板的整体稳定性;
[0028]第四:通过注浆锚索5对底板深部围岩注浆后,将加工好的弧形筋9和箍筋3在现场绑扎,弧形筋间距150mm,每层并排4根,下层弧形筋9距离巷道底板7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00mm,绑扎过程中保证注浆锚索5的外露部分从钢筋孔隙穿过。向弧形沟槽内浇灌C60混凝土 8,边振捣边浇灌,混凝土 8将钢筋完全包裹,并在钢筋外围形成不小于50mm厚的保护层,后对注浆锚索5外露部分加锚索托盘6后加压,预紧力不小于120KN。钢筋与混凝土 8结合成为钢筋混凝土承压拱,借助注浆锚索5施加的预紧力,有效的承载两帮传递给底板围岩的支承压力,提尚底板围岩的稳定性;
[0029]第五:注浆锚索加压完成后,对弧形沟槽及起底断面浇灌C40混凝土8至原设计尺寸,重量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1:1.62:2.54,地面混合均匀,井下现场加水搅拌,水灰比为0.37,添加混凝土总质量I?2%的防水剂,提高底板混凝土的抗渗透性,减少外界水对底板围岩的干扰。
[0030]开始时底板卸压,有效的促进了底板围岩的裂隙发育,保证了通过注浆锚索5对底板深部围岩的注浆时浆液的有效扩散,注浆封闭了深部围岩的裂隙,提高了底板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弧形筋9与箍筋3形成如图3所示断面的钢筋结构,此结构浇灌混凝土后形成反底拱圈梁,借助于注浆锚索5施加的预紧力,该混凝土圈梁有效的承载了通过两帮I传递给底板的压力,改善了底板围岩的受力状态。
[0031]该结构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制止软岩巷道底臌,保证软岩巷道开挖支护后巷道不会发生大的底臌变形,避免巷道的重复返修,减少人力、物力投入,保证软岩矿区煤矿的安全、尚效生广。
【主权项】
1.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它是由注浆锚索、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和素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在注浆锚索注浆完成后浇灌,下表面呈弧形与围岩接触,在其上表面浇筑素混凝土至底板水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锚索选用Φ 22mm X 6000mm的中空注浆锚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中的弧形筋选用?20-22mm螺纹钢,分上下两层,每层4根,每根弧形筋间距150mm,套入预先制好的箍筋中;箍筋选用Φ 1mm螺纹钢,地面预先制作加工成高X宽为300X450mm的矩形,箍筋与弧形筋交叉处采用14#铁丝与弧形筋绑扎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岩巷道底臌控制结构,它是由注浆锚索、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和素混凝土组成,其特征在于反底拱钢筋混凝土圈梁在注浆锚索注浆完成后浇筑,下表面呈弧形与围岩接触,在其上表面浇筑素混凝土至底板水平,形成对软岩巷道底板的耦合支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软岩巷道支护后反复的底臌变形破坏,避免了软岩巷道反复的维修,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IPC分类】E21D9/00, E21D11/10, E21D20/02
【公开号】CN205297580
【申请号】
【发明人】李承胜, 朱庆文, 马齐, 张国朋, 刘启顺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李廷春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