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38123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搜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候
rm.0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海上运动,比如说:冲浪、划橡皮艇和帆船等,然而由于海上天气或环境的多变,落水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海上救援不可或缺。然而现有的救援装置在对遇险人员救援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现有的对遇险人员的救援多采用救援人员要下至海面或水面来救援,比较麻烦,而且救援人员自身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遇险人员打捞之后向安全救援船舶上升拉的过程中遇险人员滑落出网袋;此外,向安全救援船舶上升拉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碰撞船舶壁,而引起的二次身体伤害。
[0003]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从水下进行吊篮工作,还可一次救援多人,再加上水下红外摄像机辅助救援,避免了在救援过程中的二次伤害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救援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既可以满足一次海上施救多个遇险人员,又可避免在救援过程中二次伤害的情况。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所述吊篮包括水下红外摄像机、动力栗、控制器、转角电机和电机合叶;其中:
[0006]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动力栗、转角电机和电机合叶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0007]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用于拍摄水下遇险人员周边环境的图片,并将获得图片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0008]所述电机合叶用于将所述吊篮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
[0009]所述电机合叶与所述转角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吊篮的四壁与底面的重叠边上,且所述电机合叶与所述转角电机的位置不重叠,所述转角电机为开启或关闭所述电机合叶提供能量;
[0010]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发送的图片信息控制所述动力栗为吊篮前进、后退或转角运动提供动力。
[0011]优选地,所述吊篮的除底面外的四壁上分别设置有气囊,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囊的开启或关闭。
[0012]优选地,所述电机合叶为一种限位合叶。
[0013]优选地,所述吊篮的材质为铝质。
[0014]优选地,所述吊篮为无盖有底的正方体。
[0015]优选地,所述动力栗设置于所述吊篮的前端。
[0016]优选地,所述吊篮还设置有缆绳,所述直升机与所述吊篮通过所述缆绳相连接。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通过水下红外摄像机即时拍摄水下的遇险人员的周边环境,并将获得图片信息发送至控制器;当吊篮距离遇险人员较远时,控制器控制动力栗工作,从而吊篮向前或向后运动至遇险人员附近,进行救援活动;通过气囊能够帮助浮出海面,而且还能避免在拉升的过程中引起的二次伤害;通过电机合叶将吊篮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从而将遇险人员牢固在吊篮中,避免了救援人员在水中或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滑出吊篮,引起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有效提高了海上施救的效率,改善了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9(以下简称吊篮9)包括水下红外摄像机5、动力栗6、控制器2、转角电机7和电机合叶11;其中:
[0022]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5、动力栗6、转角电机7和电机合叶11均与所述控制器2相连接;
[0023]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5用于拍摄水下遇险人员周边环境的图片,并将获得的图片信息发送至控制器2;
[0024]所述电机合叶11用于将所述吊篮9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
[0025]所述电机合叶11与所述转角电机7分别设置于所述吊篮9的四壁与底面的重叠边上,且所述电机合叶11与所述转角电机7的位置不重叠,所述转角电机7为开启或关闭所述电机合叶11提供能量;
[0026]所述控制器2根据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5发送的图片信息控制所述动力栗6为吊篮9前进、后退或转角运动提供动力。
[0027]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直升机所述吊篮9,包括水下红外摄像机5、动力栗6、控制器2、转角电机7、电机合叶11和缆绳4,水下红外摄像机5、动力栗6、转角电机7和电机合叶11均与控制器2相连接;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吊篮9与直升机I通过缆绳4将吊篮9降落至海中或水中时,设置在吊篮9上的水下红外摄像机5即时拍摄水下的遇险人员的周边环境,并将获得图片信息发送至控制器2;当吊篮9距离遇险人员较远时,控制器2控制动力栗6工作,从而吊篮9向前或向后运动至遇险人员附近,进行救援活动;当吊篮9距离遇险人员身边时,控制器2控制动力栗6停止工作,从而吊篮9停止至遇险人员附近,将遇险人员带入吊篮9内。
[0028]在实施例中,吊篮9可以设置成无盖有底的正方体,使遇险人员更加方便的进入吊篮9中,保证了救援质量,提高了救援工作成功的概率,节约了救援时间。吊篮9的材质为铝质,由于铝质材料具有轻便、比重小的特点,减轻了救援时的飞机能耗。铝质材料具有银白色,在海平面上或水面上能够反射光,易于查找和辨认。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吊篮9通过缆绳4与直升机I相连,吊篮9降落至海中或水中时,吊篮9的四壁状态为平铺状态,防止在降落过程中对救援人员的误伤;而一旦遇险人员进入吊篮9中,电机合叶11将吊篮9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从而将遇险人员牢固在吊篮9中,避免了救援人员在水中或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滑出吊篮9,引起不必要的人身伤害,甚至造成救援失败。电机合叶11为一种限位合叶,该电机合叶11与转角电机7分别设置于吊篮9的四壁与底面的重叠边上,且电机合叶11与转角电机7的位置不重叠,电机合叶11将吊篮9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转角电机7来提供的。
[0029]在本实施例中,气囊10的数量至少为四个,这四个气囊10分别设置于所述吊篮9除底面外的四面上;当救援人员进入吊篮9中时,除了电机合叶11将吊篮9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之外,气囊10控制电机8控制气囊10开启,气囊10内存储有可产生气体的化学药品,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给气囊10充气,从而使吊篮9上浮,同时也保护了遇险人员在水中或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因碰撞到其他物体而带来的二次伤害,提高了救援效率。当遇险人员成功被救助后,气囊10控制电机8可控制气囊10关闭,吊篮9从立体状态转变成平铺状态,方便折叠,减少了存储空间,方便了吊篮9的存储。
[0030]本实用新型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通过水下红外摄像机即时拍摄水下的遇险人员的周边环境,并将获得图片信息发送至控制器;当吊篮距离遇险人员较远时,控制器控制动力栗工作,从而吊篮向前或向后运动至遇险人员附近,进行救援活动;通过气囊能够帮助浮出海面,而且还能避免在拉升的过程中引起的二次伤害;通过电机合叶将吊篮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从而将遇险人员牢固在吊篮中,避免了救援人员在水中或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滑出吊篮,引起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有效提高了海上施救的效率,改善了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
[00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功能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包括水下红外摄像机、动力栗、控制器、转角电机和电机合叶;其中: 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动力栗、转角电机和电机合叶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用于拍摄水下遇险人员周边环境的图片,并将获得图片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电机合叶用于将所述吊篮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 所述电机合叶与所述转角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吊篮的四壁与底面的重叠边上,且所述电机合叶与所述转角电机的位置不重叠,所述转角电机为开启或关闭所述电机合叶提供能量;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下红外摄像机发送的图片信息控制所述动力栗为吊篮前进、后退或转角运动提供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的除底面外的四壁上分别设置有气囊,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囊的开启或关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合叶为一种限位合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的材质为铝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为无盖有底的正方体。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栗设置于所述吊篮的前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还包括缆绳,所述直升机与所述吊篮通过所述缆绳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升机救援的可转角吊篮,包括水下红外摄像机、动力泵、控制器、转角电机和电机合叶。水下红外摄像机、动力泵、转角电机和电机合叶均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过水下红外摄像机即时拍摄水下的遇险人员的周边环境获得图片信息;控制器根据水下红外摄像机发送的图片信息控制动力泵为吊篮前进、后退或转角运动提供动力;通过气囊帮助吊篮浮出海面,避免在拉升的过程中引起的二次伤害;通过电机合叶将吊篮的四壁从平铺状态转变成立体状态,从而将遇险人员牢固在吊篮中,避免了救援人员在水中或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滑出吊篮,引起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海上施救的效率,改善了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
【IPC分类】B63C9/01
【公开号】CN205293024
【申请号】
【发明人】张贯京, 陈兴明, 张少鹏, 高伟明, 李慧玲, 刘志凡
【申请人】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科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