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属于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防护林(Shelterforest)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宁夏水土保持防护网状的防护林类型防护林一般有人工营造的(包括连片林地、林带和林网)和由天然林中划定的(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两类,严禁砍伐和破坏。营造防护林时必须根据“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原则。
[0003]中国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提出过要保护森林,禁山泽,防止水土流失。南宋淳佑三年(1243)魏岘所著《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为古书中较早、较系统阐述森林的作用的一部著作。清末梅曾亮所著《书棚民事》中,则描述了山地开荒之害,特别是较详尽地阐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风沙地区的人民多运用造林种草来防风固沙,以保障农田生产。19世纪初,俄国一些学者在俄国的欧洲部分营造了防止干旱风,保障农田生产的草原防护林,并首先建立试验研究站开展农田防护林的科学研究工作。此后,美国西部防护林计划,苏联欧洲部分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中国在1949年以来规划营造的东北西部、内蒙东部防护林等的实施均证明,这些已营造的防护林在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1978年11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开始兴建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它涉及到11个省(区)的范围。
[0004]然而,现有的防护林并没有什么完善的保护措施,如果防护林发生了火灾等意外情况时,管理人员很难及时的发现,等发现意外情况时再进行处理已经导致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安全防护性好,有效的保护环境。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包括总控制中心、防护林和消防栓,所述防护林由A区防护林、B区防护林、C区防护林和D区防护林组成,所述A区防护林内设置有A区火险监测塔,所述B区防护林内设置有B区火险监测塔,所述C区防护林内设置有C区火险监测塔,所述D区防护林内设置有D区火险监测塔,所述消防栓安装在防护林内,所述总控制中心安装在C区防护林内,所述A区火险监测塔、B区火险监测塔、C区火险监测塔和D区火险监测塔均与总控制中心通过局域网络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总控制中心与警报装置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总控制中心与消防中心通过3G局域通信网络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消防栓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消防栓分别设置在A区防护林、B区防护林、C区防护林和D区防护林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A区火险监测塔、B区火险监测塔、C区火险监测塔和D区火险监测塔均为锥形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结构科学合理,操作安全方便,将防护林划分为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都安装有火险监测塔和消防栓,在防护林发生火灾时,会立即被火险监测塔监测到,然后监测塔通过局域网将信息传输给总控制中心,总控制中心再将信息分别传输给警报装置和消防中心,以便于控制中心和消防中心及时救火,尽量的较低损失。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的布局示意图;
[0015]图中:1-A区火险监测塔、2-B区火险监测塔、3-C区火险监测塔、4-D区火险监测塔、5-总控制中心、6-警报装置、7-消防中心、8-防护林、9-B区防护林、1-C区防护林、11-D区防护林、12-A区防护林、13-消防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包括总控制中心5、防护林8和消防栓13,其特征在于:防护林8由A区防护林12、B区防护林9、C区防护林10和D区防护林11组成,A区防护林12内设置有A区火险监测塔I,B区防护林9内设置有B区火险监测塔2,C区防护林10内设置有C区火险监测塔3,D区防护林11内设置有D区火险监测塔4,消防栓13安装在防护林8内,总控制中心5安装在C区防护林10内,A区火险监测塔1、B区火险监测塔2、C区火险监测塔3和D区火险监测塔4均与总控制中心5通过局域网络连接。
[0018]总控制中心5与警报装置6电性连接。总控制中心5与消防中心7通过3G局域通信网络连接。消防栓13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消防栓13分别设置在A区防护林12、B区防护林9、C区防护林10和D区防护林11内。A区火险监测塔1、B区火险监测塔2、C区火险监测塔3和D区火险监测塔4均为锥形结构。
[0019]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将防护林8划分为A区防护林12、B区防护林9、C区防护林10和D区防护林11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都分别安装有A区火险监测塔1、B区火险监测塔2、C区火险监测塔3、D区火险监测塔4和消防栓,在防护林发生火灾时,会立即被火险监测塔监测至IJ,然后监测塔通过局域网将信息传输给总控制中心5,总控制中心5再将信息分别传输给警报装置6和消防中心7,以便于控制中心和消防中心及时救火,尽量的较低损失。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包括总控制中心(5)、防护林(8)和消防栓(1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林(8)由A区防护林(12)、B区防护林(9)、C区防护林(10)和D区防护林(11)组成,所述A区防护林(12)内设置有A区火险监测塔(I),所述B区防护林(9)内设置有B区火险监测塔(2),所述C区防护林(10)内设置有C区火险监测塔(3),所述D区防护林(11)内设置有D区火险监测塔(4),所述消防栓(13)安装在防护林(8)内,所述总控制中心(5)安装在C区防护林(10)内,所述A区火险监测塔(I)、B区火险监测塔(2)、C区火险监测塔(3)和D区火险监测塔(4)均与总控制中心(5)通过局域网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中心(5)与警报装置(6)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中心(5)与消防中心(7)通过3G局域通信网络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栓(13)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消防栓(13)分别设置在A区防护林(12)、B区防护林(9)、C区防护林(10)和D区防护林(1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火险监测塔(I)、B区火险监测塔(2)、C区火险监测塔(3)和D区火险监测塔(4)均为锥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包括总控制中心、防护林和消防栓,所述防护林由A区防护林、B区防护林、C区防护林和D区防护林组成,所述A区防护林内设置有A区火险监测塔,所述B区防护林内设置有B区火险监测塔,所述C区防护林内设置有C区火险监测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护林体系垂直配置装置,将防护林划分为四个区域,在每个区域都安装有火险监测塔和消防栓,在防护林发生火灾时,会立即被火险监测塔监测到,然后监测塔通过局域网将信息传输给总控制中心,总控制中心再将信息分别传输给警报装置和消防中心,以便于控制中心和消防中心及时救火,尽量的较低损失。
【IPC分类】A01G23/00
【公开号】CN205284451
【申请号】
【发明人】张忠辉, 赵珊珊, 韩娇, 赵在立, 张义飞, 卞大伟, 尚尔嵩, 李显君, 杨雨春, 林士杰, 包广道, 李岩, 李娟 , 林峰, 王洪峰
【申请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