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122137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冰槽,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每年空调使用时间较长,在南方地区甚至可达8个月。夏季高温时段空调用电负荷,特别是大型中央空调、区域供冷和地铁空调等空调负荷集中,是造成城市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技术是电力“移峰填谷”和解决尖峰电力不足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动态冰蓄冷由于具有能效高,蓄冰和融冰快、负荷响应灵敏等优点,成为国际上冰蓄冷的主要发展方向。过冷水动态制冰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制冷技术,在过冷水动态制冰过程中,冰层不在换热面生长,水与冷媒之间的热阻不随制冰过程的进行而改变,整个系统运行相对稳定,能效高。并且过冷水动态制冰制得的冰浆是一种冰水混合物,与取冷冷媒之间的换热系数较大,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冷量。
[0003]目前,冰浆使用过程中,含冰率的确定和调节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冰浆含冰率不但决定冰浆塑性粘度和屈服应力等物性参数,而且对冰浆流变性规律、对流换热规律具有决定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决定了冰浆输送的冷量密度,决定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最佳制冰量。目前冰浆含冰率的调节,一般需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冷库内进行,通过对含冰率的调节以匹配系统管道、风机盘管等构件,适应冰浆栗的运行及空调侧用户负荷变化的要求,使冰蓄冷空调系统经常处于最佳工况。但上述人工调节的方法原始且工作环境恶劣,且很难确保冰蓄冷空调系统经常维持在良好工况。
[0004]过冷水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若过冷水在蓄冰槽内未能充分解除过冷状态,此时蓄冰槽出水口处冷水仍具有一定过冷度,过冷水极易在弯头,阀门等局部阻力件上解除过冷状态,生成冰晶,进而堵塞局部阻力件,使系统无法实现连续制冰;此外,若蓄冷槽出口处冰水未得到充分分离,冰晶随着回水进入循环系统中,也很容易造成系统的堵塞,破坏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05]专利号为CN 1196906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过冷水连续制冰系统的带过冷消除装置的蓄冰槽,可以有效地消除过冷水的过冷状态,在采用较低目数滤网的条件下,减少流出冰槽的冰晶量;公开号为CN 10178821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发式过冷水连续制冰系统的带解冷装置的蓄冰槽,在解冷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实现冰水的分离,且两个解冷通道能够解除金属丝网冰堵的问题。然而在含冰率的调节上还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含冰率可调、可靠性高的高效蓄冰槽,该蓄冰槽可根据冰蓄冷空调系统结构组成及负荷需求调节冰浆的含冰率;可以有效减少流出的冰晶量,消除过冷水的过冷状态,避免系统管路堵塞,进而改善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包括冰水分离滤网和设有过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的蓄冰槽箱体,所述的冰水分离滤网设置在冷水出口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冰槽还包括过滤网、挡水板和电加热器,所述的过滤网和挡水板置于蓄冰槽箱体内,所述的电加热器设置在冷水出口的管道上。
[0009]所述的蓄冰槽箱体的蓄冰槽壁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的挡水板插在卡槽内,将蓄冰槽分成左右两部分。
[0010]所述的卡槽沿蓄冰槽箱体内水流方向排列,设置在蓄冰槽箱体内的四条棱上。
[0011]所述的过滤网尺寸与蓄冰槽壁横截面相匹配,过滤网外沿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缺口,过滤网沿卡槽在蓄冰槽箱体内来回移动。
[0012]所述的过滤网网眼为200目。
[0013]所述的过滤网为不锈钢材料,多层布置。
[0014]所述的挡水板为有机玻璃材料。
[0015]所述的冰水分离滤网倾斜设置,其与蓄冰槽箱体的蓄冰槽壁的夹角为45度。
[0016]所述的冰水分离滤网采用不锈钢材料。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8](I)通过设置可移动的过滤网来调节蓄冰槽内的含冰率,适应冰蓄冷系统负荷的需求。
[0019](2)设置挡水板,支撑固定过滤网,同时将蓄冰槽分成左右两部分,左部分形成所需含冰量的冰浆,右部分可以再次加以利用,从而提高蓄冰槽的使用效率。
[0020](3)靠近蓄冰槽箱体安装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在温控系统的反馈下进行自动调节,确保进入循环系统管路的冷水水温均不低于0°c,防止生成冰晶,堵塞局部阻力件,从而改善制冰系统的可靠性。
[0021](4)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过滤网示意图;
[0024]图中:1.过冷水进口,2.蓄冰槽箱体,3.过滤网,4.挡水板,5.冰水分离滤网,
6.电加热器,7.冷水出口,8.蓄冰槽壁,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包括过滤网3、挡水板4、冰水分离滤网5、电加热器6和设有过冷水进口 I和冷水出口 7的蓄冰槽箱体2,蓄冰槽箱体2上下部分别开有卡槽9,卡槽9沿水流方向延伸,平行排列在蓄冰槽箱体2内的四条棱上;过滤网3尺寸与蓄冰槽箱体2匹配,并设有与卡槽9匹配的四个缺口,因此过滤网3可在蓄冰槽箱体2顺着或逆着水流任意移动;挡水板4采用有机玻璃材质,尺寸与蓄冰槽箱体2匹配,可以插在卡槽9内或者取出,挡水板4插在卡槽9内时,将蓄冰槽分为左右两部分,并对过滤网3起一定的固定作用;通过调节过滤网3和挡水板4的位置,可以调节左边蓄冰槽内的含冰率;靠近冷水出口 7处,倾斜安装冰水分离滤网5,冰水分离滤网5与蓄冰槽壁8支脚呈45度角,与过滤网形成两级过滤,有效地减少流出的冰晶量;电加热器6在冷水出口管路上。
[0028]如图2所示,过滤网3的网眼呈人字形,网眼大小为200目,只允许水通过,不允许冰晶粒子通过。过滤网3采用不锈钢材质,多层布置,很好地实现冰水分离。
[0029]蓄冰开始时,过滤网置于蓄冰槽内靠近冰水分离滤网的位置,从过冷水进口 I出来的过冷水撞击蓄冰槽壁8解除过冷状态,形成冰晶进入蓄冰槽中,经过过滤网3和冰水分离滤网5的两级分离,保证进入冷水出水管路中的水中不含有冰晶粒子。冷水进入冷水出水管路,电加热器6在温控系统的反馈下进行自动调节,若冷水出水管路温度低于0°C,则电加热器6加热;若温度达到0°C以上,则停止加热,确保进入循环系统管路的冷水水温均不低于0°C,完全消除过冷状态。
[0030]蓄冰过程完成后,蓄冰槽内形成一定含冰率的冰浆,此时若要调节冰浆含冰率以适应空调系统负荷的需求,则按计算结果移动过滤网3到既定位置,蓄冰槽左侧的水将通过过滤网3进入蓄冰槽右半部分,冰晶留在蓄冰槽左半部分,进而改变蓄冰槽左半部分的冰浆含冰率。再将挡水板4插入卡槽9内,支撑固定过滤网3,同时将蓄冰槽分成左右两部分,蓄冰槽左边形成所需含冰量的冰浆,右边部分可以再次加以利用,提高蓄冰槽使用率。
【主权项】
1.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包括冰水分离滤网(5)和设有过冷水进口(I)和冷水出口(7)的蓄冰槽箱体(2),所述的冰水分离滤网(5)设置在冷水出口(7)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冰槽还包括过滤网(3)、挡水板(4)和电加热器¢),所述的过滤网(3)和挡水板⑷置于蓄冰槽箱体⑵内,所述的电加热器(6)设置在冷水出口(7)的管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冰槽箱体(2)的蓄冰槽壁(8)上设有多个卡槽(9),所述的挡水板(4)插在卡槽(9)内,将蓄冰槽分成左右两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9)沿蓄冰槽箱体(2)内水流方向排列,设置在蓄冰槽箱体(2)内的四条棱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3)尺寸与蓄冰槽壁(8)横截面相匹配,过滤网(3)外沿设有与卡槽(9)相匹配的缺口,过滤网⑶沿卡槽(9)在蓄冰槽箱体⑵内来回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3)采用200目过滤网。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3)为不锈钢材料,多层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板(4)为有机玻璃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冰水分离滤网(5)倾斜设置,其与蓄冰槽箱体(2)的蓄冰槽壁(8)的夹角为45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冰水分离滤网(5)采用不锈钢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调节含冰率的高效蓄冰槽,该蓄冰槽包括冰水分离滤网(5)和设有过冷水进口(1)和冷水出口(7)的蓄冰槽箱体(2)、过滤网(3)、挡水板(4)和电加热器(6),过滤网(3)和挡水板(4)置于蓄冰槽箱体(2)内,电加热器(6)设置在冷水出口(7)的管道上,蓄冰槽箱体(2)的蓄冰槽壁(8)上设有多个卡槽(9),挡水板(4)插在卡槽(9)内,将蓄冰槽分成左右两部分,过滤网(3)沿卡槽(9)在蓄冰槽箱体(2)内来回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调节蓄冰槽内的含冰率,适应冰蓄冷系统负荷的需求;蓄冰槽的使用效率高;制冰系统的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成本低。
【IPC分类】F25C1/00
【公开号】CN204787477
【申请号】CN201520421029
【发明人】赵美, 于航, 王旭, 宁博, 石翔宇
【申请人】同济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