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加工性和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优异的热轧钢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热处理前的加工中显示出良好的冷加工性,并且在渗碳热处理后显 示出既定的表面硬度,以及即使在距表面很深的地方仍显示出期望的硬度的热乳钢板,具 体而言,是在作为各种结构用零件所使用的钢材之中,特别是涉及作为为了改善耐磨损性 和耐疲劳特性,而经由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处理,进行了表面硬质化处理的零件的原 材有用的热乳钢板,例如作为用于制造汽车等的各部分所用的离合器、阻尼器、齿轮(gear) 等的原材有用的热乳钢板。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代表性地选取适用于离合器类的情况进 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此类制造,而是可作为一边活用其优异的渗碳淬火性和碳 氮共渗淬火性,以维持芯部的高韧性,一边使表层部硬质化,从而用于制造要求有高表面硬 度和优异的冲击特性的这种零件的原材被有效利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为目的,对于汽车用的各 种零件,例如用于齿轮等的传动零件和外壳等的钢材的轻量化,即高强度化的要求越发提 高。为了顺应这样的轻量化?高强度化的要求,作为一般所用的钢材,能够使用的是对棒钢 进行热锻的钢材(热锻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削减零件制造工序中的〇) 2的 排放量,至今关于利用热锻加工的齿轮等零件的冷锻化的要求也高涨。
[0003] 另外,冷加工(冷锻)与热加工和温加工相比较,有生产率高,而且尺寸精度和钢材 的产出率均良好的优点。但是,通过这样的冷加工制造零件时成为问题的是,为了将冷加工 的零件的强度确保在期待的预定值以上,必然需要使用强度、即变形阻力高的钢材。可是存 在的难点是,使用的钢材的变形阻力越高,越会招致冷加工用金属模具的寿命缩短。
[0004] 基于上述背景,在传动零件的领域也进行了如下研究,即,由一直以来的棒钢的锻 造品(热锻、冷锻等),转换成以零件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为目标而使用钢板的零件制造。其 中,在齿轮、阻尼器和离合器等表面会遭受表面压力的零件中,为了赋予其耐磨损性和耐疲 劳特性而进行的是,在对于钢板实施零件加工之后,通过渗碳热处理而提高表面硬度。作为 这些零件制造用的钢板,历来使用普通的软钢(SPHC等),但要求进一步的高强度化、高硬度 化。
[0005] 将钢板冷加工(冲压成形等)成既定形状后,进行渗碳热处理,从而制造确保有既 定的强度、表面硬度的高强度零件。为了提高渗碳表面的硬度,考虑增加以C量为中心的主 要成分、添加元素的量,但若是这样,则热处理前的冷加工性降低。因此,期望有一种兼顾确 保冷加工性和提高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的解决策略。
[0006] 如上述,本发明以热乳钢板为对象,而作为涉及热乳钢板的现有技术,例如可列举 下述专利文献2~6。
[0007]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热乳钢板,平均r值为1.2以上,乳制方向的r值(rL)为1.3以 上,相对于乳制方向成45°方向的r值(rD)为0.9以上,与乳制方向成直角方向的r值(rC)为 1.2以上,钢板1/2板厚下的板面的{111}、{100}和{110}的各X射线反射面随机强度比,分别 为2.0以上、1.0以上和0.2以上,因此认为加工性提高。
[0008]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热乳钢板,具有如下组织,即以体积率计含有40~95 %的贝氏 体相,余量由铁素体相构成,上述铁素体的平均晶粒直径为1.2μηι以上、低于4μηι,并且具有 下述的(a)和(b)的至少一种特征,认为延展性和冲缘加工性提高。
[0009] (a)距钢板的表面沿板厚方向1/8的厚度的位置下的铁素体的平均粒径(ds)与板 厚中心的铁素体的平均粒径(dc)的比率(ds/dc)为0.3~0.7。
[0010] (b)距钢板的表面沿板厚方向1 /8的厚度的位置下的{110 }〈 111 >、{ 110}〈001 >和 {211 }〈 111 >的极密度之和为不具有集合组织的5倍以上,并且,分别为1.5倍以上。
[0011] 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热乳钢板,具有铁素体相的平均粒径在5μπι以下,此外铁素体 相以面积率计存在50%以上的显微组织,并且钢板的1/4板厚下的板面的(113)[1-10]~ (223)[1-10]取向的平均的0DF分析强度f为4以上,从而认为刚性提高。
[0012]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热乳钢板,由下式⑴规定的Arl为一0.20以上、0.20以下,由 下式⑵规定的A r2为0.42以下,因此认为拉伸成形性提高。
[0013] Δ rl = (r〇-2r45+r90)/2···(1)
[0014] Δ r2 = rmax-rmin. ..(2)
[0015] 在此,式中的各符号表示以下的值:
[0016] rO:用相对于板面的乳制方向而平行提取的试验片测量的r值,
[0017] r45:用相对于板面的乳制方向成45°的方向上提取的试验片测量的r值,
[0018] r90:用相对于板面的乳制方向成90°的方向上提取的试验片测量的r值,
[0019] rmax:r0、r45和r90之中最大的值,
[0020] rmin: r0、r45和r90之中最小的值。
[0021] 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热乳钢板,铁素体平均粒径为1~ΙΟμπι,铁素体粒径的标准偏 差为3.Ομπι以下,夹杂物的形状比为2.0以下,因此认为延伸凸缘性提高。
[0022]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2~6所公开的热乳钢板,虽然拉伸加工性等冷加工性优异,但 是对于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没有任何提及,其改善效果不明。
[0023]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热乳钢板(渗碳钢带),板厚方向表层部至50μπι深度 的平均硬度为170HV以上,并且,金属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表面碳浓度CS(质量% )与钢中 平均碳浓度CM(质量% )之差Δ C = CS-CM为0.1质量%以上,因此认为能够减轻冲孔时的"塌 边",并且能够省略冲孔后的渗碳处理。
[0024]但是,上述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热乳钢板(渗碳钢带),虽然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 度优异,但是不必说拉伸加工性,关于冷加工性也没有任何提及,其改善效果不明。
[0025] 如上述,关于兼备拉伸加工性与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的热乳钢板,至今为止 几乎未得到研究。
[0026]现有技术文献 [0027]专利文献
[0028]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3094856号公报
[0029]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3742559号公报 [0030]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第4161935号公报
[0031]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第4867257号公报
[0032] 专利文献5:日本国特开2013-119635号公报
[0033] 专利文献6:日本国专利第4276504号公报
[0034] 专利文献7:日本国特开2010-222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35]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3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备拉伸加工性和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 的热乳钢板。还有,在本发明中,渗碳热处理除了通常的用于渗碳的热处理以外,也包括用 于碳氮共渗的热处理的情况。
[003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38]第一发明,是一种拉伸加工性和渗碳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优异的热乳钢板,其特 征在于,
[0039] 板厚为2~10mm,
[0040] 成分组成以质量%计(以下,涉及化学成分均同。)含有
[0041 ] C:0.05 ~0.30%、
[0042] Μη:0·3 ~3.0%、
[0043] Α1:0·015 ~0.1%、
[0044] Ν:0·003~0.30%,
[0045] 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46] 是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体的组织,
[0047] 有关存在于深度t/4(t:板厚)的位置的、含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全部的晶粒(以 下,称为"全部晶粒"。),
[0048]板面取向从(123)面起在10°以内的晶粒的面积率为20 %以上,
[0049]在乳制方向上,结晶方向从〈001 >方向起在10°以内的晶粒,和结晶方向从〈110>方 向起在10°以内的晶粒的合计面积率为25%以下,并且
[0050] 所述全部晶粒的平均粒径为3~50μπι。
[0051] 第二发明,是根据第一发明所述的热乳钢板,其中,在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之中, Si :0.5% 以下,Ρ:0·030% 以下,S:0.035% 以下。
[0052]第三发明,是根据第一或第二发明所述的热乳钢板,其中,成分组成还含有下述 (a)~(f)中的至少一种。
[0053] (a)从Cr:3.0%以下(不含0%)、]?〇:1.0%以下(不含0%)和附 :3.0%以下(不含 〇%)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0054] (b)从Cu:2.0%以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