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892774阅读:来源:国知局
内部形成流体传递孔400,而流体传递孔400的一端部以贯通流体接触块210中的朝向第一形成空间142的面的方式形成,流体传递孔400的另一端部以贯通流体接触块的周围面的方式形成。
[0128]并且,在连接管130中,位于第二形成空间144的区间的内部的周围面形成有规定深度的流体传递槽500。
[0129]因此,在工作轴200向第二形成空间144侧移动的过程中,若流体接触块210位于第二形成空间144的流体传递槽500区间,则形成于流体接触块210的周围的流体传递孔400在流体传递槽500内自然形成开放。
[0130]与此同时,在第一直线杆220的内部形成有流体回收通道232及第一流体排出孔234,当工作轴200完全向第一形成空间142侧移动时,第一流体排出孔234位于第二形成空间144内,使得第二形成空间144和流体回收通道232相连通。
[0131]并且,在第一直线杆220中,位于第二形成空间144内的一部分区间的周围面形成有直径收缩槽600。
[0132]在这种结构中,流体通过第二直线杆230的流体流入通道222流入后,经过第一流体供给通道115及第二流体供给通道132,并填满第一形成空间142内。
[0133]因此,第一形成空间142内的压力上升,使得包括流体接触块的整个工作轴向第二形成空间144侧移动,由此,第一直线杆220从外壳100的外部引出,第二直线杆230的一部分区间向外壳100的内部插入。
[0134]在这一过程中,填满第一形成空间142的流体向流体传递孔400的内部流入,而在流体接触块210未到达连接管130的流体传递槽500所处的地点的状态下,流体接触块210与连接管的内部面相紧贴,由此,使流体传递孔400的另一端部被堵塞,因此维持流体填满流体传递孔400的内部的状态。
[0135]之后,在流体接触块210经过形成有连接管130的流体传递槽500的地点的过程中,流体传递孔400中的位于流体接触块210的周围面的端部在流体传递槽500内开放,由此,第一形成空间142内的流体通过流体传递孔400向第二形成空间144的内部流入,从而在某一时点使第一形成空间142和第二形成空间144内的压力成为相同的状态。
[0136]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在第二直线杆230中的位于第二形成空间144的地点形成直径收缩槽600,由此,位于第二形成空间144的流体接触块210和第一直线杆220的截面积大于位于第一形成空间142的地点,因此,包括流体接触块210的整个工作轴重新向相反的第一形成空间142侧移动。
[0137]像这样,由截面积之差引起的工作轴200的返回移动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性概念。
[0138]由此,第一直线杆220的规定区间向外壳100的内部插入,第二直线杆230成为向外壳100的外部引出的状态。
[0139]并且,在实现工作轴200的返回的过程中,第二形成空间144内的流体通过第一直线杆220的第一流体排出孔234,沿着流体回收通道232及流体排出通道126移动,并向外部排出。
[0140]之后,外部的流体重新向第一形成空间142流入,从而反复进行如上所述的过程。
[0141]图15作为表示与此相关的又一变形例的图,属于在外壳100不形成流体排出通道126,而是形成为使流体回收通道232的另一端部贯通第一直线杆220的端部,由此,在流体的排出过程中,向流体回收通道232流入的流体直接通过流体回收通道232向外部排出的情况。
[0142]S卩,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回收通道232起到流体排出通道126的作用。
[0143]作为参考,虽然附图未图示,但在图12至图15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缓冲部件310、第一缓冲部件320。
[0144]并且,虽然附图未图示,但可以省略第一直线杆的直径收缩槽,制作成使第一直线杆的总直径小于第二直线杆,从而扩大第一形成空间内的截面积。
[0145]图16及图17作为表示第一缓冲部件320的变形例的图,与第二缓冲部件320直接与工作轴200的端部的螺丝部240相连接的图11的实施例不同,属于在螺丝部240连接并固定于外部对象物的状态下,第一缓冲部件320位于连接地点的正前方,从而在外壳100进行前后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缓冲部实现缓冲的结构。
[0146]在此情况下,如图16所示,使第二缓冲部件320成为单纯向外部露出的状态或如图17所示,使单独的盖10包围工作轴200中的第二缓冲部件320的周边及与此相向的外壳100的端部的周边,由此,在外壳100进行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因使用人员的手指或外部物体进入外壳100及缓冲部件之间而引起的事故。
[0147]这种缓冲部件的变形例能够与外壳的内部结构无关地适用于以上所述的所有实施例。
[0148]如同上述,本发明在基本上可以使工作轴200的两端部向外壳100的外部突出,并通过工作轴200的两端部输出振动,由此,与以往相比,不仅可以提高振动发生效率,并且可以进行稳定的设置,这一点属于本发明最大的特征。
[0149]并且,改善外壳100内的移动途径,仅通过一次流体供给就可以使工作轴200和外壳100进行两次冲突,从而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振动发生率,这一点属于本发明的再一特征。
[0150]并且,由于流体供给管与工作轴200相连接,因此,当发生由外壳100的移动引起的振动时,在与流体供给管之间的连接部位集中负荷,从而可以防止破损等,这一点属于本发明的另一特征。
[0151]与此同时,设置缓冲部件来使工作轴和外壳之间冲突时的冲击最小化,并且还能够使工作轴200和外部对象物I之间的冲突最小化,这一点属于本发明的又一特征。
[0152]作为参考,在本发明中,能够以人为方式加粗或通过切削等人为方式使由工作轴200的直径差异引起的左右移动结构变小,在此情况下,两个区间的直径差异能够使一侧工作轴200的总直径变粗或变小,也可以仅使压力形成空间140内的区间的直径变粗或变小。
[0153]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多种特征可以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变形或组合来实施,但在这种变形及组合与以下结构及目的有关联的情况下,应判断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的以下结构即目的为与外壳相结合来进行两方向直线移动的工作轴的两端部从外壳的两侧突出,使得基于工作轴的振动能够交替地向外壳的两侧输出,由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振动发生效率。
[0154]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55]本发明的振动发生装置能够使外壳的内部的可动轴借助流体压力来进行前后反复移动,并能够向与可动轴相连接的外部对象物施加振动,尤其能够在外壳的两方向同时实现基于可动轴的振动输出,从而提高振动发生率,同时改善流体的进出(IN/0UT)结构和内部移动途径,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设置。
【主权项】
1.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压力形成空间,在上述压力形成空间的两侧形成有第一轴移动通道、第二轴移动通道,上述第一轴移动通道、上述第二轴移动通道呈与外部相连通的形态,并且,上述外壳具有流体供给通道及流体排出通道,上述流体供给通道用于连接上述压力形成空间的一侧和外部,上述流体排出通道用于连接上述压力形成空间的另一侧和外部;以及 工作轴,依次贯通上述第一轴移动通道、上述压力形成空间及上述第二轴移动通道,上述工作轴的两端部经过外壳的两端部向外部突出,在上述压力形成空间的内部中的上述流体供给通道与流体排出通道的连接地点之间的区间形成有流体接触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流体接触块为基准,上述压力形成空间在一侧形成有第一形成空间,在相反侧地点以分割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形成空间, 上述流体接触块能够在上述第一形成空间与第二形成空间之间移动, 上述流体供给通道与上述第一形成空间相连接, 上述流体排出通道与上述第二形成空间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流体接触块为基准,上述工作轴在上述第一形成空间侧的端部沿着工作轴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流体流入通道,上述流体流入通道的端部与上述流体供给通道相连接, 以上述流体接触块为基准,从上述第一形成空间所处的地点沿着长度方向至工作轴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流体回收通道, 在上述工作轴的移动过程中,上述流体回收通道与上述流体排出通道形成连接及非连接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作轴中,位于上述第一形成空间内的区间的圆周直径小于位于上述第二形成空间内的区间的圆周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部件,上述缓冲部件在上述流体接触块的两侧面和上述压力形成空间的内壁面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部件,上述缓冲部件设置于上述工作轴的两端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发生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使工作轴向外壳的两端部突出,从而能够向外壳的两侧交替地输出振动,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振动发生效率,并且能够使一个振动发生装置同时适用于多个外部对象物,从而能够提高经济性效果的技术。并且,涉及随着工作轴向外壳的两端部突出形成,从而能够稳定地设置振动发生装置的技术。并且,能够使流体供给管沿着工作轴的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运行过程中防止发生与流体供给管之间的连接部位破损等现象的技术。
【IPC分类】B06B1/18
【公开号】CN105658344
【申请号】
【发明人】李耕云
【申请人】李耕云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8月7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