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F中的右边)。换句话说,第二被定位部分21是要被支持的下游侧部分(第一被支持部分)。第三被定位部分23是要被支持的上游侧部分(第二被支持部分),其在移动方向上位于第二被定位部分21的上游(图4F中的左边)。
[0054]<抽出处理盒的操作>
[0055]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将处理盒从装置主体10抽出的操作。
[0056]基本操作与附装处理盒20的操作相反。因此,与附装的情况一样,以下描述将参照图4A至4F进行。如图4F中所示,所附装的处理盒20与托盘130分离。因此在托盘130开始被抽出时,处理盒20将不移动。在以托盘130的第二接触表面132与处理盒20的第一被定位部分22接触的方式抽出托盘130时,处理盒20跟随托盘130的移动。在该过程中,第一接触表面131与第一被定位部分22之间存在间隙(第一接触表面131与第一被定位部分22彼此分呙)。
[0057]第二接触表面132是第二施力部分,其在托盘130朝着外部位置(第一位置)移动时向处理盒20的力接收部分(第一被定位部分22)施力,以将处理盒从装置主体10中移出。
[0058]当处理盒20被第二接触表面132压着时,第二被定位部分21开始攀爬主体引导件150的第二斜坡152。在该过程中,处理盒20由主体引导件150和200支持。如图4D所示,如果托盘130被进一步抽出,则处理盒20的第一被定位部分22和第三被定位部分23分别滑下主体引导件150的第一斜坡151和主体引导件200的第三斜坡201。支持处理盒20的支持部分从装置主体10 (主体引导件150和200)切换为托盘130。
[0059]如图4B所示,由托盘130支持的处理盒20与托盘130 —起被抽出到能够附装至装置主体10并能从装置主体10拆卸的第一位置(外部位置)。从而处理盒20能够附装至托盘130并能够从托盘130拆卸。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托盘130的插入和取出轨迹基本是水平的。
[0060]接下来,将参照图5进一步描述主体引导件150的第一斜坡151和第二斜坡152。
[0061]第一斜坡151是向上倾斜部分,其在托盘130从第一位置(外部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内部位置)的移动方向(见图3中的箭头G)上向上倾斜。如上文所述,当处理盒20被附装至装置主体10时,用户插入托盘130。第一接触表面131压着处理盒20的第一被定位部分22,且处理盒20攀爬第一斜坡151。第一斜坡151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α越小,插入处理盒20的阻力就越小,用户的操作力就越小(用户需提供的力越小)。
[0062]当处理盒20的第二被定位部分21到达第二斜坡152时,处理盒20滑下第二斜坡。就是说,第二斜坡15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β越大,在托盘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处理盒20就越稳定地定位于装置主体10。
[0063]基于这些原因,将处理盒20的第二被定位部分21设置如下:
[0064]α (第一斜坡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 β (第二斜坡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
[0065]这样的关系能够在插入时使处理盒20容易地插入装置主体10中,并能在图像形成期间使处理盒20相对于装置主体10的位置稳定。
[0066]第二斜坡152是向下倾斜部分,其在托盘130从第一位置(外部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内部位置)的移动方向上向下倾斜。在第二被定位部分21 (被支持部分)通过第一斜坡151 (向上倾斜部分)之后以及第二被定位部分21被抵靠表面153 (主体侧定位部分)支持之前,第二斜坡152向着抵靠表面153引导第二被定位部分21。
[0067]已经描述了使用将显影单元220和清洁单元230 —体化的一体化处理盒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使用一体化处理盒。例如,显影单元220和清洁单元230可以被配置为各自分离的盒并被附装至装置主体10。在上文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处理盒被附装至装置主体1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针对装置主体10使用一个处理盒的情况。
[0068]接下来将参照图6Α和6Β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0069]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上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基本结构。因此将省略重复描述,这里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结构。与上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0070]如图6A和图6B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引导件150不包括第二斜坡152。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处理盒20上方的弹簧170,以使第二被定位部分21与主体引导件150的抵靠表面153接触的方式来偏移处理盒20的第二被定位部分(突起)21。弹簧170是偏移部分,其使配设在处理盒20上的被支持部分(第二被定位部分21)向着主体侧定位部分(抵靠表面153)偏移。
[0071]通过弹簧170对第二被定位部分21的偏移能够使处理盒20相对装置主体的位置稳定,无论处理盒20的重量如何。即使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添加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偏移部分(弹簧170),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处理盒20的位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中,弹簧170被配置在处理盒20的上方。然而,弹簧也可以被配置在处理盒20的下方。
[0072]接下来,将参照图7A和7B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0073]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上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基本结构。因此将省略重复描述,这里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结构。与上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0074]图7A和7B是例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0075]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处理盒20移至装置主体10内时,处理盒20并不像被斜坡所引导那样垂直向上移动,而是大致水平地移动。同时,托盘130在移至装置主体10内的同时执行垂直运动,从而实施托盘130对处理盒20的支持或处理盒20与托盘130的分离。
[0076]以下将描述具体结构。如图7A中所示,在托盘130的底部上配设突起部分134。装置主体10中形成凹槽12以对应于突起部分134。
[0077]在图7A中,处理盒20由托盘130支持,并跟随托盘130的移动。如图7B所示,当托盘130被进一步插入装置主体10中时,托盘130的突起部分134沿着装置主体10中的凹槽12移动,且托盘130向下移动。当突起部分134落入凹槽12中时,托盘130从处理盒20处向下离开。因此支持处理盒20的支持部分从托盘130切换为主体引导件150和200。
[0078]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凹槽12是用于引导托盘130向着内部位置(第二位置)移动的引导件(主体侧移动部件引导件)的一部分。在托盘130向着内部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凹槽12 (主体侧移动部件引导件)使托盘130下降。因此,凹槽12 (主体侧移动部件引导件)的功能是将处理盒20从被托盘130支持的状态切换为被装置主体10 (主体引导件150和200)支持的状态。
[0079]当托盘130被进一步推进时,托盘130的前端133与装置主体10的抵靠部分11进行接触,从而完成托盘130到装置主体10的附装。这里,利用弹簧170,以使处理盒20与主体引导件150接触的方式偏移处理盒20。处理盒20与托盘130彼此分离。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盒20不需沿着附装和卸载轨迹攀爬配设在装置主体10上的支持部件的斜坡。这样,如果处理盒20具有很重的重量,那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就能减少用户的操作力。
[0080]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