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裂褶菌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988213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株裂褶菌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普洱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裂褶菌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食品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以及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微生物优良菌株的 选育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
[0003] 裂褶菌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杂木林下常可找到它的 踪迹。裂褶菌能够产生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从中分离出裂褶菌多糖(SPG)、苹果酸、裂褶菌制 素等物质。该菌广泛应用于生产有机酸、促生素吲哚乙酸等食品工业中。
[0004] MacKenzie CR等报道,裂褶菌可以产生一种酯酶,催化基质中纤维素产生阿魏 酸。同时,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在普洱茶发酵中能够促进物质产生变化,对 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裂褶菌的菌丝体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 i)、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05] 然而,在普洱茶发酵研究领域中,前期偏重于进行基础性研究,而缺乏在具体应用 方面的深度跟踪。随着对普洱茶发酵技术的突破,从传统渥堆发酵样品中获得具有潜在应 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并应用于普洱茶的发酵生产中已经成为普洱茶生产的必然趋势,具 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从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对普洱茶 的生产,尤其是普洱茶的渥堆过程进行研究,提供了一株在普洱茶生产中能够提高品质的 候选菌株,并将其应用于普洱茶的生产中,不仅缩短了普洱茶的发酵周期,而且对提高普洱 茶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0007]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株裂裙菌菌株,该菌株为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TMCC 70002,其已于2014年01月0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 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该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 8751。
[0008] 本发明所述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分离自動海茶业 有限责任公司(勐海茶厂)的传统渥堆普洱茶发酵样品中,利用常规培养基,通过传统的初 筛、复筛、纯化培养获得。
[0009] 本发明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划线接种在沙堡氏琼 脂培养基(SDA)上,培养36小时后开始生长,7天后菌落直径约为60mm,形成白色致密基内 菌丝和浓密厚重的白色或者灰白色气生分枝菌丝,培养基背面期初为白色,其后变为淡黄 色。裂褶菌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适温为7~30°C,最适温度为22~25°C,子实体形 成温度为14~20 °C,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1~26 °C。裂褶菌菌丝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 60 %~75%,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 %~80%。
[0010]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 株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0011] 其中,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菌株在已潮水的普洱毛茶中的接种量为 5-10% (体积/重量)。
[0012] 本发明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从普海茶渥堆样品 中分离得到,将制备好的该菌株的种子液按特定比例应用于普洱茶发酵生产中,不仅缩短 了普洱茶的发酵周期,获得了红褐、清香、爽口的普洱茶茶汤,而且该菌株的菌丝体能够产 生一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痢疾杆菌(Dysenterybacil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paratyphi B)的物质,对提高普海茶产品的食品安全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0013] 本发明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的生物材料信息如 下:
[0014] 分类命名: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0015] 菌株编号:TMCC 70002 ;
[0016] 保藏机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17] 保藏机构简称:CGMCC ;
[0018] 保藏机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19] 保藏日期:2014年01月06日;
[0020] 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 87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旨在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定本 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 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同样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3]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4] 实施例 1 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 菌株的筛选
[0025] 从普洱茶渥堆中采集新鲜的发酵茶样,通过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得到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 菌株。
[0026] 纯化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0. 5g、蛋白胨3g、磷酸氢二钾 〇· 5g、硫酸镁 0· 5g、琼脂 15g、水 1000mL、pH 自然,121°C灭菌 30min。
[0027] 具体分离纯化方法如下:
[0028] 1、培养基准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于121°C灭菌30min,冷却至45°C左右,倒入无 菌培养皿中,每皿约20ml,冷却凝固后备用;
[0029] 2、样品处理:取待分离的普洱茶样,研磨粉碎,取5g,在超净工作台中加入到装有 45ml无菌水的三角烧瓶中,振荡制成菌悬液,浓度标记为10 S
[0030] 3、稀释:按十倍稀释法逐步稀释,稀释4次为止。十倍稀释法是指下一管的菌悬液 浓度是上一管的十分之一;
[0031] 4、接种:将标记有10 2、10 3、10 4、10 5浓度的菌悬液分别取400 μ 1注入到已配 制好的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三个重复,并用涂布棒均匀涂布。完成后放置于l〇°C、20°C、 30°C、4(TC四个温度梯度下培养,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
[0032] 5、纯化:培养4~8天,挑取单菌落转接到沙堡氏琼脂培养基(SDA)中培养,多次 划线纯化直至得到纯化菌株;
[0033] 6、种子液的制备:将纯化得到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 株接种于马铃薯一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放置于摇床(150rpm/min、30°C )上,培养4天 后,用于接种发酵。
[0034] 实施例2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的形态鉴定
[0035] 将本发明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划线接种在沙堡氏 琼脂培养基(SDA)上,培养36小时后开始生长,7天后菌落直径约为60mm,形成白色致密基 内菌丝和浓密厚重的白色或者灰白色气生分枝菌丝,培养基背面期初为白色,其后变为淡 黄色。裂褶菌属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适温为7~30°C,最适温度为22~25°C,子实体 形成温度为14~20°C,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1~26°C。裂褶菌菌丝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 60 %~75%,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 %~80%。
[0036] 实施例3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的生产应用
[0037] 将大叶种晒青毛茶加水至含水量达到20% - 40%左右,121°C灭菌30min,随后在 灭菌的毛茶中按照5%~10%的接种量接种本发明的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TMCC 70002菌株种子液,放置于40°C培养数周。以周为单位补水并翻堆,在第一周内该菌 株开始大量繁殖,菌株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其分泌的酶量也增加。由于大量生物活性物质 和酶等的作用,促进了茶叶中内含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作用,增加了普洱茶的香气、汤色等 品质特征。具体的比较结果参见表1和表2中的数据。
[0038] 表1采用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在不同条件下发酵普海 茶后,其内含物质与大益2012年7572普洱熟茶的比较表
[0039]
[0040] 表2采用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单菌发酵与传统渥堆发 酵各酶酶活比较表 [0041 ]
[0042] 此外,本发明的裂糟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菌株的菌丝体能够 产生一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il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B)的物质,对提高普海荼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权项】
1. 一株裂裙菌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TMCC 7000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8751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菌株,其是从普洱茶渥堆样品中,利用常规培养基,通 过传统的初筛、复筛、纯化培养获得的。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裂褶菌菌株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中该菌株在已潮水的普洱毛茶中的接种量为5-10% (体积/重量)。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普洱茶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裂褶菌菌株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裂褶菌菌株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commune)TMCC?7000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8751。将本发明的裂褶菌菌株应用于普洱茶的渥堆过程中,不仅缩短了普洱茶的发酵周期,获得了红褐、清香、爽口的普洱茶茶汤,而且该菌株的菌丝体能够产生一些抑制多种杂菌生长的物质,对提高普洱茶产品的食品安全性也具有重要作用,非常适合应用于普洱茶的加工生产中。CGMCC No. 875120140106
【IPC分类】C12R1/645, C12N1/14, A23F3/10
【公开号】CN105647812
【申请号】
【发明人】唐蜀昆, 高林瑞, 任万增, 邹小林, 童一峰, 卢开阳, 黄华伟, 刘韬, 田飞, 卢晓慧
【申请人】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