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拔毒中药酒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酒领域,具体涉及由中药原料与酒配伍制成的养生中药酒。本产品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肿痛、手脚部疔疮等症疗效确切。
【背景技术】
[0002]疔疮是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红丝疔”等名称。现代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性硬结,状如粟粒,色或黄或紫,红、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疔疮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若毒热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候。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肿痛、手脚部疔疮等症疗效确切。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5]为达到减轻疼痛、缓解症状的功效,本发明选择: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白酒4000份;进行组合的,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顳下颂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等症。
[0006]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0007]藤黄:性味:味酸、涩,性凉。功效: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主治:用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肿痛,疮伤出血及烫伤。
[0008]大黄: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0009]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抗真菌作用3、抗病毒作用4、抗阿米巴作用5、抗炎、抗腹泻作用6.、对心血管作用7、解热作用8、降血糖作用9、降血脂作用10、抗氧化作用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2、抗溃疡作用。
[0010]陈皮: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Ietin)约O。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11]甘草: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0012]赤芍: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
[0013]雄黄: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对细胞有腐蚀作用。吸收后,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体内外均有杀虫作用。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014]金银花:【性味归经】味甘;寒。归肺;胃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0015]野菊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性味归经:微寒;辛、苦;归肺、肝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0016]红花:【化学成分】含红花甙、新红花甙、红花醌甙、红花多糖、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0017]桃仁:【性味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0018]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0019]当归尾:功效:活血祛瘀。应用:经闭不通及瘀血积滞肿痛的病症。
[0020]白酒:减痛:不慎将脚扭伤后,将温白酒涂于伤处轻轻,能舒筋活血,清除疼痛。去腥:手上沾有鱼虾腥味时,用少许清洗,即可去掉腥气味。除腻: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类、鱼类时,加少许白酒,可使菜肴味道鲜美而不油腻。消苦:剖鱼时若弄破苦胆,立即在鱼肚内抹一点白酒,然后用冷水冲洗,可消除苦味。减酸:烹调菜肴时,如果加醋过多,只要再往菜中倒些白酒,可减轻酸味。去泡:因长途行走或因劳动摩擦手脚起泡时,临睡前把白酒涂于起泡处,次日晨可去泡。增香:往醋中加几滴白酒和少许食盐,搅拌均匀,既能保持醋的酸味,又能增加醋香味。
[0021]本发明所述藤黄拔毒中药酒,其原料药材分别是:
[0022]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白酒4000份;
[0023]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备用;
[0024]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获得的原料药材与白酒同置于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在入缸中,密封,浸泡14日;
[0025]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获得的药酒浸泡14日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过滤,贮瓶备用。
[0026]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在治疗上能达到清火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肿痛、手脚部疔疮等症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时具有良好的效果。本发明中药酒的功效在临床应用当中得到了证实,基本资料如:2003-2009,门诊临床应用本发明所述中药酒对679例体验者用;平均年龄35岁;服用方法:每日每次食前温服25-35ml,日服
2至3次;连续服用15-25日后,有效或显效465例;有效或显效的评价标准为:症状有所改善或者症状消失。
[0027]具体实施方法
[0028]本发明所述藤黄拔毒中药酒,其原料药材分别是: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白酒4000份;
[0029]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共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备用;
[0030]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获得的原料药材与白酒同置于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在入缸中,密封,浸泡14日;
[0031]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获得的药酒浸泡14日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过滤,贮瓶备用。
【主权项】
1.一种藤黄拔毒中药酒,其特征在于:所选原料药材分别是: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白酒40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黄拔毒中药酒,其特征在于: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研成细末,过筛混匀,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获得的原料药材与白酒同置于罐内,于水浴中加热煮沸后,在入缸中,密封,浸泡14日;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获得的药酒浸泡14日后,滤取酒液,残渣压榨后回收残液中的酒液,合并过滤,贮瓶备用。
【专利摘要】一种藤黄拔毒中药酒,其原料药材分别是:藤黄200份、大黄90份、黄连30份、陈皮55份、甘草55份、赤芍60份、雄黄60份、金银花75份、野菊花75份、红花65份、桃花65份、吴茱萸75份、当归尾75份、白酒4000份;本发明所述藤黄拔毒中药酒,本产品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各种肿痛、手脚部疔疮等症疗效确切。
【IPC分类】A61P29/00, A61P17/02, A61K36/754, A61K33/36
【公开号】CN105168489
【申请号】
【发明人】黄建丽
【申请人】黄建丽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