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防护板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强度且抑制运输效率的降低的电梯的防护板。防护板(15)是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的电梯用防护板,其具有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该主材料(21)具有板状的面,借助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中间支架)而以使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升降通道壁上,增强材料(22)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主材料(21)脱落的方式安装在主材料(21)上。
【专利说明】电梯的防护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防护板(fascia plate),其适合作为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的电梯防护板使用。
【背景技术】
[0002]防护板是为了防止电梯乘客从电梯轿厢跌落到升降通道内而设置的构件,根据建筑基准法的要求,必须在面向电梯轿厢的出入口的升降通道设置防护板,并且该防护板与电梯轿厢的门槛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25mm以下。如上所述,由于设置防护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乘客跌落到升降通道内,所以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有些防护板采用增强材料进行了增强。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即使在发生了地震时也能够与电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防护板。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防护板中,通过在防护板的背面设置增强材料而实现了规定的强度。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20303号公报
[0007]发明概要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防护板中,虽然通过在背面用增强材料进行增强而能够确保强度,但在进行运输所需的包装时,存在厚度因设置增强材料而变厚的问题。此夕卜,由于包装后的防护板的体积变大,所以存在运输效率下降、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强度且抑制运输效率的降低的电梯的防护板。
[0011]解决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防护板,该电梯的防护板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防护板具有主材料和增强材料,所述主材料具有板状的面,借助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而以使所述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所述增强材料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所述主材料脱落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
[0013]发明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增强材料确保规定的强度,并且,由于在包装时能够将防护板的主材料与增强材料分开包装,所以能够提高运输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的电梯升降通道的侧视图。
[0016]图2是防护板(主材料)的主视图或者俯视图。
[0017]图3是增强材料的主视图、俯视图或者侧视图。
[0018]图4是增强材料安装到防护板(主材料)上时的安装步骤的说明图。
[0019]图5是安装有增强材料的防护板的主视图、仰视图或者侧视图。
[0020]图6是防护板(主材料)上的切口孔图案的说明图。
[0021]图7是安装有增强材料的防护板中的抵接部分的详情图。
[0022]图8是中间支架与防护板的固定状态的示例图。
[0023]图9是中间支架与防护板的固定状态的其他示例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I电梯轿厢
[0026]2平衡重
[0027]3卷扬机
[0028]4主吊索
[0029]5电梯控制装置
[0030]6轿厢门
[0031]7门驱动装置
[0032]8轿厢门槛
[0033]9升降通道壁
[0034]10电梯门厅
[0035]11 层门
[0036]12 门楣
[0037]13层门门槛
[0038]14安全挡板
[0039]15防护板
[0040]16门楣上方的支架
[0041]17中间支架
[0042]21 (2IB ?21D)主材料
[0043]2la、2Ib 安装孔
[0044]22增强材料
[0045]22a、22b 插入部
[0046]22c、22d 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I)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0048]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的电梯升降通道的侧视图。以下参照图1对设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的电梯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0049](1-1)电梯的结构例
[0050]电梯轿厢I供电梯乘客乘坐,平衡重2为了提高电梯的用电效率而设置在电梯轿厢I的相反侧。如图1所示,电梯轿厢I和平衡重2通过主吊索4连结,并且借助作为电动机的卷扬机3悬吊成吊桶形状。随着卷扬机3对主吊索4的曳引,电梯轿厢I和平衡重2沿着未图示的导轨进行升降。卷扬机3的动作由电梯控制盘5控制,因此,电梯轿厢I和平衡重2在电梯控制盘5的控制下在升降通道内被上下驱动。
[0051]电梯轿厢I上具有轿厢门6,轿厢门6能够在门驱动装置7的控制下进行开闭。轿厢门6能够在来自门驱动装置7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形成在上方的门驱动装置7内的导轨(未图示)以及形成在下方的轿厢门槛8上的引导槽(未图示)平稳地进行开闭动作。
[0052]另一方面,在建筑物侧的电梯门厅即电梯门厅10设置有乘客上下电梯轿厢I时开闭的层门11。层门11能够沿着形成在上方的门楣(header) 12内的导轨(未图示)以及形成在下方的层门门槛13上的引导槽(未图示)平稳地进行开闭动作。层门11的开闭动作被控制成与门驱动装置7对轿厢门6的开闭动作联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层门门槛13的下方沿着垂直方向设置有用于防止乘客跌落的保护板即安全挡板14(toe guard)。
[0053]防护板15是为了确保电梯乘客的安全而设置的板状构件。如上所述,电梯轿厢I在电梯控制盘5的控制下在升降通道内进行上下移动。在发生了地震或者火灾等事故时,电梯轿厢I可能会停止在楼层之间,并且还有可能发生轿厢门6在楼层之间打开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如果电梯轿厢I与相对向的升降通道壁9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过大,则有可能发生乘客从电梯轿厢I跌落到升降通道内的情况。为了防止上述发生跌落的危险,在比升降通道壁9更靠近轿厢门槛8的部位设置有防护板15。例如,在轿厢门槛8的前端与相对向的升降通道壁9(指升降通道内的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水平间隙超过了 125mm的情况下、以及安全挡板14的下端与门楣12的上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的间隙超过了 38mm的情况下,需要在安全挡板14与门楣12之间设置防护板15。防护板15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安全挡板14与门楣12之间的间隙的距离来决定。此外,防护板15和门楣12通过门楣上方的支架16进行固定,防护板15彼此之间通过固定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中间支架17进行固定。另外,安全挡板14和防护板15之间的连接与防护板15彼此之间的连接一样,可以通过中间支架17进行固定。
[0054](1-2)防护板的基本结构
[0055]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防护板15是为了防止乘客从电梯轿厢I跌落到升降通道内而设置的构件,所以需要一定的强度(例如,在任意位置的单位面积为5cm2的部位垂直地施加300N的等分布负载时的挠曲在15_以下)。防护板15具有板状的面,且以使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I的移动方向平行(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设于升降通道壁9的固定用的构件(相当于中间支架17)上。
[0056]一般来说,作为确保防护板强度的一种方法,可以考虑增加用于制作防护板的金属板的厚度(板厚)。该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强度,但厚度的增加会导致防护板的重量大幅度增加,所以不但会使得现场组装作业时的作业负担增加,还会使得运输到现场所需的劳力和时间以及运输成本的负担上升。作为其他的方法,例如还有通过对防护板的金属板进行加强肋成形等加工来提高强度。但是,在采用该方法时,除了存在因需要预先进行复杂的成形加工而会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外,如果进行加强肋成形后仍然不能获得规定的强度,则仍然需要通过增加板厚来提高强度,所以存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问题。由于上述原因,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采用了通过在背面设置增强材料来增加强度的方法。
[0057]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由板状的主材料21和-字形的增强材料22构成。主材料21通过对与现有技术中的不采用增强材料进行增强的防护板相同的板状构件实施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形状加工而形成,优选采用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强度的金属等。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的形状参照图2和图3在后述部分进行说明。防护板15的各个部件(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的特征在于,在运输时,可以将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分开包装和运输,在将防护板15安装在升降通道时,能够将增强材料22安装在主材料21上。
[0058]图2是防护板(主材料)的主视图或者俯视图。如图2所示,主材料21具有将矩形的板状构件的两侧端部弯曲而成的形状,在主视图的上端附近形成有作为切口孔的安装孔21b,其用于安装增强材料22 (后述的插入部22a)。在下端附近形成有作为切口孔的安装孔21a,其用于安装增强材料22 (后述的插入部22b)。需要说明的是,将安装孔21a、21b形成为安装孔21a的垂直方向的切口孔宽度(高度)大于安装孔21b的垂直方向的切口孔览度(闻度)。
[0059]图3是增强材料的主视图、俯视图或者侧视图。如图3所示,增强材料22具有将矩形的板状构件的各边部分弯曲成盖状而形成的形状。在主视图中,形成在增强材料22上方的插入部22a是插入主材料21的安装孔21b内的部分,形成在增强材料22下方的插入部22b是插入主材料21的安装孔21a内的部分。考虑到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的板厚,在插入部22a设置有用于确保台阶差的台阶部22c,在插入部22b设置有用于确保台阶差的台阶部22d。通过设置上述台阶部22c、22d,在将增强材料22安装在主材料21上时,能够避免有过大的负荷作用在抵接部分上。另外,插入部22a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插入部22b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长。
[0060]图4是增强材料安装到防护板(主材料)时的安装步骤的说明图。首先,如图4(a)所示,将增强材料22的插入部22a插入主材料21的安装孔21b内。接着,如图4(b)所示,使增强材料22转动直到与主材料21重叠,此后并将插入部22b插入安装孔21a内。最后,如图4(c)所示,一边将主材料21固定成不能移动,一边使增强材料22朝图的下方滑动到台阶部22d、22c的下部分别与安装孔21a、21b的下部抵接的位置。滑动后的增强材料22与主材料21在规定的位置处连结。
[0061]通过进行图4所示的一系列的组装步骤,不需要使用工具,就能够将增强材料22安装在主材料21上,能够完成防护板15的组装。图5是安装有增强材料的防护板的主视图、仰视图或者侧视图。图5所示的防护板15以安装孔21b位于上方且安装孔21a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在升降通道壁9上。其结果是,在防护板15中,增强材料22因作用于其自身的重力(自重)而被朝向下方拉曳,所以,即使不将增强材料22紧固在主材料21上,增强材料22也没有掉落的危险。也就是说,能够将增强材料22安装成在安装后不会从主材料21脱落。
[0062](1-3)主材料和增强材料中的抵接部分的制作例
[0063]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构成防护板15的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各自的抵接部分的制作例,可以采用多种制作例。以下参照图6和图7对主材料21的制作例的一例进行说明,并且参照图8和图9对增强材料22的制作例进行说明。
[0064]图6是防护板(主材料)上的切口孔图案的说明图,图7是安装有增强材料的防护板中的抵接部分的详情图。图6(a)是主材料21的主视图,图6(b)?图6(d)是沿着图6(a)的A?B线的剖视图,分别表示主材料21中的不同形状的切口孔图案。
[0065]而且,图6(b)所示的主材料21B,与参照图2?图5所说明的主材料21—样,形成为只是在安装孔21a、21b部分形成了切口的形状。图7 (a)是安装孔21a附近的放大图,示出了在主材料2IB上安装有增强材料22时的状态。图7 (a)所示的宽度dl是将增强材料22的插入部22b安装到安装孔21a而形成的空间的宽度。
[0066]接着,图6 (C)所示的主材料21C具有在安装孔21a、21b的背面侧设置有覆盖体的形状,该覆盖体用于在增强材料22的插入部22b、22a插入到安装孔21a、21b的背面侧时覆盖各个插入部22b、22a。图7(b)是安装孔21a附近的放大图,示出了在主材料21C上安装有增强材料22时的状态。图7 (b)所示的宽度d2是将增强材料22的插入部22b安装到安装孔21a的情况产生的空间的宽度。在此,宽度d2小于图7(a)所示的宽度dl。
[0067]因此,通过比较宽度dl和d2可以知道,与主材料21B的形状相比,主材料21C的形状更有利于抑制由形成安装孔21a用的切口空间引起的强度下降的程度。也就是说,能够提高防护板15整体相对于水平方向上的力的强度。此外,在图6(d)所示的主材料21D中,在安装孔21a、21b的背面侧设置有与插入到安装孔21a、21b的背侧的增强材料22的插入部22b、22a更紧密地接触的覆盖体,所以与主材料21C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因切口空间而引起的强度下降的程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护板15整体的相对于垂直负载的强度。
[0068]图8是中间支架与防护板的固定状态的示例图。如在(1-1)中所说明的那样,中间支架17是通过固定防护板15的上端部分、下端部分或者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而将防护板15固定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构件,作为中间支架17,可以采用一般的固定用的安装配件等。例如,如图8以及后述的图9所示,通过将防护板15的主材料21的一部分固定在中间支架17上而将防护板15固定在中间支架17上。图8所示的防护板15通过在主材料21上安装增强材料22而提高了作为防护板的强度。在图的水平方向的力作用在防护板15上时,作用在防护板15上的垂直负载通过主材料21的与中间支架17的固定部分向升降通道壁9侧传递。
[0069]图9是中间支架与防护板的固定状态的其他示例图。图9所示的防护板15采取了在附图的水平方向的力作用在防护板15上时能够促进垂直负载向中间支架17传递从而能够降低作用在防护板15上的负担的措施。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将增强材料22的相对于防护板15的长度设定为比图8所示的增强材料22的相对于防护板15的长度更长,其结果是,在与中间支架17固定的固定部分中,插入部22a (或者22b)隔着主材料21而与中间支架17重叠。根据使用能够构成上述位置关系的增强材料22的防护板15,在作用有图的水平方向的力时,作用在防护板15上的垂直负载能够通过增强材料22的插入部22a、22b传递到中间支架17,所以与图8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作用在防护板15上的垂直负载。并且,由于能够减轻作用在防护板15上的负担,所以能够减轻可能在防护板15产生的挠曲,具有能够提高防护板15相对于水平方向上的力的相对强度的效果。
[0070](1-4)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0071]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通过将增强材料22安装在主材料21上,能够使防护板15具有规定的强度。并且,由于在包装时能够将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分开包装,所以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且抑制运输成本上升。并且,由于能够将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分开包装,所以还能够获得节约器材保管场所的空间的效果。
[0072]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由于能够根据图4所示的步骤,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将增强材料22安装在主材料21上而对防护板15进行组装,所以能够方便并且切实地进行组装作业。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专门的用于将增强材料22安装和固定在防护板21上的安装部件,所以还能够获得不会因安装部件的缺陷而出现设置缺陷的效果。
[0073](2)其他示例
[0074]在以上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的增强材料22分别各设置了一个插入部22a、22b,并且在主材料21中分别各设置了一个与该等插入部相对应的安装孔21b、21a。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增强材料22上设置多个插入部22a、22b,并且主材料21也可以构造成设置多个与该等插入部对应的安装孔21b、21a。并且,相对于I个主材料21的增强材料22的个数也并不仅限于上述的I对I,可以根据所需的强度来改变个数。
[0075]此外,图1至图9所示的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的板厚以及剖面形状等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的一例,该板厚以及剖面形状等也可以根据防护板15所需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设计。
[0076]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使本发明的说明简单易懂,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具备所有进行过说明的结构。此外,可以用其他的结构对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追加、删除和替换。
[007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防护板15中,主材料21是具有板状的面,借助升降通道壁9的固定用的构件(中间支架17)以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I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主材料的一例,增强材料22是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主材料21脱落的方式安装在主材料21上的增强材料的一例。此外,安装孔21a、21b是为了在主材料21安装增强材料22而在板状的面上切出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孔部的一例,插入部22a、22b是增强材料22的插入主材料21的孔部(安装孔21b、21a)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插入部的一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防护板,该电梯的防护板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的防护板具有主材料和增强材料, 所述主材料具有板状的面,借助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而以使所述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 所述增强材料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所述主材料脱落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材料为了安装所述增强材料而具有在所述板状的面上切出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孔部, 所述增强材料具有插入所述主材料的孔部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插入部, 将所述插入部中的一个插入部插入所述孔部中的一个孔部,接着将其他的所述插入部插入其他的所述孔部,由此所述增强材料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的所述增强材料沿着与所述主材料的板状的面平行的方向滑动,由此所述增强材料在规定的位置处与所述主材料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防护板,其特征在于, 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的所述增强材料的插入部隔着所述主材料而与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重叠。
【文档编号】B66B7/00GK104176575SQ20141020473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0日
【发明者】山本真剑, 石塚真介, 永尾章, 小野寺实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