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属于LED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本高浪费资源并且不能很好控制灯串闪烁的问题。本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与直流电源连接,包括脉冲控制单元、稳压滤波单元和灯串闪烁单元,脉冲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脉冲控制单元输出端接地;稳压滤波单元输入端里连接直流电源正极,稳压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脉冲控制单元;灯串闪烁单元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灯串闪烁单元输出端接地,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脉冲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本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能够降低成本并且更好的控制灯串闪烁。
【专利说明】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LED灯是一种发光二极管,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灯主要由一个半导体的晶片组成。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形成LED灯。LED灯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节能、长寿、环保等等,由于这些优点LED灯被人们广泛的应用生产和生活当中。LED灯最主要作为灯饰来点缀人们的生活,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将LED灯制成灯串,通过灯串闪烁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0003]虽然,LED灯制成的灯串进行闪烁可以点缀人们的生活环境,但是传统的灯串与控制电路的连接方式,成本较高也不能很好的控制灯串闪烁,传统的连接方式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从说明书附图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两路灯串闪烁要用三根导线,这样需要的成本就要高,并且运用三根导线也是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该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能够降低成本并且更好的控制灯串闪烁。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与直流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控制单元、稳压滤波单元和灯串闪烁单元,所述脉冲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脉冲控制单元输出端接地;所述稳压滤波单元输入端里连接直流电源正极,稳压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脉冲控制单元;所述灯串闪烁单元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灯串闪烁单元输出端接地,所述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脉冲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0006]直流电源给本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供电,稳压滤波单元进行对电源电压进行稳压滤波后提供给脉冲控制单元使脉冲控制单元具有稳定的工作电压,并且此时灯串闪烁单元从电源处得电。脉冲控制单元得电后控制端输出脉冲信号至灯串闪烁单元,从而精确控制灯串闪烁单元的闪烁和闪烁的频率,因此能更好的控制灯串闪烁,并且采用的灯串闪烁单元成本低,更适合市场推广。
[0007]在上述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中,所述脉冲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与单片机U连接的定时电路以及限流电阻R6,所述定时电路包括晶振J和电容Cl、电容C2 ;所述单片机U引脚I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引脚2、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l、电容C2的高电位端,电容Cl、电容C2的低电位端均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以及限流电阻R6的一端,所述限流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振J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l、电容C2的高电位端。单片机用于控制灯串闪烁完成灯串闪烁的自动化设置。晶振J用于配合单片机程序精确定时灯串闪烁。
[0008]在上述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中,所述电容Cl、电容C2均为30PF的瓷片电容。瓷片电容具有稳定绝缘性好的优点,瓷片电容Cl、电容C2可以很好的完成上电时晶振J的启动。
[0009]在上述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中,所述稳压滤波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DZ和电解电容DJ,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阳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 ;所述电解电容DJ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稳压二极管DZ和电解电容DJ对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稳压滤波后提供给单片机U,从而使单片机U可以稳定正常的工作。
[0010]在上述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中,所述灯串闪烁单元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正接灯串LED1、反接灯串LED2 ;所述电阻R5 —端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电阻R3 —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正接灯串LEDl的负极、反接灯串LED2的正极,所述电阻R4两端分别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4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正接灯串LEDl负极、反接灯串LED2正极、电阻Rl —端和三极管Q4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所述电阻Rl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作为正接灯串LED1、反接灯串LED2的开关,由单片机分别控制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导通或者截至来分别控制正接灯串LED1、反接灯串LED2的亮灭。
[0011]在上述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中,所述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互锁单元。灯串闪烁单元连接互锁单元后可以避免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同时导通短路而损坏元器件。
[0012]在上述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中,所述互锁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l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6 ;所述二极管D2正极连接三极管Ql集电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4。这样设置二极管D1、二极管D2能使电路中一路LED的通路导通时把另一路的通路强制关闭,从而避免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同时导通短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实用新型能更好的控制灯串闪烁,并且比传统灯串连接少一根导线,成本降低。
[0015]2、本实用新型具有互锁单元,可以避免电路短路而损坏元器件,从而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高,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传统灯串的连接电路不意图。
[0017]图2是本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2所示,本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与直流电源连接。本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包括脉冲控制单元、稳压滤波单元和灯串闪烁单元,脉冲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接地;稳压滤波单元输入端里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连接脉冲控制单元;灯串闪烁单元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输出端接地,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脉冲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0020]脉冲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与单片机U连接的定时电路以及限流电阻R6,定时电路包括晶振J和电容Cl、电容C2。单片机U引脚I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引脚2、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l、电容C2的高电位端,电容Cl、电容C2的低电位端均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以及限流电阻R6的一端,限流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晶振J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l、电容C2的高电位端。电容Cl、电容C2均为30PF的瓷片电容。稳压滤波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DZ和电解电容DJ,稳压二极管DZ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阳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 ;电解电容DJ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
[0021]灯串闪烁单元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正接灯串LED1、反接灯串LED2。电阻R5—端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三极管Q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电阻R3 —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正接灯串LEDl的负极、反接灯串LED2的正极,电阻R4两端分别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4和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正接灯串LEDl负极、反接灯串LED2正极、电阻Rl —端和三极管Q4集电极,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电阻R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电阻Rl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互锁单元,互锁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l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6 ;二极管D2正极连接三极管Ql集电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4。
[002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3]正接灯串LEDl表示一串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ED灯,同样的反接灯串LED2也表示一串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ED灯。控制正接灯串LEDl和反接灯串LED2的交替点亮完成灯串闪烁控制。
[0024]本电路由直流电源供电,稳压二极管DZ和电解电容DJ对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稳压滤波后提供给单片机U,使单片机U开始稳定正常的工作,电容Cl、电容C2完成上电时晶振J的启动,晶振J用于配合单片机程序精确定时灯串闪烁。单片机U控制灯串闪烁,也就是正接灯串LEDl和反接灯串LED2的交替点亮。
[0025]当要控制反接灯串LED2点亮时,单片机U的引脚6输出低电平,低电平通过电阻R5至三极管Ql的基极给三极管Ql的基极施加负电压,由于三极管Ql为PNP管,因此三极管Ql得到负电流后导通。三极管Ql导通后,电流通过R2流至三极管Q4的基极,由于三极管Q4是NPN管,因此使三极管Q4也导通。三极管Ql和三极管Q4的导通使直流电源与反接灯串LED2之间通路,反接灯串LED2得电亮起,并且由于此时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不导通,正接灯串LEDl处于熄灭状态。
[0026]当要控制正接灯串LEDl点亮时,单片机U的引脚4输出低电平,低电平通过电阻R4三极管Q2的基极给三极管Q2的基极施加负电压,由于三极管Q2为PNP管,此时三极管Q2导通。三极管Q2导通后,电流通过Rl流至三极管Q3的基极,由于三极管Q3是NPN管,因此此时三极管Q3也导通。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导通使直流电源与正接灯串LEDl之间通路,正接灯串LEDl得电亮起,并且由于此时三极管Ql和三极管Q4不导通,反接灯串LED2处于熄灭状态。
[0027]本控制电路配上现有的单片机程序就可以实现正接灯串LEDl和反接灯串LED2的交替点亮,更好的实现控制灯串闪烁,并且本控制电路利用两路LED正反接可以只用两根导线就实现两路LED灯的闪烁,从而相比传统的灯串电路接法,省出一根导线,节约了成本。
[0028]本控制电路增加了互锁单元,也就是增加设置了二极管D1、二极管D2。当单片机U的引脚6输出低电平,此时三极管Ql导通,三极管Q2通过二极管D2,电阻R4获得了高电平而被强制关闭,同理,引脚4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Q2导通,此时三极管Ql通过二极管D1,电阻R5获得了高电平而被强制关闭。有了二极管D1、二极管D2,就可以避免任何时候单片机U的引脚6和引脚4同时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同时导通短路而损坏元器件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本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002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与直流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控制单元、稳压滤波单元和灯串闪烁单元,所述脉冲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脉冲控制单元输出端接地;所述稳压滤波单元输入端里连接直流电源正极,稳压滤波单元输出端连接脉冲控制单元;所述灯串闪烁单元输入端连接电源正极,灯串闪烁单元输出端接地;所述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脉冲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与单片机U连接的定时电路以及限流电阻R6,所述定时电路包括晶振J和电容Cl、电容C2 ;所述单片机U引脚I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引脚2、引脚3分别连接电容Cl、电容C2的高电位端,电容Cl、电容C2的低电位端均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以及限流电阻R6的一端,所述限流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晶振J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l、电容C2的高电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l、电容C2均为30PF的瓷片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滤波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DZ和电解电容DJ,所述稳压二极管DZ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阳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 ;所述电解电容DJ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串闪烁单元包括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l、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正接灯串LED1、反接灯串LED2 ;所述电阻R5 —端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6,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l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电阻R3 —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正接灯串LEDl负极、反接灯串LED2正极,所述电阻R4两端分别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4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正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正接灯串LEDl正极、反接灯串LED2负极、电阻Rl —端和三极管Q4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所述电阻Rl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基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串闪烁单元还连接互锁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两线两路结构灯串闪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单元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l正极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6 ;所述二极管D2正极连接三极管Ql集电极,负极连接单片机U的引脚4。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968430SQ201320895137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王安, 莫荣纪 申请人: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