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7240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PCBA板,所述PCBA板上集成有接插件;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与所述下壳体对接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用于安装PCBA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上腔壁上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接插件向所述安装腔内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能够限制所述接插件移动的限位腔,所述上腔壁为所述安装腔与所述PCBA板的正面相对的腔壁。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壳体上的限位部对接插件进行限位,当对PCBA板施加的插入力过大时,作用在接插件上的力会转移到限位部上,减少接插件的受力,从而防止PCBA板上的接插件PIN针受损,同时降低了控制器的装配难度,进而便于控制器的装配。
【专利说明】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控制器逐渐被广泛应用。控制器主要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PCB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的简写,印刷电路集成)板,该PCBA板上集成有接插件。控制器的壳体一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构成,下壳体具有用于安装PCBA板的安装腔,所以装配控制器时,需要将集成有接插件的PCAB板插入下壳体内并将上壳体扣在下壳体上。
[0003]当PCBA板上的接插件PIN针(指电子设备接头的接触针)较多时,在插入力过大,或者控制器处于极限工况(例如坠落、撞击等)的情况下,容易使接插件受损,导致出现接插件PIN针变形、松脱,甚至折断的现象。
[0004]为了防止PCBA板03上的接插件04受损,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在控制器的上壳体01的底面(即靠近下壳体的端面)上设置向下壳体的方向延伸的卡板02,如图1所示,该图为现有技术中的上壳体01的结构示意图,该卡板02的底端具有限制接插件04移动的阻挡凸起。在装配控制器时,首先将PCBA板03上的接插件04插入卡板02与上壳体01形成的限位腔,此时阻挡凸起阻挡在接插件04的下方,如图2所示,然后将PCBA板03与上壳体01一起下移,使PCBA板03插入到下壳体的安装腔内,同时使上壳体01扣在下壳体上,即可完成。
[0005]由于接插件04始终被限位在卡板02的阻挡凸起与上壳体01之间,所以在插入PCBA板03或者控制器处于极限工况时,上壳体01和卡板02会对接插件04进行支撑,则接插件04所受的力就会转移在上壳体01和卡板02上,从而防止接插件04发生位移,减少了接插件04PIN针的受力,进而避免接插件04受损。
[0006]但是,上述控制器在装配的过程中,需同时拿起上壳体和PCBA板,还要对PCBA板施加托起力以保证接插件插在卡板与上壳体形成的限位腔中,同时还需要保证PCBA板正对准下壳体的安装位置,增加了装配难度,不便于控制器的装配。此外,上述卡板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强度、壁厚、拔模角度以及与接插件的扣接配合等因素,比较复杂,而且成型比较困难,成本较高。
[0007]综上所述,如何在防止PCBA板上的接插件受损的同时,降低控制器的装配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以在防止PCBA板上的接插件受损的同时,降低控制器的装配难度。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PCBA板,所述PCBA板上集成有接插件;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与所述下壳体对接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PCBA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上腔壁上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接插件向所述安装腔内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形成能够限制所述接插件移动的限位腔,所述上腔壁为所述安装腔与所述PCBA板的正面相对的腔壁。
[0011]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壳体的距离比所述接插件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长0.3mm-0.5mm。
[0012]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上腔壁上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外侧面形成能够阻止所述接插件向所述安装腔内移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接插件的插入方向。
[0013]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定位凸起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腔壁的两侧。
[0014]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0015]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下壳体的顶板上具有向内部凹陷的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突出于所述上腔壁形成所述限位部。
[0016]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凹陷部的壁厚与所述下壳体的顶板壁厚相同。
[0017]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凹陷部与所述顶板形成截面为U形的U形槽,且所述凹陷部为与所述顶板的侧边平行设置的条形凹陷部,所述条形凹陷部延伸至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上壳体的端部。
[0018]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PCBA板,PCBA板上集成有接插件;上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与下壳体对接的上壳体,下壳体具有用于安装PCBA板的安装腔,该安装腔的上腔壁上设置有能够阻止接插件向安装腔内移动的限位部,该限位部与上壳体之间形成能够限制接插件移动的限位腔,上述上腔壁为安装腔与PCBA板的正面相对的腔壁。
[0019]本实用新型首先将PCBA板带着其上的接插件一起插入到下壳体的安装腔中,使接插件抵靠在限位部处,然后将上壳体扣在下壳体上,进而将接插件限制在上壳体与限位部之间,从而完成控制器的装配。
[0020]在上述装配的过程中,下壳体上的限位部可以对接插件进行限位,在插入PCBA板时接插件只能插入到限位部处;当对PCBA板施加的插入力过大时,作用在接插件上的力会转移到限位部上,同时在控制器处于极限工况时,上壳体和限位部均会对接插件进行支撑,减少接插件的受力,从而减少接插件PIN针的受力,避免接插件受损。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分别安装PCBA板和上壳体,安装操作比较简单。
[0021 ]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能够在防止PCBA板上的接插件受损的同时,降低控制器的装配难度,进而便于控制器的装配。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部在设计时只需要保证限制接插件的移动即可,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加工成型,成本较低。
[0022]优选的,上述控制器中,所述限位部的顶面比所述接插件的顶面低lmm-2mm。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的上壳体将接插件限位在卡板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下壳体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下壳体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装配PCBA板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能够在防止PCBA板上的接插件受损的同时,降低控制器的装配难度。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考附图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PCBA板3,该PCBA板3上集成有接插件31 ;上述壳体包括下壳体I和与下壳体I对接的上壳体2,下壳体I具有用于安装PCBA板3的安装腔11,该安装腔11的上腔壁上设置有能够阻止接插件31向安装腔11内移动的限位部,该限位部与上壳体2之间形成能够限制接插件31移动的限位腔,上述上腔壁为安装腔11与PCBA板3的正面相对的腔壁。
[0032]本实用新型首先将PCBA板3带着其上的接插件31 —起插入到下壳体I的安装腔11中,使接插件31抵靠在限位部处,然后将上壳体2扣在下壳体I上,进而将接插件31限制在上壳体2与限位部之间,从而完成控制器的装配。
[0033]在上述装配的过程中,下壳体I上的限位部可以对接插件31进行限位,在插入PCBA板3时接插件31只能插入到限位部处;当对PCBA板3施加的插入力过大时,作用在接插件31上的力会转移到限位部上,同时在控制器处于极限工况时,上壳体2和限位部均会对接插件31进行支撑,减少接插件31的受力,从而减少接插件PIN针的受力,避免接插件31受损。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分别安装PCBA板3和上壳体2,安装操作比较简单。
[0034]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能够在防止PCBA板3上的接插件31受损的同时,降低控制器的装配难度,进而便于控制器的装配。
[003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部在设计时只需要保证限制接插件31的移动即可,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加工成型,成本较低,上述限位部还具有加强筋的作用,增强了壳体的强度。
[0036]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与上壳体2的距离比接插件31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长0.3mm-0.5mm。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插件31与限位部的距离设置为
0.3mm-0.5mm,使上壳体2与限位部形成的限位腔略长于接插件31的长度,能够保证接插件31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量,从而减少接插件31与上壳体2和限位部之间的作用力,减小接插件31的受力,起到保护接插件31的作用。当然,上述接插件31与限位部之间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防止接插件31在受力时受损的距离。
[003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为设置在下壳体I的上腔壁上的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的外侧面形成能够阻止接插件31向安装腔11内移动的定位面,定位面垂直于接插件31的插入方向。本实施例中,当接插件31受到较大的插入力时,PIN针首先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此时接插件31与定位凸起的定位面接触,进而通过定位凸起将插入力转移至下壳体I上,有效地抑制接插件31发生塑性变形,从而避免接插件31因过大的插入力被损坏。可替换的,上述限位部还可以为设置在下壳体I的上腔壁或内腔壁(即上壳体2上与安装腔11腔口对应的腔壁)上的限位螺栓或者定位销钉等,以实现同样的限制接插件31移动,并将接插件31的受力转移到下壳体I上的效果。
[0038]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上,定位凸起优选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上腔壁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定位凸起分别对接插件31的两端进行限位,避免接插件31产生偏移,同时两个定位凸起能够减少占用的安装腔11空间。当然,上述定位凸起还可以为一个或者其他个数。
[0039]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定位凸起与下壳体I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注塑成型一起加工出定位凸起与下壳体1,简化了加工工艺。而且使定位凸起和下壳体I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定位凸起脱离下壳体I的情况。
[0040]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下壳体I的顶板上具有向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2,且上述凹陷部12突出于上腔壁形成上述限位部。需要说明的是,下壳体I的顶板是指是位于上壳体2上腔壁一侧的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将上述凹陷部12突出上腔壁的部分作为限位部,在PCBA板3插入下壳体I的安装腔11时,凹陷部12会对接插件31进行限位,则接插件31受到的插入力会通过凹陷部12转移到下壳体I上,有效地抑制了接插件31的变形,从而减少接插件31的损坏。
[004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凹陷部12的壁厚与下壳体I的顶板壁厚相同。本实用新型使整个下壳体I的壁厚均匀,易于注塑成型,提高了成型质量。
[0042]为了更进一步地便于壳体的注塑成型,凹陷部12与顶板形成截面为U形的U形槽,且凹陷部12为与顶板的侧边平行设置的条形凹陷部,该条形凹陷部延伸至顶板远离上壳体2的端部即下壳体I的后端,如图4所示。此时,凹陷部12由接插件31的位置沿着PCBA板3的插入方向延伸至下壳体I的底端,便于拔模,易于加工成型。
[004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的限位部的顶面比接插件31的顶面低lmm-2mm,也就是说下壳体I的凹陷部12突出上腔壁的底面比接插件31的顶面低lmm-2mm。这样一来,PCBA板3在插入下壳体I的安装腔11后,接插件31的顶面与限位部的顶面之间存在lmm-2_高度差,使插入力转移至下壳体I上,有效地抑制接插件31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保护接插件31不会因为插入力过大被损坏。此外,上述高度的限位部能够在实现限位接插件31的同时减少占用的安装腔11空间,便于PCBA板3的安装。
[004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PCBA板(3),所述PCBA板(3)上集成有接插件(31),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I)和与所述下壳体(I)对接的上壳体(2),所述下壳体(I)具有用于安装所述PCBA板(3 )的安装腔(11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1)的上腔壁上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接插件(31)向所述安装腔(11)内移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壳体(2)之间形成能够限制所述接插件(31)移动的限位腔,所述上腔壁为所述安装腔(11)与所述PCBA板(3)的正面相对的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上壳体(2)的距离比所述接插件(31)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长0.3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上腔壁上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外侧面形成能够阻止所述接插件(31)向所述安装腔(11)内移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接插件(31)的插入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腔壁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下壳体(I)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I)的顶板上具有向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2),且所述凹陷部(12)突出于所述上腔壁形成所述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2)的壁厚与所述下壳体(O的顶板壁厚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2)与所述顶板形成截面为U形的U形槽,且所述凹陷部(12)为与所述顶板的侧边平行设置的条形凹陷部,所述条形凹陷部延伸至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上壳体(2)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顶面比所述接插件(31)的顶面低lmm-2mm。
【文档编号】H05K5/02GK203574974SQ20132079383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许菲, 王强高, 王旭, 王文平 申请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