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08037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该起吊装置,包括U形起吊环、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同轴的通孔,所述螺栓穿设在两个通孔中,并由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现有机车转向架起吊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该起吊装置能通过铰制螺栓固定安装在机车转向架轴箱体上实现机车转向架的起吊,同时能作为机车转向架的横向止挡装置,限制转向架轮对与构架间的相对位移。
【专利说明】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
【背景技术】
[0002]铁路机车转向架用于承载机车车体,实现机车的牵引和制动,保证机车在直线和曲线的平稳运行,缓和线路对机车的冲击,是机车车辆的一个重要部件。机车转向架由构架、轮对装配、悬挂装置、电机、牵引和制动系统组成,构架作为转向架的骨架,刚性或弹性联结转向架的其它部件。在机车生产组装或维护检修时,转向架吊运是一个必须环节,而如何安全、可靠,又方便、省时的实现转向架吊运是本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都是通过钢丝绳实现机车转向架整体起吊的,如SS7系列、SS3系列和SS4系列机车。钢丝绳做为随车工具配备在机车上,使用时,操作人员采用钢丝绳将每个轮对两端的轴箱和构架联结起来,当该机车为三轴转向架,则该机车转向架就需六套钢丝绳,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准备工作上,而且吊运后还得拆卸,非常不方便。再由于钢丝绳刚度大、表面油腻的特点,作为随车工具存放在工具箱里,不仅占用很大空间,而且取、放不便。钢丝绳是一种随车工具,它不属于机车转向架的一部分,需要单独配备;而且,要与之配套使用,机车转向架构架上还必须设计有吊座,这样就无形地增加了整个机车的生产、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机车转向架没有专用起吊装置的问题,提出一种起吊装置,以实现方便、快捷的完成机车转向架的起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吊装置,包括U形起吊环、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同轴的通孔,所述螺栓穿设在两个通孔中,并由螺母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转向架,包括轴箱端盖和所述起吊装置,所述轴箱端盖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起吊装置的螺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的两个侧壁设置在连接耳的两侧,所述U形起吊环和连接耳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
[0007]进一步地,所述U形起吊环的通孔的轴向与车轴垂直。
[0008]进一步地,所述U形起吊环远离连接耳一端的高度能实现对构架的阻挡。
[0009]进一步地,所述U形起吊环靠近构架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弹性缓冲垫。
[0010]进一步地,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端与轴箱端盖间为面接触。
[0011]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具有以下优点:不需借助其他起吊工具或手段,可直接起吊机车转向架或整台机车,保证机车转向架起吊时,转向架各部件无脱落,内部靠弹性联结的部件无变形、损坏,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吊运后,转向架各部件的联结可靠,组装间隙、尺寸较吊装前没有发生变化,由于不需要在吊运前做其它工作,所以,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
[0012]本起吊装置同时也作为转向架的一个部件,起横向止挡的作用,限制机车转向架轮对相对构架的横向位移。
[0013]本起吊装置无须专门进行维护、保养,只需随转向架正常检修、维护即可,而且由于它是转向架的一个固有部件,所以不需进行专门存放,使用寿命和转向架同寿命。
[0014]此外,在U形起吊环靠近构架的一侧能活动设置弹性缓冲垫,使一系悬挂弹簧承受工作负荷,避免减振器、橡胶关节受损,本起吊装置还能充当既有机车中工艺螺栓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U形起吊环的主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7]图3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车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U形起吊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2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起吊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U形起吊环1、相互配合的螺栓3和螺母,该U形起吊环I材质采用了标准EN10025-2《热轧结构钢》——第2部分:非合金结构钢的交货技术条件中的S355J2牌号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该U形起吊环I开口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同轴的通孔2,螺栓3穿设在两个通孔2中,并由螺母固定。
[0022]该U形起吊环I锻制而成,工艺性好。U形起吊环I与连接螺栓3为(t40H8/f8的小间隙配合,间隙最小为0.025mm,间隙最大为0.103mm,这样的间隙既能保证组装时轻松、容易,且又能保证起吊时平稳、无冲击。螺栓是用来联接轴箱和起吊环的受力部件,其材料强度等级设计为8.8级,直径为Φ40,经过计算,足以承担机车转向架簧下部分的重量。
[0023]本起吊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全套装置仅有三个零件组成,其中螺栓和螺母为标准件,只有U形起吊环I为专用件,能省时省力的安装在机车转向架上。
[0024]实施例2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车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车转向架,如图4所示该机车转向架包括实施例1所述起吊装置和轴箱端盖4,轴箱端盖4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起吊装置的螺栓3相配合的通孔,所述U形起吊环I开口的两个侧壁设置在连接耳的两侧,即所述U形起吊环I的两个侧壁包覆着连接耳。所述U形起吊环I和连接耳通过螺栓3和螺母的配合固定。U形起吊环I的通孔的轴向与轮对6所在机车转向架车轴垂直。
[0027]U形起吊环I远离连接耳的一端的高度能实现对构架5的阻挡,实现横向止挡的作用,即通过该起吊装置的设置能限制转向架轮对与构架间的相对位移,无需额外设置限位工具,一定程度的减少了机车生产、制造成本。为了更好的实现止挡作用,U形起吊环I开口端与轴箱端盖4间为面接触。使U形起吊环I不会以螺栓为旋转轴旋转。
[0028]U形起吊环I靠近构架5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弹性缓冲垫。该弹性缓冲垫在转向架组装后落车前及转向架整体吊运时使用。在转向架组装好落车前(即转向架部件组装完成但还没有和机车车体组装时的状态),转向架还没有承载机车的重量,一系悬挂弹簧的受力远低于其工作负荷,其高度也远大于落车后的工作高,在此高度下,转向架簧下靠弹性连接件联结的部分如减振器、各橡胶关节等,将会在一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受损,为了使一系悬挂弹簧高度处于工作高,就必须采取必要手段将一系弹簧压缩至工作高度,现有技术是用工艺螺栓调整,将弹簧大致调整至工作高,而使用本起吊装置,只需在U形起吊环靠近构架一侧设置弹性缓冲垫(该弹性缓冲垫的厚度等于机车落车后起吊环和构架间的间隙),即可实现一系弹簧的高度正好为工作高度。在转向架整体起运时,当构架在外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时,转向架簧下部分部件由于通过起吊环、工艺垫块、连接螺栓和轴箱前盖间刚性联结,这些部件相对构架就不会有相对运动,它们就会随构架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可实现转向架的整体起吊。这种整体起吊装置结构简单,且吊运前无需做任何准备工作,起运完成后也无拆卸工作,十分便捷。
[0029]该机车转向架中起吊装置在转向架组装、吊运时使用,不仅在转向架组装好落车前充当工艺螺栓的作用,而且无需借助其它工具和手段,直接完成转向架的整体吊运。当机车转向架随车体或转向架本身需要吊运时,起吊装置可使转向架的轮对、轴箱、轴箱拉杆、弹簧、减振器、电机和转向架的构架同时一起起吊,避免损坏轴箱拉杆、电机吊杆橡胶关节等部件。此外,该机车转向架中起吊装置同时是转向架的横向止挡。本实施例机车转向架大量节约了原起吊工具拆装时所需的人工费用,以及在使用时起吊工具的维修、维护费用,如钢丝绳的定期检查、更换,以及损坏后的再制费用等。
[003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起吊装置及机车转向架,起吊环结构的改变,U形起吊环形状或材质的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箱端盖和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包括U形起吊环、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同轴的通孔,所述螺栓穿设在两个通孔中,并由螺母固定,所述轴箱端盖上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与起吊装置的螺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的两个侧壁设置在连接耳的两侦牝U形起吊环和连接耳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起吊环的通孔的轴向与车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起吊环远离连接耳一端的高度能实现对构架的阻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起吊环开口端与轴箱端盖间为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起吊环靠近构架的一侧活动设置有弹性缓冲垫。
【文档编号】B66C1/62GK203474263SQ20132050975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石强, 刘辉, 米立柱, 张委袖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