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07791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极,该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一电极条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条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现有的线缆式充电器不具有便利性、经常插拔接口增加了设备充电接口损坏的可能性的问题,且电能转化效率高,无发热,对电池寿命无影响,充电速度快,无需设置电磁、磁电转换装置,产品成本低且方便携带,同时也避免了采用板状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板进行电能传输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存在一定的信号和能量衰减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智能电子产品功能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对电源能量的消耗急速增加。如何使各种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仪器仪表等)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电源供应,同时又保持其灵活便携的特征成为目前各大智能电子产品生产商最迫切解决的难题。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充电方式为采用线缆式充电器对电子设备充电,其一方面不具有便利性,每次充电都需要插拔电源及充电器接口,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经常插拔接口增加了设备充电接口损坏的可能性;另一种充电方式为采用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感应式充电,其具有电能转化效率低、发热大、充电速度慢、产品成本高、体积大、不易携带和电磁波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缺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对此本 申请人:已在2012年9月26日申请了专利名称为《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和充电底座》、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97701.7的专利申请,具体内容包括:充电底座采用包括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电极,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包括所述充电底座,被充电设备及所述被充电设备的壳套,该壳套包括具有与所述充电底座电极相适配的至少两个充电电极,其中采用板状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板进行电能传输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存在一定的信号和能量衰减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充电底座,包括:
[0006]壳体;
[0007]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单元;
[0008]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极,该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至少两个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条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条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0009]另外,还包括:
[0010]充电电池;
[0011]电源输入接口 ;
[0012]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和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横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纵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沿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该壳体的上下两部分;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中的任意一个其上半部分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个其下半部分对应覆盖有绝缘层;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具有不同高度;
[0019]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为USB接口或电源适配器接口 ;
[00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0021]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接触的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条和所述第二电极条的极性同与第一电极条和第二电极条相接触的电极部件的极性相适配的第一控制|吴块;
[0022]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
[0023]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充电的第二控制模块;
[0024]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
[0025]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为有效被充电电子设备时向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的第三控制模块;
[0026]过电流保护模块;
[0027]过电压保护模块;
[0028]过电量保护模块;
[0029]和/或过温保护模块。
[0030]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包括:
[0031]套设于被充电电子设备壳体外并与被充电电子设备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所述套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所述套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用于将该充电电极部所获取的电能输出至被充电电子设备具有的电池的电能输出部。
[0032]—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包括:
[0033]上述任一种充电底座;
[0034]被充电电子设备;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具有所述的壳套以及设有与电能输出部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或者该被充电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
[003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充电底座和充电系统,其中充电底座米用壳体上设置有包括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的电极,被充电设备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或具有壳套,该壳套上设置有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其中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不仅解决了现有的线缆式充电器不具有便利性、经常插拔接口增加了设备充电接口损坏的可能性的问题,且能够使被充电电子设备与充电底座直接接触传输电能,完成被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过程,电能转化效率高,无发热,对电池寿命无影响,充电速度快,无需设置电磁、磁电转换装置,产品成本低且方便携带,同时也避免了采用板状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板进行电能传输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存在一定的信号和能量衰减的问题,另外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可以横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还可以纵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且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沿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该壳体的上下两部分,或者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中的任意一个其上半部分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个其下半部分对应覆盖有绝缘层,或者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具有不同高度,这样电极条之间不易产生短路现象,充电安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另外充电底座壳体上的电极还可以包括若干个电极条,充电便利,操作方便,另外充电底座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电源输入接口,不仅可以利用其内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可以通过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不仅便于生产,而且成本非常低廉适于广泛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
[003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
[003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
[003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
[004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
[004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
[004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
[004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
[004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
[004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实施例8、实施例10和实施例12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54]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实施例9、实施例11和实施例13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55]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56]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8]首先介绍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底座的实施例。
[005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该充电底座100包括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和控制单元105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 ;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横向分布在充电底座100壳体外表面,且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其中出于工艺制作、设计方便和安全性的角度,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可以相互平行横向沿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充电底座100壳体外表面的上下两部分,不过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也可以不平行甚至是相交,若第一电极条101与第二电极条102相交,则相交之处进行电极条之间的绝缘处理,该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壳体上的电极,其中,控制单元105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导线103连接第一电极条101,控制单元105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104连接第二电极条102,控制单元105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相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是充电底座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可以为连接外部电源提供装置的USB接口,也可以为直接连接市电的电源适配器接口,充电电池107可以在不能获取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其储存的电能为连接至充电底座100的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作为优选,该充电底座100内还设置有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的充电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该充电模块可以利用电源输入接口 106输入的外部电源对充电电池107充电。
[006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2、图6所示,该充电底座100包括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和控制单元105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 ;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纵向分布在充电底座100壳体外表面,其中出于工艺制作、设计方便以及安全性的角度,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沿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该壳体的上下两部分,但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沿竖直方向的分布在壳体外表面的上下两部分,且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该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壳体上的电极,其中,控制单元105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导线103连接第一电极条101,控制单元105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104连接第二电极条102,控制单元105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相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是充电底座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可以为连接外部电源提供装置的USB接口,也可以为直接连接市电的电源适配器接口,充电电池107可以在不能获取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其储存的电能为连接至充电底座100的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作为优选,该充电底座100内还设置有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的充电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该充电模块可以利用电源输入接口 106输入的外部电源对充电电池107充电。
[006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3、图7所示,该充电底座100包括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和控制单元105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 ;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纵向分布在充电底座100壳体外表面,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中的任意一个其上半部分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个其下半部分对应覆盖有绝缘层,其中出于工艺制作、设计方便以及安全性的角度,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可以相互平行沿壳体的竖直轴线对称分布在壳体外表面的左右部分,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也可以不平行甚至是相交,若第一电极条101与第二电极条102相交,则相交之处进行电极条之间的绝缘处理;且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该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壳体上的电极,其中,控制单元105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导线103连接第一电极条101,控制单元105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104连接第二电极条102,控制单元105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相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是充电底座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可以为连接外部电源提供装置的USB接口,也可以为直接连接市电的电源适配器接口,充电电池107可以在不能获取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其储存的电能为连接至充电底座100的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作为优选,该充电底座100内还设置有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的充电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该充电模块可以利用电源输入接口 106输入的外部电源对充电电池107充电。
[006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充电底座100的原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4、图8所示,该充电底座100包括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和控制单元105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 ;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纵向分布在充电底座100壳体外表面,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具有不同高度,其中出于工艺制作、设计方便以及安全性的角度,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可以相互平行沿壳体的竖直轴线对称分布在壳体外表面的左右部分,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也可以不平行甚至是相交,若第一电极条101与第二电极条102相交,则相交之处进行电极条之间的绝缘处理;且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该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至壳体上的电极,其中,控制单元105的第一输出端通过导线103连接第一电极条101,控制单元105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104连接第二电极条102,控制单元105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输入接口 106和充电电池107相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是充电底座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可以为连接外部电源提供装置的USB接口,也可以为直接连接市电的电源适配器接口,充电电池107可以在不能获取外部电源的情况下,通过其储存的电能为连接至充电底座100的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作为优选,该充电底座100内还设置有连接电源输入接口 106的充电模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该充电模块可以利用电源输入接口 106输入的外部电源对充电电池107充电。
[0063]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充电底座100的外观示意图;设置在该充电底座100壳体上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至少两个电极,优选地,还可以在充电底座100壳体上设置若干对电极条,任一电极条均有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每对电极条分别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接,多个电极条的位置可以根据工艺制作要求和操作便利性进行布置和排列,如图9所示,充电底座100壳体上除了设置有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外,还设置有第三电极条108、第四电极条109,其只是体现了充电底座100壳体上设有若干对电极条的其中一种情况。
[0064]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充电底座为电子设备充电时,只需将对应设置有与该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件的被充电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底座上,使电子设备的电极部件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接触,即可完成对电子设备的充电,其中电极条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不仅解决了现有的线缆式充电器不具有便利性、经常插拔接口增加了设备充电接口损坏的可能性的问题,且能够使被充电电子设备与充电底座直接接触传输电能,完成被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过程,电能转化效率高,无发热,对电池寿命无影响,充电速度快,无需设置电磁、磁电转换装置,产品成本低且方便携带,同时也避免了采用板状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板进行电能传输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存在一定的信号和能量衰减的问题,另外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可以横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还可以纵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且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沿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该壳体的上下两部分,或者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中的任意一个其上半部分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个其下半部分对应覆盖有绝缘层,或者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具有不同高度,这样电极条之间不易产生短路现象,充电安全,对被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极部的设置位置要求低,结构简单,另外充电底座壳体上的电极还可以包括若干个电极条,充电便利,操作方便,另外充电底座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电源输入接口,不仅可以利用其内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可以通过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0065]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与上述任意一种充电底座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壳套的实施例,以及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充电底座的充电系统的实施例,具体内容如下:
[0066]图10、图1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施例7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6的充电系统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该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壳套200和与该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 ;该电子设备壳套200具有套设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壳体外并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实施例1提供的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该充电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充电电极201、第二充电电极202,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的电能输出部203,作为优选,电子设备的壳套还可以包括电能接收装置204,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一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5连接第一充电电极201,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二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6连接第二充电电极202,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207和导线208连接电能输出部203 ;与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具有与电能输出部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303,还包括电池304 ;另外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7的充电系统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该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外壳上设置有与该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该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还包括可以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极301、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极302的电能接收部303、电池304 ;该电池304可以直接连接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也可以通过电能接收部303来连接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0067]图11、图15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施例9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8的充电系统包括实施例2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实施例2提供的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壳套200和与该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 ;该电子设备壳套200具有套设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壳体外并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实施例2提供的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该充电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充电电极201、第二充电电极202,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的电能输出部203,作为优选,电子设备的壳套还可以包括电能接收装置204,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一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5连接第一充电电极201,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二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6连接第二充电电极202,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207和导线208连接电能输出部203 ;与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具有与电能输出部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303,还包括电池304 ;另外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9的充电系统包括实施例2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该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外壳上设置有与该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该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还包括可以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极301、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极302的电能接收部303、电池304 ;该电池304可以直接连接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也可以通过电能接收部303来连接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0068]图12、图1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施例11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10的充电系统包括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壳套200和与该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 ;该电子设备壳套200具有套设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壳体外并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该充电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充电电极201、第二充电电极202,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的电能输出部203,作为优选,电子设备的壳套还可以包括电能接收装置204,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一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5连接第一充电电极201,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二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6连接第二充电电极202,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207和导线208连接电能输出部203 ;与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具有与电能输出部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303,还包括电池304 ;另外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11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实施例3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该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外壳上设置有与该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该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还包括可以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极301、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极302的电能接收部303、电池304 ;该电池304可以直接连接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也可以通过电能接收部303来连接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0069]图13、图1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实施例13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12的充电系统包括实施例4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实施例4提供的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壳套200和与该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 ;该电子设备壳套200具有套设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壳体外并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实施例4提供的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该充电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充电电极201、第二充电电极202,该套体上还设置有与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的电能输出部203,作为优选,电子设备的壳套还可以包括电能接收装置204,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一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5连接第一充电电极201,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第二输入端可以通过导线206连接第二充电电极202,该电能接收装置204的输出端可以通过导线207和导线208连接电能输出部203 ;与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具有与电能输出部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303,还包括电池304 ;另外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13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实施例4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该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外壳上设置有与该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该电极部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适配的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该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还包括可以通过导线连接第一电极301、通过导线连接第二电极302的电能接收部303、电池304 ;该电池304可以直接连接第一电极301和第二电极302,也可以通过电能接收部303来连接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
[0070]另外,充电系统还具有实施例14,实施例14包括实施例5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实施例5提供的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电子设备壳套200和与该电子设备壳套2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 ;充电系统还具有实施例15,实施例15包括实施例5提供的充电底座100、与实施例5提供的充电底座100相适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300。
[0071]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实施例8、实施例10和实施例12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8所示,充电底座100的控制单元105的输入端分别与充电电池(图中未示出)和电源输入接口(图中未示出)相连接,既可以利用外部电源也可以利用充电电池提供电能,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与充电底座100的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连接;第一电极条101与电子设备壳套200上设置的第一充电电极201相接触,第二电极条102与电子设备壳套200上设置的第二充电电极202相接触,电能接收装置204通过第一充电电极201、第二充电电极202获取电能并提供给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内的电池304,作为优选,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设置有电能管理装置303,该电能管理装置303输入端可以通过电能接收部(图中未示出)与电子设备壳套200的电能输出部(图中未示出)连接,同时该电能管理装置303输出端与电池304相连接,从而将第一充电电极201、第二充电电极202获取到的电能传输给电池304,完成对被充电电子设备300的充电;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其原理示意图与图18提供的原理示意图相似,不过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与充电底座100的壳体上设置若干对电极条的任一对电极条相连接。
[0072]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实施例9、实施例11和实施例13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9所示,充电底座100的控制单元105的输入端分别与充电电池(图中未示出)和电源输入接口(图中未示出)相连接,既可以利用外部电源也可以利用充电电池提供电能,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与充电底座100的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相连接;第一电极条101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外壳上设置的第一电极301相接触,第二电极条102与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外壳上设置的第二电极302相接触,作为优选,被充电电子设备300设置有电能管理装置303,该电能管理装置303输入端可以通过电能接收部(图中未示出)与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相连接,也可以直接与第一电极301、第二电极302相连接,同时该电能管理装置303输出端与电池304相连接,从而将第一电极201、第二电极202获取到的电能传输给电池304,完成对被充电电子设备300的充电;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其原理示意图与图19提供的原理示意图相似,不过控制单元105的输出端与充电底座100的壳体上设置若干对电极条的任一对电极条相连接。[0073]图20、图21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实施例17的充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0、图21所示,作为优选,控制单元105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100具有的电极相接触的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条101和所述第二电极条102的极性同第一电极条101和第二电极条102相接触的电极部件的极性相适配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极性检测模块所检测的与第一电极条101、第二电极条102所接触的电极部件的极性进而通过控制电流流向来改变第一电极条101和第二电极条102的极性,其中电极部件可以为电子设备壳套200具有的充电电极部,也可以为被充电电子设备300具有的电极部;作为优选,控制单元105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304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304充电的第二控制模块,可在第二控制模块中预存电池厂商所推荐的各种对应电池电量以及电池类型的充电构成不同的充电模块,从而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电池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结果,采用合适的充电模块进行充电;作为优选,控制单元105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为有效被充电电子设备时向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的第三控制模块,可以用于检测被充电设备是否为手机、相机或其他待充电设备,或者是其他非被充电物体,当有效性检测模块检测到被充电设备为有效被充电设备时,第三控制模块向被充电设备充电,进一步地,当有效性检测模块检测到被充电设备为有效被充电设备时,极性检测模块检测被充电设备上充电电极的极性;作为优选,控制单元105还可以包括过电流保护模块、过电压保护模块、过电量保护模块和/或过温保护模块;各模块可以采用集成的功能芯片模块,也可以通过电子元器件构建电路模块实现。
[0074]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实施例8、实施例10和实施例12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壳套,其上设置充电电极部可以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适配,还设置有与被充电电子设备电能接收部相适配的电能输出部,可以将该电子设备壳套套设于任一与其匹配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的外壳上,且该电子设备壳套可以根据充电底座和被充电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形状差异而作相应改动,进而实现被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适用范围广、充电操作更加便利、方便用户携带;
[0075]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3、实施例14和实施例15中提供的充电系统,可以在电子设备壳套或被充电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电极部件与充电底座的电极接触进行充电,构成一种直接接触式的充电系统,与采用无线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感应式充电的充电方式相比,电能转化效率高、无发热、对电池寿命无影响,直接充电的充电速度快,无需设置电磁、磁电转换装置,产品成本低且方便携带,且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只需将被充电电子设备或套设有电子设备壳套的被充电电子设备置于充电底座上,增加了充电的便利性,且在充电时无需插拔充电接口,避免了采用线缆式充电器对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方式携带不便,反复插拔充电接口容易损坏的问题,尤其是采用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部件结构,避免了采用板状导电材料制成的电极板进行电能传输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存在一定的信号和能量衰减的问题,另外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可以横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还可以纵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且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沿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该壳体的上下两部分,或者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中的任意一个其上半部分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个其下半部分对应覆盖有绝缘层,或者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具有不同高度,这样电极条之间不易产生短路现象,充电安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另外充电底座壳体上的电极还可以包括若干个电极条,充电便利,操作方便,另外充电底座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和电源输入接口,不仅可以利用其内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且可以通过电源输入接口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
[0076]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和实施例17中提供的充电系统,无需关注设备充电电极与充电底座的电极是否一致,提升了用户体验,能够根据被充电设备电池的电量和电池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充电,能够确保电池可以使用更长的寿命用户在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且该充电底座在过电流、过电压、过电量和/或过温的情况下,对被充电设备起保护作用,增强了充电底座的充电安全性。
[00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单元;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电极,该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至少两个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条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条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用于检测与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接触的电极部件极性的极性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极性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极性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条和所述第二电极条的极性同与第一电极条和第二电极条相接触的电极部件的极性相适配的第一控制模块; 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的电量和类型的电池检测模块; 连接所述电池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检测模块得到的检测结果采用预设的充电方法向被充电电子设备电池充电的第二控制模块; 用于检测被充电电子设备有效性的有效性检测模块; 连接有效性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有效性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为有效被充电电子设备时向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充电的第三控制模块; 过电流保护模块; 过电压保护模块; 过电量保护模块; 和/或过温保护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电池; 电源输入接口;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和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由长条状导电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横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纵向分布在所述壳体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沿所述壳体的水平轴线对称分布在该壳体的上下两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中的任意一个其上半部分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个其下半部分对应覆盖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第二电极条具有不同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为USB接口或电源适配器接口。
10.一种电子设备的壳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设于被充电电子设备壳体外并与被充电电子设备的外壳相适配的套体;所述套体上设置有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配合连接的充电电极部;所述套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部相连接,用于将该充电电极部所获取的电能输出至被充电电子设备具有的电池的电能输出部。
11.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底座; 被充电电子设备;所述被充电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套以及设有与电能输出部相适配的电能接收部或者该被充电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底座具有的电极相适配的电极部。
【文档编号】H05K5/02GK203434649SQ20132037334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5日
【发明者】荆涛 申请人:荆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