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脱水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17310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秸秆脱水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秸杆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秸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总称。秸杆通常指玉米、薯类、棉花、甜高粱、小麦、水稻、甘蔗以及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剰余部分。现有的秸杆如玉米秸杆等可以被再利用,如秸杆被用作燃料。然而粮食收获后的秸杆通常会含有大量的水分(即汁液),如玉米秸杆和甜高粱秸杆等会包含有50%以上的水分,从而使秸杆并不能立即被用作燃料。通常情况下,秸杆会经过四五个月的自然干燥期之后,才能被用作燃料。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秸杆成为燃料的时间周期过长,且自然干燥期间需要占用适宜的场地。另外,秸杆的汁液中含有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不加以利用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秸杆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ー种新型结构的秸杆脱水装置,能够克服现有的秸杆再利用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干,克服现有的秸杆再利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新型结构的秸杆脱水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秸杆可以在短时间内被用作燃料,且可以有效的收集到秸杆中的汁液。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杆脱水装置,主要包括:支架、上挤压轮、下挤压轮、n个压カ弹簧、液体收集件、传动件和动カ件,n为不小于2的偶数;所述上挤压轮的中轴套设有两个轴承,且上挤压轮的两个轴承分别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于支架的纵向槽中,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可在所述槽中上下移动;所述下挤压轮设置于所述上挤压轮的下方,所述上挤压轮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挤压轮的中心线平行,且两个中心线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所述下挤压轮的中轴套设有两个轴承,且下挤压轮的两个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n/2个压カ弹簧设置于上挤压轮的ー侧,另n/2个压カ弹簧设置于上挤压轮的另ー侧,所述各压力弹簧的上端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压カ弹簧的下端均固定于其所在侧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压カ弹簧被压紧时带动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槽中向上移动;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槽的最下端时,所述上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3厘米,且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槽的最上端时,所述上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不大于3厘米;所述液体收集件挂接在所述下挤压轮的中轴的位于下挤压轮内部的区段上;所述传动件与上挤压轮、下挤压轮和动カ件分别连接,所述传动件在所述动カ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旋转,且所述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进料平台和出料平台。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进料平台的进料面低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I厘米,所述出料平台的出料面低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10厘米。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支架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车轮。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上挤压轮和/或下挤压轮包括:轮架和多个条状钢板,所述多个条状钢板相互拼接固定于轮架上,形成挤压面。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上挤压轮的挤压面和下挤压轮的挤压面具有沿中轴方向的多条凹槽,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下挤压轮的凹槽中。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通孔为斜通孔,且所述斜通孔在位于所述下挤压轮的最上端或者最下端时,斜通孔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60度。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收集件具有液体排出管,所述液体排出管从所述下挤压轮的一个端面伸出。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固定压カ弹簧的支架处和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手柄的转动带动所述压カ弹簧伸/縮。前述的秸杆脱水装置,其中所述上挤压轮的一个端面和下挤压轮的ー个端面均设置有圆柱形凸台,所述凸台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的直径;所述传动件包括两条传动皮带,其中,一条传动皮带套设在所述上挤压轮的凸台和所述动カ件的动カ轮上,另一条传送皮带套设在所述下挤压轮的凸台和所述动カ件的动カ轮上。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秸杆脱水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并使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在动カ件和传动件的作用下反向旋转,这样,秸杆中的大部分汁液可以在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的挤压作用下流出,并通过下挤压轮上的通孔流入到液体收集件中,从而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使秸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被用作燃料(如三至五天),而且可以收集到秸杆中的汁液,该汁液(如玉米秸杆或者甜高粱秸杆等中的汁液)可以用于制糖等应用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挤压轮的两侧设置压カ弹簧,使上挤压轮可以在压力弹簧的作用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避免秸杆在挤压过程中堵塞于上下挤压轮之间的现象;最終本实用新型的秸杆脱水装置极大的缩短了秸杆成为燃料的时间周期,并节约了秸杆晾晒场地,且避免了秸杆中的汁液资源被浪费的现象。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技术效果,成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秸杆脱水装置的立体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秸杆脱水装置的左视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秸杆脱水装置的右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秸杆脱水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秸杆脱水装置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秸杆脱水装置主要包括:支架1、上挤压轮2、下挤压轮3、4个压カ弹簧4、液体收集件5、传动件6和动カ件7。另外,该装置还包括:进料平台8、出料平台9和手柄11。下面对该装置的各部件进行逐一说明。支架I主要用于固定上挤压轮2、下挤压轮3、4个压カ弹簧4、进料平台8以及出料平台9等部件。该支架I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固定各部件的具体位置处设置多条横梁和纵梁,以方便各部件的固定。图1-3示出的支架I的下部设置有四个车轮,从而使支架I成为可移动支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车轮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或者多于4个,另外,支架I也可以不设置车轮。上挤压轮2的主体结构呈圆柱形,且通过两个固定杆和4个压カ弹簧固定在支架I上。上挤压轮2的中轴贯通上挤压轮2左右两端面。上挤压轮2的中轴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图1-3中未明确示出),这两个轴承均固定于固定杆上,而这两个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干支架I的纵向的槽中(如固定于纵梁上的槽中),且每个固定杆的两端均可在槽中上下移动,从而使上挤压轮2的整体位置在一定范围(如槽的长度范围)内可上下发生变化。上挤压轮2的挤压面(即圆柱体的曲面)上可以设置多条凹槽,从而可以方便秸杆的进料和出料。该凹槽可以沿上挤压轮2的中心线方向(即中轴方向)设置,即每一条凹槽在其长度方向上与上挤压轮2的中心线平行。当然,该凹槽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如螺旋型凹槽等。上挤压轮2的ー个具体例子为,上挤压轮2主要包括:一个上轮架和多个条状钢板,上轮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限定出上挤压轮2的基本形状和大小,多个条状钢板相互拼接并固定于上轮架上(如以焊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固定于上轮架上),从而所有的条状钢板通过拼接形成了上挤压轮2的挤压面。另外,各条状钢板在相互拼接过程中可以通过拼接方式使相邻的条状钢板之间形成凹槽。形成上挤压轮2的条状钢板可以为I厘米厚、5厘米宽、70-80厘米长的钢板。上述凹槽可以为0.5厘米深且0.5厘米宽的凹槽。另外,上挤压轮2的两个端面均可以为完全封闭的端面。下挤压轮3设置于上挤压轮2的下方,上挤压轮2的中心线与下挤压轮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上挤压轮2的中心线(即中轴)与下挤压轮3的中心线(即中轴)共同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下挤压轮3的主体结构呈圆柱形,且通过其中轴固定在支架I上。下挤压轮3的中轴贯通下挤压轮3左右两端面。下挤压轮3的中轴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图1-3中未明确示出),这两个轴承均固定干支架I上,如固定干支架I的横梁或者纵梁上。下挤压轮3的整体位置不能够象上挤压轮2 —祥发生变化。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即圆柱体的曲面)上可以设置多条凹槽,该凹槽可以沿下挤压轮3的中心线(即中轴)方向设置,即每一条凹槽在其长度方向上与下挤压轮3的中心线平行。当然,该凹槽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如螺旋型凹槽等。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0。为便于液体通过通孔10流入液体收集件5中,通孔10可以为斜通孔,且各通孔10均可以设置于下挤压面的凹槽中,如图1所示,下挤压轮3的每个凹槽中均设置有多个通孔10,从而下挤压面上形成有多排通孔。相对于竖直面来说,斜通孔在位于下挤压轮3的最上端或者最下端时其倾斜角度可以为30-60度(如45度)。ー个具体的例子,如果通孔位于ー个条状钢板上,则水平放置的条状钢板上斜通孔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斜通孔的倾斜方向与下挤压轮3的旋转方向有夫,具体的,秸杆被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挤压流出的液体会先流入下挤压轮3的最上端的凹槽中,但是,流入凹槽中的液体并不会立即顺着凹槽中的通孔10流入到液体收集件5中,而是需要一定的流动时间,然而,下挤压轮3是在持续不断的沿着ー个方向旋转,在经过上述流动时间吋,下挤压轮3又旋转了一定角度,此时,收集有液体的凹槽中的斜通孔最好与竖直面基本平行,从而液体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的通过斜通孔流入到液体收集件5中。下挤压轮3的ー个具体例子为,下挤压轮3主要包括:一个下轮架和多个条状钢板,下轮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限定出下挤压轮3的基本形状和大小,多个条状钢板相互拼接并固定于下轮架上(如以焊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固定于下轮架上),从而所有的条状钢板通过拼接形成了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另外,各条状钢板在相互拼接过程中可以通过拼接方式使相邻的条状钢板之间形成凹槽。形成下挤压轮3的条状钢板可以为I厘米厚、5厘米宽、70-80厘米长的钢板。上述凹槽可以为0.5厘米深且0.5厘米宽的凹槽。另外,下挤压轮3的一个端面可以为封闭的端面,以设置凸台,而另ー个端面为非封闭的端面,以方便液体收集件5的液体排出管从下挤压轮3中伸出。上挤压轮2的端面直径和下挤压轮3的端面直径可以相同,且上挤压轮2的主体形状的圆柱高度和下挤压轮3的主体形状的圆柱高度可以相同。上挤压轮2与下挤压轮3之间的间距最小吋,与上挤压轮2连接的固定杆应在槽的最下端,此时,上挤压轮2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3厘米;在上挤压轮2与下挤压轮3之间的间距最大时,该固定杆应在槽的最上端,此时,上挤压轮2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不大于3厘米,优选的,可以不大于2厘米。4个压カ弹簧4中的2个压カ弹簧4设置于上挤压轮2 —个端面侧,另2个压カ弹簧4设置于上挤压轮2另ー个端面侧,4个压カ弹簧4的上端均固定干支架I上(如图1中,固定干支架I的一个横梁上),4个压カ弹簧4的下端均固定于其所在侧的固定杆上,且压カ弹簧4在被压紧时,会带动固定杆在槽中向上移动,以带动上挤压轮2向上运动,压カ弹簧4在被放松时,会带动固定杆在槽中向下移动,以带动上挤压轮2向下运动;从而通过压カ弹簧4可以调节上挤压轮2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大小,这样,可以避免被挤压的秸杆堆积时导致上挤压轮2或下挤压轮3被卡住而停止旋转的现象。虽然在图1中,上挤压轮2的两端共设置了 4个压カ弹簧4,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更多数量或者更少数量的压カ弹簧4,压カ弹簧4的数量应为不小于2的偶数,以保证两端的压カ弹簧4的数量相同。压カ弹簧4的具体型号应參考上挤压轮2的实际重量来确定,ー个具体的例子,可以选择最大承重量为200公斤左右的压カ弹簧。液体收集件5挂接在下挤压轮3的中轴的位于下挤压轮3内部的区段上。液体收集件5可以为漏斗,也可以为装盛液体的容器。在液体收集件5为漏斗时,液体收集件5的液体排出管的管ロ可以从下挤压轮3的一个端面伸出,伸出的液体排出管可以固定在支架I上,且管口下方可以设置有容器,以装盛从秸杆中压榨出的液体。传动件6与上挤压轮2、下挤压轮3和动カ件7分别连接,传动件6在动カ件7的作用下,带动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旋转,且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的旋转方向相反。在传动件6的带动下,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的旋转速度可以为每分钟30-60米。上述传动件6可以为两条传动皮带,如图1所示。在该情况下,上挤压轮2的ー个端面和下挤压轮3的ー个端面均设置有圆柱形凸台,上挤压轮2的凸台的直径应小于上挤压轮2的直径,下挤压轮3的凸台的直径应小于下挤压轮3的直径,且两个凸台最好设置于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的同一侧。其中,一条传动皮带套设在上挤压轮2的凸台和动カ件7的动カ轮上,而另一条传动皮带套设在下挤压轮3的凸台和动カ件7的动カ轮上,动カ轮的转动通过传动皮带来带动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相互反向旋转,如图2和图3所示。动カ件7可以包括电机、动カ轮以及皮带等。ー个具体的例子,动カ件7应保证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的旋转速度为每分钟30-60米且匀速旋转。进料平台8固定干支架I上,进料平台8的进料面可以低于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的最上端,如低I厘米。进料平台8可以包括皮带传送装置。出料平台9固定干支架I上,出料平台9的出料面可以低于下挤压轮3的挤压面的最上端,如低10厘米。出料平台9也可以包括皮带传送装置。手柄11用来手工调整压カ弹簧4的压缩状态,从而调节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之间的间隔,如调整上挤压轮2和下挤压轮3处于未工作状态下时两者之间的间隙。手柄11设置于固定压カ弹簧4的支架处和固定杆上,如手柄11上设置有外螺纹,支架处和固定杆上设置有反向的内螺纹,手柄11的转动使固定杆与固定压カ弹簧4的支架处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带动压カ弹簧4伸长或者缩短。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秸杆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上挤压轮、下挤压轮、n个压カ弹簧、液体收集件、传动件和动カ件,n为不小于2的偶数; 所述上挤压轮的中轴套设有两个轴承,且上挤压轮的两个轴承分别固定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于支架的纵向槽中,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可在所述槽中上下移动;所述下挤压轮设置于所述上挤压轮的下方,所述上挤压轮的中心线与所述下挤压轮的中心线平行,且两个中心线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 所述下挤压轮的中轴套设有两个轴承,且下挤压轮的两个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n/2个压カ弹簧设置于上挤压轮的ー侧,另n/2个压カ弹簧设置于上挤压轮的另ー侧,所述各压力弹簧的上端均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压カ弹簧的下端均固定于其所在侧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压カ弹簧被压紧时带动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槽中向上移动; 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槽的最下端时,所述上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不小于0.3厘米,且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槽的最上端时,所述上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下端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之间的间隔不大于3厘米;所述液体收集件挂接在所述下挤压轮的中轴的位于下挤压轮内部的区段上; 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上挤压轮、下挤压轮和动カ件分别连接,所述传动件在所述动カ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旋转,且所述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的旋转方向相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进料平台和出料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平台的进料面低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I厘米,所述`出料平台的出料面低于所述下挤压轮的挤压面的最上端1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部设置有至少三个车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挤压轮和/或下挤压轮包括:轮架和多个条状钢板,所述多个条状钢板相互拼接固定于所述轮架上,形成挤压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挤压轮的挤压面和下挤压轮的挤压面具有沿中轴方向的多条凹槽,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下挤压轮的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斜通孔,且所述斜通孔在位于所述下挤压轮的最上端或者最下端时,斜通孔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_60 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集件具有液体排出管,所述液体排出管从所述下挤压轮的一个端面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固定压カ弹簧的支架处和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手柄的转动带动所述压カ弹簧伸/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挤压轮的一个端面和下挤压轮的ー个端面均设置有圆柱形凸台,所述凸台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的直径;所述传动件包括两条传动皮带,其中,一条传动皮带套设在所述上挤压轮的凸台和所述动カ件的动カ轮上,另一条传送皮带套设在所述下挤压轮的凸台和所述动カ件的动カ轮 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秸秆脱水装置,包括支架、上挤压轮、下挤压轮、多个压力弹簧、液体收集件、传动件和动力件;上挤压轮的轴承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于支架的纵向槽中,固定杆的两端可在槽中上下移动;下挤压轮的轴承分别固定于支架上,且挤压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压力弹簧设置于上挤压轮的两侧,各压力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支架上,压力弹簧的下端固定于其所在侧的固定杆上,压力弹簧被压紧时带动固定杆在槽中向上移动;液体收集件挂接在下挤压轮的中轴的位于下挤压轮内部的区段上;传动件在动力件的作用下使上挤压轮和下挤压轮反向旋转。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秸秆在短时间内被用作燃料,且可以有效的收集到秸秆中的汁液。
文档编号B30B9/20GK202943894SQ20122048994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陈爱国, 李方正, 杜晰洋, 王敦军 申请人:陈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