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绞车排缆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缆装置,尤其是绞车排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排缆装置在排缆过程中,绞车出口处的缆绳随排缆机构往复运动,故设置定滑轮来固定缆绳出口位置,但当缆绳出口两端的极限位置与滑轮夹角过大时,会造缆绳在定滑轮处发生跳槽和挤压变形,损坏缆绳。
发明内容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绞车排缆装置,在卷筒转动的同时也可作轴向往复移动,使卷筒释放出来的缆绳始终对准出缆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绞车排缆装置,包括卷筒总成,定滑轮,导向杆,双向丝杠,螺旋转动机构以及动力源;定滑轮固定在绞车机架上方横梁上,导向杆以及双向丝杠连端均固定在绞车机架两侧面上,卷筒总成的两端固定在两侧连接板上,螺旋转动机构以及动力源固定在其中一侧的连接板上,卷筒总成与动力源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动力源与螺旋转动机构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向杆有两根,两端分别固定在绞车机架上;所述连接板有两块,连接板之间连有两根连杆,两根连杆分别套于导向杆上;所述所述螺旋转动机构套在双向丝杠上;所述传动机构为链轮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排缆过程中,缆绳始终对准出缆口,避免了缆绳在定滑轮处发生跳槽和挤压变形,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在水下运动平台上搭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绞车排缆装置,包括卷筒总成2,定滑轮4,导向杆5、10,双向丝杠7,螺旋转动机构11以及动力源8 ;滑轮4、固定在绞车机架1上的横梁上,导向杆5、10 以及双向丝杠7的两端均固定在绞车机架1的两侧板上;连接板9与连接板12套装在导向杆5、10之上,且在连接板9、12之间的导向杆5、10的外圈套连两根空心连杆,空心连杆与卷筒总成组成一个刚性部件,;卷筒总成2两端固定在连接板9、12上;螺旋转动机构11以及动力源8固定在连接板9上;卷筒总成2与动力源8之间通过链轮机构连接,马达8与螺旋转动机构11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动力源8为马达,当马达启动时,马达旋转轴上安装的齿轮通过链条带动卷筒总成2上的齿轮,实现对卷筒总成2的驱动,同时马达旋转轴上的齿轮带动螺旋转动机构11外缘带有的齿轮转动,使得螺旋转动机构11内部的换向螺母沿着双向丝杠7的一条螺纹沟槽运动,双向丝杆7的螺距由马达和卷筒总成2的传动比确定,当马达驱动卷筒总成2转动一圈时,螺旋转机构11沿双向丝杠7前进一倍缆绳3直径的距离,从而使螺旋转机构11沿卷筒轴线方向运动,当换向螺母行走至螺纹终点时,换向螺母滑至另一道螺纹中,从而实现在双向丝杠7上的往复运动,以上螺旋转机构11的往复运动带动了卷筒总成2及与之连接的连接板9、11的沿卷筒轴线方向的往复运动。这样的设计能保证在排缆过程中,缆绳始终对准出缆口,避免了缆绳在定滑轮处发生跳槽和挤压变形。
权利要求1.一种绞车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筒总成,定滑轮,导向杆,双向丝杠,螺旋转动机构以及动力源;定滑轮固定在绞车机架上方横梁上,导向杆以及双向丝杠连端均固定在绞车机架两侧面上,卷筒总成的两端固定在两侧连接板上,螺旋转动机构以及动力源固定在其中一侧的连接板上,卷筒总成与动力源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动力源与螺旋转动机构之间通过齿轮传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有两根,两端分别固定在绞车机架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车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有两块,连接板之间连有两根连杆,两根连杆分别套于导向杆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动机构套于双向丝杠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车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总成与动力源之间的传动机构为链轮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车排缆装置,包括卷筒总成,定滑轮,导向杆,双向丝杠,螺旋转动机构以及动力源;定滑轮、导向杆以及双向丝杠均固定在绞车机架上;卷筒总成、螺旋转动机构以及动力源固定在连接板上;卷筒总成与动力源之间连有传动机构,动力源与螺旋转动机构之间齿轮配合。所述导向杆有两根,连接板有两块,连接板之间连有两根连杆,两根连杆分别套于导向杆外围;螺旋转动机构套在双向丝杠上;传动机构为链轮机构。本实用新型在排缆过程中,能够保证缆绳始终对准出缆口,避免了缆绳在定滑轮处发生跳槽和挤压变形,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在水下运动平台上搭载。
文档编号B66D1/38GK202208618SQ2011202930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
发明者司马灿, 杨立华, 马利斌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