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053560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具体地说,涉及6 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
背景技术
电梯曳引系统是电梯系统的重要设计环节之一,它关系到电梯的正常、平稳、连续运行,是电梯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无机房载货电梯,为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目前市面上都是采用4:1的曳引方式。如图1所示(该图仅示出了曳引系统的部分构件),它包含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
3、曳引绳4、对重体5、轿底轮6和轿厢7,轿底轮6的个数为4个,设置在轿厢7的下方;曳引绳4 一端经由曳引轮3——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并由后一个轿底轮6出并连至固定绳头M,另一端经由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出并连至另一固定绳头N。上述设计的不足在于当电梯载重量超过5000kg时,由于主轴载荷和驱动转矩太大而无法使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即使采用4:1的曳引系统设计也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特提出一种新的曳引系统设计,它不仅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还具有其它有益效果。6 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包含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
4、对重体5、轿底轮6、轿厢7,其中,侧导轮1的数目为4个或以上,对重轮2的数目为3个; 轿底轮6的数目为6个,位于轿厢7的底部;侧导轮1中的2个位于对重轮2上方,另2个或以上位于所述的轿底轮6上方;曳引绳4 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至固定绳头M,曳引绳4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至固定绳头N。上述设置中,对重轮2水平并排设置在所述的对重体5的上方;侧导轮1中的2个在垂直方向上分别处于所述的对重轮2水平间隔形成的空隙上,另外2个或以上分别位于轿底轮6的上方。这样设置,可以使电梯的运行更安全、平稳,能有效降低能耗。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达成6 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本发明的轿底轮6的数目为6个,且两两一组,共分3组;为解决轿厢悬挂的受力平衡问题,3组轿底轮的中间1组采用斜摆或平行等方式。本发明中的绳轮,即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等,分别布置在轿厢7两侧的上方和对重的上方。井道顶部的两侧布置钢梁用以安装绳轮、绳头M/N和曳引机。该部分内容属于电梯的曳引系统通用设置,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轿厢上设置3个轿底轮6、对重体5上设置3个对重轮2,且侧导轮为4个或以上,其中的2个或以上对应于轿底轮6,另2个对应于对重轮 2,对称布置使得对重更平稳,运行更安全。同时,由于采用6:1曳引使曳引轮的主轴载荷比 4:1曳引减少33%,而且使曳引机的驱动转矩减少33%,能耗得到有效降低。由于上述有益效果,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无机房6 1曳引载货电梯中。


图1是现有技术4:1无机房曳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标识说明1一侧导轮;2—轿底轮;3—曳引轮;4一曳引绳;5—对重体;6—轿底轮;7—轿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6 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包含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4、对重体5、轿底轮6、轿厢7,其中,侧导轮1的数目为4个或以上,对重轮2 的数目为3个;轿底轮6的数目为6个,位于轿厢7的底部;侧导轮1中的2个位于对重轮 2上方,另2个或以上位于所述的轿底轮6上方;曳引绳4 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轿底轮 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至固定绳头M,曳引绳4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至固定绳头N。图2中,对重轮2水平并排设置在所述的对重体5的上方;侧导轮1中的2个在垂直方向上分别处于所述的对重轮2水平间隔形成的空隙上,另外2个或以上分别位于轿底轮6的上方。轿底轮6两两一组,共分3组,为解决轿厢悬挂的受力平衡问题,3组轿底轮的中间1组采用斜摆的方式。对重体5布置在轿厢7的一侧,对重上部布置3个或以上的绳轮。在井道的顶部布置5个或以上的绳轮,其中1个为曳引轮3,分别布置在轿厢7的两侧的上方和对重体5的上方。井道顶部的两侧布置钢梁用以安装绳轮、绳头M/N和曳引机。 通过本发明的曳引系统设计,能使电梯平稳,运行更安全,能有效降低能耗。
权利要求
1.6 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包含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4)、对重体(5)、轿底轮(6)、轿厢(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导轮(1)的数目为4个或以上,所述的对重轮(2)的数目为3个;所述的轿底轮(6)的数目为6个,位于所述的轿厢 (7)的底部;所述的侧导轮(1)中的2个位于所述的对重轮(2)上方,所述的侧导轮(1)中的另2个或以上位于所述的轿底轮(6)上方;所述的曳引绳(4) 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 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至固定绳头(M),所述的曳引绳(4)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 (1)、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至固定绳头(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轮(2)水平并排设置在所述的对重体(5)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导轮(1)中的2个在垂直方向上分别处于所述的对重轮(2)水平间隔形成的空隙上;另外2个或以上分别位于所述的轿底轮(6)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底轮(6)的数目为6个,且两两一组,共3组,均位于所述的轿厢(7)的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1无机房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设计,包含侧导轮(1)、对重轮(2)、曳引轮(3)、曳引绳(4)、对重体(5)、轿底轮(6)、轿厢(7),曳引绳(4)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侧导轮(1)、轿底轮(6)、轿底轮(6)至固定绳头(M),曳引绳(4)的另一端依次经由曳引轮(3)、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侧导轮(1)、对重轮(2)至固定绳头(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使电梯更平稳,运行更安全,能有效降低能耗,广泛应用于6:1无机房载货电梯中。
文档编号B66B11/04GK102491153SQ2011104534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显斌 申请人: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