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发热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在局部位置设置有辅助线圈 层的发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电磁技术的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在 电磁炉等能方便人们生活的电磁设备已经很普遍的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来。电磁炉是 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烹饪器具,它无需明火的传导式加热而让热量直接传递给锅 底,其防止了明火式加热造成的热量在传导过程中产生的损耗,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厨具。传统电磁炉因为其具有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 生热辐射、体积小巧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但其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 一系列缺陷,详细叙述如下首先,人们在使用电磁炉时,通过对电磁炉内部的加热线圈通电,该加热线圈将通 入的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为电磁炉提供热源,当锅具的锅底放在该电磁炉的炉面上时,该 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通过炉面与锅底的接触而传递给锅底,从而达到给锅加热进行煮食的 目的。但是传统电磁炉中的加热线圈呈环形围绕而成,其环形线圈的中心会形成空隙,导致 其将热量传递给锅具时,因为加热线圈上与锅底相对应的中心位置为空隙,造成锅底的中 心位置接受到热量不足,从而影响锅具煮食的效果。其次,传统的电磁炉中的加热线圈与电磁炉的炉面均设置成平面,使得传统的电 磁炉只能使用平底锅具,而且电磁炉的炉面与锅具之间的接触面仅限于锅具的平底,从而 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整个锅具,给使用该电磁炉提供热量进行 炒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上为传统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在局部位置设置有辅助线圈 层,从而可以在局部提升电磁炉的加热效率以及加热功率,而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层 以及辅助线圈层,其中,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位置,通过该辅助线圈层 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局部位置的结构关系,可以借助该辅助线圈层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 位置提升该第一线圈层局部位置的加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磁炉整体加热功率的作用。该第一线圈层包括若干线圈体,若干该线圈体自外向内排列形成该第一线圈层, 若干该线圈体的周长自外向内逐步递减,任意相邻的两个该线圈体,外侧的该线圈体位于 内侧的该线圈体的上方,该第一线圈层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形成 一加热腔,该加热腔内凹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中。该加热腔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整体呈“U”形,通过该加热腔呈“U”形的结构设计,在 具体使用的时候当人们把炒锅放置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制造的电磁炉中的时候,该加热腔可以完全包裹住炒锅以达到最大程度利用炒锅的锅底进行加热的目的。该辅助线圈层包括若干辅助线圈,若干该辅助线圈依次排列形成该辅助线圈层, 该辅助线圈层具有辅助线圈层内表面以及辅助线圈层外表面,其中,该辅助线圈层内表面 贴合在该第一线圈层的该外表面上,该辅助线圈层的该辅助线圈层内表面的几何形状与该 第一线圈层的该外表面的几何形状一致,以达到两者之间紧密的贴合关系。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 一线圈层的底部中央位置处。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该辅助线圈层包括第一辅 助层、第二辅助层以及第三辅助层,该第一辅助层、该第二辅助层以及该第三辅助层自上而 下顺序设置,其中,该第一辅助层罩设在该第一线圈层的该外表面下方,而该该第二辅助层 罩设在该第一辅助层的底部中央位置处,最后,该第三辅助层罩设在该第二辅助层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线圈层以及辅助线 圈层,其中,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位置,通过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 一线圈层局部位置的结构关系,可以借助该辅助线圈层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位置提升该 第一线圈层局部位置的加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磁炉整体加热功率的作用,同时通过本 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结构在局部具有较大的加热效率,方便人们 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主要是设置在电磁炉中,本实 用新型的发热结构通电后其可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发 热结构附近的时候,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 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使器具本身 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如图1至3所示,该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层10以及辅助线圈层 20,其中,该辅助线圈层20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10的局部位置。通过该辅助线圈层20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10局部位置的结构关系,可以借助该 辅助线圈层20在该第一线圈层10的局部位置提升该第一线圈层10局部位置的加热效率, 从而达到提升电磁炉整体加热功率的作用。该第一线圈层10包括若干线圈体11,若干该线圈体11自外向内排列形成该第一 线圈层10,若干该线圈体11的周长自外向内逐步递减。任意相邻的两个该线圈体11,外侧的该线圈体11位于内侧的该线圈体11的上方。该第一线圈层10具有外表面12以及内表面13,且借助该内表面13围绕形成一加热腔14,该加热腔14内凹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10中。该加热腔14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整体呈“U”形,通过该加热腔14呈“U”形的结构 设计,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当人们把炒锅放置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制造的电磁炉 中的时候,该加热腔14可以完全包裹住炒锅以达到最大程度利用炒锅的锅底进行加热的 目的。该辅助线圈层20包括若干辅助线圈21,若干该辅助线圈21依次排列形成该辅助 线圈层20。该辅助线圈层20具有辅助线圈层内表面21以及辅助线圈层外表面22,其中,该辅 助线圈层内表面21贴合在该第一线圈层10的该外表面12上。该辅助线圈层20的该辅助线圈层内表面21的几何形状与该第一线圈层10的该 外表面12的几何形状一致,以达到两者之间紧密的贴合关系。如图2、3所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该辅助线 圈层20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10的底部中央位置处。如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较佳实施例中,该辅助线圈 层20包括第一辅助层30、第二辅助层40以及第三辅助层50,该第一辅助层30、该第二辅助 层40以及该第三辅助层50自上而下顺序设置。其中,该第一辅助层30罩设在该第一线圈层10的该外表面12下方,而该该第二 辅助层40罩设在该第一辅助层30的底部中央位置处,最后,该第三辅助层50罩设在该第 二辅助层40下方。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结构在局部具有较大的加热效率, 方便人们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线圈层以及辅助线圈层, 其中,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位置,该第一线圈层包括若干线圈体,若干 该线圈体自外向内排列形成该第一线圈层,若干该线圈体的周长自外向内逐步递减,任意 相邻的两个该线圈体,外侧的该线圈体位于内侧的该线圈体的上方,该第一线圈层具有外 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加热腔,该加热腔内凹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 中,该辅助线圈层包括若干辅助线圈,若干该辅助线圈依次排列形成该辅助线圈层,该辅 助线圈层具有辅助线圈层内表面以及辅助线圈层外表面,其中,该辅助线圈层内表面贴合 在该第一线圈层的该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线圈层的 该辅助线圈层内表面的几何形状与该第一线圈层的该外表面的几何形状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线圈层设 置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底部中央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线圈层包 括第一辅助层、第二辅助层以及第三辅助层,该第一辅助层、该第二辅助层以及该第三辅助 层自上而下顺序设置,其中,该第一辅助层罩设在该第一线圈层的该外表面下方,而该该第 二辅助层罩设在该第一辅助层的底部中央位置处,最后,该第三辅助层罩设在该第二辅助 层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内凹多层发热结构,其包括第一线圈层以及辅助线圈层,其中,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位置,通过该辅助线圈层设置在该第一线圈层局部位置的结构关系,可以借助该辅助线圈层在该第一线圈层的局部位置提升该第一线圈层局部位置的加热效率,从而达到提升电磁炉整体加热功率的作用。
文档编号H05B6/44GK201781645SQ20102029878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9日
发明者温景和 申请人:温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