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功率led等离子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照明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有等离子发生装置的大 功率LED灯。
技术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象更高的阶段不断跃进,高度 发展的文明,让我们享尽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与此同时人类象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 生态环境严重失控,人类正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与威胁,气候变烈水土流失,地震天灾等 现象,就是大自然象人类的报复,而抗生素的泛滥,化学试剂的滥用,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 基因变异。据美国环保协会数据推算,全世界每天有二十多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毫不夸张的 说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是清洁的,很多人认为室内的空气比室外的更清洁,其实不然,当今 人类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还将面对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 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人越来越象室内动物。有统计显示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每天24小 时其中有22小时在室内渡过,这说明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室外空气更加直接更 为重要。美国专家检测显示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着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20 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 杆菌、龟分枝杆菌、脓仲亚种、鼠疫等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室内事实证明,室内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 杀手,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室内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5倍。 在特殊情况下更达到100倍,因此,美国已将室内污染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环境因素 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室内污染、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 10大威胁。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引起35. 7%的呼吸道 疾病,22%的慢性肺病,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室内中主要的污染有生活垃圾、 空调、室内花苑、宠物、地毯、家俱,它们带来的污染包括细菌、病菌、尘螨等。在室内细菌可 以说是无所不在,每个空间、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我们可以选择居住的环境,可 以选择居住的城市,可以通过科学技术饮用健康的水,但没有权利选择吸入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相继出现了 LED负离子灯、LED等离子灯等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均 是建立在小功率LED灯的基础上的,对于大功率的LED灯来说,无法解决其LED灯与等离子 发生器的兼容问题。而大功率LED灯是节能环保的高效率光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大功率LED灯与等离子发生器很好融合在一 起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灯头以及与灯头相连接的灯壳,灯壳与灯罩活动连接,在所述灯壳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电源、等离子发生器和散热器;其中等离子发生器一端与电源相连 接,等离子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一对放电针;所述散热器上方设置铝基板,铝基板上固定大 功率LED灯,大功率LED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放电针,导线外套套管。 所述灯罩在左右两侧开有放电口。所述的等离子发生器包括初级滤波电路,初级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初级整流电路 相连接,初级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升压电路相连接,振荡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整 流滤波电路相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电针。所述的振荡升压电路包括一个变压器。所述的振荡升压电路由两个变压器构成,两个变压器并联设置。在所述振荡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触发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在LED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使得大功率LED灯 产生的热量能够很快地散出去。另外本实用新型将LED照明电路与等离子发生电路相结 合,使其能在照明的同时净化空气。在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发生电路中,可以将一般交流电 或直流电通过振荡升压电路输出正负高压,从而可产生正负离子;另外,在振荡升压电路中 采用了至少一个升压器,从而使输出的正高压与负高压为可选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照明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发生电路的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等离子发生电路的另一个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头1以及与灯头1相连接的灯壳2,灯壳2与灯罩 3活动连接。上述灯壳2与灯罩3之间可以采用卡扣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在灯壳2 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电源4、等离子发生器5和散热器6 ;其中等离子发生器5 —端与电源 4相连接,等离子发生器5的另一端连接一对放电针;上述散热器6上方设置铝基板7,铝基 板7上固定大功率LED灯8,大功率LED灯8与电源4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等离子发生器5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放电针,导线外套套管。且 由于等离子发生器设有一对放电针,故需要在灯罩3左右两侧开有放电口 1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电路原理如下220V交流电经过四只二极管D2构 成的整流电路后,成为脉动直流电,该直流电可使发光二极管Dl发光,LED照明电路开始工 作。同时,在电源的每个半周期内,通过电位器WRl和电阻R2向电容Cl充电,当电容Cl两 端充电电压达到双向触发二极管BD3的折转电压时,该双向触发二极管BD3导通,电容Cl 向电阻Rl放电,在电阻Rl的两端形成尖脉冲加到晶闸管RSl的门极,使晶闸管RSl开通, 发光二极管Dl通电发光。另外,当晶闸管RSl开通后,其阳-阴极间电压降为IV左右。当 交流电过零时,晶闸管RS1,待下一周期,电容Cl又充电,重复上述过程。所以调节电位器 WRl可改变电容Cl充电时间的快慢,从而可控制发光二极管Dl上电压的平均值,使亮度可调,从而构成调光电路。如图3、图4所示,上述的等离子发生器5包括初级滤波电路,初级滤波电路的输出 端与初级整流电路相连接,初级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升压电路相连接,振荡升压电路 的输出端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电针。另外,在上述振 荡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还可以连接有触发装置。具体地说,如3所示,外接电源连接初级滤波电路,初级滤波电路由电感Li,L2和 电容Cl构成,初级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由二极管D1、电阻Rl和电容C2构成初级整流电 路。初级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振荡升压电路。在图3中,振荡升压电路仅由一个变压器 Tl构成,变压器Tl的初级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DB2,变压器Tl的次级连接输出整流滤波电 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两个高压整流管D2,D3,高压整流管D2的阳极连接高压整流管 D3的阴极,且两者并联设置;并且,高压整流管D2的阴极串联电容C3,高压整流管D3的阳 极串联电容C 4。最终,由高压整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3的公共端输出正离子,高压整流 管D3的阳极与电容C4的公共端输出负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由正负放电极输出,正负放 电极可以为放电针,也可以为碳纤维,它们设置在灯具壳体2的两侧,也可以位于壳体2的 底端。如图4所示等离子发生电路的另一个结构原理图,它与图3所示不同的是,振荡 升压电路由两个变压器Tl,T2构成,两个变压器Tl,T2并联设置。在振荡升压电路的初级 连接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为晶间管VT;在每个变压器的次级均连接一个高压整流二极管 VDl, VD2,该高压整流二极管与电容串接而组成的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且两个高压整流二极 管分别与各自升压器次级的连接方向相反。最终,由变压器Tl的输出端输出正离子,由变 压器T2的输出端输出负离子,变压器T1,T2的公共端接地。正离子和负离子由正负放电极 输出,正负放电极可以为放电针,也可以为碳纤维,它们设置在灯具壳体的两侧。
权利要求一种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它包括灯头(1)以及与灯头(1)相连接的灯壳(2),灯壳(2)与灯罩(3)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壳(2)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电源(4)、等离子发生器(5)和散热器(6);其中等离子发生器(5)一端与电源(4)相连接,等离子发生器(5)的另一端连接一对放电针;所述散热器(6)上方设置铝基板(7),铝基板(7)上固定大功率LED灯(8),大功率LED灯(8)与电源(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器(5)的 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放电针,导线外套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3)在左右两 侧开有放电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发生器(5) 包括初级滤波电路,初级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初级整流电路相连接,初级整流电路的输出 端与振荡升压电路相连接,振荡升压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接,整流滤波 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放电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升压电路包 括一个变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升压电路由 两个变压器构成,两个变压器并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荡升压电 路的输入端连接有触发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LED等离子灯,它包括灯头以及与灯头相连接的灯壳,灯壳与灯罩活动连接,在所述灯壳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电源、等离子发生器和散热器;其中等离子发生器一端与电源相连接,等离子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一对放电针;所述散热器上方设置铝基板,铝基板上固定大功率LED灯,大功率LED灯与电源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在LED壳体内设置有散热器,使得大功率LED灯产生的热量能够很快地散出去。另外本实用新型将LED照明电路与等离子发生电路相结合,使其能在照明的同时净化空气。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1739999SQ20102025480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王向东 申请人:王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