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梯按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按扭。
背景技术:
现实电梯用按钮通常有两种机械式按钮和触摸式按钮。前者采用传统机械原理, 但由于电梯按钮需要频繁地进行召唤使用,而机械式按钮又难以维护,因此寿命难以保证; 对于后者触摸式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感应电容或者电阻的变化,这种方式对使用环境要 求比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出现误动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经检索中国专利,没有发现与本发明相关的发明技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按扭,为弥补上述两种电梯用按钮存在的缺 陷。本实用新型采用感应式光电按钮,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缺点,产品并具有结构简单,使 用安全可靠,能适用任何环境要求。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结合说明书附图标记详细描述如下。一种电梯按钮,由壳体1、红外接收管2-1和2-2、电路板3、红外发射管4、螺纹固 定件5构成,电梯按钮固定在电梯面板6上,其中,所述电路板3垂直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 壳体1的中间有一供发散和折射光束用喇叭形孔或圆孔7,所述红外发射管4固定布置在所 述电路板3的中间位置,所述红外接收管2-1和2-2固定布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4的两边 判断电梯按钮是否接收光。所述壳体1中间的喇叭形孔或圆孔7能透射850nm的光束,它的外表面为半透明 的亚克力材料制成盖板或按钮表面。所述螺纹固定件5为圆形体,通过设置螺纹使按钮旋固在电梯面板6上。所述红外发射管4位于孔的正下方,红外发射管4的周围以180度分布光感应部 件2。所述壳体1的外圆柱面设有螺纹,在采用面板式安装时,壳体1能与螺纹固定件5 螺纹配合,以压紧电梯面板6。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提供的一种电梯按扭,弥补了现有两种 电梯用按钮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缺点,产品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 靠、能适用任何环境要求,是现有技术的替代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图中标示1、壳体,2-1和2-2、红外接收管,3、电路板,4、红外发射管,5、螺纹固定 件,6、轿箱面板,7、喇叭形孔或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最佳实施例,图中所示的电梯按钮的壳体1内壁可有一个宽 为Imm的台阶用于固定电路板3,壳体1采用半透明的亚克力材料,螺纹固定件5采用螺纹 方式将壳体1固定在轿箱面板6上。红外发射管4位于喇叭形孔或圆孔7的正下方,红外 接收管2-1和2-2分布在红外发射管4的周围,红外发射管4发射波长为850nm的光束,光 束从喇叭形孔或圆孔集中透过,当手指或其它遮挡物靠近小孔时,光束沿喇叭形孔或圆孔7 折射回去,位于红外发射管4旁边的红外接收管2-1和2-2当感应到光束后,通过光电转换 电路转换成电信号,以此获得理想的按键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按钮,仅就最佳的实施例做了详细的描述,但不能理 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其他方式的限制,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类似或 雷同的方案,均视为是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电梯按钮,其特征是由壳体(1)、红外接收管(2 1、2 2)、电路板(3)、红外发射管(4)、螺纹固定件(5)构成,电梯按钮固定在电梯面板(6)上,其中,所述电路板(3)垂直固定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的中间有一供发散和折射光束用喇叭形孔或圆孔(7),所述红外发射管(4)固定布置在所述电路板(3)的中间位置,所述红外接收管(2 1、2 2)固定布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4)的两边判断电梯按钮是否接收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按钮,其特征在是所述壳体(1)中间的喇叭形孔 或圆孔(7)能够透射850nm的光束,喇叭形孔或圆孔(7)的外表面为半透明的亚克力材料 制成的盖板或按钮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固定件(5)为圆形体, 通过设置螺纹使按钮旋固在电梯面板(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4)位于孔的正下方,红外发射 管(4)的周围以180度分布光感应部件(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圆柱面设有 螺纹,在采用面板式安装时,壳体(1)能与螺纹固定件(5)螺纹配合以压紧电梯面板(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按扭。由壳体(1)、红外接收管(2-1、2-2)、电路板(3)、红外发射管(4)、螺纹固定件(5)构成,电梯按钮固定在电梯面板(6)上,其中,电路板(3)垂直固定在壳体(1)内,壳体的中间有一供发散和折射光束用喇叭形孔或圆孔(7),红外发射管(4)固定布置在所述电路板(3)的中间位置,红外接收管固定布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4)的两边判断电梯按钮是否接收光,喇叭形孔或圆孔(7)能够透射850nm的光束,它的外表面为半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制盖板或按钮表面。它弥补了现有电梯按钮存在的缺陷,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能适用任何环境要求,是现有技术的替代品。
文档编号B66B1/46GK201678324SQ20102017011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徐建军, 李慧勋, 童海波 申请人: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