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及衬底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14207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及衬底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晶体硅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 及衬底片。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两大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自然成为人们开发和研究的焦点。自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出第一块单晶硅太 阳能电池以来,经过全球科技和产业界的不懈努力,太阳能电池技术和产业得到了巨大发 展。而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半导体硅材料的基础上的。一般情况下,单晶硅的制备是利用直拉技术或区熔技术而获得的,可以用在电子 工业和太阳能光伏工业,它制备的太阳电池效率高,但是晶体制备成本高、能耗高。而利用 定向铸造技术,可以制备铸造多晶硅,能用在太阳能光伏行业,虽然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 由于它是多晶,不是单晶,所以其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效率低,限制了其在太阳能电池的广泛 应用。现有技术中,有采取铸造法制造单晶硅。市场主流的太阳能铸锭坩埚为方形,铸造 单晶硅时需要将单晶硅块铺满整个坩埚底部,单晶硅块用量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或衬底片,能够有效减少铸造单晶 硅时籽晶的用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所述坩埚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 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本发明的坩埚中,所述每个斗冠形结构的锥角为90° -150°,底部尺寸为 O-lOcm,底部高度为O-lOcm,相邻斗冠形结构的距离为0-10cm。本发明的坩埚中,所述每个胞形或半球结构的底部宽度为O-lOcm,底部高度为 O-lOcm,相邻胞形或半球结构的距离为O-lOcm。本发明的坩埚中,所述斗冠形结构、所述胞形结构或所述半球形结构的材料为石
英或石墨。本发明的坩埚中,可以是将所述坩埚的底部本身设为所述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 构、所述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所述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这样,所述坩埚生长铸造 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籽晶放置在坩埚底部空隙处,化料时控制籽晶部分熔解。定向凝固 结晶时,由于最底部籽晶的热导率高于坩埚底部外壁槽口处气体的热导率,有利于籽晶横 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本发明的坩埚中,还可以是采取将所述坩埚的底部的内壁设为所述若干个连续的 斗冠形结构、所述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所述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所述坩埚的底 部的外壁为方形结构。这样,所述坩埚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籽晶放置在坩埚底部空隙处,化料时控制籽晶部分熔解。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籽晶的热导率高于籽晶周围坩 埚(石英或石墨)的热导率,有利于籽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 生长。因此,使用本发明的坩埚生长铸造单晶硅,可以减少铸造单晶硅时籽晶的用量,大 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操作过程简单,可在不改变目前普通坩埚铸造单晶硅生产工艺的 条件下生长铸造单晶硅。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衬底片,所述衬底片的外壁为方形结构,内壁为若干 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本发明的衬底片中,所述每个斗冠形结构的锥角为90° -150°,底部尺寸为 O-lOcm,底部高度为O-lOcm,相邻斗冠形结构的距离为0_10cm。本发明的衬底片中,所述每个胞形或半球结构的底部宽度为O-lOcm,底部高度为 O-lOcm,相邻胞形或半球结构的距离为O-lOcm。本发明的衬底片中,所述衬底片的材料为高纯石英或高纯石墨,这样的衬底片污 染少。使用本发明的衬底片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将这种特定形状的衬底片放入方形坩埚 内,再将单晶硅块放入衬底片中的空隙处,衬底片的特定形状有利于单晶硅块生长时的横 向扩展生长,最后在整个坩埚底部横向扩展生长。本发明的衬底片大大减少了铸造单晶硅 时籽晶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铸造单晶硅技术产业化的推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1是目前市场上太阳能铸锭的坩埚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中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底部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坩埚剖面图;图4是底部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坩埚剖面图;图5是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衬底片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中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底部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的坩埚剖面图;图8是底部为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的坩埚剖面图;图9是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的衬底片剖面图;图10是本发明中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底部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的坩埚剖面图;图12是底部为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的坩埚剖面图;图13是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的衬底片剖面图;上述图中坩埚1、坩埚内壁2、坩埚外壁3、衬底片内壁4、衬底片外壁5。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为普通铸锭坩埚1',其中,坩埚内壁2'和坩埚外壁3'均为方形。实施例1
如图3所示的一种坩埚1,坩埚1的底部的内壁2设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 坩埚1的底部的外壁3为方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其中, 每个斗冠形结构的锥角α为90° -150°,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相 邻斗冠形结构的距离K为O-lOcm。如图3所示的坩埚1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单晶硅块作为籽晶放置在 坩埚底部空隙处,再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 单晶硅块部分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 导结晶生长,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籽晶的热导率高于籽晶周围坩埚(石英或石墨)的热导 率,有利于籽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铸造单晶硅。使用上 述坩埚时操作要求与使用普通坩埚时完全一样。实施例2如图7所示的一种坩埚1,坩埚1的底部的内壁2设为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坩 埚1的底部的外壁3为方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其中,每个 胞形结构的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相邻胞形结构的距离K为O-lOcm。如图7所示的坩埚1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单晶硅块作为籽晶放置在 坩埚底部空隙处,再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 单晶硅块部分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 导结晶生长,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籽晶的热导率高于籽晶周围坩埚(石英或石墨)的热导 率,有利于籽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铸造单晶硅。使用上 述坩埚时操作要求与使用普通坩埚时完全一样。实施例3如图11所示的一种坩埚1,坩埚1的底部的内壁2设为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 坩埚1的底部的外壁3为方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其中, 每个半球形结构的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使用如图11所示的坩埚1时,只需要将少量单晶硅块作为籽晶放置在坩埚底部空 隙处,再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单晶硅块部 分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导结晶生长, 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籽晶的热导率高于籽晶周围坩埚(石英或石墨)的热导率,有利于籽 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铸造单晶硅。使用上述坩埚时操 作要求与使用普通坩埚时完全一样。实施例4如图4所示的一种坩埚1,坩埚1的底部6设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若干个 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其中,每个斗冠形结构的锥角α为90° -150°, 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相邻斗冠形结构的距离K为O-lOcm。如图4所示的坩埚1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单晶硅块作为籽晶放置在 坩埚底部空隙处,再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 单晶硅块部分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 导结晶生长,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最底部籽晶的热导率高于坩埚底部外壁槽口处气体的 热导率,有利于籽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铸造单晶硅。使用上述坩埚时操作要求与使用普通坩埚时完全一样。实施例5如图8所示的一种坩埚1,坩埚1的底部6设为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若干个连 续的胞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其中,每个胞形结构的底部宽度L为O-lOcm,底部高度 H为O-lOcm,相邻胞形结构的距离K为0-10cm。如图8所示的坩埚1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单晶硅块作为籽晶放置在 坩埚底部空隙处,再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 单晶硅块部分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 导结晶生长,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最底部籽晶的热导率高于坩埚底部外壁槽口处气体的 热导率,有利于籽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铸造单晶硅。使 用上述坩埚时操作要求与使用普通坩埚时完全一样。实施例6如图12所示的一种坩埚1,坩埚1的底部6设为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若干 个连续的半球形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其中,每个半球形结构的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 高度H为0-10cm。如图12所示的坩埚1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只需要将少量单晶硅块作为籽晶放置在 坩埚底部空隙处,再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 单晶硅块部分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 导结晶生长,定向凝固结晶时,由于最底部籽晶的热导率高于坩埚底部外壁槽口处气体的 热导率,有利于籽晶横向扩展生长,最后所有籽晶在整个坩埚底部扩展生长铸造单晶硅。使 用上述坩埚时操作要求与使用普通坩埚时完全一样。实施例7如图5所示的一种衬底片,衬底片的内壁4设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衬底片 的的外壁5为方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其中,每个斗冠形 结构的锥角α为90° -150°,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相邻斗冠形结 构的距离K为0-10cm。使用如图5所示的衬底片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先将上述衬底片放入图1所示的方 形坩埚1'底部,衬底片外壁5紧贴坩埚内壁2',再将单晶硅块放入衬底片内壁4空隙处, 依次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单晶硅块部分 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导结晶生长。由 于衬底片的特定形状有利于单晶硅块生长时的横向扩展生长,最后在整个坩埚底部横向扩 展生长单晶硅。实施例8如图9所示的一种衬底片,衬底片的内壁4设为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衬底片的 的外壁5为方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其中,每个胞形结构的 底部宽度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相邻胞形结构的距离K为O-lOcm。使用如图9所示的衬底片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先将上述衬底片放入图1所示的方 形坩埚1'底部,衬底片外壁5紧贴坩埚内壁2',再将单晶硅块放入衬底片内壁4空隙处, 依次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单晶硅块部分
6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导结晶生长。由 于衬底片的特定形状有利于单晶硅块生长时的横向扩展生长,最后在整个坩埚底部横向扩 展生长单晶硅。实施例9如图13所示的一种衬底片,衬底片的内壁4设为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衬底 片的的外壁5为方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其中,每个半 球形结构的底部尺寸L为O-lOcm,底部高度H为O-lOcm。使用如图13所示的衬底片生长铸造单晶硅时,先将上述衬底片放入图1所示的方 形坩埚1'底部,衬底片外壁5紧贴坩埚内壁2',再将单晶硅块放入衬底片内壁4空隙处, 依次放入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加热使多晶硅原料和掺杂元素完全熔化、单晶硅块部分 熔化,提升保温罩或在坩埚底部通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单晶硅块作为籽晶诱导结晶生长。由 于衬底片的特定形状有利于单晶硅块生长时的横向扩展生长,最后在整个坩埚底部横向扩 展生长单晶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案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 等同变化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斗冠形结构的锥角为 90° -150°,底部尺寸为O-lOcm,底部高度为O-lOcm,相邻斗冠形结构的距离为O-lO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胞形或半球结构的底部宽度为 O-lOcm,底部高度为O-lOcm,相邻胞形或半球结构的距离为O-lO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冠形结构、所述胞形结构或所述半球 形结构的材料为石英或石墨。
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的底部设为所述若干个 连续的斗冠形结构、所述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所述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的底部的内壁设为所述 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所述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所述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 所述坩埚的底部的外壁为方形结构。
7.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衬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片的外壁为方形结构, 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斗冠形结构的锥角为 90° -150°,底部尺寸为O-lOcm,底部高度为O-lOcm,相邻斗冠形结构的距离为O-lOc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胞形或半球结构的底部宽度为 O-lOcm,底部高度为O-lOcm,相邻胞形或半球结构的距离为O-lOcm。
10.如权利要求7 9任一所述的衬底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片的材料为石英或石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长铸造单晶硅的坩埚及衬底片,能够有效减少铸造单晶硅时籽晶的用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所述坩埚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所述衬底片的外壁为方形结构,内壁为若干个连续的斗冠形结构、若干个连续的胞形结构或若干个连续的半球形结构。
文档编号C30B11/00GK101935869SQ20101028494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余学功, 杨德仁, 肖承全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