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13908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电子设备内藏装置的冷却性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游戏装置、个人计算机、视听装置等电子设备具有散热器和产生吸收散热器热量 的空气流的冷却风扇。JP特开2004-119621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把冷却风扇与散热 器邻接,使冷却风扇产生的空气流不扩散地在散热器中流动。由此,能够得到对于散热器的 良好冷却效果。电子设备在散热器之外还安装有电源电路等产生热的装置(以下叫做发热装 置)。通常,与散热器相比而发热装置被配置为从冷却风扇离开,有时难于把足够的空气流 向发热装置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对于散热器以外的发热装 置也能够供给足够的空气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冷却单元,其具有散热器和产生吸收 来自所述散热器热量的空气流的冷却风扇;壁部件,其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以构成与所述 冷却单元连续的空气流路的外壁;发热装置,其被配置在所述空气流路上而成为冷却对象。根据本发明,即使对于发热装置也能够供给足够的空气流。本发明的一形态中,所述壁部件被设置成包围所述空气流路。根据本形态,能够把 更多的空气流向发热装置供给。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构成所述电子设备外面的壳体和把 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该壳体外排出的排气口,且所述壁部件构成从所述冷却单元到所述排 气口的空气流路的外壁。根据本形态,通过了发热装置而变热的空气流能够顺利地被向壳 体外排出。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中,所述冷却单元具备把所述散热器覆盖且把所述冷却风扇 产生的空气流向所述散热器引导的罩,所述壁部件与所述罩连接。根据本形态,能够使从散 热器到发热装置的空气流变圆滑。本发明的其他形态中,作为所述空气流路而被设置有冷却所述发热装置的空气 流流动的主流路和与所述主流路区分开的旁通流路。根据本形态,能够提高通气效率。本形态中,所述发热装置具备电路基板,所述主流路是安装有电子零件的所述电 路基板表面侧的流路,所述旁通流路是所述电路基板背面侧的流路。根据本形态,电路基板 的背面侧也能够被冷却。


图1是发明的实施例即电子设备的立体图2是把上壳体卸下来状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俯视图;图3是上述电子设备的底面图;图4是上述电子设备的背面图;图5是上述电子设备具有的冷却单元和收容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机箱的俯视图;图6是上述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上述电源电路机箱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构成上述电源电路机箱的上壁部件的主视图;图9是图5所示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放大图;图11是图5所示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放大图。符号说明1电子设备2壳体2a开口 3散热器罩4电源电路机箱10冷却单元12底座板13散热器14风扇罩15冷却风扇 16光盘驱动器 17电源电路 17a电路基板17b电子零件18集成电路21下壳体22外底部22a前底部22b横底部24通气口 25后壁部26上壳体28后壁部32侧壁部40上壁部件42前壁部 42a导入口 42b、42c、42d凸片 43后壁部43a排气口(通气口)43b百叶板45底壁部件45a底部45b深底部46前壁部 46a导入口47后壁部47a排气口 F1主流路F2旁通流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发明的实施例即电子设备1的立体图,图2是 把上壳体26卸下来状态的电子设备1的俯视图,图3是电子设备1的底面图,图4是电子 设备1的背面图。图5是电子设备1具有的冷却单元10和收容电源电路17的电源电路机 箱4的俯视图。图6是冷却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电源电路机箱4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构成电源电路机箱4的上壁部件40的主视图。图9是图5所示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放大图。图11是图5所示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放大图。且 在图7、图10、图11中省略了设置在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表面侧的电子零件17b,在 图9中把电子零件17b由双点划线表示。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具有构成其外面的壳体2。壳体2具有向上方敞开的下壳 体21和把下壳体21从上方覆盖配置的上壳体26。把上壳体26配置成使其下边缘26e与 下壳体21的上边缘21b重叠而把下壳体21从上方封闭。上壳体26具有被设置成与下壳体21上下方向相对的板状的上板部26a。上板部 26a其前后方向(Y1-Y2方向)的中央向上方鼓起地弯曲。上壳体26具有从上板部26a的 左右边缘下降的横壁部26f。而且上壳体26在其前部具有从上板部26a的前边缘向下壳体 21下降的左前壁部26b和右前壁部26c。电子设备1例如是游戏装置和视听机器,用于插入光盘等可移动型记录媒体的媒体插入口 26d被形成在右前壁部26c。且在右前壁部26c 前配置有设置了用于操作电子设备1的按钮27a的前板部27。如图3或图4所示,下壳体21具有构成该下壳体21的底的板状的底部21a。且下 壳体21具有从底部21a的前边缘竖立的前壁部23a和从底部21a的左右边缘竖立的内横壁 部23b。下壳体21越过前壁部23a和内横壁部23b而向前方和左右方向伸出,具有从前壁 部23a的上边缘向前方伸出且从内横壁部23b的上边缘向左右方向伸出的外底部22。艮口, 外底部22具有从前壁部23a的上边缘向前方伸出而位于下壳体21前部的前底部22a和 从内横壁部23b的上边缘向右或向左伸出而位于下壳体21右部或左部的横底部22b。在电 子设备1的使用一形态中,底部21a面对放置电子设备1的面(以下叫做设置面),且外底 部22从设置面向上方离开。下壳体21具有从横底部22b的边缘竖立的外横壁部21c。上 壳体26的横壁部26f被设置成使该横壁部26f的下边缘与外横壁部21c的上边缘重叠。在壳体2形成有用于把外部空气向壳体2内导入的通气口 24。本例把通气口 24 形成在前底部22a和横底部22b。通气口 24被沿从底部21a的边缘竖立的前壁部23a和内 横壁部23b形成。当后述的冷却风扇15被驱动,则空气被从该通气口 24导入。下壳体21 越过该前壁部23a和内横壁部23b而向前方和左右方向伸出。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具有对电子设备1内置的装置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10 和把外部供给的电力转换成电子设备1内置各装置的驱动电力的电源电路17 (发明方案中 的发热装置)。它们被配置在壳体2内。且电子设备1具有对从上述媒体插入口 26d插入 的记录媒体进行读入的光盘驱动器16。本例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壳体2的后部,在电源电 路17前配置冷却单元10和光盘驱动器16。冷却单元10和光盘驱动器16被左右并列。如图6和图9所示,冷却单元10具有散热器13和使产生从散热器13吸收热的 空气流的冷却风扇15。冷却风扇15和散热器13被配置在底座板12上,散热器13位于在 冷却风扇15半径方向的外侧。本例中散热器13是位于在冷却风扇15的后方。散热器13 的冷却风扇15侧的边缘13c呈弯曲形状而把冷却风扇15包围。冷却单元10被配置在电路基板(未图示)的上方。如图9所示,散热器13与集 成电路18连接,以把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集成电路18的热向该散热器13传递。本例在底 座板12的反面(下面)固定有多个(本例是两个)板状的受热块12a。受热块12a分别 与集成电路18的表面(上面)接触,集成电路18的热经由受热块12a而被向底座板12传 递。且在底座板12的反面还固定有导热管12b。导热管12b从受热块12a沿底座板12的 反面延伸,受热块12a受到的热经由导热管12b向底座板12广阔的范围传递。散热器13具有与底座板12平行配置的多个散热片13a和从底座板12向上方延 伸的多个支柱13b。底座板12的热经由支柱13b向各散热片13a传递。如上所述,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冷却单元10的后方。本例中电源电路17所具有 的电路基板17a是左右方向(X1-X2方向)长的矩形(参照图7)。在电路基板17a的表面 配置有电容器、功率晶体管、变压器等电子零件17b (参照图9)。电源电路17被与壳体2是 分体构成的电源电路机箱4所收容。冷却单元10具有把散热器13从上方覆盖且把由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产生的空 气流向散热器13引导的散热器罩3 (参照图6)。电源电路机箱4与散热器罩3被合成一体。 即散热器罩3排出空气的部分(在此是开口 3a)与电源电路机箱4取入空气的部分(在此
5是把导入口 42a包围的罩42e)中的一个收容另一个地把电源电路机箱4和散热器罩3相 互组合。且散热器罩3和电源电路机箱4构成从冷却风扇15到把壳体2内的空气向外部 排出的排气口 43a的空气流路的外壁。详述覆盖冷却单元10的罩和收容电源电路17的电源电路机箱4。如图6所示,冷却风扇15被安装有把该冷却风扇15覆盖的圆盘状的风扇罩14。 在风扇罩14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吸气口 14a,被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旋转的多个叶片15a 从吸气口 14a向上方露出(参照图5)。由于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空气被从吸气口 14a向 冷却单元10的内侧导入。如上所述,冷却单元10具有把散热器13从上方覆盖且把由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 产生的空气流向散热器13引导的散热器罩3。散热器罩3被形成有开口 31a。开口 31a位 于冷却风扇15的上方,风扇罩14被安装在开口 31a的边缘。即,散热器罩3具有位于开口 31a边缘的多个(本例是两个)安装部31b。在风扇罩14的外周边缘也形成有多个安装部 14b,把安装部14b利用螺钉向安装部31b固定。散热器罩3具有位于散热器13上方的板状上板部31。如图9所示,在上壳体26 向散热器罩3覆盖的状态下,上板部31是沿上板部26a配置。如上所述,上板部26a其前 后方向的中央向上方鼓起地弯曲,上板部31随着上板部26a地弯曲。风扇罩14位于比散 热器罩3的上板部31低的位置,从上壳体26的上板部26a离开。如图5或图6所示,散热器罩3具有从上板部31的边缘下降而把冷却风扇15和 散热器13这两者包围的侧壁部32。侧壁部32具有包围冷却风扇15地弯曲的第一侧壁部 32a和从第一侧壁部32a向冷却风扇15周方向伸展的第二侧壁部32b。第二侧壁部32b被 配置成随着从第一侧壁部32a离开而与冷却风扇15的距离逐渐变大。且侧壁部32具有 从第二侧壁部32b向后方(电源电路机箱4侧)延伸且沿散热器13竖立的第三侧壁部32c 和从第一侧壁部32a向后方(电源电路机箱4侧)延伸且沿散热器13竖立的第四侧壁部 32d。 第三侧壁部32c和第四侧壁部32d被设置成随着向后方行去,即,随着接近电源电 路机箱4而它们的间隔变大。本例中是第四侧壁部32d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从第三 侧壁部32c离开地倾斜。如图6所示,在第四侧壁部32d形成有用于避免和与邻接于冷却 单元10的光盘驱动器16产生干涉的凹部32e。由于冷却风扇15的驱动而从壳体2的通气口 24吸入的空气被从风扇罩14的吸 气口 14a向散热器罩3内导入。之后,利用冷却风扇15所具有的叶片15a的旋转而空气向 半径方向流动。且该空气被散热器罩3向散热器13引导。即散热器13被配置在冷却风扇 15的排风侧。如图6所示,散热器罩3朝向电源电路机箱4有开口,沿散热器13的散热片 13a之间通过的空气通过位于散热器罩3的电源电路机箱4侧端部的开口 3a而向电源电路 机箱4流动。如上所述,电源电路17被电源电路机箱4所收容。本例中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 板17a是左右方向长的矩形,电源电路机箱4与电路基板17a的形状相符地呈现大致长方 体状。如图7所示,电源电路机箱4具有把电源电路17从上方覆盖的上壁部件40和把电 源电路17从下方覆盖的底壁部件45。上壁部件40具有位于电源电路17上方的大致矩形的上板部41。上板部41在上
6壳体26的上板部26a的反面(下面)侧被沿上板部26a配置。本例中,上板部26a是弯曲 的,上板部41则随着上板部26a的倾斜而使其后边缘的位置变低地倾斜。上壁部件40是 向下方敞开的箱状,具有从上板部41的边缘下降的前壁部42、后壁部43和横壁部44 (参 照图7和图10)。底壁部件45呈现大致矩形的板状,具有配置在电路基板17a反面(下面)侧的 底部45a、从底部45a的前边缘竖立的前壁部46、从底部45a的后边缘竖立的后壁部47。上壁部件40与冷却单元10连接且构成与该冷却单元10连续的空气流路的外壁。 本例是在冷却单元10设置有散热器罩3,上壁部件40与散热器罩3的开口 3a连接(参照 图 10)。详细情况则如图8或图10所示,上壁部件40的前壁部42与散热器13相对配置。 该前壁部42形成有格子状的导入口 42a。导入口 42a与包含开口 3a的平面相对地与该平 面接近配置。如后述那样,上壁部件40设置有把导入口 42a包围的罩42e(参照图8到图 11)。该罩42e朝向开口 3a延伸并把该开口 3a包围。因此,罩42e把导入口 42a与开口 3a 之间的空间包围,由此,导入口 42a与开口 3a连接。且底壁部件45的前壁部46也与散热器13相对配置。该前壁部46也形成有格子 状的导入口 46a (参照图7)。导入口 46a也与包含开口 3a的平面相对地与开口 3a接近配 置。通过这样设置导入口 42a、46a则使从散热器罩3流出的空气通过导入口 42a、46a而向 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的内侧,即电源电路机箱4的内侧流入。导入口 42a、46a被形成得与散热器罩3的开口 3a的大小相符。即导入口 42a、46a 位于在开口 3a的内侧。如图7或图8所示,本例中,上壁部件40的导入口 42a仅被形成在 前壁部42左右方向的一侧(本例是在左侧)部分处。同样地,底壁部件45的导入口 46a 仅被形成在前壁部46左右方向的一侧(本例是在左侧)部分处。如上所述,上壁部件40设置有把散热器罩3的开口 3a包围的罩42e。如图8到图 11所示,罩42e具有上凸片42b和左右一对横凸片42c、42d。散热器罩3的开口 3a被嵌 入上凸片42b和横凸片42c、42d的内侧。本例中,上凸片42b从上板部41延伸且沿散热器 罩3的上板部31设置。横凸片42c沿散热器罩3的第三侧壁部32c设置,横凸片42d沿第 四侧壁部32d设置。利用这些凸片来抑制散热器罩3的空气向外部流出。如图10所示,底壁部件45的前壁部46被配置在底座板12上。底座板12与底壁 部件45的下面之间被密封。即如图6所示,在底座板12的边缘安装有沿该边缘延伸的密 封部件19。密封部件19被底座板12和底壁部件45的下面夹住而把它们之间密封。如图4、图7或图10所示,在上壁部件40的后壁部43形成有与导入口 42a相对的 排气口(本发明内容的通气口)43a。排气口 43a比在前壁部42形成的导入口 42a大。本 例是在后壁部43的整个区域形成排气口 43a,排气口 43a的横向宽度比导入口 42a的横向 宽度大。如图7或图11所示,在底壁部件45的后壁部47也形成有排气口(本发明内容的 第二通气口)47a。本例是仅在后壁部47的一部分处形成排气口 47a。具体说就是排气口 47a仅被形成在后壁部47左右方向的一侧(本例是在右侧(XI所示方向侧))。如上所述, 底壁部件45的导入口 46a仅被形成在前壁部46的左侧(X2所示方向侧)部分处,排气口 47a的位置相对导入口 46a而向右侧偏移。从导入口 46a到排气口 47a的空气流路位于在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的反面。通过把排气口 47a的位置相对导入口 46a而向右侧 偏移,则能够冷却电路基板17a反面广阔的范围。如图10或图11所示,把底壁部件45和上壁部件40上下方向相对地配置。上壁部 件40使该上壁部件40的下边缘与底壁部件45的上边缘对准而被安装在底壁部件45上。 从前壁部42、46的导入口 42a、46a流入的空气流通过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的内侧而 被从后壁部43、47的排气口 43a、47a排出。S卩,从冷却单元10连续来的空气流路被该上壁 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从上下左右包围。配置在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内侧的电源电 路17位于在由这些壁部件40、45构成外壁的空气流路上,被在该流路流动的空气所冷却。 即,把上壁部件40使该上壁部件40的下边缘与底壁部件45的上边缘对准而安装在底壁部 件45上,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由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而从外部区分开的空间内。从冷却风扇15到排气口 43a的空气流路随着接近排气口 43a而逐渐变粗。S卩,散 热器罩3的第二侧壁部32b被设置成从第一侧壁部32a向冷却风扇15的周方向延伸,而且 随着从第一侧壁部32a离开(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与冷却风扇15的距离逐渐变大。 且散热器罩3的第四侧壁部32d随着接近电源电路机箱4而从第三侧壁部32c离开地倾斜。 而且上壁部件40具有比散热器罩3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宽度)大的宽度,排气口 43a比导 入口 42a大。因此,从冷却风扇15到排气口 43a的空气流路逐渐变粗。电源电路17的电路基板17a以从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离开的状态被支承。如 图7所示,本例在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筒状安装部45d。该安装部 45d形成有螺钉孔。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17a的与安装部45d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孔17c, 电路基板17a利用螺钉和螺栓而向安装部45d固定。这样把电路基板17a配置在安装部 45d上的结果是以从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离开的状态被支承。且在底壁部件45的底部 45a除了安装部45d之外还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小的板状的支承部45c,该支承部45c也 支承电路基板17a。如图10或图11所示,由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构成的空气流路包括冷却电 源电路17的空气流所流动的主流路F1和利用电路基板17a而与主流路F1区分开的旁通 流路F2。本例在电路基板17a的表面配置发热量多的电子零件17b。因此,电路基板17a 表面侧的流路,即由电路基板17a和上壁部件40构成的流路是冷却电源电路17的主流路 F1。而电路基板17a背面侧的流路,即由电路基板17a和底壁部件45构成的流路是旁通流 路F2。如图7、图10或图11所示,在底壁部件45的底部45a形成有比该底部45a的其他 部分深的深底部45b。该深底部45b从导入口 46a朝向排气口 47a扩展。因此,从导入口 46a流入的空气能够顺利地流动到排气口 47a。如图7所示,在上壁部件40的下边缘形成有与底壁部件45上下方向相对的小的 板状的安装部40a。该安装部40a形成有孔。另一方面,在底壁部件45边缘的内侧形成有 多个筒状的安装部45e。把螺钉等固定器具从上方与安装部40a的孔和安装部45e相嵌,上 壁部件40则被固定于底壁部件45。在上板部41形成有凹部41a。在该凹部41a的底也形 成有孔,利用螺钉等把该凹部41a也固定在安装部45e。如图4或图12所示,形成有排气口 43a的后壁部43从壳体2露出。S卩,在壳体2 形成有与后壁部43对应形状的开口 2a,而后壁部43从该开口 2a露出。本例是把上壁部件40的后壁部43从壳体2的内侧与开口 2a相嵌而构成电子设备1外面的一部分。因此,在 后壁部43形成的排气口 43a还有把壳体2内的空气向壳体2外排出的排气口的功能。艮口, 在上壁部件40内侧流动的空气在通过排气口 43a的同时,被向壳体2外排出。这样,上壁 部件40就构成从壳体2到把空气排出的排气口的空气流路的外壁。本例中在壳体2形成的开口 2a由上壳体26和下壳体21构成,后壁部43被上壳 体26和下壳体21夹住。S卩,在上壳体26设置有从上板部26a的后边缘下降而构成电子设 备1背面的后壁部28。在后壁部28的下边缘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凹部28a。且在下壳体 21设置有在底部21a的后边缘竖立而构成电子设备1背面的后壁部25。在后壁部25的上 边缘也形成有左右方向长的凹部25a。于是,把上壳体26与下壳体21组合而使后壁部25、 28的凹部25a、28a相对,就形成了开口 2a。本例中由于后壁部43是矩形,所以开口 2a是 与后壁部43对应大小的矩形。如图4或图12所示,在下壳体21的后壁部25形成有排气口 25b。底壁部件45 的后壁部47与后壁部43不同而是位于壳体2内,在后壁部47形成的排气口 47a与排气口 25b相对。如图12所示,在排气口 43a设置有把电源电路机箱4内部从外部遮蔽的多个百叶 板43b。本例中,各百叶板43b是架设在排气口 43a左右端的左右方向长的板状(参照图 4)。且百叶板43b倾斜而把电源电路机箱4内部从外部遮蔽。本例中,各百叶板43b是其 后边缘43c的位置比前边缘43d的位置低地倾斜。多个百叶板43b沿上下方向并列。被配 置成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百叶板43b在从电子设备1的背面看时,它们的一部分露出。艮口, 把上侧百叶板43b的前边缘43d设置在比下侧百叶板43b的后边缘43c低的位置处。如上所述,上壁部件40的上板部41为了与上壳体26的上板部26a相符而使其后 边缘位置变低地倾斜。百叶板43b的倾斜角度比该上板部41的倾斜角度大。S卩,如图12 所示,百叶板43b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0 2比上板部41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01大。 这样,上板部41和百叶板43b这双方的倾斜就成为比上板部41还位于空气流路下游侧的 百叶板43b的倾斜角度比上板部41的倾斜角度大,由此,能够一边维持圆滑的空气流,一边 使空气排出方向相对水平方向的角度变大。即,在把上板部41水平设置并且使百叶板43b 倾斜大时,则空气流动的方向在百叶板43b变化大。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那样,在使上板 部41和百叶板43b这两者倾斜的情况下,沿电源电路机箱4的上部流动的空气在到达百叶 板43b之前就沿上板部41斜向流动。因此,空气流的方向在百叶板43b的变化小,能够维 持圆滑的空气流。如图12或图4所示,在百叶板43b之间设置有支承该百叶板43b的多个支承部 43e。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两个百叶板43b之间配置的多个支承部43e相互空开间隔地沿左 右方向并列。且多个支承部43e在上下方向也并列。各支承部43e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两个 百叶板43b之间被沿百叶板43b延伸地形成,上下方向并列的多个支承部43e作为整体而 呈现壁状。因此,在把电子设备1纵置的情况下,即在使上壳体26的横壁部26f和下壳体 21的外横壁部21c与设置面相对配置的情况下,该支承部43e抑制从外部看到电源电路机 箱4内。邻接的两个支承部43e的间隔比在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百叶板43b的间隔大。因 此,被邻接的两个支承部43e和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百叶板43b所包围的开口成为左右方 向长。
如以上所说明的,电子设备1中为了构成与冷却单元10连续的空气流路的外壁而 设置有与冷却单元10连接的上壁部件40。且在由上壁部件40构成的空气流路上配置成为 冷却对象的电源电路17。根据该电子设备1,即使对于发热装置即电源电路17也能够供给足够的空气流, 能够提高电源电路17的冷却性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电子设备1,而是能够有各种变更。例如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构成与冷却单元10连续的空气流路外壁的壁部件而 设置了上壁部件40和底壁部件45。但也可以作为壁部件而在电子设备1中仅设置上壁部 件40。在以上的说明中,冷却对象即电源电路17在空气流路中被配置在冷却单元10的 下游侧。即,把电源电路17配置在冷却单元10排出的空气所流动的位置。但也可以把电 源电路17配置在冷却单元10的上游侧,即,冷却单元10的冷却风扇15吸入前的空气所流 动的位置。这时,设置与冷却单元10的吸气口连接的壁部件,利用该壁部件来构成冷却单 元10上游侧空气流路的外壁。
10
权利要求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冷却单元,其具有散热器和产生吸收来自所述散热器热量的空气流的冷却风扇;壁部件,其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以构成与所述冷却单元连续的空气流路的外壁;发热装置,其被配置在所述空气流路上而成为冷却对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件被设置成包围所述空气流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构成所述电子设备外面的壳体、 把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向该壳体外排出的排气口,所述壁部件构成从所述冷却单元到所述排气口的空气流路的外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具备把所述散热器覆盖且把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向所述散热器 引导的罩,所述壁部件与所述罩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空气流路而被设置有冷却所述发热装置的空气流流动的主流路和与所述主 流路区分开的旁通流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装置具备在表侧安装有电子零件的电路基板, 所述主流路是所述电路基板表面侧的流路,所述旁通流路是所述电路基板背面侧的流路。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即使对于散热器以外的发热装置也能够供给足够的空气流。电子设备具备冷却单元(10),其具有散热器(13)和产生吸收来自散热器(13)热的空气流的冷却风扇(15)。且电子设备具备上壁部件(40),其与冷却单元(10)连接以构成与冷却单元(10)连续的空气流路的外壁;电源电路(17),其被配置在所述空气流路上而成为冷却对象。
文档编号H05K7/20GK101861084SQ2010101554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日
发明者池田健辅 申请人: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