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20032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设备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行星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行星传动因其体积小、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工作平稳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起重 设备驱动装置中。在传统的行星驱动装置工作过程中,若出现供电中断,驱动装置难以应急 工作。申请号为“200710068194. 9”、公开号为“CN10104624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名 称为“封闭式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装置,该装置采用多级行星传动内置于卷筒的结构型式, 虽适用于起重、卷扬、牵引设备,但不具备手摇功能,且结构复杂不利于制造安装。申请号为 “93208193. 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电动手摇两用卷扬机”的装置,该装置在 结构上采用NGWN行星轮系,电机通过太阳轮大速比输入,手动通过行星架小速比输入,实 现电动、手动驱动卷筒运转。但其并没有实现电动手摇的完全独立运行,电机运转时手摇柄 同时转动;反之,手摇柄运行时,电机跟随运转,这就要求人力驱动负载的同时还要克服电 机阻力,效率较低,非常不利于手摇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行星驱动装置结构复杂、手动和电动驱动不能独立运行的 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动驱动和电动驱动相互独立的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一种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连接联轴器,联轴器连接 输入齿轮轴,输入齿轮轴右端设置输出齿轮轴,输出齿轮轴外设有行星轮的太阳轮系,太阳 轮系外设有外卷筒端盖,外卷筒端盖与外卷筒相连,外卷筒内设有轴承III,轴承III内设 有内卷筒,内卷筒与设置在外卷筒内的行星轮的太阳轮系相连,外卷筒的左端和内卷筒的 左端相连,太阳轮系通过花键套与输出齿轮轴啮合;输入齿轮轴外设有轴承I,轴承I外设 有轴套I,轴套I与左端盖相连,左端盖与内卷筒相连,轴套I外设有轴套II,轴套II外设 有涡轮,涡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上设有手摇装置;轴套II与差动轮系行星架相连,差动轮系 行星架内设有过渡锥齿轮齿轮轴;过渡锥齿轮齿轮轴外设有过渡锥齿轮,过渡锥齿轮与锥 形齿轮I和锥形齿轮II啮合,锥形齿轮I设置在输入齿轮轴上,锥形齿轮II设置在输出锥 齿轮轴上。太阳轮系的内齿圈I和内齿圈II是双联内齿圈。所述内齿圈I和内卷筒啮合;内齿圈II和外卷筒端盖啮合。本发明中,有电动、手摇两路输入。手摇时,蜗杆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带动轴套II、 差动轮系行星架转动,差动轮系行星架带动过渡锥齿轮齿轮轴转动,过渡锥齿轮齿轮轴带 动输入齿轮轴、过渡锥齿轮转动,过渡锥齿轮与锥形齿轮II啮合,锥形齿轮II带动输出齿 轮轴转动,输出齿轮轴带动行星轮系转动,行星轮系的内齿圈I和内卷筒啮合,内齿圈II与 外卷筒端盖啮合,外卷筒端盖与外卷筒相连,带动外卷筒转动;电动时,电动机驱动输入齿轮轴带动锥形齿轮I转动,锥形齿轮I与过渡锥齿轮啮合,过渡锥齿轮与锥形齿轮II啮合, 锥形齿轮II带动输出齿轮轴转动,输出齿轮轴带动行星轮系转动,行星轮系的内齿圈I和 内卷筒啮合,内齿圈II与外卷筒端盖啮合,外卷筒端盖与外卷筒相连,带动外卷筒转动,驱 动外卷筒转动。在电动机工作时,由于涡轮、蜗杆的自锁原理,不会带动蜗杆转动,不影手动 输入系统;另外,可以同时实施电机驱动和手摇驱动,两种输入方式互不影响。与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实现了电动、手摇两路输入完全独立运行。行星轮系的太阳轮 系和差动轮系之间采用花键套浮动式联结,自动调心,磨损小、安装工艺性好、效率高;同时 该驱动装置结构紧凑、传动比大,运行平稳,尤其适合安装空间狭小,负载大,有冲击振动, 且断电时要求能够应急操作的工作场合。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电动机,电动机连接联轴器,联轴器连接输入齿轮轴1,输 入齿轮轴1右端设置输出齿轮轴8,输出齿轮轴8外设有行星轮的太阳轮系,太阳轮系外设 有外卷筒端盖14,外卷筒端盖14与外卷筒7相连,外卷筒7内设有轴承III 23,轴承III 23内设有内卷筒4,内卷筒4与设置在外卷筒7内的行星轮的太阳轮系相连,外卷筒7的左 端和内卷筒4的左端相连。太阳轮系通过花键套9与输出齿轮轴8啮合;输入齿轮轴1外 设有轴承I 17,轴承I 17外设有轴套I 18,轴套I 18与左端盖19相连,左端盖19与内卷 筒4相连,轴套I 18外设有轴套II 20,轴套II 20外设有涡轮2,涡轮2与蜗杆3啮合,蜗 杆3上设有手摇装置;轴套II 20与差动轮系行星架5相连,差动轮系行星架5内设有过渡 锥齿轮齿轮轴16 ;过渡锥齿轮齿轮轴16外设有过渡锥齿轮6,过渡锥齿轮6与锥形齿轮I 21和锥形齿轮II 22啮合,锥形齿轮I 21设置在输入齿轮轴5上,锥形齿轮II 22设置在 输出锥齿轮轴8上。太阳轮系的内齿圈I 11和内齿圈II 12是双联内齿圈。所述内齿圈I 11和内卷筒4啮合;内齿圈II 12和外卷筒端盖14啮合。如图2所示,本发明通过电动机24、联轴器25、锥齿轮差动系27、外卷筒7、行星轮 系28、涡轮蜗杆机构26实现手摇和电动两路输入。手摇蜗杆,涡轮蜗杆机构26的转动通过 锥齿轮差动系27传给行星轮系28,行星轮系28驱动外卷筒7转动;电动时,电动机24通 过联轴器25带动输入齿轮轴1转动,锥齿轮差动系27把输入齿轮轴1的转动传递给行星 轮系28,行星轮系28驱动外卷筒7转动。所述的行星轮系是NGWN行星轮系。所述NGWGN行星轮系包括花键套9、太阳轮10、 内齿圈I 11、内齿圈II 12、行星架13、双联行星轮15。NGWN行星轮系的内齿圈I 11和内 齿圈II 12均为双联内齿圈,内齿圈I 11和内卷筒4上设有的齿啮合,内齿圈II 12和外 卷筒端盖14上设有的齿啮合,内齿圈I 11和内卷筒4、内齿圈II 12和外卷筒端盖14的这 种齿式浮动联接,便于装置的安装调整。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通过手摇蜗杆3带动涡轮2转动,涡轮2带动轴套II 20、差动轮系行星架5转动,差动轮系行星架5带动过渡锥齿轮齿轮轴16转动,过渡锥齿轮齿 轮轴16带动输入齿轮轴1、过渡锥齿轮6转动,过渡锥齿轮6与锥形齿轮II 22啮合,锥形 齿轮II 22带动输出齿轮轴23转动,输出齿轮轴23与花键套9啮合,花键套9带动太阳轮 10转动,太阳轮10通过双联行星轮15带动内齿圈I 11和内齿圈II 12转动,内齿圈I 11 与内卷筒4啮合,内齿圈1112与外卷筒端盖14啮合,外卷筒端盖14与外卷筒7相连,带动 外卷筒7转动。电动机驱动输入齿轮轴1带动锥形齿轮I 21转动,锥形齿轮I 21与过渡 锥齿轮6啮合,过渡锥齿轮6与锥形齿轮II 22啮合,锥形齿轮II 22带动输出齿轮轴23 转动,输出齿轮轴23与花键套9啮合,花键套9带动太阳轮10转动,太阳轮10通过双联行 星轮15带动内齿圈I 11和内齿圈II 12转动,内齿圈I 11与内卷筒4啮合,内齿圈II 12 与外卷筒端盖14啮合,外卷筒端盖14与外卷筒7相连,带动外卷筒7转动。另外,可以同 时实施电机驱动和手摇驱动,两种输入方式互不影响。 外卷筒7上加工有绳槽,特别适合于钢丝绳柔性驱动的卷扬机、牵引机等起重设 备的驱动。改变卷筒的输出接口型式(如加装链传动装置),亦可以用作平移机构的驱动。 电动手摇两路输入,通过蜗轮蜗杆机构、锥齿轮差动轮系实现完全独立,拓展了驱动装置功 能,使得驱动装置能够在断电时采用手摇方式有效降级运行。
权利要求
一种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电动机连接联轴器,联轴器连接输入齿轮轴(1),输入齿轮轴(1)右端设置输出齿轮轴(8),输出齿轮轴(8)外设有行星轮的太阳轮系,太阳轮系外设有外卷筒端盖(14),外卷筒端盖(14)与外卷筒(7)相连,外卷筒(7)内设有轴承III(23),轴承III(23)内设有内卷筒(4),内卷筒(4)与设置在外卷筒(7)内的行星轮的太阳轮系相连,外卷筒(7)的左端和内卷筒(4)的左端相连,其特征在于太阳轮系通过花键套(9)与输出齿轮轴(8)啮合;输入齿轮轴(1)外设有轴承I(17),轴承I(17)外设有轴套I(18),轴套I(18)与左端盖(19)相连,左端盖(19)与内卷筒(4)相连,轴套I(18)外设有轴套II(20),轴套II(20)外设有涡轮(2),涡轮(2)与蜗杆(3)啮合,蜗杆(3)上设有手摇装置;轴套II(20)与差动轮系行星架(5)相连,差动轮系行星架(5)内设有过渡锥齿轮齿轮轴(16);过渡锥齿轮齿轮轴(16)外设有过渡锥齿轮(6),过渡锥齿轮(6)与锥形齿轮I(21)和锥形齿轮II(22)啮合,锥形齿轮I(21)设置在输入齿轮轴(5)上,锥形齿轮II(22)设置在输出锥齿轮轴(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轮系的内 齿圈I(Il)和内齿圈11(12)是双联内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 I(Il)和内卷筒(4)啮合;内齿圈11(12)和外卷筒端盖(14)啮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手摇一体化行星驱动装置,属于起重设备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输入齿轮轴和输出齿轮轴,输出齿轮轴外设有行星轮的太阳轮系,太阳轮系与输出齿轮轴啮合;输入齿轮轴外设有轴承I,轴承I外设有轴套I,轴套I与左端盖相连,左端盖与内卷筒相连,轴套I外设有轴套II,轴套II外设有涡轮,涡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上设有手摇装置;轴套II与差动轮系行星架相连,差动轮系行星架内设有过渡锥齿轮齿轮轴;过渡锥齿轮齿轮轴外设有过渡锥齿轮,过渡锥齿轮与锥形齿轮I和锥形齿轮II啮合,锥形齿轮I设置在输入齿轮轴上,锥形齿轮II设置在输出锥齿轮轴上。本发明中,实现电动、手摇两路输入。
文档编号B66D1/02GK101993012SQ20091006583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冠峰, 武雪林, 段金锋, 秦爱中, 陶若奇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