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及其定位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结构,特别是有关于利用回转方式进行定位与卡 合的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就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的一镜头的定位而言,由于相关镜头的 电路板具有许多电子零件,在组装过程中相当容易产生结构与电子零件之间的 干涉。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结构,由此可以避免在上述安 装过程中所可能造成的干涉。定位结构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 括导引部、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第二本体可相对于第一本 体而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本体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 三卡合部,其中,第二本体的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分别结合 于第一本体的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当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 本体的第一卡合部结合于第一本体的第一结合部时,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
而具有至少二自由度;当第二本体自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第二位置且经由第一
本体的导引部的导引而定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本体的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 部分别定位于第二本体的第二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 而具有零自由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此电子装置包括基底、中间组件与 镜头。基底包括导引部、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中间组件可 相对于基底而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中间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 合部、第三卡合部,其中,中间组件的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
分别结合于基底的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镜头经由中间组件 以相对于基底而设置于一既定位置。当位于第一位置的中间组件的第一卡合部 结合于基底的第一结合部时,中间组件相对于基底而具有至少二自由度;当中 间组件自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第二位置且经由基底的导引部的导引而定位于 第二位置时,中间组件的第二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分别定位于基底的第二结合 部与第三结合部,中间组件相对于基底而具有零自由度,并且镜头经由中间组 件设置于既定位置。
如此一来,镜头在组装过程中可避免与基底的其它结构及设置在基底之上 的电子零件之间产生干涉。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电子装置的组合立体图1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2A是表示根据图1B的区域(R)的放大图2B是表示根据图2A的区域(rl)的放大图2C是表示根据图2A的区域(r2)中的放大图2D是表示根据图2A的区域(r3)中的放大图3A是表示利用定位结构对于镜头进行安装过程中的示意图3B是表示利用定位结构对于镜头进行安装过程中的示意图;以及
图3C是表示利用定位结构对于镜头进行安装过程中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 0)~原点;
(xlO,, yl0) 坐标; (xl3, yl3) 坐标; (xl5, yl5) 坐标; 10~导引部;
100sl 斜面;
ll-第一结合部;
1200~内顶面;
(x10, yl0) 坐标; (xl2, yl2) 坐标; (xl4, yl4) 坐标; 1 基底; 100f 基面; 100s2 止推面; 12 第二结合部; 1201、 1202 内侧壁面;
120r 凹槽;13--第三结合部;
1300 内顶面;1301 内侧壁面;130r 凹槽;14--第四结合部;
140S 斜面;15'-第五结合部;
150s 止推面;1 第一象限;
2 中间组件;2001~顶面;
2002 底面;2011 前端部;
2012 后端部;2013、 2014 侧端部;
21 第一卡合部;22 第二卡合部;
23 第三卡合部;24 第四卡合部;
n 第二象限;3~盖体;
ni 第三象限;4~镜头;
IV 第四象限;E 电子装置;
il 第一位置;i2 第二位置;
K 定位结构;pl 既定位置;
R 区域;rl 区域;
r2 区域;r3 区域;
X/-X、 Y/-Y、 Z 坐标轴;
XY 平面;X-Y-Z 坐标系统;
a 夹角;ei 夹角;
e2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 1B是分别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电子装置E的组合、分解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E包括一定位结构K、 一盖体3与一镜头4,利用 定位结构K对于镜头4进行定位,如此使得镜头4外露于盖体3的一侧表面。 定位结构K包括一第一本体1与一第二本体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E为 一显示器,第一本体1为电子装置E的一基底,第二本体2为一中间组件,镜 头4是利用中间组件而设置于基底1与盖体3之间,如此使得镜头4外露于盖
体3。为便于说明,以下以基底1表示第一本体,并且以中间组件2表示第二 本体。
图2A是表示根据图1B的区域R中的放大图,其中,具有镜头4的中间 组件2分离于基底1。基底1包括一基面100f、 一导引部10、 一第一结合部11、 一第二结合部12、 一第三结合部13、 一第四结合部14与一第五结合部15,其 中,导引部IO、第一结合部ll、第二结合部12、第三结合部13、第四结合部 14与第五结合部15形成于基面100f之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部10、第一结 合部11、第二结合部12、第三结合部13、第四结合部14与第五结合部15为 一体成型于基面100f之上的具有不同功能与结构的多个凸块结构,其中,导引 部IO(如图2B所示)为包括一斜面100sl与一止推面100s2的一似三角结构,第 一结合部ll(如图2C所示)具有一圆柱状结构,第二结合部12具有一似L型凹 槽结构(如图2C所示),第三结合部13具有一似L型结构(如图2D所示),第四 结合部14为具有一斜面140s的一圆柱状结构,第五结合部15为具有一止推面 150s的一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部10的数量为2,然而该导引部的数 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可视实际需求而定。
为便于对于基底1的基面100f上的导引部10、第一结合部11、第二结合 部12、第三结合部13、第四结合部14与第五结合部15进行定义与其相互间 的几何关系进行说明,在此特别利用具有坐标轴X/-X、 YAY与Z的一坐标系 统X-Y-Z对于基底1的基面100f及形成于基面100f之上的导引部10、第一结 合部ll、第二结合部12、第三结合部13与第四结合部14进行各坐标的定义。 基底1的基面10(^所在的平面是由坐标轴乂/0^与坐标轴¥/-丫所共同定义出的
具有四象限(第一象限i、第二象限n、第三象限m、第四象限iv)的一平面
XY(也就是,基面100f),以下说明中是以平面XY替代基面100f,第一结合部 11定义在坐标轴XZ-X与坐标轴YZ-Y交叉位置上的一原点(O, 0),两导引部IO 分别定义在第一象限I中的坐标(xl0,y10)、 (xl0',y10),第二结合部12定义在 第三象限III的一坐标(xl2,yl2),第三结合部13定义在第四象限IV的一坐标(x13, y13),第四结合部14定义在第四象限IV的一坐标(x14, y14),以及第五结合部 15定义在第四象限IV的一坐标(x15, y15)。在本实施例中,坐标系统X-Y-Z为 一直角坐标系统,其中,坐标轴XZ-X与坐标轴丫/-丫相互垂直。
以下针对导引部10、第二结合部12、第三结合部13、第四结合部14与第 五结合部15相对于第一结合部11的位置提出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2A、2B。图2B是表示根据图2A的区域rl中的位于坐标(x10, yl0)的导引部10的放大图。具有相同结构且相互间隔的两导引部IO位于第一 象限I ,并且两导引部10的排列方式在实质上是平行于坐标轴Y/-Y,也就是, 两导引部IO与坐标轴¥/-¥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导引部IO的斜面100sl与平 面XY之间具有一夹角ei,导引部IO的止推面100s2与平面XY之间具有另一 夹角62。在本实施例中,夹角61为一钝角(大于90度),夹角62为一直角(90 度)。
请同时参阅图2A、2C。图2C是表示根据图2A的区域r2中的位于坐标(x12, yl2)的第二结合部12的放大图。第二结合部12位于第三象限m,并且第二结 合部12的一凹槽120r是由相互垂直的一内顶面1200与两内侧壁面1201/1202 所构成,其中,内顶面1200平行于平面XY,两内侧壁面1201/1202在实质上 是相互垂直且分别平行于坐标轴乂/-乂、 Y/-Y。
请同时参阅图2A、2D。图2D是表示根据图2A的区域r3中的位于坐标(x13, yl3)的第三结合部13与位于坐标(xl4,yl4)的第四结合部14的放大图。第三结 合部13位于第四象限IV,并且第三结合部13的一凹槽130r是由相互垂直的一 内顶面1300与一内侧壁面1301所构成,其中,内顶面1300平行于平面XY。 第四结合部14位于第四象限IV,并且第四结合部14的斜面140s与平面XY之 间具有一夹角a,此第四结合部14的斜面140s与图2B中的导引部10的斜面 100sl具有相同的倾斜方向。
如图2A所示,中间组件2为具有一顶面2001、 一底面2002、 一前端部 2011、 一后端部2012、两侧端部2013/2014、 一第一卡合部21、 一第二卡合部 22、 一第三卡合部23与一第四卡合部24。第一卡合部21与第四卡合部24为 贯穿顶面2001与底面2002的孔结构(例如穿孔),第二卡合部22为形成于前 端部2011与侧端部2014的一角结构,第三卡合部23为形成于前端部2011与 侧端部2013的一矩状体。中间组件2的第一卡合部21、第二卡合部22、第三 卡合部23分别结合于基底1的第一结合部11、第二结合部12与第三结合部 13。在本实施例中,中间组件2为一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镜头4
设置在中间组件2的顶面2001。
请同时参阅图3A、图2A-2D。当中间组件2的第一卡合部21沿着坐标轴 Z的方向而枢接结合于第一结合部11时,可转动的中间组件2可相对于基底1 而自一第一位置il移动至一第二位置i2(如图3C所示),并且由于中间组件2 的第一卡合部21与第一结合部11之间并未限制坐标轴Z的方向上的移动,中 间组件2相对于基底1而具有二自由度(也就是, 一回转(绕着坐标轴Z)与一 平移(沿着坐标轴Z的轴向)。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位置il与第二位置i2之间的 夹角是约为卯度。
请同时参阅图3B、图2A-2D。当中间组件2自第一位置il移动朝向于第 二位置i2,中间组件2的前端部2011会先接触于两导引部10,并且在两导引 部IO的斜面100sl的导引作用下使得中间组件2向上提升且中间组件2的底面 2002同时于两导引部10、第四结合部14的斜面140s之上滑移。
请同时参阅图3C、图2A-2D。当中间组件2的底面2002完全通过两导引 部10的斜面100sl时,此时中间组件2会经由导引部10的止推面100s2的导 引而使得其后端部2012滑移接触于导引部10的止推面100s2之上,同时中间 组件2的第四卡合部24定位于第四结合部14、中间组件2的侧端部2014抵触 于第二结合部12的内侧壁面1201;中间组件2的前端部2011同时抵触于第二 结合部12的内侧壁面1202、第五结合部15的止推面150s、第三结合部13的 内侧壁面1301;第二结合部12的内顶面1200邻接于中间组件2的顶面2001; 以及第三结合部13的内顶面1300邻接于第三卡合部23的外表面,如此可使 得中间组件2定位于第二位置i2且具有零自由度(也就是,无法回转或平移)。 因此,经由定位于第二位置i2的中间组件2可将镜头4设置在既定位置pl, 位于既定位置pl的镜头4不会产生任何的滑动。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K的作用下,镜头4在组装过程中不会与 基底1的其它结构及设置在基底1之上的电子零件(未图标)之间产生干涉。
虽然本实用新型己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 一种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包括导引部、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以及第二本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而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结合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结合部时,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而具有至少二自由度;当所述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所述第二位置且经由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导引部的导引而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分别定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而具有零自由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 卡合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之间是以枢接方式进行结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导引部包括一斜面,当所述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所述第二位置,所 述第二本体接触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导引部的所述斜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导引 部包括一止推面,当所述第二本体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本体接触于 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导引部的所述止推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一 结合部具有一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一孔状结构。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二 结合部具有一凹槽L型结构,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一角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三 结合部具有一似L型结构,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三卡合部具有一角结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为一电路板。
9.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包括导引部、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 中间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基底而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中间组 件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其中,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 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分别结合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 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以及镜头,经由所述中间组件以相对于所述基底而设置于一既定位置; 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结合于所述基底 的所述第一结合部时,所述中间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底而具有至少二自由度;当 所述中间组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所述第二位置且经由所述基底的所 述导引部的导引而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与 所述第三卡合部分别定位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所 述中间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底而具有零自由度,并且所述镜头经由所述中间组件 设置于所述既定位置。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一 卡合部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之间是以枢接方式进行结合。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导引部包 括一斜面,当所述中间组件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 间组件接触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导引部的所述斜面。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所述导引部 包括一止推面,当所述中间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间组件接触于所 述基底的所述导引部的所述止推面。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结合 部具有一柱状结构,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一孔状结构。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结合 部具有一凹槽L型结构,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一角结构。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结 合部具有一凹槽L型结构,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一角结构。
16.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三结合 部具有一似L型结构,所述中间组件的所述第三卡合部具有一角结构。
17.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组件为一电路板。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组件为一电路板。
19.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一显示器。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一显示器。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定位结构,包括基底、中间组件与镜头。基底包括导引部、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中间组件可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中间组件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分别结合于基底的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镜头经由中间组件而设置于一既定位置。当位于第一位置的中间组件的第一卡合部结合于第一结合部时,中间组件相对于基底而具有至少二自由度。当中间组件自第一位置移动朝向于第二位置且经由导引部的导引而定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三卡合部分别定位于基底的第二、三结合部,中间组件相对于基底而具有零自由度,并且镜头经由中间组件设置于既定位置。
文档编号H05K7/00GK201203693SQ20082011392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庄柏峰, 李建国, 蔡承丰 申请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