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进步,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发热 功率却越来越大,导致芯片散热的热通量急剧增大。
根据热力学原理,液体的导热效率大于空气的导热效率。基于这种理论,
水冷等管道散热技术逐步应用于CPU和GPU等大功率器件,但所有这些散热 技术都存在着种种局限性。
发明内容
散热装置的实施方式,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腔室,紧靠所述 第一部分内表面设置的第一刮刷,其中,所述第一刮刷扫动所述第一部分的 内表面。
散热方法的实施方式包括步骤在腔室的第 一部分内表面形成冷却剂液 膜;加热冷却剂液膜;由冷却剂液膜形成冷却剂蒸汽;在腔室第二部分的内 表面冷凝冷却剂蒸汽。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态冷却剂均匀涂布于蒸发部的内表面形成液膜, 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提高。另外,液态冷却剂在蒸发部的内表面均匀涂 布,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均匀性提高
发明内容
部分的描述仅仅是举例说明,不应该用于解释或限制权利要求 的范围。
4图1为散热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两种刮刷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散热装置另一个实施例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散热装置又一个实施例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散热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散热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以发热体是半导体芯片为例,结合附图对散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以 及散热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装置正视剖视图。如图1所示,散热装置100 包括腔室101。腔室101为中空的封闭或基本封闭体,至少能隔绝气体在腔室 101和环境之间的传质。腔室101的外观形状常见为圓柱形,也可以为正方体、 长方体等多面立方体型。相应地,腔室101的中空部分也可以为圓柱形或正 方体、长方体等多面立方体。腔室101 —般由导热较好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造。
腔室101内盛装有冷却剂。冷却剂的装填量可以根据散热装置100的工
作温度和散热功率以及冷却剂本身的物性来决定。作为冷却剂的物质可以是 水、氨以及曱醇等。
腔室101适于与发热单元120,例如电^各或半导体芯片,接触的一个或多 个侧壁为蒸发部102。腔室101适于与辅助散热装置(图未示)接触的一个或 多个侧壁为冷凝部103。发热单元120发出的热量通过蒸发部102传递给腔室 101内的冷却剂,冷却剂在蒸发部102的内表面蒸发,吸收从蒸发部102传递来的热量。吸热后的冷却剂形成冷却剂蒸汽。冷却剂蒸汽通过扩散到达冷凝
部103的内表面,在冷凝部103的内表面放热冷凝,形成液态的冷却剂。从
而完成将热量从蒸发部到冷凝部的转移。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冷凝部
103的外表面安装风冷、水冷或翅片等辅助散热装置(图未示),以加快热量 /人冷凝部向外界传递。
腔室101的内部还包括对应于蒸发部102设置的蒸发部刮刷104。蒸发部 刮刷104能够扫过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在这种扫动的作用下,蒸发部刮刷 104上的液态冷却剂被均匀地涂布到蒸发部102的内表面,使蒸发部刮刷104 扫过的蒸发部102内表面形成冷却剂液膜111。因此,乂人发热单元120传递至 蒸发部102的热量被均匀地吸走,使得散热装置100的散热均匀性提高。
所述的蒸发部刮刷104的外形可以是长条形,也可以是图2a所示的单扇 面型,或者图2b所示的对称扇面等形状。蒸发部刮刷104与蒸发部102相对 的表面与蒸发部102的内表面接触或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蒸发部刮刷104 的扫动过程中,蒸发部刮刷104的上述表面仍然与蒸发部102接触或保持一 定的距离。
在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均匀地形成较薄的冷却剂液膜111的原因在于, 发明人发现冷却剂从蒸发部102内表面吸热蒸发的热通量为
其中,A为冷却剂的导热系数。AT为蒸发部102超出环境温度值。如图 3所示,5。为冷却剂液膜111的初始厚度。5 ,为冷却剂液膜111的停止蒸发 厚度,即冷却剂液膜111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在该过热温度下不再继续蒸发的 厚度。5 '的厚度大致在10—9m的数量级上,但是为提高式(1 )的可靠性,5 ' 的厚度可以设定在10々m的数量级上。发明人从式(1)推出,<50+ 5 ,代表液 膜的传热阻力,在冷却剂液膜111的停止蒸发厚度5'—定的情况下,冷却剂液膜111的初始厚度5()越小,冷却剂从蒸发部102内表面吸热蒸发的热通量 越大,即散热装置100的散热能力越大。当冷却剂液膜lll的初始厚度30为 10pm,且AT为10。C时,热通量《"可以达到200W/cm2;当冷却剂液膜111 的初始厚度5。达到lpm,且AT为1(TC时,热通量《"可以达到800W/cm2。 因此,通过蒸发部刮刷104将液态冷却剂均匀地涂布到蒸发部102的内表面, 形成冷却剂液膜111,可以提高散热装置100的散热能力。
发明人还发现,为避免液膜111在蒸发一段时间到达停止蒸发厚度5 ,后, 无法从蒸发部102再带走热量,需要周期性地让蒸发部刮刷104扫过蒸发部 102的内表面,使蒸发部102的内表面保持有可蒸发的冷却剂液膜111。该周 期由下式决定
f, (W2)-/g
2义Ar (2)
其中,/'为周期,5。为冷却剂液膜111的初始厚度,5'为冷却剂液膜111
的停止蒸发厚度,P为冷却剂的密度,/Z/g为冷却剂的蒸发潜热,A为冷却剂
的导热系数,AT为蒸发部超出环境温度值。
为实现蒸发部刮刷104周期性地扫过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在一个实施 例中,釆用参考图1和图4所示的结构。腔室101内还设置有与蒸发部102 的内表面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旋转轴106,蒸发部刮刷104固定在旋转轴106靠 近蒸发部102的一端。旋转轴106带动蒸发部刮刷104以给定速度旋转,从 而使蒸发部刮刷104周期性地扫过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腔 室101可以相应地/没计成以:旋转轴106为轴线的圆片主形。当然,如果蒸发部 102的内表面不为平面而是半球面、圆锥面或圆台面等旋转体表面时,蒸发部 刮刷104可以相应地设计成弧形、A型或厂型,且旋转轴106与上述旋转体 的轴共线。旋转轴106可以由外力驱动,例如将旋转轴106靠近冷凝部103 的一端延伸至腔室101之外,并用电机(图未示)等驱动设备带动旋转轴106旋转。
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轴106设置在蒸发部刮刷104的中心。;旋转 轴106转动一周后,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同一位置会被蒸发部刮刷104扫过2 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轴106可以设置在蒸发部刮刷104的一侧。
旋转轴106的转动速度由下式确定
4tt/IA71 /0 、
= ~^-^- (j )
其中,N为旋转轴106转动一周后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同一位置被蒸发 部刮刷104所扫过的次数,其余各字母的含义与式(1)和式(2)中相应字 母的含义一致。
发明人发现,冷却剂从蒸发部102内表面吸热蒸发的热通量《"与旋转轴 106的转动速度w之间的关系为
上式中字母的含义与式(1)、式(2)和式(3)中相应字母的含义一致。 从式(4)可知,冷却剂乂人蒸发部102内表面吸热蒸发的热通量g"与旋转轴 106的转动速度co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转速来控制散热装置的散热能 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蒸发部刮刷104只有一个,但是不限于此。在如图5 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蒸发部刮刷104可以为一个以上,并且多个蒸发部 刮刷104可以旋转轴106为中心呈等角度排列。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106 转动一周后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同一位置被蒸发部刮刷104所扫过的次数与 蒸发部刮刷104的数量成正比。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旋转轴106设置在蒸发部刮刷104的中心和边缘之 间,即蒸发部刮刷104的一端距离旋转轴106的距离小于另一端距离旋转轴
8106的距离。这样的结构使得当旋转轴106转动一周后,以旋转轴106为中心 旋转轴106至蒸发部刮刷104最近端的长度为半径的圓形区域会被蒸发部刮 刷104扫过2次,而剩余区域只被蒸发部刮刷104扫过1次。当发热单元120 的中心发热量较高,而边缘发热量较低时,可以采用上述结构强化对发热单 元120中心的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实现蒸发部刮刷104周期性地扫过蒸发部102的内 表面,采用旋转轴106带动蒸发部刮刷104选择的方式来实现。但并不限于 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利用直线电机或平面电机或直线铰链等动力装置 带动蒸发部刮刷104沿直线做往复运动,也可以实现蒸发部刮刷104周期性 地扫过蒸发部102的内表面。在另 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蒸发部刮刷104 成平行排列,,人而提高蒸发部刮刷104的扫动频率。
如图6,腔室101内还可以包括冷凝部刮刷105。冷凝部刮刷105周期性 地扫过冷^l部103的内表面。在这种扫动的作用下,冷凝部刮刷105不断收 集冷凝部103内表面上冷凝下来的冷却剂液滴112。防止冷却剂液滴112在积 累足够重量后随意滴落到蒸发部102的内表面上,造成散热装置100的散热 性能波动。
所述的冷凝部刮刷105的外形可以是长条形,也可以是图2a所示的单扇 面型,或者图2b所示的对称扇面等形状。冷凝部刮刷105与冷凝部103相对 的表面与冷凝部103的内表面接触或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冷凝部刮刷105 的扫动过程中,冷凝部刮刷105的上述表面仍然与蒸发部102接触或保持一 定的距离。
实现冷凝部刮刷105周期性地扫过冷凝部103内表面的方法可以与蒸发 部刮刷104相适应。当蒸发部刮刷104采用如图4所示的旋转方式运动时, 也可以将冷凝部刮刷105安装至旋转轴106上。用旋转轴106带动蒸发部刮刷104和冷凝部刮刷105—起旋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凝部刮刷105也 可以采用单个,或多个冷凝部刮刷105以旋转轴106为中心等角度排列的方 式。
当蒸发部刮刷104的运动方式为直线往复运动时,可以利用连杆等连接 装置将冷凝部刮刷105与带动蒸发部刮刷104运动的动力装置连接,也可以 实现冷凝部刮刷105周期性地扫过冷凝部103内表面。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两个以上的冷凝部刮刷105成平行排列,从而^是高冷凝部刮刷105的扫动频 率。
冷凝部刮刷105与蒸发部刮刷104均可以用多孔材料制造,以提高这两 种刮刷的储液能力,进而提高冷凝部刮刷105收集冷却剂液滴112的能力, 以及蒸发部刮刷104涂布冷却剂液膜111的能力。
参考图6,腔室101内还包括由多孔材料制造的导液桥107。导液桥107 连接冷凝部刮刷105和蒸发部刮刷104。由于导液桥107采用多孔材料制造, 使得导液桥107内部形成大量毛细管通道,冷凝部刮刷105收集到的液态冷 却剂可以经过导液桥107内的毛细管通道到达蒸发部刮刷104,形成从冷凝部 刮刷105到蒸发部刮刷104的冷却剂毛细管通路,从而实现冷却剂的循环利 用,进而使得散热装置100可以持续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单元120与蒸发部102外表面的接触区在蒸发部 102内表面的投影与蒸发部刮刷104扫过的蒸发部102内表面区域相同,或者 在区域内。从而避免发热单元120的局部温度过高。
在上述散热装置中,冷却剂液膜111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而吸附在蒸发 部102的内表面;冷却剂蒸汽通过热膨胀和扩散作用到达冷凝部103内表面 冷凝;液态冷却剂利用毛细管作用自冷凝部刮刷105经导液桥107到达蒸发 部刮刷104,上述过程形成冷却剂的循环。因此,在散热装置100的工作过程中,没有重力参与其中。所以整个散热装置100和散热方法可以应用在无重
力环境下,并且在导液桥107内的毛细管通道足够小的情况下,散热装置100 也可以在顺置、侧置或倒置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 来说是意想不到的。
散热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
5201, 扫动第 一刮刷在腔室第 一部分的内表面形成冷却剂液膜;
5202, 加热冷却剂液膜;
5203, 由冷却剂液膜形成冷却剂蒸汽;
5204, 在腔室第二部分的内表面冷凝冷却剂蒸汽;
5205, 扫动第二刮刷,收集第二部分内表面的液体冷却剂; S206 ,引导液态冷却剂从第二刮刷至第 一刮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成冷却剂液膜是通过蒸发部刮刷扫过所述蒸发 部内表面所实现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部刮刷扫过所述蒸发部内表面的动作具有 周期性。所述的周期由式(2)确定。
所述蒸发部刮刷扫过蒸发部内表面的动作具有周期性,在一个实施例中 是旋转轴带动蒸发部刮刷以给定速度旋转而实现的。
另外,散热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采用冷凝部刮刷扫过冷凝部内表面, 收集冷凝部内表面的液体冷却剂。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凝部刮刷扫过冷凝部 内表面,是通过旋转轴带动蒸发部刮刷和冷凝部刮刷以给定速度旋转来实现 的。另外,旋转轴的转动角速度可以由式(3)决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液态冷却剂从由多孔材料制造的导液桥内的毛细管 通路到达蒸发部刮刷,形成冷却剂的循环。
ii在散热方法中,冷却剂液膜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而吸附在蒸发部的内表 面;冷却剂蒸汽通过热膨胀和扩散作用到达冷凝部内表面冷凝;液态冷却剂 利用毛细管作用自冷凝部刮刷经导液桥到达蒸发部刮刷,上述过程形成冷却 剂的循环。因此,在散热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没有重力参与其中。所以整个 散热装置和散热方法可以应用在无重力环境下,并且在导液桥内的毛细管通 道足够小的情况下,散热装置也可以在顺置、侧置或倒置的情况下使用,这 样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意想不到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腔室,紧靠所述第一部分内表面设置的第一刮刷,其中,所述第一刮刷扫动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设置于腔室内的旋转轴,所述第一刮刷固定在所述旋转轴靠近第一部分的一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紧靠所述第二部分内表 面设置的第二刮刷,所述第二刮刷扫动第二部分的内表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刮刷和第 二刮刷的通3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设置于腔室内的旋转轴, 所述第一刮刷固定在所述旋转轴靠近第一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刮刷固定在 所述旋转轴靠近第二部分的另一端。
6. —种散热方法,包括在腔室的第 一部分内表面形成冷却剂液膜;加热冷却剂液月莫;由冷却剂液膜形成冷却剂蒸汽;在腔室第二部分的内表面冷凝冷却剂蒸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还包括扫动第一刮刷形成所述 冷却剂液膜。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刮刷周期性地扫动。
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所述的周期由下式确定<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formula>其中,/,为周期,5Q为所述液膜的初始厚度,S'为所述液膜的停止蒸发 厚度,p为所述冷却剂的密度,为所述冷却剂的蒸发潜热,A为所述冷却剂的导热系数,AT为所述蒸发部超出环境温度值。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第一刮刷由以给定速度转动 的旋转轴所驱动。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还包括扫动第二刮刷,收 集所述第二部内表面冷凝的冷却剂。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还包括引导液体冷却剂 从第二刮刷至第一刮刷。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第一刮刷和第二刮刷由以 给定速度转动的旋转轴所驱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方法,其中,所述旋转轴的转动角速度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其中,5。为所述液膜的初始厚度,5 '为所述液膜的停止蒸发厚度,p为 所述冷却剂的密度,为所述冷却剂的蒸发潜热,A为所述冷却剂的导热系 数,AT为所述蒸发部超出环境温度值,N为所述旋转轴转动一周后蒸发部的 内表面同一位置被蒸发部刮刷所扫过的次数。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具有蒸发部和冷凝部的腔室,所述腔室装载有冷却剂,所述腔室内还包括对应蒸发部设置的蒸发部刮刷,所述蒸发部刮刷能够相对蒸发部内表面扫动,在蒸发部内表面形成冷却剂液膜。由于将液态冷却剂均匀涂布于蒸发部的内表面形成液膜,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能力提高,也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均匀性提高。另外,还提供散热方法。
文档编号H05K7/20GK101646327SQ20081004137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昊 王 申请人:昊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