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03123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控制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设备,该设备具有用于控制向缸中供给流体和从 缸中排出流体的转换阀,在该液压控制设备中转换阀在供给位置、排出位置和 中间位置之间切换,在供给位置处,转换阀向缸中提供来自于泵的流体,在排 出位置处,转换阀把缸中的流体排放到油箱中,在中间位置处,转换阀既不向 缸供给流体也不从缸中排出流体。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控制向缸中供给流体和从缸中排出流体的转换阀的液压控制设 备,例如,用在叉式升降车上的液压控制设备是已知的。这种设备尤其用于驱 动用来提升和降低叉子的提升缸。转换阀在供给位置、排出位置和中间位置之 间切换。日本公开专利No.2006-132680公开了一禾中具有位于与缸3a的通道(缸 侧通道)和与转换阀连通的通道(转换阀侧通道)之间的调节阀的液压控制设 备。该调节阀具有阀体和流体腔室。阀体的背压室受引导压力的作用,致使阀 体与阀座丰数虫从而关闭主通道。进而,由于主通道开着,起流率调节^^作用的 调节阀,可以利用阀体边缘和流体腔室之间的空间对流动的限制作用来控制流 体的流率。具有单向阀和流率调节器的功能,调节阀可以减小液压控制设备的 尺寸。但是,在如上公开的液压控制设备中,在排出流体后,当调节阀被M回 到切断位置并利用调节阀的限流器调节流率时,排出流率在暂时达到最大后就 由限流状态转换为切断状态。这可能会使缸临时运行不稳定。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单向阀功能和流率调节器功能 的,并且能稳定地执行切断操作而不需增大尺寸的液压控制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单作用缸的液 压控制设备。该液压控制设备包括转换阀、缸侧通道、转换阀侧通道、阀体容
纳室、通_断阀、流率控制阀、分隔件、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转换阀控 制流体相对于缸的供给和排出。转换阀在向缸供给流体的供给位置、排出缸中 流体的排出位置以及防止相对于缸供给流体和排出流体的中间位置之间切换。 缸侧通道与缸相连接。转换阀侧通道与转换阀相连接。阀体容纳室在缸侧通道 和转换阀侧通道之间成直线延伸。容纳室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与第一端相 对应的部分中,容纳室具有一通向缸侧通道的缸侧开口。在与第二端相对应的 部分中,容纳室具有一通向转换阀侧通道的转换阀侧开口。通一断阀可移动地 设置在阀体容纳室的第一端附近。通一断阀在第一端附近限定了第一背压室。 通一断阀可以切断从缸侧通道穿过阀体容纳室延伸到转换阀侧通道的连通通 道。流率控制阀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容纳室的第二端附近。流率控制阀在第二端附近限定了第二背压室。随着流率控制阀的移动,流率控制阀可以切断ia通道。分隔件固定在阀体容纳室中。分隔件使通一断阀和流率控制阀彼此部分 地分隔开。分隔件限定了第三背压室,这是一个用于流率控制阔的背压室。第 一控制器控制通一断阀的操作。当转换阀位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位置时,第一 控制ll使缸侧通道的流体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从而迫使通一断阀处于切断 3iMM道的位置。当转换阀处于排出位置时,第一控制器使比缸侧通道的流体 压力低的第一引导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第二控制器控制流率控制阀的操 作。当转换阀处于排出位置时,第二控制器使比缸侧通道的流体压力低的第二 弓瞎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ffiW本发明的原理的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参考附图和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 的及其优点,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解释图1所示液压控制设备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3是解释图1所示液压控制设备的操作的剖视亂 图4是解释图1所示液压控制设备的操作的剖视亂图5是流率控制阀的端部的放大图,其中该端部面向图1所示液压控制设 备的第三背压室;图6是流率控制阀的端部的放大图,其中该端部面向图1所示液压控制设 图7是沿图5的线7—7截取的剖视亂 图8是沿图6的线8—8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图5所示阻尼机构的变型例的咅鹏图;图10是图5所示阻尼机构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11是图3所示^ffi控制设备的阀^纳室的放大图;以及图12是图4所示Mil控制设备的阀体容纳室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设备1具有控制向单作用缸5供给流体和从单作用缸5排出流体的转换阀11 。转换阀11在供给位置、排出位置以及中间位置之间切换,在供给位置处,转换阀11向单作用缸5供给来自于泵6的流体,在排出位置处,转换阀11把单 作用缸5中的流体排向油箱7,在中间位置处,转换阀ll既不向单作用缸5供 给流体也不从单作用缸5中排出流体。在下文中,举例说明用于提升缸(单作 用缸)5的^il控制设备1 ,其中提升缸用来提升和降低奴升降车的叉子。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TO控制设备1的剖视图。液压控制设备1构成提 升缸控制回路的一部分,该控制回路是具有用来提升和降低叉式升降车的叉子 的提升缸5的液压回路。叉式升降车具有液压回路(未示出),例如摆缸控制 回路和用于动力转向系统的液压回路以及液压泵6。来自液压泵6的液压油(流 体)提供给包括提升缸控制回路在内的M回路。提供给回路的液压油返回到 安装在叉式升降车上的油箱7中。返回的液压油被液压泵6再次加压荆专送给回路。如图1所示,液压控制设备1包括阀壳体10、转换阀11、通一断阀12、 阀控制器80、流率控制阀14、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阀壳体10具有不同的端 口和通道,并容纳转换阀ll、通一断阀12、阀控制器80、流率控制阀14以及 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形成在阀壳体10中的缸端口31与提升缸相连,提升缸是单作用缸,该端 口用作向提升缸5供给ffi油和从中排出液压油的供给/排出端口。阀壳体10 具有与液压泵6皿并接收液压泵6提供的液压油的供给通道36、第一油箱通 道37以及第二油箱通道38。油箱通道37、 38分别与油箱7舰。进一步,阀 壳体10具有连接缸5的通道(油箱侧M 32)、连接转换阀11的通道(转换阀侧通道33)以及第一连接通道34。缸侧通道32与缸端口 31连续地形成从 而与提升缸5 。转换阀侧M33与转换阀11 ■。阀体容纳室35被限定在缸侧通道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之间。阀#^纳 室35具有通向缸侧通道32的缸连通开口 35a和通向转换阀侧通道33的转换 阀侧开口 35b。阀#^纳室35是用^^接缸侧通道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的线 性延伸孔。第一连接ffiit 34被限定为允许缸侧通道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 。第 一连接通道34被限定为与液压油通路分离,其中液压油il^各包括位于缸连通 开口 35a和转换阀侧开口 35b之间的连Mil道X,第一连接通道34用作连接 缸侧M3t 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的通路。在第一连接通道34和转换阀侧通道33 之间设置有单向阀39。单向阀39允许M油从连接通道34流向转换阀侧通道 33,而不允许液压油从转换阀侧通道33流向连接通道34。圆柱形套筒51 (限定件)沿着阀体容纳室35的内壁插入至胸体容纳室35 中。套筒51沿缸轴向的一端(如图中所示的横向)接触tt转换阀侧开口35b 的内壁表面(孔的底部形成阀体容纳室35),套筒的另一端被具有电磁转换阀 82的缸体(将在下文详述)支撑。密封环52、 53设置在阀体容纳室35的内壁 和套筒51的外周面之间的预定位置处。密封环52、 53在阀体容纳室35的内 壁和套筒外周壁面之间紧密密封。套筒51的内部被分隔壁部分(分隔壁)51c分隔成用作用于容纳通一断 阀12的第一流体室的通一断阀流体室A,和用作用于容纳流率控制阀14的第 二流体室的一流率控制阀流体室B。通一断阀12和流率控制阀14可以在通一 断阔流体室A和流率控制阀流体室B中沿套筒51内壁的轴向移动。套筒51具有连接流体室A与缸侧通道32的缸侧通孔51d和i^接流体室 B与转换阀侧ilit 33的转换阀侧通 L 51e。套筒51具有第一通 L 51f和第二 通孔51g。第一通孔51f在比缸侧通孔51d更,分隔壁部分51c的位置M 向流体室A。第二通孔51g在比转换阀侧通孔51e更M:分隔壁部分51c的位 置奶通向流体室B。在阀体容纳室35的内壁上形成有槽。该槽沿套筒51的轴线从面对第一通 孔51f的位置延伸到面对第二通 L51g的位置。因此,在套筒51的外壁和阀体 容纳室35的内壁之间确定了一间隙(套筒外周通道)。也就是说,用于相互连通流体室A和流体室B的第二连接逾道XI形成在阀#^纳室35的内壁中。 如此,从缸侧通道32延伸到转换阀侧通道33的iaiiit X形成为包括缸侧通 道32、缸侧通孔51d、流体室A、第二连接通道X1、流率控制阀流体室B、 转换阀侧通孔51e以及转换阀侧通道33的通道。通一断阀12的糊犬为柱状,其一端具有孔12d。孔12d容纳弹簧71,这 将在下面讨论。孔12d限定了作为背压室的空间。在阀体容纳室35靠近, 通开口 35a的一端附近可以沿着套筒51的内壁在套筒51的轴向上移动通一断 阀12。通一断阀12被这样设置从而傲骨动面布置得比缸侧通孔51d更M电磁 转换阀82。通一断阀12限定了流体室A。在通一断阔12中,第一背压室Al 布置得比缸侧通孔51d更M电磁转换阀82。弹簧71设置在第一背压室A1中。弹簧71向着分隔壁部分51c方向对通 一断阀12施力。向着分隔壁部分51c方向通一断阀12能被移到这样一个位置, 在该位置奶l一断阀12的端部12c与形成于套筒51内壁上的台阶式阀座51h 接触。当通一断阀12的该端部12c与阀座51h接触时,允许液压油i!31阀体 容纳室35从缸侧通道32流向转换阀侧通道33的iaffi道X被关闭。第一背压室Al和缸侧通道32可M31形j^E通一断阀12上的压力引导管 路12a彼此连通。压力引导管路12a允许第一背压室Al受到缸侧通道32中流 体的压力。第一背压室A1中的油压(TO)由阀控制器80控制,这将在下面 论述。弹簧71的弹力和作用在第一背压室Al上的液压力使得通一断阀12的端 部12b面向第一背压室Al 。作用在通一断阀12的端部12c上的液压力使得端 部12c面向分隔壁部分51c。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通一断阀12根据这些作用力 动作。因此,如果弹簧71的弹力和第一背压室A1的ffi力之和大于作用在通 一断阀12的端部12c上的作用力,通一断阀12就保持与阀座51h接触。反之, 如果作用在通一断阀12的端部12c上的作用力大于弹簧71的弹力和第一背压 室A1的液压力之和,通一断阀12就移向打开状态。流率控制阀14被布置为其纵向与套筒51的轴向一致。大直径部分14b、 14c分别形成在流率控制阀14的纵向端。直径比那些端部的小的小直径部分14d
形^流率控制阀14的纵向中心部分。在流率控制阀14端部的大直径部分14b和大直径部分14c每一个中形成有中空部分。大直径部分14b的中空部分容纳 弹簧73并且用作背压室。大直径部分14c的中空部分容纳弹簧72并且用作背 压室。流率控制阀14育嫩在,阀体容纳室35中的转换阀侧开口 35b的一端附 近移动。具体来说,随着大直径部分14b、 14c的外周面在流体室B中的套筒 51的内表面上滑动,流率控制阀14能够沿着套筒51的柱状轴移动。也就是说, 大直径部分14b、 14c在套筒51内壁上滑动时,在套筒51和流率控制阀之间 在中心部分的小直径部分14d处限定了间隙B0。阀体容纳室35中靠近转换阀侧开口 35b的一端附近限定了第二背压室 Bl。弹簧72布置在第二背压室B1中。弹簧72向着分隔壁部分51c方向对流 率控制阀14施力。流率控制阀14具有沿纵向延伸并通向间隙BO的压力引导管路14a。第二 背压室Bl和靠近小直径部分14d布置的间隙B0可通过压力引导管路14a彼此 。第二背压室B1 S31间隙B0接受转换阀侧M33中流体的压力。第二 背压室B1中的油压(液压)由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控制,这将在下面论述。流率控制阀14和分隔壁部分51c之间限定了流率控制阀14的第三背压室 B2。弹簧73布置在第三背压室B2中。弹簧73向着背离流体室A的方向对流 率控制阀14施力。弹簧73 j腿为具有小于弹簧72的弹性模数。第三背压室 B2和誕小直径部分布置的间隙BO可iffil压力引导管路14a彼此 。第三 背压室B2 i!31间隙BO接受转换阀侧ilit 33中流体的压力。当流率控制阀14的M分隔壁部分51c的端部接触分隔壁部分51c时, 第二通孔51g对着流率控制阀14的小直径部分14d。这样,大直径部分14b不 会阻碍液压油通过第二通孔51 g流入流体室B中。当流率控制阀14的端部从接触分隔壁部分51c的状态被移动成远离流体 室A时,大直径部分14b被移动以关闭第二通孔51g的开口。因此,S31第二 通孔51g流入流体室B中的液压油的流率减小。也就是说,根据流率控制阀14 的移动量,来改变允许液压油穿过阀條纳室35从缸侧通道32流向转换阀侧 通道33的^ilitX的敞开度(图ll和12中由a表示)。在通一断阀12打开MiI道X的状态下,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流率控制阀14髓增大3fflil道X的开度的方向,也就是,向着分隔壁部分51C的方向,接收作用在流率控制阀14的端部的弹簧72的弹力和由第二背压室B1中 作用在流率控制阀14的端部的液压产生的作用力。流率控制阀14还沿减小连 M道X的开度的方向,也就是,远离分隔壁部分51c的方向,接收作用在流 率控制阀14的端部的弹簧73的弹力和由第三背压室B2中作用在流率控制阀 14的端部的液压产生的作用力。流率控制阀14维持在这些作用力相互平衡的位置。在通一断阀12打开连 M道X的状态下,如果增大通过第二通孔51g作用在间隙B0上的纟舰,流 体压力就会通过压力引导管路24a被导向第三背压室B2。因此,促使流率控 制阀14远离通一断阀12移动的作用力会增大。因此,弹簧72接触,从而流 率控制阀14被移动直到第二背压室B1中作用在流率控制阀的端部的作用力与 战作用力平衡。结果,第二通孔51g和大直径部分14b之间的通道被缩小, 从而iiilit道X的开度被减小。这样,流率控制阀14根据转换阀侦i腿道33的 液压进行移动。图5和6是面向第三背压室B2的流率控制阀14的端部的方文大图。图7 是沿图5的线7—7截取的咅舰图,图8是沿图6的线8—8截取的剖视图。如图5和6所示,在流率控制阀14的面向第三背压室B2的端部设有阻 尼机构60。阻尼机构60具有形状为六方形柱状的滑动部分62和形j^&流率控 制阀14中的容纳孔14e。容纳孔14e是延续到压力引导管路14a的柱形孔,并 且容纳着滑动部分62,从而滑动部分62可沿着容纳孔14e的轴向滑动。滑动部分62具有从一端通向另一端的大直径孔62a,和与大直径 L 62a 连续的并且在另一端开放的小直径 L 62b。小直径孔62b的直径比大直径 L 62a 的直径小。小直径孔62b降低了M3i大直径孔62a的流体的流率。滑动部分62 布置为使小直径 L 62b开放的一端选择性地接触流率控制阀14的容纳孔14e 的底部。在如图5和7所示,小直径 L 62b的开口端接触容纳孔14e的底部的接触 状态时,滑动部分62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处小直径 L 62b与压力引 导管路14a相连。在该状态下,第三背压室B2仅通过小直径 L 62b与压力引 导管路14a魏。在如图6和8所示,小直径孔62b的开口端与容纳孔14e的底部分离的非
接触状态时,流体ilil滑动部分62的夕卜壁和容纳孔14e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 /Affi力引导管路14a流向第三背压室B2。在流体从压力引导管路14a流向第三背压室B2的情况下,滑动部分62 形成小直径 L 62b的端面被流体施压,从而滑动部分62被沿从容纳孔14e凸 出的方向移动。这样就打开了包括上述间隙的通道。也就是,阻尼机构60被 转换为图6和8中所示的非接触状态。这使得流率控制阀14可以快速地向远 离分隔壁部分51c的方向(沿图6和8中标注的移动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当流体从第三背压室B2流向压力弓l导管路14a时,滑动部分 62被面向大直径孔62a的侧面和大直径孔62a的底部的端部处的流体施压。 因此,如图5和7所示,滑动部分62被保持为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面 向小直径 L 62b的侧面的端部与容纳孔61的底部接触。这样就切断了通向间 隙的通道。因此,流体仅fflil小直径孔62b从第三背压室B2流向压力弓l导管 路14a。如此,阻尼机构60允许滑动部分62起单向阀的作用,从而切断流体MM 间隙从第三背压室B2流向压力弓l导管路14a。阻尼机构60具有允许流体/Ail 力引导管路14a流向第三背压室B2的通道,和用于连接第三背压室B2与压力 弓l导管路14a的小直径孔62b (限涼Lil道)。因此使流体从第三背压室B2流向压力引导管路14a的流动阻力大于流体 从压力引导管路14a流入第三背压室B2的流动阻力是可能的。因此,与当流 率控制阀14被向增大第三背压室B2的容积的方向(沿着图6和8中标注的偏 移方向)移动时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速度相比,当流率控制阀14被向减小第 三背压室B2的容积的方向(沿着图5和7中标注的偏移方向)移动时流率控 制阀14的移动速度更小。结果,因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而可能产生的液压脉 动会被削弱。同时,会降低流率控制阀14的端部接触分隔壁部分51c时引起 的撞击。阻尼机构60的结构并不限于图5至8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图9 和10所示的单向阀。这个单向阀具有球形体63。球形体63在弹簧73的作用 下接触压力弓l导管路14a的开口,从而切断压力引导管路14a。另外,在背离 压力引导管路14a的开口的某一位置处形成有限tiH道14f。限^M道14f把第 三背压室B2中的流体导^Jl力引导管路14a。在这种结构中,当流率控制阀14 如图9所示被向减小第三背压室B2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仅通过限流通道14f把流体从第三背压室B2引导向压力引导管路14a中。这样,会降低流率控制 阀14的移动速度。另外,当流率控制阀14如图10所示被向增大第三背压室 B2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球形体63被迫移动离开流率控制阀14。这使得流体 可以/Ail力引导管路14a流入第三背压室B2中。因此,流率控制阀14的该移 动速度比流率控制阀14向减小第三背压室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的移动速度更转换阀11用于控制向提升缸5供给液压油和从提升缸5中排出液压油。 转换阀11被配置为具有阀芯22、阀孔23和弹簧室24的滑阀。阀芯22容纳在 阀孔23中可沿轴向移动。弹簧室24保持阀芯22在中间位置。当操纵提升杆 (未示出)并使阔芯2沿轴向移动时,转换阀11 (明确地,阀芯22)在供给 健,中间位置以及排出位置之间切换。图1示出了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在该状态时,既不向提升 缸5中供给也不从其中排出液压油。当阀芯22从中间位置沿着图1中箭头Dl 所示的方向移动时,转换阀11被切换至鹏给位置。在该状态时,从液压泵6 向提升缸5供给液压油,这将在下面论述(见图2)。另一方面,当阀芯22从中间位置^^图1中箭头D2所示的方向移动时, 转换阀11被切换到排出位置。在该状态时,液压油从提升缸5排向油箱7 (见 图3)。阀芯22在其轴向的两个位置处具有直径相对小的第一台阶部分22a和 第二台阶部分22b。作为第一控制器的阀控制器80控制通一断阀12的操作,其具有第一引导 管路81和电磁转换阀82 (第一转换部分),如图1所示。第一引导管路81形成在阀壳体10中。当电磁转换阀82以如下方式切换 时,第一引导管路81有选择i&^接通一断阀12的第一背压室Al和转换阀侧 通道33。第一引导管路81的作用是作为辅助压力生成部分,其生成比缸侧通 道32中的液压力低的第一弓l导压九同时把该第一弓l导压力提供给第一背压 室A1。电磁转换阀82是一种用于使第一背压室A1和第一引导管路81彼此间连 通和切断的电磁转换阀。限制开关25连在阀壳体10上。电磁转换阀82被控 帝U器(未示出)激磁和去磁,控制器检测设置在阀壳体10中的限制开关25的
操作状态。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位置时,电磁转换阀82切断第一背压室A1和第一引导管路81彼此间的M (见图1和2)。另一方面,当 转换阀11处于排出位置时,电磁转换阀82使第一背压室A1和第一引导管路81 彼此间魏(见图3和4)。也就是,如图1所示,当转换阀11从中间位置切 换到排出位置时,滑阀22的移动(如图中箭头D2所示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引 导管路81打开。结果,第一背压室Al与转换阀侧通道33 。在第一背压室A1和第一引导管路81彼此不连通的状态下,缸侧通道32 的fflE力SMi1—断阀12和压力引导管路12a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另一方 面,在第一背压室A1和第一弓l导管路81彼此翻的状态下,比缸侧通道32 的液压力低的第一弓l导压力通过第一弓l导管路81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如 此,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位置时,起转换部分作用的电磁转换 阀82使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 。当转换阀11处于排出位 置时,电磁转换阀82 ^f蝶一弓l导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 。如上所述阀控制器80包括第一引导管路81和电磁转换阀82。当转换阀 11处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位置时,阀控制器80使缸侧通道32的、ffi力作用于 第一背压室Al ,从而切断缸侧通道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之间的3iilil道X。 也就是,通一断阀12被iM"着阀座51h。另一方面,当转换阀11处于排出位 置时,阀控制器80使通_断阀12与阀座51h分离,从而使比缸侧通道32的 ffi力低的第一弓l导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 。作为第二控制器的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控制流率控制阀14的操作,并且 如图1所示具有第二弓l导管路91 。第二弓1导管路91形成于阀壳体IO中。当阀芯22沿轴向移动时,第二引 导管路91使第二背压室Bl和油箱7彼lt傻通。第二引导管路91向第二背压 室B1提供比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低的第二引导压力。只有当位于第二弓1导管路91中的阀孔23的开口91a面对第二台阶部分22b 时,第二弓1导管路91与第二油箱通道38连通。当阀芯22被沿图中箭头D2所 示的方向移动时,设置在第二引导管路91的开口 91a处的限流器的开度会被 调节。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位置时,设置在第二引导管路91的开 口 91a处的限流器被关闭。这使得第二油箱通道38和第二引导管路91彼此断 开(见图1和2)。另一方面,当转换阀11处于排出位置时,第二引导管路91的开口 91a面对第二台阶部分22b,从而第二油箱M 38和第一引导管路81 彼ltbSl (图3和4)。也就是,如图1所示,当转换阀11从中间位置切换到 排出位置时,阀芯22的移动(图中箭头D2指示的移动)使得第二弓1导管路91 处于打开状态,从而第二背压室Bl和第二油箱通道38彼lth^il。在第二引导管路91和第二油箱通道38彼此断开的情况下,通过流率控制 阀14的压力引导管路14a导向间隙B0的液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Bl。另一 方面,在第二引导管路91和第二油箱通道38彼lt[^l的情况下,第二油箱通 道38的液压九或者比缸侧通道32的ffi力小的第二引导压力,作用于第二 背压室B1。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具有第二引导管路91,在阀芯22沿轴向移动时第 二引导管路91改变限流器的开度。这样,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 位置时,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B1。另一方面,当转换 阀11处于排出位置时,比缸侧ffi3132的液压力小的第二弓l导压力作用于第二 背压室B1。下面对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液压控制设备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转换阀11处于如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时,阀芯22处于这样一个位置, 在该位置处供给M 36和转换阀侧通道33彼此不iffl,同时第一油箱通道37 和转换阀侧通道33也彼此不连通。在这种状态下,既不向转换阀侧通道33供 给TO油也不从转换阀侧通道33排出^jl油。同时,由于电磁转换阀82使通 _断阀12的第一背压室A1与第一引导管路81彼此断开,所以缸侧通道32的 f舰力通过压力弓i导管路12a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 。由于缸侧通道32的液压 和弹簧71产生的第一作用力比从分隔壁部分51c到端部分12c的液压力产生 的第二作用力大,所以通一断阀12的端部分12c接触阔座51c。也就是,通_ 断阀12保持关闭状态。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时,^S在第二引导管路91的开口 91a处的限 流^l皮关闭。这样,流率控制阀14的第二背压室B1和第三背压室B2受到间 隙B0和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力的作用。在第二背压室B1中向流率控制阀 14施力的弹簧72的作用力比在第三背压室B2中向流率控制阀14施力的弹簧 73的作用力大。这样,流率控制阀14维持在其M;第三背压室B2的端部接 触分隔壁部分51c的状态下。如此,通一断阀12和单向阀39切断液压油沿从JI升缸5中排出的方向流动。这样能防止提升缸5卸载从而使叉子保持在预定的高度。由于从通道34 到转换阀侧通道33的通路也被单向阀39切断,所以防止了提升缸5卸载。将要描述转换阀11从中间位置切换为供给位置的切换过程。图2示出了 ffi控制设备1处于转换阀11位于供给位置时的状态。当转换阀11从中间位 置切换为供给位置时,阀芯22沿图1中箭头D1所示方向移动。这样,泵6泵 送给供给M36的^E油ffliliSiMilil36a和位于阀芯22的第一台阶部分22a 与阀孔23之间的通道被提供给转换阀侧通道33,如图2中箭头所示。这时, 第一油箱通道37和转换阀侧通道33彼此保持不M状态。然后,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力增大,该增大的fflE力产生的作用力作 用于单向阀39。当该作用力皿也作用于单向阀39上的由弹簧和缸侧通道32 的液压力产生的作用力时,单向阀39打开。从而,转换阀侧通道33和缸侧通 道32彼此间通过(连通)通道34 3iil,从而液压油被提供给缸侧通道32。然 后,液压油被提供给提升缸4以提升叉子。在这种状态下,电磁转换阀82处于使第一引导管路81和第一背压室Al 彼此不iiffl的状态。当接收到的从第一通孔51f流入的液压油产生的第二作用 力,比来自第一背压室A1的第一作用力大时,通一断阀12脱离阀座51h并打 开。这样,舰套筒51中的^ffl道X鹏油被从转换阀侧通道33提供给缸 侧M32。由于切断了第二引导管路91同时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力作用于 流率控制阀14的第二背压室Bl,所以流率控制阔14被朝着分隔壁部分51c 的方向(沿增大iSlffl道X的开度的方向)加载。流率控制阀14被维持与分 隔壁部分51c接触。从而,在3^ilMX的开度最大时执份夜压油的供给。当转换阀11从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切换到排出位置时,液压控制设备1 的操作如下所述。图3中示出了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时的^E控制设备1,在所 述的状态下当作用于缸的负荷大时转换阀11位于排出位置。图3中的液压控 制设备1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方爐有重型货物的叉子正在被陶氐。 图4中示出了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时的Mil控制设备1,在所述的状态下当作用 于缸的负荷小时转换阀11位于排出位置。图4中的液压控制设备1处于这样 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没有放置货物的叉子正在被降低。图11给出了图3所 示状态下包括阀体容纳室35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2给出了图4所示状态下包括阀#^纳室35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当转换阀11从中间位置切换到排出位置时,阀芯22沿图1中箭头D2所 示方向移动。从而,转换阀侧鹏33和第一油箱M 37彼此间通过阀芯22 的第一台阶部分22a和阀孔23之间限定的通道连通。当转换阀11被切换到排出位置时,电磁转换阀82被切换为使第一引导管 路81和第一背压室A1,。因此,第一背压室A1中的液压油會^多流向第一 引导管路81。然后,如图3中箭头所示,第一背压室A1中的液压油fflil第一 引导管路81排向转换阀侧通道33。这样斷氐了第一背压室A1中的压力。也 就是,比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低的辅助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1。因此,通 向位于分隔壁部分51c侧的端部分12c的液压油的第二作用力变得比由第一背 压室A1的液压和弹簧71 —起产生的第一作用力更大。这使得通一断阀12与 阀座51h分离,这样就打开了缸侧通道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之间的连ilffl道 X。当MM道X打开时,提升缸5中的、ffi油通过缸侧通道32和3ii!S道 X排向转换阀侧通道33,如图3中箭头所示。然后液压油从第一油箱通道37 排向油箱7。也就是,第:ZJ1孔51g的开度(图1中用a表示)通31流率控制 阀14的大直径部分14b进fiH周节,并且纟舰油通过第二通孔51g排向油箱7。 因此,叉子与该开度保持一致被降低。由于单向阀39切断了从通道34到转换 阀侧通道33的通路,所以液压油不会M31该通路排出。接下来,描述液压油排向油箱7时流率控制阀14的操作。当转换阀ll从 中间位置切换到排出位置时,阀芯22被沿轴向移动至嗨二台阶部分22b与第 二引导管路91的开口相对的位置处。随着阀芯22被沿轴向进一步移动,开口 91a处的限流器的开度逐渐增大。在如此移动阀芯22时,调节了开口91a处的 限流器的开度。从而,ffi油以与该开度相对应的流率排向第二油箱鹏38。 当阀芯22的移动量大到使第二引导管路91的开口 91a全开时,第二引导管路 91和第二油箱通道38之间的SM状态就不再变化。在转换阀11切换到排出位置时,第二背压室B1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引 导管路91排向第二油箱通道38,如图3中箭头所示。这样就降低了第二背压 室B1的压力。也就是,比缸侧M 32的力低的辅助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 室B1。
例如,当作用在缸上的负载大时(见图3),例如,当有重型货物放在叉 子上时,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要比小负载作用在缸上时的液压力大。因此,增大了通过第二通孔51g ^A间隙B0的鹏油的i舰力。这时,间隙B0的 液压力通过压力弓l导管路14a导向第三背压室B2,这样增大了第三背压室B2 的ffi力。然后,源自第二背压室B1的作用力和源自第三背压室B2的作用 力之间的平衡被破坏。结果,流率控制阀14沿背离通一断阀12的方向移动。 也就是,如图3所示,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导致大直径部分14b减小了第二 通孔51g的幵度a (见图11)。这样降低了从第二通孔51g向间隙B0流动的 流率,并且间隙B0的,躯力被自动调节以使作用于流率控制阀14的两端的作 用力平衡。从而,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力被调节为常量。这样,液压油以 固定的流率排出,该固定的流率与阀芯22的第一台阶部分22a和阀孔23之间 限定的通道的开度相适应。因此,即使作用在缸上的负载是大的同时缸侧通道 32的液压力是高的,排向油箱7的TO油的排出流率也不会增加。这样,与缸 侧通道32的液压力低时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增大叉子的下降速度,使叉子 的速度保持为一常量。例如,当作用于缸的负载小时(见图4),例如,没有货物放置在叉子上 时,降低缸侧通道32的液压。从而,降低通过第二通孔51g流入间隙B0的液 压油的液压。这时,间隙B0的、MiBM:压力引导管路14a导向第三背压室B2, 这使得第三背压室B2的液压力与间隙BO的液压力相等。当第三背压室B2中 的TO和弹簧73产生的作用力比第二背压室B1中的作用力小时,形成的合成 力使得流率控制阀14向着通一断阀12方向移动。这样,流率控制阀14维持 与分隔壁部分51c接触。也就是,如图4所示,流率控制阀14处于这样一个 位置,在该位置处第二通孔51g的开度a (见图12)最大。从而,即使作用于 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是低的,排出流率也维持为高的状态。因此,当叉子上 没有放置货物时,防止叉子的下,度显著变慢。弹簧72、 73和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也可以配置为,在小负载作用于缸的 情况下排出、鹏油时,流率控制阀14不接触分隔壁部分51c,也就是,第二背 压室B1的作用力和第三背压室B2的作用力相等,而不是4吏第三背压室B2的 作用力比第二背压室Bl的作用力小。在这种情况下,间隙BO的液压力被调 节为一个与第二背压室B1的液压力相适应的常量。从而,转换阀侧通道33的 、M力被调节为常量。这样,液压油以固定的流率排出,该固定流率与阀芯22的第一台阶部分22a和阀孔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开度相适应。因此,即使作 用在缸上的负载是小的同时缸侧逾直32的液压力是低的,排向油箱7的液压 油的排出流率也不会减小,从而使叉子的下(^IM呆持为一常量。另外,在转换阀11处于排出位置并且液压油正从提升缸5中排出(当叉 子正在被降低时)的状态下,如果改变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瞬时就会破 坏由第二背压室Bl和弹簧72产生的作用力与由第三背压室B2和弹簧73产 生的作用力之间的平衡,而引起流率控制阀14移动。第二通孔51g的开度随 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而改变。当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力增大时,流率控制 阀14向着减小该开度的方向移动(沿背离分隔壁部分51c的方向)。当转换阀 侧通道33的ffi力减小时,流率控制阀14向着增大该开度的方向移动(沿朝 向分隔壁部分51c的方向)。从而,改^A人缸侧通道32到转换阀侧通道33的 流率,同时调整转换阀侧通道33的液压。通过这种方式,调节排向油箱7的 、液压油的流率,从而使叉子的下降3I度保持为一常量。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设备1,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置 时,缸侧fflit32的t舰力作用于通一断阀12的第一背压室A1,这样通一断 阀12被施力从ffiK吏缸侧通道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彼此断开。这样当转换阀11 处于中间位置时,通一断阔12维持在使缸侧M 32和转换阀侧通道33彼此 断开的状态下。从而,限制液压油从提升缸5中排出。防止提升缸5收縮(即, 防止由于自重而降落)。也就是,转换阀ll在处于中间位置时起单向阀的作用。当转换阀11从中间位置切换到排出位置时,比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低的 第一引导压力作用于通一断阀12的第一背压室Al。这^f第一背压室Al对通 一断阀12的作用力减弱,因lttil一断阀12由闭合状态转换为打开状态(即连 ffiil道X处于打开的状态),从而液压油从提升缸5排向油箱7。当转换阀11处于排出位置时,比缸侧M32的液压力低的第二引导压力 作用于通一断阀12的第二背压室Bl 。当流率控制阀14随着间隙B0和转换阀 侧通道33的液压的波动而在流体室B中移动时,流体从第二通孔51g流入间 隙B0的通道的开度随着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而变化。这样,通一断阀12也 起到流率调节器的作用,用于调节流体从提升缸5中排出的流率。由于起单向阀作用的通一断阀12和起流率调节器作用的流率控制阔14布 置在形成为沿直线魁申的阀体容纳室35中,所以该空间足够液压控制设备1 中这些部fH顿。因此,不会增加液压控制设备1的尺寸,也就是,采用紧凑 的结构,实现了单向阀和用于调节排出流率的流率调节器的功能。而且,简化了阀体容纳室35的形状,因此阀体容纳室35容易成形。通一断阀12由通一断阀控制器80控制,流率控制阀14由流率控制阀控 制器90控制。也就是,通一断阀12和流率控制阀14由相互独立的控制鹏 制。因此,通一断阀12对3iilJi道X的切断不受流率控制阀14的操作的影响, 该切断以稳定的方式进行。当转换阀11处于供给位置时,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使转换阀侧通道33 的流体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B1,从而迫f吏流率控制阀14的开度增大。这增 大了流体从泵6供给到缸底室时的开度,从而斷氏压力损失。这样能使缸有效运转c当转换阔11处于排出位置时,因为通一断阀控制器80提供给第一背压室 Al的第一引导压力和流率控制阀控帝幡90提供给第二背压室B1的第二引导 压力是由不同通道引导的流体压力,所以在第一弓l导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 时通—断阀12的操作不会受流率控制阀控制器90是否把第二引导压力提供给 第二背压室B1的影响。类似,在第二弓i导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Bl时流率 控制阀14的操作不会魏一断阀控制器80是否把第二引导压力提供给第一背 压室Al的影响。因此,通一断阀12对 31道X的开度的调节和流率控制 阀14对流率的调节是稳定iikiS行的。通一断阀控制器80包括第一引导管路81和电磁转换阀82,其中第一引 导管路用于连接第一背压室Al和转换阔侧通道33。当转换阀11处于中间位 置或者供给位置时,电磁转换阀82关闭第一引导管路81。当转换阀ll处于排 出位置时,电磁转换阀82打开第一引导管路81。由于流过缸侧通道32的流体 在穿过流率控制阀14后排向转换阀侧通道33,因此转换阀侧鹏33中的流体 压力低于缸侧通道32中的流体压力。这样,iM利用第一引导管路81把转换 阔侧通道33的流体压力导向第一背压室Al,就会使得比缸侧通道32的流体 压力低的第一弓i导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Al 。转换阀ll是一种滑阀,其根据阀芯22的移动而切换。流率控制阀控制器 90具有第二引导管路91。第二引导管路91通向阀孔23,阀芯22设置为在阀 孔23中移动。随着阀芯22的移动当转换阀11切换到排出位置时,第二引导管路91 3M第二背压室B1和油箱7。在转换阀11切换到排出位置时,第二 引导管路91的与第二台阶部分22b相应的开口 91a随着阀芯22在阔孔23中 的移动逐渐增大。从而,逐渐改,二背压室B1和油箱7之间的 状态。 因此,能够对提供给第二背压室Bl的第二弓l导压力很好iM^H周节,同时能 对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量进行i周节。结果,fflil调节阀芯22的移动量可以调 节排出流率。圆柱形套筒51固定于阀体容纳室35中。分隔壁部分51c把套筒51的内 部分隔为一个布置通一断阀12的区域和一个布置流率控制阀14的区域。由于 分隔壁部分51c的位置关于阀体容纳室35是固定的,所以套筒51容易形成, 该套筒51形成有用于容纳流率控制阀14的背压室。由于作为3iilM—断阀12中的流体室A和流率控制阀14中的流体室的 第二3iilil道Xl形成于套筒51的外部(套筒51的外周面和和阔体容纳室35 的内壁面之间),所以能有效利用套筒51内的空间。例如,可以增大位于套筒 51中的通一断阀12和流率控制阀14的尺寸。从而增大压力接收面积,使操作 稳定。密封环52设置在套筒51的外周面上,位于套筒51的缸侧通孔51d和套 筒51的靠近第一背压室A1的端部之间。密封环52接触阀体容纳室35的内壁。 从而抑制液压油通过套筒51和和阀体容纳室35的内壁之间从缸侧通道32流 向第一背压室A1。这样可以平稳地对通一断阀12的开度进行操作。密封环53设置在套筒51的外周面上,位于缸侧通孔51d和第一通 L 51f 之间。密封环53接触阀体容纳室35的内壁。在通一断阔12切断Silil道X 的状态下,防止缸侧通 L51d和第一通 L51f彼此间ffiil套筒51的外周面和阀 体容纳室35的内壁之间M。从而可靠地防止提升缸5收缩(即,防止由于 自重而降落)。阻尼机构60设置在流率控制阀14的面向第三背压室B2的端部。阻尼机 构60使得流体从第三背压室B2中排出时的流动阻力大于流体流入第三背压室 B2中时的流动阻力。因此,与流率控制阀14沿着增大第三背压室B2的容积 的方向移动时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速度相比,流率控制阀14沿着减小第三背 压室B2的容积的方向移动时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速度更小。因此,减弱了因
流率控制阀14的移动而可能产生的压力脉动。另外,也降低了流率控制阀14 的端部接触套筒51时产生的碰撞。缸侧M 32和转换阔侧通道33彼jtbMil 通道34皿,通道34与包括iiilil道X的通路相互独立。这样,当转换阀11切换到供给位置时, 来自泵6的流体iM:第一连接通道34提供纟^L侧通道320因此,在转换阀ll 切换到供给位置时,液压油通过第一连接通道34提供给缸侧通道32,而不会 M51由流率控制阀14调节开度的通路和由通一断阀12控制开闭的通路流动。 也就是,il31简化第一连接通道34,降低了供给单作用缸的流体的压力损失。 在转换阀11切换到供给位置时,流率控制阀14和通一断阀12的控制不会受 到流率控制阀14和通一断阀12的操作状态的影响,f,用一种简单的结构实 5JM流率控制阀14和通_断阀12的控制。本方面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进行如下修改。在已述的实施例中,本方面应用于一种用于驱动提升缸5的液压控制设 备,其中提升缸5用于升高和降低叉子式升降机的叉子。但是,本方面也可以 应用于任何、m控制设备,该W躯控制设备可用于其它鄉的单作用缸。阀体容纳室35、流率控制阀14和通一断阀1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中描述的开别犬,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变化。通一断阀控制器的第一弓1导管路并不局限于把转换阀侧通道的流体压力导 向第一背压室这样一种引导管路。第一引导管路可以具有任何结构,只要第一 引导管路f^多产生比缸侧通道32的液压力低的引导压力并能把所产生的引导 压力导向第一背压室。例如,限流器通道可以设置在某一位置的下游(对着转 换阀侧通道),在该位置处通一断阀位于皿通道中,第一引导管路也可以有 一个设置在限流器通道下游的开口。这样,把限流器通道部分下游的流体压力 导向第一背压室。打开和关闭第一引导管路的电磁转换阀82 (第一转换部分)不需要是电 磁阀。例如,弓i导压力产生部分可以由液压辅助型转换阀代替电磁转换阀形成。 当使用液压辅助型转换阀时,不使用电的配线就f^t第一转换部分进纟亍转换。转换阀11可以是电磁比例控制阀。这样,液压控制设备1作为电磁液压 控制系统i4纟于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单作用缸的液压控制设备,包括控制向缸供给和从缸排出流体的转换阀,该转换阀在向缸供给流体的供给位置、排出缸中流体的排出位置、以及防止向相关缸供给和从中排出流体的中间位置之间切换;连接缸的缸侧通道;连接转换阀的转换阀侧通道;在缸侧通道和转换阀侧通道之间直线延伸的阀体容纳室,该容纳室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在对应第一端的部分中,阀体容纳室具有通向缸侧通道的缸侧开口,其中,在对应第二端的部分中,阀体容纳室具有通向转换阀侧通道的转换阀侧开口;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容纳室第一端附近的通-断阀,该通-断阀在第一端附近限定了第一背压室,其中,该通-断阀可以切断从缸侧通道穿过阀体容纳室延伸到转换阀侧通道的连通通道;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阀体容纳室第二端附近的流率控制阀,该流率控制阀在第二端附近限定了第二背压室,其中,随着流率控制阀的移动该流率控制阀可以切断所述连通通道;该液压控制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阀体容纳室中的分隔件,分隔件把通-断阀和流率控制阀(14)彼此部分地分开,其中分隔件限定了用于流率控制阀的第三背压室;用于控制通-断阀操作的第一控制器,其中,当转换阀处于中间位置或者供给位置时,第一控制器使缸侧通道的流体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从而对通-断阀沿切断连通通道的方向施力,其中,当转换阀处于排出位置时,第一控制器使比缸侧通道的流体压力低的第一引导压力作用于第一背压室;以及用于控制流率控制阀操作的第二控制器,其中,当转换阀处于排出位置时,第二控制器使比缸侧通道的流体压力低的第二引导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与泵和油箱 连接,其中,当转换阀处于供给位置时,允许泵传送来的流体流入转换阀侧通 道,其中,当转换阀处于排出位置时,允许流体从转换阀侧通道排向油箱,其 中,当转换阀切换到中间位置时,转换阀侧通道与泵和油箱的i^I被切断。
3、 根据权禾腰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转换阀处于供 给位置时,第二控制器使转换阀侧通道的流体压力作用于第二背压室,从而对 流率控制阀沿增大 的开度的方向施力。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鹏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转换阀处于排 出位置时由第一控制器弓胞的作用于第一背压室的第一弓l导压力,和由第二控 制器弓胞的作用于第二背压室的第二弓l导压力由不同的通道弓l导。
5、 根据禾又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器包括连接第一背压室和转换阀侧通道的第一引导管路;以及切断和打开第一弓l导管路的第一转换部分,其中,当转换阀处于中间位置 或者供给位置时,第一转换部分切断第一引导管路,当转换阀处于排出位置时, 第一转换部分打开第一弓1导管路。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转换阀是一种滑 阀,该滑阀具有阀孔和可移动地i體在阀孔中的阀芯,其中第二控制器包括通向该阀孔的第二引导管路,其中,在转换阀切换到 排出位置时,随着阔芯的移动第二引导管路使第二背压室与油箱逐^M。
7、 根据禾又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 一通路连接缸侧通道和转换阀侧通道的第一iiilil道,ffil的通路是一条不经 ittilil道的通路,其中,当转换阀切换到供给位置时,第一^Mil道允许流 体从泵供给到缸侧通道。
8、 根据15I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 隔件是插入至,体容纳室中的圆柱形套筒,其中该套筒容纳通一断阀和流率控 制阀,该套筒包括分隔壁,分隔壁把套筒内部分隔为容纳通一断阀的第一流体室和容纳流率 控制阀的第二流体室;连接第一流体室与缸侧通道的缸侧通孔; 连接第二流体室与转换阀侧通道的转换阀侧通孔;育,^B—流体室和第二流体室彼此3iM的第二3iMM道; 其中第二3^Iil道包括通向第一流体室的第一通 L,通向第二流体室的第二通孔,形成于套筒外周和阀体容纳室内壁之间的外围通道,其中第一通孔和 第二通孔通向该外围通道,以及 其中通一断阀和流率控制阀设置为沿套筒内壁在套筒的轴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流率控 制阀的面向第三背压室的一端设置阻尼机构,其中该阻尼机构包括单向通道和 限流器通道,单向M设有只允许流体流^^第三背压室的单向阀,限流器通道 ^m三背压室与第三背压室的外部连通。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单作用缸的液压控制设备,包括控制向缸供给和从缸排出流体的转换阀,连接缸的缸侧通道,连接转换阀的转换阀侧通道,以及阀体容纳室。阀体容纳室在缸侧通道和转换阀侧通道之间沿直线延伸。通-断阀设置在阀体容纳室的第一端附近。通-断阀限定了第一背压室。流率控制阀设置在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附近。流率控制阀限定了第二背压室。通-断阀和流率控制阀彼此由分隔件隔开。
文档编号B66F9/22GK101131167SQ20071015269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1日
发明者中岛滋人, 后藤哲也, 松崎丈治, 野口忠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仁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