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式起重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02458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伸缩式起重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伸縮(Pantograph)式起重器,特别涉及如下所述的伸縮 式起重器的改良,该伸縮式起重器具备左右一对的下臂,它们的内端 部经由左右一对下部枢轴而可摆动地连接在底座上且呈倒八字状配置, 并且上述一对下臂的截面分别为敞开面朝上的3字状;和左右一对的上
io臂,它们的内端部经由左右一对上部枢轴而可摆动地连接在承载台上且 呈八字状配置,并且上述一对上臂的截面分别为敞开面朝下的〕字状, 经由第一及第二连接轴分别将这些下臂及上臂的外端部之间连接起来, 将转动自如且在轴向不能移动地支撑在该第一连接轴上的公螺杆,旋合 到在第二连接轴上设置的螺纹孔中,在左右下臂的内端部分别形成有互
15相啮合的下部扇形齿轮,并且在左右上臂的内端部分别形成互相啮合的 上部扇形齿轮。
背景技术
该伸缩式起重器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那样已经公知。 20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240995号公报
以往,关于该伸縮式起重器的下臂和上臂,在承受载荷时,下部枢 轴及上部枢轴附近的侧板部的向外侧的倾倒,由底座及承载台的两侧板 部约束,但对于向内侧倾倒的约束几乎没有考虑。
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所以其目的在于提供下述伸縮
式起重器可牢固地约束下臂及上臂的下部枢轴及上部枢轴附近的侧板 部向内侧的倾倒,并且不与其增强结构相干涉,并可使承载台能够下降 到最低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伸縮式起重器,该伸縮式起重器具 备左右一对下臂,它们的内端部经由左右一对下部枢轴而可摆动地连 接在底座上且呈倒八字状配置,并且上述一对下臂的截面分别为敞开面 朝上的〕字状;和左右一对上臂,它们的内端部经由左右一对上部枢轴 5而可摆动地连接在承载台上且呈八字状配置,并且上述一对上臂的截面 分别为敞开面朝下的〕字状,经由第一及第二连接轴分别将这些下臂及 上臂的外端部之间连接起来,将转动自如且在轴向不能移动地支撑在该 第一连接轴上的公螺杆,旋合到在第二连接轴上设置的螺纹孔中,在左 右下臂的内端部分别形成有互相啮合的下部扇形齿轮,并且在左右上臂
10的内端部分别形成有互相啮合的上部扇形齿轮,其第一特征在于,在各 下臂的底板部的内端一体地形成有下部增强板,该下部增强板以与相应 的下部枢轴平行的方式立起,并且一体地具有使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弯曲 且抵接在各下臂的两侧板部的内侧面上所成的凸缘部,在该凸缘部的上 表面,形成有在承载台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外周面的一部分的下部
15凹部;而且,在各上臂的上板部的内端一体地形成有上部增强板,该上 部增强板以与相应的上部枢轴平行的方式立起,并一体地具有使前端部 向左右方向弯曲而抵接在各上臂的两侧板部的内侧面上所成的凸缘部, 在该凸缘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承载台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外周面 的一部分的上部凹部。
20 此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从各下臂的
两侧板部的上边缘到内端缘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肋,并且由该肋的一部 分构成上述下部扇形齿轮,并使该下部增强板的凸缘部抵接在该下部扇 形齿轮的内侧面上;而且,从各上臂的两侧板部的下边缘到内端缘形成 有向内侧弯曲的肋,并且由该肋的一部分构成上述上部扇形齿轮,并使
25该上部增强板的凸缘部抵接在该上部扇形齿轮的内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下臂及上臂的各侧板部的内端部,其内 侧面通过抵接在下部及上部增强板的压曲强度高的凸缘部的端面上而牢 固地约束各自向内侧的倾倒,并可提高各侧板部的耐用性。而且,由于 在承载台下降到最低时公螺杆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容纳在上述凸缘部的凹
部内,所以不与下部及上部增强板相干涉,而可将起重器紧凑地折叠, 并且即使公螺杆的外周面抵接在上述凸缘部的凹部的内表面,由于上述 凸缘部的凹部的内表面的面积较大,所以不用担心通过上述抵接而损坏 公螺杆的螺纹部。
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使下部及上部增强板的高刚性的凸缘部
抵接在下臂及上臂的各侧板部的内侧面时,通过分别抵接在高刚性的下 部扇形齿轮及上部扇形齿轮的内侧面,可更牢固地防止下臂的各侧板部
10


图1是本发明的伸縮式起重器的主视图。 图2是该起重器的局部纵剖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4一4线的剖面图。 15 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该起重器的下臂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标号说明
J伸縮式起重器
1底座 20 2承载台
4公螺杆
5下部枢轴
6上部枢轴
25 7a下臂的侧板部
7b下臂的底板部 8上臂
8a上臂的侧板部 8b上臂的上板部
10第一连接轴
11第二连接轴
18下部扇形齿轮
19上部扇形齿轮 5 20下部增强板
20a下部增强板的凸缘部
21上部增强板
21a上部增强板的凸缘部
24螺纹孔 io 28下部凹部
29上部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5 图1是本发明的伸缩式起重器的主视图,图2是该起重器的局部纵
剖俯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3中的4一4 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4中的5 — 5线的剖面图,图6是下臂的主要部 分立体图。
首先,在图1及图2中,起重器J是将四个连接臂呈可伸縮状连接 20的所谓伸縮式起重器,该起重器J具备底座l;配置于底座l的正上方 的承载台2;将底座1及承载台2之间连接起来的连接(link)机构3; 以及驱动该连接机构3而使承载台2升降的公螺杆4。
如图1 图3所示,上述底座1是将一张钢板弯曲成〕字状的部件, 并且由在前后方向即起重器J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一对侧板部la、 la和 25将它们的下端互相一体地连接的底板部lb构成,在该底板部lb上,一 体地形成有从其左右两端向前后伸出的接地脚lc、 lc。
而且,上述承载台2是将一张钢板弯曲成〕字状的部件,并且由具 有比底座1的两侧板部la、 la之间狭窄的间隔且前后相对的一对侧板部 2a、 2a和将其上端相互之间一体地连接的上板部2b构成。
上述连接机构3由如下部件构成左右一对的下臂7、 7,它们的内 端部分别经左右一对下部枢轴5、 5而可摆动地连接在底座1上,且呈倒 八字状配置;左右一对的上臂8、 8,它们的内端部分别经左右一对上部 枢轴6、 6而可摆动地连接在承载台2上,且呈八字状配置;第一连接轴 5 10,其将一方的下臂7及上臂8的外端部之间互相可摆动地连接起来; 以及第二连接轴11,其将另一方的下臂7及上臂8的外端部之间互相可 摆动地连接起来。
如图3 图6所示,各下臂7由一张钢板构成,因而由前后相对的 一对侧板部7a、 7a和将它们的下侧边缘间一体地连接的底板部7b构成, io当将该两侧板部7a、 7a的内端部插入到底座1的侧板部la、 la之间时, 经由相应的上述下部枢轴5、 5而连接到底座1的侧板部la、 la上。在下 部枢轴5、 5的两端,形成有抵接在底座l的外侧面上的防拔出用的扩展 部5a、 5a。
如图3及图6所示,各下臂7的两侧板部7a、 7a的支撑下部枢轴5、 15 5的下部轴承孔12、 12,通过在两侧板部7a、 7a的各内侧面及外侧面分 别一体地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内侧凸台14、 14及圆盘状的外侧凸台14'、 14'得到延长。外侧凸台14'、 14'形成为比内侧凸台14、 14直径大,该外 侧凸台14'、 14'的外端面转动自如地抵接在底座1的相应的侧板部la的 内侧面上。
20 此外,各上臂8也由一张钢板构成,因而由前后相对的一对侧板部
8a、 8a和将它们的上侧缘间一体地连接的上板部8b构成,当将该两侧板 部8a、 8a的内端部插入到承载台2的侧板部2a、 2a之间时,经由相应的 上述上部枢轴6、 6而连接到承载台2的侧板部2a、 2a上。在上部枢轴6、 6的两端,形成有抵接在承载台2的外侧面上的防拔出用的扩展部6a、
25
该情况下,各上臂8的两侧板部8a、 8a的支撑上部枢轴6、 6的上 部轴承孔13、 13,通过在两侧板部8a、 8a的各内侧面及外侧面分别一体 地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内侧凸台15、 15及圆盘状的外侧凸台15'、 15'得 到延长。外侧凸台15'、 15'形成为比内侧凸台15、 15直径大,该外侧凸
台15'、 15'的外端面转动自如地抵接在承载台2的相应的侧板部2a的内 侧面上。
上述内侧凸台14、 14; 15、 15通过翻边加工形成,并且上述外侧凸 台14'、 14'; 15'、 15'通过挤出加工形成。根据这样进行的加工,可廉价 5地形成内侧凸台14、 14; 15、 15和外侧凸台14'、 14,; 15,、 15,0此时, 通过使外侧凸台14,、 14,; 15,、 15'形成为比内侧凸台14、 14; 15、 15 直径大的圆盘状,由此在可使外侧凸台14'、 14'; 15'、 15'的挤出加工不 受内侧凸台14、 14; 15、 15影响而容易地进行这方面是有利的。
从图2可知,两下臂7、 7的各两侧板部7a、 7a的间隔,比两上臂8、 io 8的各两板部8a、 8a的间隔大,使两上臂8、 8的各两侧板部8a、 8a的 外端部在两下臂7、 7的各两侧板部7a、 7a的外端部内侧重叠,并将这些 外端部通过第一及第二连接轴10、 ll而相互连接起来。
再有,在图3 图6中,在左右下臂7、 7的两侧板部7a、 7a上,从 其上边缘部到其内端缘形成了分别向内侧弯曲的连续的肋16、 16,在这 15些下臂7、 7的内端部,通过使该部分的肋16、 16成形为齿形,而形成 了互相啮合的下部扇形齿轮18、 18; 18、 18。这些下部扇形齿轮18、 18; 18、 18以相应的下部枢轴5、 5为转动中心。而且,左右下臂7、 7在绕 下部枢轴5、 5上下摆动时,通过下部扇形齿轮18、 18; 18、 18的啮合 而可互相同步。
20 此外,在左右的上臂8、 8的两侧板部8a、 8a上,从其下边缘部到 其内端缘形成了分别向内侧弯曲的连续的肋17、 17,在这些上臂8、 8的 内端部,通过使该部分的肋17、 17成形为齿形,而形成了互相啮合的上 部扇形齿轮19、 19; 19、 19。这些上部扇形齿轮19、 19; 19、 19以相应 的上部枢轴6、 6为转动中心。而且,左右的上臂8、 8在绕上部枢轴6、
25 6上下摆动时,通过上部扇形齿轮19、 19; 19、 19的啮合而可互相同步。 在各下臂7上, 一体地形成了将该底板部7b的内端部与相应的下部 枢轴5平行地立起的下部增强板20,在该下部增强板20上,形成了使其 前端向左右方向弯曲而成的凸缘部20a,该凸缘部20a以其两端抵接在下 臂7的两侧板部7a、 7a的内侧面上、优选的是抵接在下部扇形齿轮18、
18的内侧面上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凸缘部20a的上表面中央部,形成 有在承载台2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下部凹部 28。
同样地,在各上臂8上也一体地形成了将该上板部8b的内端部与相
5应的上部枢轴6平行地立起的上部增强板21,在该上部增强板21上,形 成了使其前端向左右方向弯曲而成的凸缘部21a,该凸缘部21a以其两端 抵接在上臂8的两侧板部8a、 8a的内侧面上、优选的是抵接在上部扇形 齿轮19、 19的内侧面上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凸缘部21a的下表面中央 部,形成有在承载台2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
io上部凹部29。
再有,在图2中,在第一连接轴10的中央部,设有与其轴线正交的 轴孔23。此外,在第二连接轴ll的中央部,设有与其轴线正交的螺纹孔 24,公螺杆4的一端侧转动自如地嵌合在上述轴孔23中,并使该公螺杆 4的另一端侧旋合到螺纹孔24中。
15 公螺杆4的接头25通过焊接而固定在第一连接轴10侧的一端上,
且与该接头25相邻地安装有止推轴承26,并将该止推轴承26和在公螺 杆4的外周面隆起的多个突起27、 27抵接配置在第一连接轴10的两侧 面,从而在轴向不能移动地连接到第一连接轴10上。 其次,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20 如图1中实线所示,在起重器J处于折叠状态时,如果通过连接在
该接头25上的转动工具(未图示)而使公螺杆4正转,则随着第一及第 二连接轴10、 11互相接近而使下臂7、 7及上臂8、 8分别绕下部枢轴5、 5及上部枢轴6、 6立起。
此时,由于形成在下臂7、 7及上臂8、 8的各外侧面并分别围绕下
25部枢轴5、 5及上部枢轴6、 6的圆盘状的外侧凸台14'、 15'的端面,转动 自如地抵接在底座1及承载台2的内侧面上,所以下臂7、 7及上臂8、 8 和底座1及承载台2的各转动接触面,被外侧凸台14'、 15'的端面限制 为较小,其结果是,可将在下臂7、 7与底座1之间以及上臂8、 8与承 载台2之间产生的摩擦转矩抑制为较小,并可轻快地进行下臂7、 7及上
臂8、 8的立起,且可顺畅地提升承载台2 (图1中虚线状态)。因此,通 过该承载台2,可将装载于其上表面的例如汽车的车身升起。
而且,上述外侧凸台14'、 15',除了将在下臂7、 7与底座1之间以 及上臂8、 8与承载台2之间产生的摩擦转矩抑制为较小外,还与内侧凸
5台14、 15协作,而可起到增加上述下臂7及上臂8的、下部轴承孔12、 12及上部轴承孔13、 13对上述下部枢轴5、 5及上部枢轴6、 6的支撑跨 距的作用。所以,可有效提高对下臂7及上臂8的下部枢轴5、 5及上部 枢轴6、 6的支撑强度。
此外,下臂7、 7的各两侧板部7a、 7a由从其上边缘到内端缘形成
io的肋16、 16增强,特别地在其内端部,由于通过将该肋16、 16成形为 齿形而成的下部扇形齿轮18、 18来有效地增强,所以弯曲刚性强化。在 这种下臂7、 7的各两侧板部7a、 7a的内端部,其外侧面抵接在底座1 的侧板部la上而被限制向外侧倾倒,且其内侧面抵接在下部增强板20 的凸缘部20a的端面上而被限制向内侧倾倒,所以即使施加给承载台2
15的较大载荷传递到下臂7、 7的各两侧板部7a、 7a,也能可靠地防止各两 侧板部7a、 7a的倾倒。特别地,上述凸缘部20a是下部增强板20的前端 弯曲而成的部分,所以压曲强度极高,在使其抵接在下臂7、 7的两侧板 部7a、 7a的内侧面上时,如图示例那样,如果使其抵接到高刚性的下部 扇形齿轮18、 18的内侧面,则可牢固地防止下臂7、 7的各两侧板部7a、
20 7a向内侧倾倒,并有助于下臂7、 7的耐用性提高。
上臂8、 8的各两侧板部8a、 8a也与上述同样地由肋17、 17及上部 扇形齿轮19、 19来有效地增强,所以弯曲刚性强化。在此类的上臂8、 8 的各两侧板部8a、 8a的内端部,其外侧面抵接承载台2的侧板部2a而被 限制向外侧倾倒,且其内侧面抵接上部增强板21的凸缘部21a的端面而
25被限制向内侧倾倒,所以即使向承载台2施加的较大载荷传递到上臂8、 8的各两侧板部8a、 8a,也能可靠地防止各两侧板部8a、 8a的倾倒。特 别地,上述凸缘部21a是上部增强板21的前端弯曲而成的部分,所以压 曲强度极高,在使其抵接在上臂8、 8的两侧板部8a、 8a的内侧面上时, 如图示例那样,如果使其抵接到高刚性的上部扇形齿轮19、 19的内侧面,
则可牢固地防止上臂8、 8的各两侧板部8a、 8a向内侧倾倒,并有助于上 臂8、 8的耐用性提高。
而且,在承载台2下降到最低时,公螺杆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容纳 在下部及上部增强板20、 21的凸缘部20a、 21a的凹部28、 29中,且抵 5接在这些凹部28、 29的内表面上,所以不与下部及上部增强板20、 21 干涉,而可紧凑地折叠起重器J,且由于上述凸缘部20a、 21a的凹部28、 29的内表面的与公螺杆4的抵接面积较大,所以能避免这些抵接所产生 的公螺杆4的螺纹部的损伤。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 io设计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伸缩式起重器,该伸缩式起重器具备左右一对下臂(7、7),它们的内端部经由左右一对下部枢轴(5、5)而可摆动地连接在底座(1)上且呈倒八字状配置,并且上述一对下臂的截面分别为敞开面朝上的コ字状;和左右一对上臂(8、8),它们的内端部经由左右一对上部枢轴(6、6)而可摆动地连接在承载台(2)上且呈八字状配置,并且上述一对上臂的截面分别为敞开面朝下的コ字状,经由第一及第二连接轴(10、11)分别将这些下臂(7、7)及上臂(8、8)的外端部之间连接起来,将转动自如且在轴向不能移动地支撑在该第一连接轴(10)上的公螺杆(4),旋合到在第二连接轴(11)上设置的螺纹孔(24)中,在左右下臂(7、7)的内端部分别形成有互相啮合的下部扇形齿轮(18、18),并且在左右上臂(8、8)的内端部分别形成有互相啮合的上部扇形齿轮(19、19),其特征在于,在各下臂(7)的底板部(7b)的内端一体地形成有下部增强板(20),该下部增强板(20)以与相应的下部枢轴(5、5)平行的方式立起,并且一体地具有使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弯曲且抵接在各下臂(7)的两侧板部(7a、7a)的内侧面上所成的凸缘部(20a),在该凸缘部(20a)的上表面,形成有在承载台(2)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4)外周面的一部分的下部凹部(28);而且,在各上臂(8)的上板部(8b)的内端一体地形成有上部增强板(21),该上部增强板(21)以与相应的上部枢轴(6、6)平行的方式立起,并一体地具有使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弯曲而抵接在各上臂(8)的两侧板部(8a、8a)的内侧面上所成的凸缘部(21a),在该凸缘部(21a)的下表面,形成有在承载台(2)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4)外周面的一部分的上部凹部(2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起重器,其特征在于 从各下臂(7)的两侧板部(7a、 7a)的上边缘到内端缘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肋(16、 16),并且由该肋(16、 16)的一部分构成上述下部扇形齿轮(18、 18),并使该下部增强板(20)的凸缘部(20a)抵接在该 下部扇形齿轮(18、 18)的内侧面上;而且,从各上臂(8)的两侧板部(8a、 8a)的下边缘到内端缘形成有向内 侧弯曲的肋(17、 17),并且由该肋(17、 17)的一部分构成上述上^P扇 5形齿轮(19、 19),并使该上部增强板(21)的凸缘部(21a)抵接在该 上部扇形齿轮(19、 19)的内侧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伸缩式起重器,其可牢固地约束下臂及上臂的各侧板部向内侧的倾倒,并且不与其增强结构相干涉,并可使承载台下降到最低位置。在下臂(7)的底板部(7b)的内端一体地形成有下部增强板(20),该下部增强板(20)以与下部枢轴(5)平行的方式立起,并且一体地具有使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弯曲且抵接在下臂(7)的两侧板部(7a、7a)的内侧面上所成的凸缘部(20a),在该凸缘部(20a)的上表面,形成有在承载台(2)下降到最低时容纳公螺杆(4)外周面的一部分的下部凹部(28),而且,在上臂(8)的上板部(8b)的内端也一体地形成有与上述结构相同的上部增强板(21)。
文档编号B66F3/12GK101104502SQ20071012818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菊地则行 申请人: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