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817217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厨房等的厨柜内组装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背景目前,这种加热烹调器通过设置冷却专用扇和排气专用扇而强制地形 成吸排气路径,高效地进行机器的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图7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图。如图7所 示,在由顶板1和外壳箱体2 —体化的主体3内设置吸气专用扇4和排气 专用扇5来强制地形成吸排气路径,由此,即使机器内部的压力损失大, 也能够将由吸气口 6取入的空气由排气口 7可靠地排出,高效率地进行机 器的冷却。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54264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排出空气在冷却了主体3内的加热 柜8、加热线圈(未图示)等发热部和遮蔽板9等高温部的废热的作用下 成为高温,排气专用扇5的驱动电动机配置于排气路径中,因此也增加了 驱动电动机的自身发热,尤其是绕组和轴承成为高温,从而存在难以将它 们控制在容许温度以下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具有的这些问题而构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 感应加热烹调器,其能够抑制由于设置排气专用扇而伴随产生的其驱动电 动机的温度上升,并且容易进行排气专用扇在主体内部的设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具备顶板, 其覆盖主体的上面,形成主体外壳;至少一个加热线圈,其设置于所述顶 板的下方;排气扇,其将主体内的空气通过形成于主体外壳上的排气口向 外部排出;驱动电动机,其驱动所述排气扇,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通风路和第二通风路,所述第一通风路连通所述主体的 内部和所述排气口且内装所述排气扇,所述第二通风路连通吸入比通过所 述第一通风路的空气温度低的空气的排气扇吸气口和排气扇吸气部且内 装所述驱动电动机,当所述驱动电动机驱动所述排气扇时,从所述排气扇 吸气口导入所述第二通风路且经由所述排气扇吸气部从所述第一通风路 排出的空气将所述驱动电动机冷却。另外,所述第一通风路具有从设置于主体内的第一通风路吸气口至所 述排气扇吸气部的第一吸气通风路。进而,构成将驱动电动机固定于收纳所述排气扇并且形成所述第一通 风路的至少一部分的排气扇罩上的排气扇组件,所述排气扇组件固定于主 体上。优选的是,由所述排气扇罩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所述第一通风路由吸排气隔板分隔成所述第一吸气通风路和第 一排气通风路,将连通所述第一吸气通风路和所述第一排气通风路的开口 部设置于所述吸排气隔板上。此时也可以是,使离心型的排气扇吸气部与 所述开口部对置,在所述第一排气通风路侧设置沿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轴向 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的筒状的电动机收纳管道。另外,所述排气扇具有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轴嵌合的毂部、与所述毂 部连结的凸缘面和设置于所述凸缘面外周部的翼列,在所述凸缘面,在所 述毂部附近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扇吸气部和所述第二通风路的凸缘开口。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凸缘面具有按照在形成有所述翼列的部分的内侧 相对于所述驱动电动机侧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的凹状部,所述驱动电动机 埋入所述凹状部。另外,也可以是,使所述凸缘面在所述毂部附近向所述第一吸气通风 路侧突出,所述毂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凸缘面向所述驱动电动机侧突出, 且可较长地设定所述毂部的面临所述第二通风路的长度。感应加热烹调器可如下构成,主体陷入在上面设置有开口的厨柜内而 设置,所述排气扇吸气口形成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外面,所述第二通风路从 所述排气扇吸气口吸取所述厨柜内的空气。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轴设定为水平,所述排气扇吸气 口设置于比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面靠上方。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排气口设置于主体后部,并且所述排气扇吸气 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避开所述主体外壳后面的最后方部位的位置上。另外,也可以是,在主体内具备将放入内部的被加热物加热的加热柜 和将所述主体外部的空气吸入的吸气扇,所述排气扇吸气口配置于吸引到 达所述主体内的所述加热柜前的所述吸气扇的送风空气的位置。本发明以如上说明的方式构成,因此可实现以下所述的效果。根据本发明,主体内的高温废热以第一通风路为路径被排气扇强制地 从排气口排出,提高主体内的冷却效率,并且,驱动排气扇的驱动电动机 由通过第二通风路从排气扇吸气口导入排气扇吸气部的空气以不暴露于 第一通风路内的高温废热中的方式冷却,因此,通过将排气扇吸气口的配 设位置设定于主体内的空气温度低的位置或能够从主体外取入空气的位 置,可高效地冷却驱动电动机。另外,第一通风路具有从设置于主体内的第一通风路吸气口至排气扇 吸气部的第一吸气通风路,从而能够将第一通风路吸气口附近的空气集中 吸引,可在需要冷却的位置或空气滞留的位置设置第一通风路吸气口,从 而能够进行高效的冷却。进而,通过构成将驱动电动机固定于收纳排气扇并且形成第一通风路 的至少一部分的排气扇罩上的排气扇组件,并将该排气扇组件固定于主体 上,由此向第一通风路及驱动电动机的主体内部进行的组装和修理时的取 出作业容易进行。另外,若由排气扇罩形成第二通风路的至少一部分,则向第一通风路、 驱动电动机及第二通风路的主体内部进行的组装和修理时的取出作业容 易进行。另外,若利用吸排气隔板将第一通风路分隔成第一吸气通风路和第一 排气通风路,将连通第一吸气通风路和第一排气通风路的开口部设置于吸 排气隔板上,并且使离心型排气扇吸气部与所述开口部对置,在第一排气 通风路侧设置沿驱动电动机的轴向形成第二通风路的筒状的电动机收纳 管道,则第一通风路的第一吸气通风路和第一排气通风路邻接,并且使离 心型的排气扇的吸气部与第一吸气通风路和第一排气通风路的连结部对 置,由此可使第一通风路薄型化。另外,通过将筒状的第二通风路沿轴向设置,可以以紧凑的结构将冷却风沿轴向导入驱动电动机。另外,通过将排气扇作成在凸缘面的毂部附近设置有连通排气扇吸气 部和第二通风路的凸缘开口的构成,从而可使自排气扇吸气口连通凸缘开 口的第二通风路的流动与驱动电动机的轴承部及驱动电动机的轴表面接 近,从而可降低驱动电动机的轴及轴根部的轴承温度。另外,若凸缘面具有以在所述形成有翼列的部分的内侧相对于所述驱 动电动机侧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的凹状部,且将驱动电动机埋入该凹状 部,则不仅可实现排气扇的薄型化,而且第二吸气通风路可通过弯曲的凸 缘面容易地沿着驱动电动机的排气扇侧外形和轴,能够提高驱动电动机的 轴及轴根部的轴承温度的降低效果。另外,第二吸气通风路也容易沿着凸 缘面而实现排气扇的温度降低,而且,通过凸缘面弯曲,可降低第二吸气 通风路的通气阻力,能够抑制排气扇组件的性能降低。另外,若使凸缘面按照在所述毂部附近向第一吸气通风路侧突出,使 毂部相对于凸缘面向驱动电动机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则可以较长地设定毂 部面对第二通风路的长度,从而毂部暴露于第二通风路的通气中的部分增 加,能够提高将与毂部嵌合的轴及轴根部的轴承温度降低的效果。另外,若第二吸气通风路以从设置于主体外壳外面的排气扇吸气口将 厨柜内的空气吸取的方式构成,则从排气扇吸气口吸入且比主体的排出空 气温度低的厨柜内的空气流过第二通风路,因此可实现驱动电动机、轴、 排气扇等温度降低,同时可吸引厨柜内的热气而降低厨柜内的温度。另外,若将驱动电动机的轴设定为水平,将排气扇吸气口设置于比主 体外壳的底面靠上方,则可防止在将主体设置于厨柜上后,由收纳于厨柜 内的部件堵塞排气扇吸气口。另外,由于在比作为厨柜内的收纳空间的主 体外壳底面靠上的位置,排气扇吸入厨柜内的空气,因此可以降低厨柜内 收纳部的温度。另外,若将排气口设置于主体后部,将排气扇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设 置于避开主体外壳后面的最后方部位的位置,则即使在组装主体的厨柜内 的后避和主体外壳的最后面接近的情况下,排气扇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也 能够离开厨柜的后避,因此能够避免排气扇吸气口被堵塞。另外,若组装有主体的厨柜和主体外壳周围之间的空间狭窄,且将排7气扇吸气口设置于主体外壳的外面,则有时也有容易堵塞排气扇吸气口的 情况、或在主体下方有烤炉等产生废热的机器而难以从排气扇吸气口吸入 冷气的情况,但是,该情况下,若将排气扇吸气口配置于吸引到达主体内 的加热柜前的吸气扇的送风空气的位置,则可以将流过第二通风路的空气 的温度维持得较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2是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纵截面图3是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截面图4是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局部放大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6是图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水平截面图7是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纵截面图。
符号说明
21、主体
21a、外壳底面
22、厨柜
24、顶板
26a、26b、 26c、加热部
27、吸气口
28、排气口
29a、,29b、加热线圈
32、焙烧炉(加热柜)
33a、,33b、控制电路
34、吸气扇
36、集热开口 (第一通风路吸气口)
37、排气扇组件
38、第一排气扇吸气口 (第一通风路吸气口)
39、吸入引导件(排气扇罩)40、吸排气隔板
41、排气扇
41a、,排气扇吸气部
42、排气扇罩
43、驱动电动机
44、电动机收纳管道
45、凸缘面
45a、,凹状部
46、翼列
47、毂部
48、凸缘开口
49、第一吸气通风路(第一通风路)
49a、,第一排气通风路(第一通风路)
50、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排气扇吸气口)
51、第二通风路
52、外壳后面
57、轴
62、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排气扇吸气口)
63、吸气管道(第二通风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 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图1是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通过焙烧炉32 部分的纵截面图,图3是排气扇组件37附近的要部截面图,图4是从正 面看到的卸下了吸入引导件(排气扇罩)39和吸排气隔板40的状态下的 排气扇组件37的局部放大图,表示排气扇罩42内的风流。
在图1 图3中,烹调器主体21从上陷入设置于厨房的厨柜22的顶面上的开口 23而组装。主体21的上面用板框架25包围覆盖以结晶化陶 瓷为原材料的顶板24的周围。在顶板24上通过印刷而显示有加热部26a、 26b、 26c。在顶板24的后方,在主体2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将外部的空气 取入主体21内的吸气口 27和用于将主体21内的加热后的空气排向外部 的排气口28。在对应于加热部26a、 26b、 26c的主体21内部配置有构成 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29a、 29b,在加热线圈29a、 2%后方配置有电 阻发热式加热装置即辐射加热器30。
如图1中虚线所示,在左侧的加热线圈29a的下方配置有加热鱼等的 加热柜即焙烧炉32,隔板31作为用于使焙烧炉32的热不易波及上方的隔 热板在两者之间将上下隔开而设置。在隔板31和焙烧炉32的上面设置有 用于隔热的间隙。在隔板31上通过弹簧装载有加热线圈29a。在焙烧炉 32的右横侧,内部隔板61在其与焙烧炉32的右侧面之间空开间隙而设置。 用弹簧将加热线圈29a推至顶板24的背面。隔板66和隔板31大致等高, 以隔开由形成吸气扇34的外壳的吸气扇罩34a、隔板61、主体外壳右侧 面67及主体外壳前面68包围的空间上方的方式设置。加热线圈29b通过 弹簧装载于隔板66上。加热线圈29b通过弹簧推至顶板24的背面。在由 位于左侧的内部隔板61和位于上方的隔板66隔开的空间内重叠收纳控制 电路33a、 33b。
如上所述,在焙烧炉32的右侧方且右加热线圈29b的下方配置加热 线圈29a、 29b的电源电路即控制电路33a、 33b。在控制电路33a、 33b的 后方,上下配置有两个吸入主体21外部空气的离心型吸气扇34。
如图1 图3所示,在隔板31上,沿远离吸气扇34的一侧即主体外 壳左侧面67附近而配置集热管道35,在集热管道35上分散地配置集热开 口 36,以吸入通过排气口 28侧的加热线圈29a下的空间后的热空气。在 隔板31的后部,在排气口28附近形成有隔板吸气口31a,设置于集热管 道35内。集热管道35内部的空间通过配置于焙烧炉32后方空间的排气 扇组件37内形成的第一通风路(后述)而与排气口28连通。
排气扇组件37由吸入引导件39、吸排气隔板40、排气扇41、排气扇 罩42、驱动电动机43、筒状电动机收纳管道44构成。排气扇41是在凸 缘面45的外周部将多个翼列46相对于凸缘面45垂直配置的离心型扇之一种即西洛克型扇。凸缘面45具有按照截面形状在形成有翼列46的部分 的内侧相对于驱动电动机43侧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的凹状部45a。驱动电 动机43以埋入凹状部45a的方式嵌入。在凸缘面45上形成与排气扇41 的驱动电动机43的轴57嵌合的毂部47。在与毂部47接近的凸缘面45 的局部设置有凸缘开口48。
从集热开口 36由集热管道35导入隔板吸气口 31a进而导入第一排气 扇吸气口 38、通过加热线圈29a、 29b或辐射加热器30后的隔板31上方 的热空气,通过设置于吸入引导件39和吸排气隔板40的中央部的开口部 由排气扇41吸引。将从该集热开口 36至排气扇吸气部41a的通风路径称 为第一吸气通风路49。另外,由排气扇41吸引的空气通过沿外壳后面52 形成的排气通风路从排气口 28向外部排出。将从该排气扇吸气部41a至 排气口 28的通风路径称为第一排气通风路49a,与上述第一吸气通风路 49一并称为第一通风路49。另一方面,在驱动电动机43后方的主体的外 壳后面52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主体21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二 排气扇吸气口 50、驱动电动机43外面和凸缘面45的间隙、进而通过凸缘 开口 48,从与吸排气隔板40的开口部对置的排气扇41的吸气部41a由排 气扇41吸引。连通该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和排气扇吸气部41a且内装驱 动电动机43的通风路径在驱动电动机43的轴向形成,其称为第二通风路 51。
通过第二通风路51的空气是从主体21外导入的空气,从设置主体21 的厨柜22的内部吸气。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吸气通风路49的空气是通过 加热线圈29a、 29b或辐射加热器30后的热空气。因此,由第二通风路51 吸弓1的空气比由第一吸气通风路49吸引的空气的温度低。
通过縮小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驱动电动机43外面和凸缘面的间隙, 从而第二通风路51的截面积比第一通风路49的截面积小。因此,第一通 风路49成为得到比第二通风路51多的通风量的主通风路,第二通风路51 成为副通风路。
排气扇41是在凸缘面45的外周部将翼列46垂直配置的西洛克型扇, 按照将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埋入由翼列46形成的排气扇41的厚度 中的方式,将驱动电动机43收纳于翼列46的内侧,并且凸缘面45以覆盖驱动电动机43的外面的方式弯曲。另外,相对于凸缘面45,毂部47按照向驱动电动机43侧突出的方式 将凸缘面45和毂部47连接,毂部47的一部分为面对第二通风路51侧的 构成,毂部47在第二通风路51可有更多的部分。在凸缘面45的弯曲的 凹状部45a,在与嵌合于驱动电动机43的轴57的毂部47接近的部分设有 凸缘开口 48。设置主体21的厨柜22在上面有开口 23,并陷入主体21而设置。第 二排气扇吸气口 50设置于主体21的外壳后面52,因此,第二通风路51 的吸气从主体外即厨柜22内被吸入。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配置成大致水平,轴57朝向前后方向。 驱动电动机43以埋入排气扇41的厚度中的方式构成,因此,配置于驱动 电动机43后方的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的位置设置于比主体21的外壳底 面21a靠上的外壳后面52。在将主体21设置于厨柜22的开口部23之际,在使主体21的前面侧 先进入,使后方侧旋转的同时而进行设置时,为避免与厨柜22接触,主 体21的外壳后面52的下部形成为切削了主体外形角部的倾斜面53。而且, 多个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的一部分形成于在主体21的外壳后面52的下 方设置的倾斜面53。图2表示主体21陷入厨柜22的开口23而设置时的截面图。图中表 示的情况如下,即,在与房屋的壁面接近的位置配置的第一里壁54的前 方设置空间54a,为了收纳自来水和电等的配管55,而隔着空间54a在图 前设置第二里壁56,且厨柜22的开口 23后部23a和第二里壁56接近。另夕卜,在驱动电动机43中,轴57和排气扇41的毂部47嵌合,轴57 在驱动电动机43的内部,被轴承58保持。下面,对以上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说明其动作、作用。通过吸气扇34从吸气口 27导入的主体21外部的空气冷却控制电路 33a、 33b后,导向隔板31、 66上部将加热线圈29a、 29b冷却。排气扇组 件37使通过加热线圈29a、 29b后的热空气从集热开口 36通过集热管道 35,以通过隔板吸气口 31进而通过第一排气扇吸气口 38的第一通风路49 为主,吸入比从主体21外通过第一通风路49而导入的空气温度低的空气,以通过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的第二通风路51为副,由通过驱动电动机43 旋转的排气扇41吸引。由此,和从第一排气扇吸气口 38吸入热空气的第一吸气通风路49不 同,从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吸入的第二通风路51的空气通过排气扇41 的驱动电动机43,由排气扇41吸引。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与从第一吸气 通风路49吸引的热的废热接近,进而自身发热增加,因此尤其需要抑制 温度上升的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改善驱动电 动机43的破损和寿命降低等可靠性降低。另外,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和收纳排气扇41的排气扇罩42之间通 过在其内部收纳有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的电动机收纳管道44连结, 因此,通过电动机收纳管道44中的第二通风路51从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 吸入的空气通过驱动电动机43的表面而由排气扇41可靠地吸引,因此, 能够提高驱动电动机43的冷却性能,抑制驱动电动机43的温度上升,进 一步改善驱动电动机43的破损和寿命降低等可靠性降低。另外,在构成排气扇41的凸缘面45,直到与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 43嵌合的毂部47附近设置有凸缘开口48,因此,流过与第二排气扇吸气 口 50连通的电动机收纳管道44内部的第二通风路51的空气通过凸缘开 口48,从排气扇吸气部41a被吸引向排气扇41。由此,能够使从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与凸缘开口 48连通的第二通风 路51的流动接近驱动电动机43的轴承58及轴57表面,从而能够降低驱 动电动机43的轴57及轴承58的温度。另外,将排气扇41作成在凸缘面45的外周部配置有翼列46的西洛 克型扇,按照将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埋入由翼列46形成的排气扇 41的厚度的方式,将驱动电动机43收纳于翼列46内侧,并且将凸缘面 45以覆盖驱动电动机43的外面的方式弯曲。由此,由于驱动电动机43和排气扇41在厚度方向重叠,所以可实现 排气扇组件37的薄型化,而且,利用弯曲的凸缘面45,第二通风路51 容易沿着驱动电动机43的外形和轴57,能够提高驱动电动机43的轴57 及轴57根部的轴承58的温度降低效果。另外,第二通风路51也容易沿 着凸缘面45,排气扇41也能够实现温度降低,而且,由于凸缘面45弯曲,从而可降低第二通风路51的通风阻力,能够控制排气扇组件37的送风性 能降低。另外,可以降低由于风切音而产生的噪音。另外,按照与轴57嵌合的毂部47相对于排气扇41的凸缘面45向驱 动电动机43侧突出的方式连接凸缘面45和毂部47,毂部47的一部分成 为面对第二通风路侧51的结构,因此,在到达凸缘开口48之前,毂部47 暴露在流过第二通风路51内的通气中,从而能够提高进一步降低与毂部 47嵌合的轴57及轴57根部的轴承58的温度的效果。另外,将主体21设置于在上面设置有开口 23的厨柜22,将第二排气 扇吸气口 50设置于与驱动电动机43接近的主体外面后部52,从主体21 的外部向第二通风路51吸气。第二通风路51的通气由于通过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从厨柜22的内 部吸入,因此,比从第一排气扇吸气口 38吸入且达到接近主体21的排出 空气的高温的第一通风路49的通气温度低,从而可以实现排气扇组件37 和其构成构件即驱动电动机43等的温度降低。另外,从第二排气扇吸气 口 50吸收厨柜22内的空气这一动作能吸引厨柜22内的热气,从而可实 现厨柜22内的温度降低。另外,通过将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的轴57设定为横向,轴57 的中心不朝向主体21的外壳底面21a,因此,可将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 设置于比主体21的外壳底面21a靠上方的外壳后面52上。因此,在将主 体21设置于厨柜22的状态下,在厨柜22内的收纳部即主体21下收纳各 种部件,收纳空间变满,或即使收纳薄纸膜之类的膜状软部件时,第二排 气扇吸气口 50也不会容易地被堵塞。另外,在比厨柜22内的收纳部即主 体21的主体底面21a靠上的位置,排气扇组件37吸收厨柜22内的空气, 因此,吸收温度越高越向上方上升的空气,容易实现厨柜22内收纳部的 温度降低。另外,在切削主体21的外壳后面52的下部的角部而形成的倾斜面53 设置有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的至少一部分(实施方式中一半的程度)。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柜22中,开口 23的后部23a 的厨柜22内部里壁56在与房屋的壁面接近的位置配置的第一里壁54的 前方设置空间,在收纳有自来水和电等的配管55的图前设置第二里壁56,使厨柜22的开口 23后部23a和第二里壁56接近。该情况下,外壳后面 52和第二里壁56接近,容易将第二排气扇吸气口50堵塞,但由于第二排 气扇吸气口 5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避开主体外壳的最后面的位置即位于 比最后面靠前方的倾斜面53,因此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至少其一部分和 厨柜的后壁隔开。由此,能够避免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50整体被堵塞,能 够确保构成排气扇组件37的构件即驱动电动机43的冷却效果。 实施方式2图5、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 图及除去了顶板24后的水平截面图。与实施方式1所述的结构相比,在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62和第二通风 路64的结构上不同,其它的结构是相同的。在为了在主体21内确保收纳控制电路33b的空间而设置的内部隔板 61上,在吸气扇34的左方与辐射加热器30的后部的外壳后面52接近的 位置设置有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62。通过吸气管道63将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62和电动机收纳管道44之间连接,吸气管道63的内侧流过被排气扇41 吸引的空气,成为第二通风路64。吸气管道63在主体21内具备的加热柜 即焙烧炉32的后方以一定空间设置于外壳后面52。通过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62的第二通风路64的冷却风流,在吸气扇34 从主体21外吸入的空气通过控制电路33b内的途中, 一部分向辐射加热 器30的下方分支,到达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62。在第二排气扇吸气口 62 产生通过由吸气管道63和电动机收纳管道44连通的排气扇41得到的吸 引力,这成为第二通风路64。第二通风路64使到达加热线圈29a、 29b及焙烧炉32之前、通过控 制电路33b途中的、相对于焙烧炉32位于吸气口侧的吸气扇34的送风通 过,冷却排气扇41的驱动电动机43。由此,使进行吸引由在主体21内发生的热而变热的空气将其送向主 体21外的作用的排气扇41动作的驱动电动机43能够通过第二通风路64 吸入发热部分即焙烧炉32的动作的有无所带来的热影响少的冷却风,从 而能够与主体21的使用状态无关地抑制驱动电动机的温度上升。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用排气扇将主体内的空气吸入并从排 气口排出而进行冷却,并且能够抑制废热的影响而有效地冷却驱动排气扇 的驱动电动机,因此,不会停留在对洗涤台等的厨柜进行组装的组装式, 即使在固定式或台式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也可以适用于主体内的冷却 性能的提高或主体周围的热气降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具备顶板,其覆盖主体的上面,形成主体外壳;至少一个加热线圈,其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排气扇,其将主体内的空气通过形成于主体外壳上的排气口向外部排出;驱动电动机,其驱动所述排气扇,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通风路和第二通风路,所述第一通风路连通所述主体的内部和所述排气口且内装所述排气扇,所述第二通风路连通吸入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路的空气温度低的空气的排气扇吸气口和排气扇吸气部且内装所述驱动电动机,当所述驱动电动机驱动所述排气扇时,从所述排气扇吸气口导入所述第二通风路且经由所述排气扇吸气部从所述第一通风路排出的空气将所述驱动电动机冷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 风路具有从设置于主体内的第一通风路吸气口至所述排气扇吸气部的第 一吸气通风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排 气扇组件,所述排气扇组件在收纳所述排气扇并且形成所述第一通风路的 至少一部分的排气扇罩上固定有驱动电动机,且所述排气扇组件固定于主 体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扇 罩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的至少一部分。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风路由吸排气隔板分隔成所述第一吸气通风路和从所述排气 扇吸气部至所述排气口的第一排气通风路,并且将连通所述第一吸气通风 路和所述第一排气通风路的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吸排气隔板上,使离心型的 排气扇吸气部与所述开口部对置,在所述第一排气通风路侧设置有沿所述 驱动电动机的轴向形成所述第二通风路的筒状的电动机收纳管道。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扇 具有与所述驱动电动机的轴嵌合的毂部、与所述毂部连结的凸缘面和设置 于所述凸缘面外周部的翼列,在所述凸缘面上,在所述毂部附近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扇吸气部和所述第二通风路的凸缘开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面 在形成有所述翼列的部分的内侧具有相对于所述驱动电动机侧弯曲成凹 状的凹状部,所述驱动电动机埋入所述凹状部。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 凸缘面在所述毂部附近向所述第一吸气通风路侧突出,所述毂部形成为相 对于所述凸缘面向所述驱动电动机侧突出。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主体陷入设置在上面设置有开口的厨柜内,所述排气扇吸气口形成于所述 主体外壳的外面,所述第二通风路从所述排气扇吸气口吸取所述厨柜内的 空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 动机的轴设定为水平,所述排气扇吸气口设置于比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面靠 上方。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气口设置于主体后部,并且所述排气扇吸气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避开 所述主体外壳后面的最后方部位的位置上。
12、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主体内具备将放入内部的被加热物加热的加热柜和将所述主体外部的 空气吸入的吸气扇,所述排气扇吸气口配置于吸引到达所述主体内的所述 加热柜前的所述吸气扇的送风空气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利用排气扇(41)使主体(21)内的高温废热通过形成第一通风路的第一吸气通风路(49)和第一排气通风路(49a)向主体(21)外部排出。另外,从第二排气扇吸气口(50)通过与排气扇吸气部(41a)连通的第二通风路(51),由排气扇(41)吸引主体(21)外部的空气或主体内的温度低的场所的空气,使低温的空气通过驱动电动机(23)的外侧并进行冷却。通过该构成,能够高效率地冷却主体(21)内部和驱动电动机(43)。
文档编号H05B6/12GK101258776SQ20068003238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5日
发明者冈田和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