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来散发电子元件所产生热量的堆栈鳍片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都将产生大量的热,若不及时排除其产生的热量,将导致热量累积引起温度升高,而严重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为此,业界通常在这些发热电子元件表面安装一散热器,以辅助其散热。
传统的散热器较多采用通过铝挤或压铸的方法一体成型,为获得较好的散热性能,需要散热鳍片尽可能排列紧密且薄而高,如此可在相同面积的基座上获得较大散热面积。但是,散热鳍片的制造因受限于机械加工能力,使得其厚度、长度和宽度有一定的比例和限制,导致单位体积的总散热面积无法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业者采用将散热鳍片由一金属薄片连续弯折成波浪状,然后粘贴至散热器基座上,如此可在单位体积上具有较大的总散热面积。然而,在将散热鳍片粘贴到基座上时,不可避免地在散热鳍片与基座之间会存在空气间隙,这将严重影响热量从基座传导至散热鳍片上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改采用另一种散热器结构,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1由若干散热鳍片2堆栈形成,这些散热鳍片2由若干较高散热鳍片2a与若干较低散热鳍片2b交替叠置,组合在一起后与发热电子元件3接触以吸收热量。但是,这种结构使得风扇从上方导入的冷空气到达较低散热鳍片上时,将与其发生碰撞并反弹形成回流,从而降低原有气流的流速,使风扇的辅助散热的效果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因此该散热器结构也不能对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有效散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散发电子元件所产生热量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包括一固定模组、一散热器和一风扇,该固定模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周围,该散热器固定在该固定模组上,其包括若干散热鳍片和若干弓形间隔件,这些间隔件与电子元件接触并相互交替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的底部,一热管依序穿过散热鳍片的底部、间隔件和散热鳍片的顶部并将散热鳍片与间隔件结合在一起,该风扇安装在散热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可通过将若干预先成型的散热鳍片与若干弓形间隔件交替叠置在一起而构成散热器,使得散热鳍片可排列紧密且制得薄而高,有效提高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密度,同时热量可直接传导至散热鳍片和间隔件上并充分利用热管的高传热性,且安装在散热器上的风扇所产生的气流可通过这些弓形间隔件而导引至散热鳍片的相对侧边,从而有效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现有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散热器倒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部分组装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完全组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用来散发中央处理器15等发热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其包括一方形固定模组20、一散热器30和一风扇90。
该固定模组20安装在一电路板10上,中央处理器15安装在该电路板10上并被围设在固定模组20中央。该固定模组20包括一底板22、沿底板22横向向上延伸的两相对的第一侧壁24和沿底板22纵向向上延伸的两相对的第二侧壁26,其中该底板22中央设有一开口28,第一侧壁24的中央位置向内伸设有一倒钩27。
请参考图3,该散热器30包括一卡扣元件40、一基体50、一散热体60和两热管80。该卡扣元件40包括一框体42和沿框体42的对角向上延设的两卡扣臂43,该框体42中央形成一开口46,其中该框体22的两相对边上分别开设有两间隔开的凹槽48;每一卡扣臂43呈“L”形,并且在末端形成一卡片44,该卡片44上设有一卡扣孔45。
该基体50包括若干平行堆栈的间隔件52,这些间隔件52呈弓形且其上开设有两道沟槽54,每一间隔件52包括与中央处理器15接触的一底面和一弓形顶面。该散热体60包括若干平行的内部鳍片62、64和将这些内部鳍片62、64夹设在中间的两外部鳍片66、68,其中这些内部鳍片62、64的顶部中央位置分别形成有大致呈“V”形的缺口62a、64a,而内部鳍片64具有与固定模组20的第二侧壁26相配合的轮廓,该两外部鳍片66、68概呈梯形,内部鳍片62、64和外部鳍片66、68的靠近顶部位置分别设有两间隔开的第一穿孔62b、64b、66a、68b,内部鳍片62、64和外部鳍片68的靠近底部位置分别设有两间隔开的第二穿孔62c、64c、68c。每一热管80大致呈“U”形,且具有第一端部82和第二端部84。
请参考图4,在预组装时,热管80的第一端部82依序穿过散热体60的第一穿孔68b、64b、62b、66a,第二端部84沿同一水平面依序穿过散热体60的第二穿孔68c、64c、62c和基体50的沟槽54,并使基体50的间隔件52与散热体60的内部鳍片62、64呈交替设置。热管80与卡扣元件40结合使其第二端部84嵌卡在卡扣元件40的凹槽48中。然后热管80、散热体60、基体50和卡扣元件40通过焊接方式组合在一起,使得内部鳍片62、64的缺口62a、64a形成位于两外部鳍片66、68之间的一腔室(未标示)。
请参考图5和图6,组装时,将卡扣元件40置于固定模组20上并往下按压卡扣元件40,使其两相对边滑入并卡扣在固定模组20的倒钩27中,使得散热器30容置在固定模组20中并与中央处理器15紧密贴设以吸收热量。风扇90便可进一步通过扣具(图未示)而固定在卡扣元件40的卡片44上。
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30通过若干间隔件52交替设置在若干散热鳍片62、64、66、68的底部,内部鳍片62、64的顶部中央开设缺口62a、64a而形成位于外部鳍片66、68之间的一腔室,该腔室与这些弓形的间隔件52可有效导引风扇90的气流至散热体60的相对两侧边,从而有效提升散热器30的散热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和一风扇,该散热器包括若干散热鳍片和至少一热管,该风扇安装在散热器上,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还包括若干弓形间隔件,这些间隔件与电子元件接触并相互交替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的底部,该热管依序穿过间隔件、散热鳍片的底部和散热鳍片的顶部并将散热鳍片与间隔件结合在一起,该风扇产生的气流可通过这些弓形间隔件而导引至散热鳍片的相对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每一间隔件包括与电子元件接触的一底面和一弓形顶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散热鳍片包括两外部鳍片和位于两外部鳍片之间的若干内部鳍片,每一内部鳍片的顶部中央位置开设有一“V”形缺口,这些缺口在两外部鳍片间形成一腔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呈“U”形,每一内部鳍片上设有一对穿孔,每一间隔件上设有与内部鳍片的其中一穿孔对应的沟槽,该热管穿设在间隔件的沟槽和内部鳍片的穿孔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还包括一卡扣元件,该卡扣元件包括一固定散热器的框体和一对支撑风扇的卡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是固定在一固定模组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模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设有一开口,以便电子元件凸伸出与间隔件接触,该固定模组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卡扣元件的框体卡扣的倒钩,以将散热器固定至电子元件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管沿同一水平面同时穿过上述框体、散热鳍片和间隔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设有一开口,上述间隔件的高度较散热鳍片的高度低,上述间隔件与散热鳍片的底部收容在框体的开口中。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固定在上述卡扣元件的卡片上,并位于上述框体、散热鳍片及间隔件的上方。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用来散发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其包括一固定模组、一散热器和一风扇,该固定模组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周围,该散热器固定在该固定模组上,其包括若干散热鳍片和若干弓形间隔件,这些间隔件与电子元件接触并相互交替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的底部,一热管依序穿过散热鳍片的底部、间隔件和散热鳍片顶部,并将散热鳍片与间隔件结合在一起,该风扇安装在散热器上,其中风扇的气流可通过这些弓形间隔件而导引至散热鳍片的相对侧边。
文档编号H05K7/20GK2735541SQ20042007373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7日
发明者王亚雄, 黄中元, 董顺吉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