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及乘客检测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或移动式人行道等乘客传送带,尤其涉及可自动地切换多个运行模式的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多个运行模式包含以运送乘客的速度进行运行的运送模式和降低电力消耗以待机的待机模式,还涉及适用于上述控制装置的乘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停止式自动运行方式的乘客传送带在设于进出口处的电杆(ポ-ル)上设有传感器,当没有检测到乘客时就以停止运行的状态待机,而一旦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乘客,就以额定速度运行。
对于上述停止式自动运行方式,日本电梯协会的标准规格JEAS-410A有如下规定。
1.检测点必须设在足够的距离之外,以保证在使用者乘上自动扶梯之前就起动且到达额定速度。无论是进口处还是出口处,上述距离都必须距离移动扶手折回部的前端1.0m以上(相当于距离梳状部1.7m)。(乘客的步行速度为1.5m/秒,乘客传送带起动0.5~0.8秒后达到额定速度。)2.持续运行到最后一名乘客到达出口处以后。
3.运行方向限于一个方向。
4.对于反向进入的乘客发出警报,同时反向运行(正规运行方向)一定时间。
5.进口处和出口处都在乘客检测位置和进出口处之间设置栅栏以引导乘客。
6.进口处和出口处须分别设有“自动运行中”和可否进入的标记(表示运行方向的标记)。
另外,欧洲的法规EN115中有如下规定。
1.必须在使用者踏上阶梯前起动。(光电装置设于距梳状部1.3m处)
2.必须有运行方向和可否使用的标记。
3.当有人反向进入时,必须在乘客踏上阶梯之前就开始反向运行。
4.其运行时间必须大于10秒。
从而,停止式自动运行方式的乘客传送带必须设置自动运行显示灯、运行方向显示灯及引导栅栏等附属设备。这些附属设备中,电杆设置在距离扶手折回部1.0m以上处,其中内装传感器。另外,自动运行显示灯在乘客传送带的停止过程中显示一旦有人靠近即会运行,运行方向显示灯在乘客传送带的停止过程中显示原来的设定运行方向,以表示进入传送带的方向是否正确。这些显示灯都内装于电杆中。
另外,引导栅栏用于防止乘客不通过检测装置而进入传送带,同时防止乘客在检测装置检测后不进入传送带而从侧面走出。
针对上述停止式自动运行方式,有人提出一种低速自动运行方式。
譬如,特开昭62-275990公报中就公开了一种以低速运行待机、根据乘客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而用变换器将乘客传送带加速、经过设定时间后再度减速的控制方法。
另外,特公平5-55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利用VVVF变换器将乘客传送带从低速运行起加速后、切换商用电源以进行额定速度运行的方法。
上述低速自动运行方式在待机状态下也持续低速运行,故可省略或简化自动运行显示灯和运行方向显示灯。另外,在利用变换器缓缓加速时,加速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乘客进入时摔倒的危险,故乘客检测位置可以设置在进出口处跟前,可以省略引导栅栏,同时便于将乘客检测装置组装到乘客传送带装置中。
然而,低速自动运行方式在待机过程中也在低速运行,故与停止式相比,节能效果较差。
对此,特开昭57-72581号公报及特开昭61-16248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以低速运行待机时,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乘客即停止运行以待机的控制方法。然而,在这种场合,由于空闲时与停止式自动运行方式一样,是停止运行以待机,故仍需要设置自动运行显示灯和运行方向显示灯。
此外,特开昭55-161770号公报、特开昭64-14784号公报以及特开平4-58582号公报中公开了根据乘客的有无而改变运行速度的控制方法。
另外,特开昭62-269882号公报中公开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对每一单位时间的乘客数量进行检测的装置的输入,在无负荷时作低速运行,在检测到乘客时作额定速度运行。
特开平1-281288号公报公开的控制方法是在栏杆端部及顶棚分别设置传感器,当任一方传感器检测到乘客时就开始运行。
特开平3-243591号公报公开的控制方法是在进出口处设置第1检测装置,在梳状部附近设置第2检测装置,用第1检测装置使乘客传送带起动,用第2检测装置开始定时器的计数,经过设定时间后停止乘客传送带的运行。
特开平6-87592号公报公开的控制方法是在左右的栏杆前端部分别设置分别由投光器和受光器组成的光传感器,将来自左右投光器的光束在进出口处交叉,且在用左右双方的光传感器检测到乘客时使乘客传送带起动。在该例中,设置光束交叉位置不同的多对光传感器,由此可在更大范围内检测有无乘客。
特开平10-18205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乘客监视装置,是在左右栏杆上设置反射光检测式光传感器,用各光传感器监视进出口处的地面。
如上所述,传统的停止式自动运行方式需要设置电杆、自动运行显示灯、运行方向显示灯及引导栅栏等附属设备。传统的低速自动运行方式在待机过程中也作低速运行,故节能效果比停止式差。
另外,特公昭61-5727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乘客传送带运行装置,设有对进口部前方有无行人进行检测的行人检测装置和对踏入进口部踏板的乘客进行检测的乘客检测装置,利用来自行人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而将驱动装置从停止运行切换成低速运行,并利用来自乘客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将驱动装置由低速运行切换为正常速度。
然而,这种运行装置的行人检测装置只设在进口处,而在出口处只设置下客检测装置。另外,行人检测装置只是监视进口处前方有无行人,且行人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脱离乘客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故检测不到从扶手折回部的外侧绕到进出口处的乘客。
再者,行人检测装置设置于设有乘客传送带的建筑物上,故必须与乘客传送带的安装作业分开安装,而且由于建筑物的原因,会对安装位置有所限制,由此使检测范围也发生变化,不能精确地检测乘客。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简化附属设备、提高节能效果的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以及可用于该控制装置的乘客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是反射光式装置,具有设于乘客传送带的进出口处栏杆部的投光部及受光部,对进出口附近有无乘客进行检测,从上方看时投光部的投光范围及受光部的受光范围分别为扇形,通过改变投光范围及受光范围的上下方向角度,将投光范围与受光范围间的交叉部分作为检测范围。
本发明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的投光部具有从侧面看时投光角度互不相同的第1及第2投光部,将所述第1投光部的投光范围与所述受光范围之间的交叉部分作为第1检测范围,将所述第2投光部的投光范围与所述受光范围之间的交叉部分作为第2检测范围。
本发明的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包括比扶手折回部的宽度更宽的角度范围。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乘客传送带进口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进口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进口处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的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5是图1的乘客传送带出口处的俯视图。
图6是说明图4控制装置在进口附近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乘客传送带进出口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乘客传送带进出口处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乘客传送带进出口处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乘客传送带进口处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进口处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的乘客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设有引导栅栏的乘客传送带的进出口的俯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以下结合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乘客传送带进口处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进口处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进口处的主视图。
图中,一对栏杆1上分别设有移动扶手2。在各栏杆1的扶手引入口3的下部设有检测有无乘客用的乘客检测装置4。这些乘客检测装置4使用譬如具有投光部及受光部的反射光检测式传感器。也可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另外,乘客检测装置4对包含进口处地板5上在内的进口附近的第1区域41内有无乘客进行监视,并以覆盖第1区域41的状态对与第1区域41的外侧相邻的进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内有无乘客进行监视。第1区域41是乘客可靠地进入乘客传送带的踏入范围,也就是从两侧的扶手折回部2略向外伸出的范围。
第2区域42是包括了乘客进入路径在内的比第1区域41更大的范围。第1区域41和第2区域42可部分重叠。譬如乘客传送带长度方向的检测范围是从扶手折回部2a起1.0~3.0m左右。另外,第1及第2区域41、42还包括乘客传送带两侧的扶手折回部2a外侧的区域,由此可以检测到从扶手折回部2a的外侧绕到进出口的乘客。
在一边的栏杆1上设有作自动运行显示和运行方向显示等的显示装置6。
图4是表示图1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来自乘客检测装置4的信号被输出到模式切换回路7。模式切换回路7根据来自乘客检测装置4的信息切换控制装置本体8的运行模式。控制装置8通过多种运行模式来控制乘客传送带的运行,该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停止运行以待机的待机模式、从该待机模式切换的中间模式、从该中间模式切换为运送乘客的运送模式、对企图从出口附近进入的乘客发出运行方向相反的警告的警告模式。
具体地说,模式切换回路7在待机模式时检测到进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内有乘客时,就将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在中间模式时检测到进口附近的第1区域41内有乘客时,就将运行模式切换成运送模式。
在运送模式时,乘客传送带在预定的时间(运送乘客所需的时间再加上多余的时间)范围内以额定速度运行。另外,也可在出口附近设置传感器,当最后一名乘客走出后再经过一定时间,使乘客传送带停止。
在中间模式时,乘客传送带用比运送模式低的速度运行。另外,在中间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当第1和第2区域41、42都未检测到乘客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时间(譬如0~10秒)后,控制装置本体8的运行模式返回到待机模式。
另外,在控制装置本体8上连接有对出口附近的乘客发出警报用的警报装置9。在警告模式时,用警报装置9对企图从出口附近进入的乘客发出警报,告知运行方向相反。警告模式也可不用警报装置9,而是譬如使乘客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快于中间模式,以使乘客得知运行方向相反。
如图5所示,乘客传送带的出口处与进口处相同,设有乘客检测装置4及显示装置。乘客检测装置4在出口处也对出口附近的第1及第2区域41、42内有无乘客进行检测。
以下说明进出口附近的动作。当乘客传送带上没有乘客、且进出口附近也检测不到乘客时,控制装置本体8的运行模式为待机模式,乘客传送带的运行停止。在此状态下,在图1的乘客11沿着箭头所示的路线进入到乘客传送带的场合,当乘客11首先进入第2区域42内时,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由此使乘客传送带开始低速运行。然后,一旦乘客进入第1区域41内,运行模式即切换成运送模式,用乘客传送带来运送乘客11。
另外,在图1的乘客12沿箭头所示路线横穿第2区域42内的场合,当乘客12进入第2区域42内时,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乘客传送带作低速运行。然而,在乘客12走出第2区域42后,一旦过了一定时间,运行模式就返回待机模式,乘客传送带的运行停止。
图6是说明图4的控制装置在进口附近的动作的流程图。待机中的运行模式是待机模式(步骤S1),乘客传送带的运行停止,且监视第2区域42内有无乘客(步骤S2)。如果第2区域42内未检测到乘客,运行模式保持待机模式。
一旦在第2区域42内检测到乘客,第2设定时间(譬如10秒)的定时器开始计数(步骤S3),再监视第2区域42内有无乘客(步骤S4)。这时,如果检测到乘客,就在第2设定时间的定时器复位·起动后(步骤S5),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步骤S6),当未检测到乘客时,就在定时器不复位的状态下,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步骤S6)。
在中间模式的低速运行过程中,监视第1区域41内有无乘客(步骤S7)。结果,如果在第1区域41内未检测到乘客,即确认定时器的计数是否过了第2设定时间(步骤S8)。如果尚未过第2设定时间,则继续维持中间模式,并监视第1及第2区域41、42内有无乘客(步骤S4~S7)。如果未在第1及第2区域41、42内检测到乘客而已过了第2设定时间,则运行模式返回到待机模式(步骤S1)另一方面,在中间模式的低速运行过程中,一旦在第1区域41内检测到乘客,第1设定时间(运送乘客所需的时间加上多余时间)的定时器起动(步骤S9),继续监视第1区域41内有无乘客(步骤S10)。这时,一旦检测到乘客,就在第1设定时间的定时器复位·起动后(步骤S11),运行模式切换成运送模式(步骤S12),当未检测到乘客时,就在定时器不复位的状态下,运行模式切换成运送模式(步骤S12)。
一旦运送模式的额定速度运行开始,就确认定时器的计数是否经过第1设定时间(步骤13)。并且在经过第1设定时间之前监视第1区域41内有无乘客(步骤S10)。另外,如果在第1区域41内未检测到新的乘客且已经过第1设定时间,就监视第2区域42内有无乘客(步骤S2),如果第2区域42内也无乘客,运行模式就返回待机模式(步骤S1)。
以下说明出口附近的动作。模式切换回路7在待机模式时在出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内检测到乘客时,将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在中间模式时在出口附近的第1区域41内检测到乘客时,就将运行模式切换成警告模式,并通过警报装置9发出警报。
在警告模式时,乘客传送带以额定速度向正确方向运行,而一旦第1及第2区域41、42中都检测不到乘客的时间已经过设定时间(譬如3~10秒),控制装置本体8的运行模式就返回待机模式。
在待机模式时,在图5的乘客14进入出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内的场合,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使乘客传送带开始向正确方向低速运行。由此使乘客14觉察到反向进入的错误,并沿箭头所示的路线离开出口处。
然而,如果进入出口附近第2区域42内的乘客15未注意低速运行而进入出口附近的第1区域41时,运行模式即切换成警告模式,并通过警报装置9发出警报,同时乘客传送带以额定速度运行。由此使乘客14觉察到反向进入的错误,并沿箭头所示的路线离开出口处。
在图5的乘客16沿箭头所示的路线横穿出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内的场合,当乘客16进入第2区域42内后,运行模式切换成中间模式,乘客传送带作低速运行。而当乘客16离开第2区域42后经过了设定时间时,运行模式即返回待机模式,乘客传送带的运行停止。
这种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可以先用待机模式使运行停止,故与在低速运行下待机的场合相比,节能效果更佳。
另外,由于是在乘客到达距离进口和出口尚有一定距离处时开始低速运行,故可以防止乘客误认为乘客传送带停止。还有,乘客可在进入第2区域42内后用目视确认运行方向。从而,自动运行显示灯和运行方向显示灯等显示装置6可做成较简单的装置,且可安装在栏杆1等的装饰物上。
再有,当如图1的乘客12和图5的乘客16那样横穿第2区域42内时,由于只是暂时进行低速运行,故可减少起动时的能量损耗。
又,第1及第2区域41、42包含两侧的扶手折回部2a外侧的区域,故可检测到从扶手折回部2a的外侧绕到进口处或出口处的乘客,不需设置引导栅栏。
再有,由于将具有反射光检测式传感器的乘客检测装置4设置在栏杆1上,故不需再为安装传感器而设置电杆等设备。
再有,即使用待机模式使乘客传送带停止,也可告诉乘客运行方向以防止反乘,故节能效果好。
又,通过使进口附近及出口附近的第1及第2区域41、42相同,可以使进口处及出口处的乘客检测装置4的结构相同,便于维修调节作业等。
实施形态2
进口附近及出口附近的第1及第2区域41、42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范围,也可如图7所示,缩小第1区域41而扩大第2区域42。通过设置这样的检测范围,可以更可靠地检测到如图7的乘客13那样从扶手折回部2a的外侧绕到进口处的乘客。另外,可在出口处对如乘客13那样从扶手折回部2a的外侧绕到出口处的乘客通过中间模式的低速运行使其觉察反向进入的错误,以防止反乘。
另外,在这种场合,在乘客检测装置4上设有在第1区域41内检测有无乘客的第1传感器(未图示)和在第2区域42内检测有无乘客的第2传感器(未图示),只要改变第1传感器及第2传感器的角度即可自由地设定检测范围。
实施形态3也可通过改变乘客检测装置4的安装角度,使检测范围向着特定方向或调节灵敏度,根据周围环境和通行状况,譬如图8那样缩小检测范围。
实施形态4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乘客传送带进口处的俯视图。本例的乘客检测装置4将进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分成与进口处距离不同的2个辅助区域42a、42b,以监视有无乘客。当在各辅助区域42a、42b内检测到乘客时,越是接近进出口的辅助区域,乘客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越接近运送模式的额定速度。其他结构则与实施形态1相同。
在这种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上,随着乘客11接近进口处,乘客传送带的运行速度阶段性地加快,故可以将乘客传送带从停止状态平稳地加速到额定速度。
不过,本例中是将进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分成2个辅助区域42a、42b,当然也可分成3个以上。
又,实施形态1~4所示的乘客传送带是通过切换运行方向而变换进口和出口,故也可根据运行方向,用控制装置本体8自动地切换进口附近的控制方法和出口附近的控制方法。
在这种场合,显示装置6的显示内容也在进口附近(自动运行中的显示或进入方向箭头等)和出口附近(禁止进入的显示等)自动进行切换。另外,如果在进口附近和出口附近使第1及第2区域41、42相同,则便于控制方法的切换。
实施形态1在警告模式时,在发出警报的同时将运行速度加速为额定速度,当然也可使运行速度保持低速,而只是发出警报。另外,实施形态1当在出口附近的第2区域42内检测到乘客后的中间模式时,乘客传送带作低速运行,不过也可以额定速度运行。
相对乘客的运动,区域的检测与乘客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如下。例如,设低速运行速度为7.5m/分、额定速度为30m/分。且乘客传送带的机长为10m、运送模式时的设定时间设为额定速度下的通过时间20秒再加上余量,即,设为30秒。
首先,对于从进口附近的第2区域42进入第1区域41、从出口附近的第1区域41走向第2区域42的乘客、即一般的乘客,在运送模式的设置时间内无视出口处的乘客检测,故乘客的检测状态呈×→进口附近第2区域→进口附近第1区域→×的变化,相应地,乘客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呈0→7.5→30(约30秒钟)→0的变化。
对于只是横穿进口附近的第2区域42的乘客,检测状态呈×→进口附近第2区域→×的变化,运行速度呈0→7.5(约5秒钟)→0的变化。
对于只是横穿出口附近的第2区域42的乘客,检测状态呈×→出口附近第2区域→×的变化,运行速度呈0→7.5(约5秒钟)→0的变化。
对于从出口附近的第2区域42进入第1区域41后觉察到反乘错误而从出口附近的第1区域41走出第2区域42的乘客,检测状态呈×→出口附近第2区域→出口附近第1区域→出口附近第2区域→×的变化,运行速度呈0→7.5→30(+警报)→7.5(约5秒钟)→0的变化。
实施形态5图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乘客传送带进口处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进口处的侧视图。本例使用的乘客检测装置4具有检测第1区域41的第1传感器43和检测第2区域42的第2传感器44。第1传感器43安装于栏杆1的端部,使用具有相互面对的发光部43a及受光部43b的输入光检测式传感器。第2传感器44使用与实施形态1同样的反射光检测式传感器。其他结构与实施形态1相同。
这种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由于乘客横穿第1传感器43的发光部43a与受光部43b之间而使输入受光部43b的输入光被切断,能够更加可靠地检测到进入第1区域41内的乘客。
不过,作为乘客检测装置,也可使用使第1及第2区域的范围向左右移动或扩大缩小的装置,由此可根据乘客传送带进出口处的状况容易地调节第1及第2区域。另外,也可使乘客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灵敏度成为可调节的。
另外,乘客传送带的加减速也可通过变换器控制平稳地进行,这样能使乘客传送带安全安静地运行。
这里,乘客传送带的加速(或减速)可设定为乘客不会摔倒的程度。例如当加速(或减速)定为0.01G~0.02G(0.1~0.2秒/m2),额定速度定为30m/分时,从停止加速到额定速度需要约2.5~5秒。而若步行速度为1.5/秒,则在2.5~5秒内前进3.8m~7.5m,故在速度低于额定速度时第1位乘客可安全地乘入,然后乘客传送带平稳地加速到额定速度。
实施形态6图1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的乘客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在栏杆1的扶手引入口3的下部分别设有乘客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有无乘客。这些乘客检测装置4使用具有第1及第2投光部51、52和受光部53的反射光检测式传感器。
第1及第2投光部51、52的投光范围51a、51b从上方看时为扇形,从侧面看时则投光角度不同,互不相交。受光部53的受光范围53a从上方看时为扇形,从侧面看时则与投光范围51a、51b交叉。
从而,第1投光部51的投光范围51a和受光范围53a之间的交叉部分(图中斜线部分)成为第1区域(第1检测范围)41,第2投光部52的投光范围52a和受光范围53a之间的交叉部分(图中斜线部分)成为第2区域(第2检测范围)42。图13表示一方乘客检测装置4的投光范围51a、52a及受光范围53a。
这种乘客检测装置4从第1及第2投光部51、52投射红外激光等,一旦有乘客的脚进入第1及第2区域41、42内,来自乘客的反射光即射入受光部53,乘客即被检测到。这时,如果从第1及第2投光部51、52投射频率互不相同的红外光,则可区别出是在第1及第2区域41、42中的哪一个检测到乘客。
另外,通过从第1及第2投光部51、52以互不相同的定时呈脉冲状投射红外光,也可区别出是在第1及第2区域41、42中的哪一个检测到乘客。
采用这种乘客检测装置,对乘客的有无进行检测的范围明确,且检测范围容易调节。从而也可作为实施形态1~7的控制装置中所用的乘客检测装置。
不过,实施形态6是设置2个检测范围,当然也可设1个投光部,使检测范围为1个,或是使用3个以上的投光部,使检测范围为3个以上。
如图13的双点划线所示,在扩大第2投光部52的投光范围52b时,可能将建筑物的突起部、花盆或栅栏等障碍物55包含在检测范围内。在这种场合,可以将预先包含障碍物55的反射光的受光量作为基准值,当受光量突然从该基准值增加时,即说明有乘客进入检测范围。由此可防止来自障碍物55的反射光造成的错误检测。
另外,当将乘客检测装置4设置在栏杆1上时,一旦如图14那样在进出口处设置引导栅栏10,则有时引导栅栏10会进入检测范围46内。但即使在这种场合,只要将预先包含引导栅栏10的反射光的受光量作为基准值,就能防止引导栅栏10造成的错误检测。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是反射光式乘客检测装置,具有设于乘客传送带的进出口处栏杆部的投光部及受光部,对所述进出口附近有无乘客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从上方看时所述投光部的投光范围及所述受光部的受光范围分别为扇形,通过改变所述投光范围及所述受光范围的上下方向角度,将所述投光范围与所述受光范围之间的交叉部分作为检测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投光部具有从侧面看时投光角度互不相同的第1及第2投光部,将所述第1投光部的投光范围与所述受光范围之间的交叉部分作为第1检测范围,将所述第2投光部的投光范围与所述受光范围之间的交叉部分作为第2检测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带的乘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范围包括比扶手折回部的宽度更宽的角度范围。
全文摘要
一种乘客传送带的控制装置,是反射光式乘客检测装置,具有设于乘客传送带的进出口处栏杆部的投光部及受光部,对所述进出口附近有无乘客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从上方看时所述投光部的投光范围及所述受光部的受光范围分别为扇形,通过改变所述投光范围及所述受光范围的上下方向角度,将所述投光范围与所述受光范围之间的交叉部分作为检测范围。
文档编号B66B25/00GK1590270SQ2004100642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7日
发明者治田康雅, 杉山美树, 中村春彦, 岩田明夫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