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梯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驱动装置使通过主绳索悬吊在井道内的轿厢和对重升降的曳引式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31037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以往电梯装置中,两个对重配置在轿厢的两侧。这些对重和轿厢以1∶1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内,利用两台驱动机构进行升降。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两个对重配置在轿厢导轨的后方,因此在用作观光电梯的情况下,若要使从轿厢内看不到对重,就不能充分确保轿厢后方的视野。因此,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井道内空间的对重的高效的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井道内的空间、高效地配置对重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和第2侧面部;引导轿厢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其与第1和第2侧面部对置地设置在井道内;在井道内升降的第1对重,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第1侧面部对置地配置,并且在轿厢的进深方向配置在轿厢导轨的前侧;在井道内升降的第2对重,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第2侧面部对置地配置,并且在轿厢的进深方向配置在轿厢导轨的前侧;将轿厢、第1对重和第2对重悬吊在井道内的主绳索组;使轿厢、第1对重和第2对重升降的驱动装置,其具有卷绕有主绳索组的曳引轮,并且配置在第1和第2对重至少任意一方的正上方。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不含驱动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不含驱动装置的图。
图9是表示图7的对重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不含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一对第1对重导轨3,和一对第2对重导轨4。轿厢5沿轿厢导轨2在井道1内升降。第1对重6沿第1对重导轨3在井道1内升降。第2对重7沿第2对重导轨4在井道1内升降。
轿厢导轨2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连接轿厢导轨2的直线与轿厢5的正面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第1对重导轨3配置为连接第1对重导轨3的直线与轿厢5的进深方向平行地延伸。第2对重导轨4配置为连接第2对重导轨4的直线与轿厢5的进深方向平行地延伸。
轿厢5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和第2侧面部5a、5b;设有轿厢出入口5e的前面部5c;和与前面部5c对置的背面部5d。轿厢导轨2分别与第1和第2侧面部5a、5b对置地配置在井道1内。轿厢出入口5e通过一对轿厢门5f开闭。
第1对重6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与第1侧面部5a对置。并且,第1对重6配置在第1侧面部5a和与第1侧面部5a对置的井道壁1a之间。
第2对重7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与第2侧面部5b对置。并且,第2对重7配置在第2侧面部5b和与第2侧面部5b对置的井道壁1b之间。
另外,第1和第2对重6、7在轿厢5的进深方向配置在轿厢导轨2的前侧,且在前面部5c的后侧。
在井道1内的上部设置有使轿厢5、第1和第2对重6、7升降的驱动装置8。在驱动装置8中内置有电动机。另外,驱动装置8具有配置在第1对重6的正上方的第1曳引机9和配置在第2对重7的正上方的第2曳引机10。
第1和第2曳引机9、10配置为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第1和第2对重6、7重叠,而与轿厢5不重叠。第1曳引机9具有电动机和第1曳引轮11。第2曳引机10具有电动机和第2曳引轮12。
曳引机9、10,使用轴向尺寸小于电动机直径的薄型曳引机。另外,曳引机9、10配置为曳引轮11、12的旋转轴水平延伸。
第1和第2曳引轮11、12上卷绕有主绳索组13。主绳索组13具有卷绕在第1曳引轮11上的第1主绳索14;和卷绕在第2曳引轮12上的第2主绳索15。
在轿厢5下部的第1侧面部5a侧端部上,设置有第1主绳索连接部16。在轿厢5下部的第2侧面部5b侧端部上,设置有第2主绳索连接部17。
第1主绳索14的一端与第1主绳索连接部16连接,第1主绳索14的另一端与第1对重6的上部连接。第2主绳索15的一端与第2主绳索连接部17连接,第2主绳索15的另一端与第2对重7的上部连接。
轿厢5和第1对重6通过第1主绳索14以1∶1的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轿厢5和第2对重7通过第2主绳索15以1∶1的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在垂直投影面内,连接第1主绳索14在轿厢5上的悬吊点和第2主绳索15在轿厢5上的悬吊点的直线通过轿厢5的重心。即,轿厢5实质上在重心位置被悬吊。
在轿厢5的第1和第2侧面部5a、5b上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检查口18、19。第1和第2曳引机9、10配置在从轿厢5内分别通过检查口18、19能够进行维护检查的位置上。即,第1和第2曳引机9、10配置为在轿厢5移动至井道1内的最上部时,与轿厢5的第1和第2侧面部5a、5b对置。
轿厢导轨2,对重导轨3、4,对重6、7,驱动装置8和主绳索组13在垂直投影面内相对轿厢5的正面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地配置。
图3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在轿厢导轨2和第1对重导轨3的上部固定有支承台20。第1曳引机9安装在支承台20上。第2曳引机10在轿厢5的相反侧被支承在同样的支承台上。
在第1曳引机9的上部,配置有控制驱动装置8运转的控制装置(控制板)21。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控制装置21的图示。第1曳引机9和控制装置21的荷重经支承台20由轿厢导轨2和第1对重导轨3支承。
控制装置21配置在从轿厢5内通过检查口18能够进行维护检查的位置上。即,控制装置21配置为在轿厢5移动至井道1的最上部时,与轿厢5的第1侧面部5a对置。
控制装置21的第1和第2曳引机9、10的运转模式包括第1和第2曳引机9、10两者都产生驱动力的第1模式;以及仅第1曳引机9产生驱动力的第2模式。在第2模式中,解除第2曳引机10的制动,使第2曳引轮12空转。
控制装置21的运转模式根据轿厢5的负荷进行切换。例如,在空载或满载状态时,由于轿厢5与第1和第2对重6、7的荷重的差较大,适用第1模式。另外,在半负载状态时,由于轿厢5与第1和第2对重6、7的荷重的差较小,适用第2模式。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对重被分为第1和第2对重6、7,并配置在轿厢导轨2的前侧的较窄的空间内,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井道1内的空间,高效地配置对重6、7。另外,即使第1和第2侧面部5a、5b在轿厢导轨2后面的部分透明,从轿厢5内也看不到对重6、7,因此在应用于观光电梯的情况下具有开阔的视野。
另外,驱动装置8使用双台曳引机9、10,因此实现曳引机9、10中每一台的小型化,可以缩小设置空间。而且,由于曳引机9、10使用薄型曳引机,因此可以将第1和第2曳引机9、10配置在第1和第2侧面部5a、5b与井道1a、1b之间,可以缩小井道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另外,由于第1和第2曳引机9、10可以根据轿厢5内的负荷,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之间切换运转,因此可以节电。
另外,由于将控制装置21配置在驱动装置8的上部,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井道1内的空间,并且可以在同一场所对驱动装置8和控制装置21进行维护检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由于将检查口18、19设置在第1和第2侧面部5a、5b上,因此可以从轿厢5内对第1和第2对重6、7、驱动装置8和控制装置21进行维护检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控制装置21的运转模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和第2模式。
并且,第1和第2主绳索14、15各自的根数并不特别限定。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用导轨2、3、4承受驱动装置8和控制装置21的荷重,但是也可以由固定在建筑物上的支承梁等来承受。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两个对重,但是也可以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对重。
(实施方式2)接下来,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不含驱动装置的图。
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第1和第2对重6、7升降的第1和第2导向绳索22、23。第1和第2导向绳索22、23沿第1和第2对重6、7的升降方向(即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张设在井道1内。第1和第2导向绳索22、23的上端与支承台20连接。第1和第2导向绳索22、23的下端与井道1内的下部连接。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置有对导向绳索22、23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装置(未图示)。
在第1和第2对重6、7上设置有导向孔,第1和第2导向绳索22、23贯通该导向孔。第1和第2对重导轨3、4分别只使用一根。其他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使用第1和第2导向绳索22、23,因此可以省略对重导轨3、4的一部分。对重导轨3、4由于是在上下方向上连接多段导轨而构成的,因此如果可以省略对重导轨3、4的一部分,则可以减少零部件个数,并且可以大幅减少安装工时,降低成本。
另外,通过省略对重3、4的一部分可以缩小电梯装置整体的设置空间。
(实施方式3)接下来,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在第1曳引轮11上卷绕有多根主绳索14。各主绳索14分别是捻合多根绳股而构成的。另外,在第1曳引轮11上,卷绕有绳股的捻向互不相同的多根主绳索14。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第2曳引轮12上也卷绕有绳股的捻向互不相同的多根主绳索15。
这样,通过组合捻向互不相同的两种钢丝绳构成悬吊各对重6、7的主绳索14、15,由此可以抵消使主绳索14、15自身旋转的旋转扭矩,即使在由导向绳索22、23引导对重6、7升降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对重6、7的振动,使对重6、7稳定地升降。
另外,在悬吊一个对重的主绳索上,优选使右绞捻合的钢丝绳的根数与左绞捻合的钢丝绳的根数相同。
(实施方式4)接下来,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图7的不含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图7的对重的主视图。
在图中,第1对重6由张设在井道1内的多根(在此为2根)第1导向绳索22引导而在井道1内升降。在第1对重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一对导槽6a,该导槽6a中穿入有第1导向绳索22。
第2对重7由张设在井道1内的多根(在此为2根)第2导向绳索23引导而在井道1内升降。在第2对重7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一对导槽7a,该导槽7a中穿入有第2导向绳索23。
在井道1内,设置有通过与第1和第2对重6、7接合来限制第1和第2对重6、7在水平方向振动的多个限制器24。各限制器24例如由金属等刚体构成,其经由支板等安装部件固定在井道壁1a、1b上。
限制器24的末端嵌入在导槽6a、7a中。通常,在限制器24和导槽6a、7a之间设有间隙,在间隙的范围内容许对重6、7的振动。另外,如图9所示,限制器24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置。
在第2对重7的正上方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反绳轮25。反绳轮25上卷绕有第2主绳索15。即,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双台曳引机9、10,而在实施方式4中,仅使用1台曳引机9。其他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不使用对重导轨、而只使用导向绳索22、23来引导对重6、7升降,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少安装工时,并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使用限制器24,因此即使在因为地震等而晃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限制对重6、7在水平方向的振动,以及防止对重6、7与轿厢5或井道设备碰撞。
另外,限制器24和对重6、7之间容许存在一定的间隙,并且由于不需要在对重6、7的整个升降行程中连续设置限制器24,与对重导轨相比,可以更为经济地构成限制器24。
另外,由于用1台曳引机9构成驱动装置8,并且仅在第2对重7侧设置反绳轮25,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简化控制。
(实施方式5)接下来,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在该例中,张设有多根(在此为6根)导向绳索22,使其围绕对重6。即,导向绳索22不仅配置在对重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还配置在厚度方向的两侧(轿厢5一侧和相对轿厢5的另一侧)。导向绳索22的上端与固定在轿厢导轨上的支承台连接,或者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支承梁等连接。
这样,利用导向绳索22围绕对重6,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抑制对重6在水平方向的振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将导向绳索22配置在对重6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但是导向绳索22的配置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相对轿厢5相反一侧的导向绳索22的根数少于轿厢5一侧,或者也可以省略相对轿厢5相反一侧的导向绳索22。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其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和第2侧面部;引导上述轿厢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其与上述第1和第2侧面部对置地设置在井道内;在上述井道内升降的第1对重,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上述第1侧面部对置地配置,并且在上述轿厢的进深方向配置在上述轿厢导轨的前侧;在上述井道内升降的第2对重,其在垂直投影面内与上述第2侧面部对置地配置,并且在上述轿厢的进深方向配置在上述轿厢导轨的前侧;将上述轿厢、上述第1对重和上述第2对重悬吊在上述井道内的主绳索组;使上述轿厢、上述第1对重和上述第2对重升降的驱动装置,其具有卷绕有上述主绳索组的曳引轮,并且配置在上述第1和第2对重至少任意一方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对重在上述轿厢的进深方向配置在上述轿厢的前面部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是其轴向尺寸小于电动机直径的薄型曳引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具有配置在上述第1对重正上方的第1曳引机,以及配置在上述第2对重正上方的第2曳引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曳引机根据上述轿厢内的负荷,在上述第1和第2曳引机两者都产生驱动力的第1模式和仅上述第1和第2曳引机的任意一个产生驱动力的第2模式之间切换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上述驱动装置上部、用于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运转的控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和第2侧面部的至少任意一方设置有可开闭的检查口,上述驱动装置配置在从上述轿厢内通过上述检查口能够进行维护检查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设在上述井道内、分别引导上述第1和第2对重升降的第1和第2导向绳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绳索组具有悬吊上述第1对重的第1主绳索和悬吊上述第2对重的第2主绳索,上述第1和第2主绳索分别包括捻向相互不同的2种钢丝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制器,该限制器固定在上述井道内,该限制器与上述第1和第2对重接合,从而限制上述第1和第2对重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全文摘要
在电梯装置中,轿厢、第1和第2对重在井道内升降。在井道内,设置有引导轿厢升降的一对轿厢导轨。轿厢具有相互对置的第1和第2侧面部。轿厢导轨与第1和第2侧面部对置地设置。第1和第2对重在轿厢的进深方向配置在轿厢导轨的前侧。在第1对重的正上方配置有第1曳引机。在第2对重的正上方配置有第2曳引机。
文档编号B66B11/00GK1723169SQ20038010332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本田武信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