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9626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电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声换能器,具有外壳(1)、固连在外壳(1)上的连接弹片(2)、固连在外壳(1)上的振膜(7)、及固连在外壳(1)上的盆架(3),振膜(7)、外壳(1)和盆架(3)共同围成换能器的后声腔,连接弹片(2)包括弹片本体(21)、及经由弹片本体(21)延伸出的导流部(22),导流部(22)伸入后声腔中、且与盆架(3)之间形成使得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S)。本实用新型换能器通过连接弹片形成了后声腔的至少部分出声孔,通过导流部的作用还可以实现气流的顺畅导通,有利于改善换能器性能;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弹片嵌入式装配,可以有效降低外壳组件的成本。
【专利说明】
电声换能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0002]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声换能器具体是指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例如扬声器、受话器等,其中,电声换能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为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上的盆架、固定连接在盆架的底部上的中心磁铁,盆架的侧壁部与中心磁铁之间形成供音圈置入的磁间隙;振动系统主要包括设置在磁间隙中的音圈和与音圈固定连接的振膜,其中,振膜通过其外周边沿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台阶面上,进而将电声换能器的内腔分隔为具有音圈的后声腔及与后声腔相对的前声腔。基于上述结构,电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音圈在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将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振动,进而带动振膜振动而策动周围空气发声,这要求前声腔应该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出声孔,而出于平衡声压、散热等目的,后声腔也需要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出声孔,目前,后声腔的出声孔通常是直接开设在外壳的侧壁上。
[0003]为了使电声换能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其除了上述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之外,还具有辅助系统,该辅助系统包括上述外壳、与振膜围成前声腔的前盖、及将音圈连接至外部驱动电路中的连接弹片等。在此,由于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的结构基本相对固定,因此,在电声换能器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在不断通过改进辅助系统进而简化其制作工艺、降低其生产成本,到目前已经很难通过对单个部件进行结构改进而在该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这使得电声换能器在简化制作工艺方面遭遇了发展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该电声换能器通过连接弹片形成后声腔的至少部分出声孔,进而简化了制作工艺。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声换能器,具有外壳、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连接弹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振膜、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盆架,其中,所述振膜、所述外壳和所述盆架共同围成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后声腔;所述连接弹片包括弹片本体、及经由所述弹片本体延伸出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伸入所述后声腔中,且所述导流部与所述盆架之间形成使得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
[0006]优选的是,所述盆架包括底部、侧壁部和边角部,所述电声换能器的中心磁铁在所述后声腔中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上,所述侧壁部经由所述底部弯折延伸至所述后声腔中,且与所述中心磁铁形成磁间隙,所述边角部经由所述底部在相邻两个侧壁部之间的缺口处向外延伸;所述导流部具体与所述边角部之间形成使得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
[0007]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每一所述边角部的支撑部,所述盆架通过所述边角部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
[0008]优选的是,所述导流部包括与所述边角部相对的底部导流壁、及经由所述底部导流壁朝向所述边角部弯折延伸的两个侧导流壁,且所述两个侧导流壁分设在对应出声孔的两侧。
[0009]优选的是,所述弹片本体包括固定部、回折部和弹臂部,所述弹臂部经由所述回折部与所述固定部承接,所述固定部及所述回折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外壳的表面贴合。
[0010]优选的是,所述弹片本体还包括经由所述固定部的末端朝向所述弹臂部弯折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弹臂部的运动行程的限位长孔;所述弹臂部的末端形成限位钩,且所述限位钩穿入所述限位长孔中。
[0011 ]优选的是,所述电声换能器具有两个所述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外壳分别成型后装配固定;每一所述连接弹片的导流部与所述盆架之间形成的所述出声孔、在所述盆架的长度方向上正对。
[001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弹片还包括经由所述弹片本体延伸出的弹性卡爪,所述外壳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卡爪适配的卡槽,所述弹性卡爪与对应卡槽卡接形成倒刺结构,所述倒刺结构被设置为限制对应弹性卡爪从对应卡槽中脱出。
[0013]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弹片被设置为通过一个所述弹性卡爪形成所述导流部。
[0014]优选的是,所述外壳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弹性卡爪嵌入对应卡槽中的导向斜面。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简化电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方面遇到发展瓶颈的问题,而且由于连接弹片和出声孔的功能完全不同、且无任何关联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连接弹片和出声孔简化制作工艺的技术任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通过后装连接弹片形成了后声腔的至少部分出声孔,这省去了额外设置该部分出声孔的设计和/或工序,因此对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相比于传统结构中连接弹片一体注塑的工艺而言,该种结构的连接弹片采用直接嵌入式装配,能够较大程度地简化电声换能器(特别是外壳)的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通过连接弹片伸入后声腔中的导流部形成出声孔,可以通过导流部的作用实现气流的顺畅导通,进而有利于改善电声换能器的性能。
[00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8]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电声换能器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图1和图2所不电声换能器的分解不意图;
[0022]图4为图1至图3中连接弹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连接弹片的导流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至图3中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2所示电声换能器的去除盆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A2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9为图2所示电声换能器的经过导流部的斜剖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2所示电声换能器的经过导流部的纵剖示意图;
[0029]图11为图7所示电声换能器的去除连接弹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图11中Al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外壳;I la、I Ib-卡槽;
[0033]12-支撑部;13a、13b-导向斜面;
[0034]2-连接弹片;21-弹片本体;
[0035]211-固定部;212-回折部;
[0036]213-弹臂部;213a-限位钩;
[0037]214-限位部;214a-限位长孔;
[0038]22-导流部;23a、23b-弹性卡爪;
[0039]221-底部导流壁;222-侧导流壁;
[0040]3-盆架;31-底部;
[0041]32-侧壁部;33-边角部;
[0042]4-中心磁铁;5-中心华司;
[0043]6-音圈;61-音圈引线;
[0044]7-振膜;8-补强部;
[0045]9-前盖;S-出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6]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4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4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49]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5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5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简化电声换能器制作工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声换能器结构,该电声换能器具体是将设置用于连接音圈引线的连接弹片与形成后声腔的出声孔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将连接弹片与外壳分别单独成型后进行装配固定,连接弹片采用嵌入式装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与外壳的一体注塑而言,能够有效地简化外壳的制作工艺,节省生产成本。
[0052]在此,为了便于深入地理解连接弹片及后声腔的出声孔的作用,以下将参照附图1至图3说明电声换能器的整体结构,例如是扬声器或者受话器的电声换能器主要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辅助系统包括结合在一起的前盖9和外壳I,而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则收容在由前盖9和外壳I所围成的空腔内;磁路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连接在外壳I上的盆架3、及固定连接在盆架3的底部上的中心磁铁4,而为了修正中心磁铁发出的磁力线,该磁路系统还可以包括固定连接在中心磁铁4上的中心华司5,该盆架3的侧壁部与中心磁铁4之间形成供音圈6置入的磁间隙;振动系统主要包括设置在上述磁间隙中的音圈6和与音圈6固定连接的振膜7,而为了调节电声换能器的声学性能,该振动系统还可以包括固定连接在振膜7上的补强部8,其中,振膜7通过其外周边沿固定连接在外壳I的台阶面上,进而将电声换能器的空腔分隔为具有音圈6的后声腔及与后声腔相对的前声腔。基于上述结构,电声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音圈6在接收到音频信号时将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振动,进而带动振膜7振动而策动周围空气通过前声腔发声,这要求前声腔应该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出声孔,而出于平衡声压、散热等目的,后声腔也需要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出声孔。为了将音圈6连接至外部的驱动电路中以接收音频信号,上述辅助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外壳I上的连接弹片2,音圈6通过音圈引线61与连接弹片2电性连接,这样,在将电声换能器安装在例如是手机的设备上时,通过在安装时压缩连接弹片6使其与设备上的连接端子电性接触,即可将电声换能器的音圈6连接至设备的驱动电路中。
[005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将设置连接弹片与形成后声腔的出声孔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的连接弹片2包括弹片本体21、及经由弹片本体21延伸出的导流部22,该导流部22伸入由振膜7、外壳I和盆架3围成的后声腔中,且该导流部22与盆架3之间形成使得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S,即在盆架3与导流部22之间形成作为出声孔S的开口,该导流部22可以引导气流经由出声孔S进入及流出后声腔。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可通过两个连接弹片2各形成一个上述出声孔S,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用于连通外界与后声腔的其它出声孔,以获得平衡后声腔内各部分声压的效果,例如一共形成三个或者四个连通外界与后声腔的出声孔,这可以通过在盆架3与外壳I之间预留开口的结构和/或通过在外壳I的侧壁上开设开口的结构增设其它出声孔。
[0054]由于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通过连接弹片2形成了后声腔的至少部分出声孔,这明显能够省去额外设置该部分出声孔的设计和/或工序,对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该种结构通过使得连接弹片嵌入式装配,也将较大程度地简化电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通过连接弹片2伸入后声腔中的导流部22形成出声孔,可以通过导流部22的导流作用实现气流的顺畅导通,进而有利于改善电声换能器的性能。再者,由于导流部22位于后声腔中,因此,音圈引线61可方便地通过导流部22实现与连接弹片2间的电性连接。
[0055]为了便于使盆架3能够以尽可能少的结构改动配合连接弹片2形成上述出声孔S,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2所示,该盆架3在设置底部31和侧壁部32的基础上,增设了边角部33,其中,底部31用于固定连接中心磁铁4,侧壁部32经由底部31弯折延伸至后声腔中、且与中心磁铁4形成磁间隙,边角部33则经由底部31在相邻两个侧壁部32之间的缺口处向外延伸,而上述导流部22具体与边角部33之间形成使得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S,这说明出声孔S位于盆架3的边角处,该种结构还具有导流部22无需占用后声腔的用于设置磁路系统的空间的效果,进而使得磁路系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施。该边角部33可以与连接弹片2—一对应配置,也可以在每相邻两个侧壁部32的缺口处均设置该边角部33,以保证盆架3整体结构的对称性。该边角部33可简单地通过在相邻两个侧壁部32之间的缺口处压扁底部31形成,也可以通过对盆架基材进行冲裁、线切割等工艺形成。由于该实施例是在盆架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相邻两个侧壁部32之间的缺口位置设置用于形成出声孔S的边角部33,因此,其能够以最少的结构改动获得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
[0056]在上述盆架3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进行盆架3相对外壳I的定位和/或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2所示,外壳I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每一边角部33的支撑部12,以使盆架3通过边角部33支撑在支撑部12上,进一步地,该盆架可通过边角部33固定连接在支撑部12上。基于该种结构,在每相邻两个侧壁部32的缺口处均设置该边角部33,将有利于盆架3相对外壳I的定位和/或连接。
[0057]上述导流部22可以根据导流方向需要设置为任意的形状,例如采用弧形导流板、L型导流板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所示,该导流部22包括与边角部32相对的底部导流壁221、及经由底部导流壁331朝向边角部32弯折延伸的两个侧导流壁222,且两个侧导流壁222分设在对应出声孔S的两侧,即气流将基本通过由两个侧导流壁22、底部导流壁331和对应边角部33围成的气流通道及与该气流通道相通的出声孔S进行流通,该种导流部结构有利于实现多方位的导流作用。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音圈引线61例如可与对应侧的连接弹片2的底部导流壁3 31的底面电性连接。
[0058]为了便于进行连接弹片2与外壳I之间的连接定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弹片本体21包括固定部211、回折部212和弹臂部213,该弹臂部213具体经由回折部212与固定部211承接,该回折部212可以获得增加弹臂部213弹力作用的效果,该固定部211及回折部212的一部分与外壳I的表面贴合,这说明外壳I的表面具有与固定部211及回折部212相匹配的仿形结构,进而能够实现连接弹片2在外壳I上的准确、快速定位。
[0059]为了防止连接弹片2的弹臂部213在不可预知的外力作用下超限度地远离固定部211,进而造成或者加快连接弹片2的损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弹片本体21还包括经由固定部的末端朝向弹臂部213弯折延伸的限位部214,该限位部214设置有用于限定弹臂部213的运动行程的限位长孔214a;对应地,该弹臂部213的末端形成限位钩213a,且该限位钩213a穿入限位长孔214a中,以通过限位长孔214a与限位钩213a之间的相互作用,限制弹臂部213远离固定部211的极限位置。在此基础上,还可使弹臂部213在非工作状态下即被限制在该极限位置处,即使弹片本体2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适当的预紧力,进而提高弹片本体21与设备的连接端子间的接触力。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该限位长孔214a的长度应当使得弹臂部213能够沿接近固定部211的方向到达施压后的工作位置。
[0060]在电声换能器的两个连接弹片均采用上述连接弹片2的结构时,可使每一连接弹片2的导流部22与盆架3之间形成的出声孔S、在盆架3的长度方向上(也即音圈6和振膜7的长度方向上)正对,以增强平衡后声腔两侧气压的效果。
[0061]在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中,上述连接弹片2例如可采用粘接、作为嵌件注塑在外壳I上、焊接等手段固定连接在外壳I上,在现有技术中,该连接弹片2即主要通过作为嵌件注塑在外壳I上的手段固定连接在外壳I上。为了进一步简化本实用新型电声换能器的制作工艺,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弹片2与外壳I单独制作,并通过卡接结构将连接弹片2固定连接在外壳I上的连接结构,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2所示,该连接弹片2还进一步包括经由弹片本体21延伸出的弹性卡爪,对应地,外壳I设置有与弹性卡爪适配的卡槽,该弹性卡爪与对应卡槽卡接形成倒刺结构,该倒刺结构被设置为限制对应弹性卡爪从对应卡槽中脱出,具体地,弹性卡爪被设置为通过弹性变形嵌入对应卡槽中,并在嵌入卡槽中后通过恢复弹性变形与卡槽形成该倒刺结构,在此,该弹性卡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各种形状,例如弯钩型、U型、V型等。
[0062]在利用弹性卡爪与卡槽的配合实现连接弹片2与外壳I间的固定连接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12所示,优选是将连接弹片2设置为通过一个弹性卡爪23a形成上述导流部22,以在简化连接弹片2结构的同时获得与外壳I间较大的结合力。基于该种结构,上述的具有底部导流壁221和两个侧导流壁222的导流部22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则为适合作为一个弹性卡爪23a而提供牢固的结合力,具体为通过两个侧导流壁222实现弹性卡爪23作用。在图4至图12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弹片2设置有两个弹性卡爪23a、23b,其中一个弹性卡爪23a形成了导流部22,外壳I设置有对应弹性卡爪23a的卡槽11a、及对应另一个弹性卡爪23b的卡槽11b,其中,卡槽Ila至少与其中一个侧导流壁222形成倒刺结构,具体地,该卡槽Ila具有分别与两个侧导流壁222贴合的槽壁,而且,至少一个槽壁形成限制对应侧导流壁222从卡槽I Ia中脱出的斜面,进而通过挤压侧导流壁222与对应斜面相贴合而形成倒刺结构。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通过外力作用将弹性卡爪23a、23b安装至对应的卡槽I la、I Ib中,该外壳I还可以设置用于引导弹性卡爪23a、23b嵌入对应卡槽I la、I Ib中的导向斜面13a、13b,在图4至图12的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引导弹性卡爪23a嵌入卡槽Ila中的导向斜面13a、及用于引导另一弹性卡爪23b嵌入卡槽Ilb中的导向斜面13b。在此,优选是仅将作为导流部22的弹性卡爪23a设置在后声腔中,并将其余弹性卡爪23b均设置在电声换能器的外部,这不仅能够减少对后声腔的用于设置磁路系统的空间的占用,还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组装。
[0063]上述各实施例主要重点描述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
[0064]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电声换能器,具有外壳(I)、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I)上的连接弹片(2)、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I)上的振膜(7)、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I)上的盆架(3),其中,所述振膜(7)、所述外壳(I)和所述盆架(3)共同围成所述电声换能器的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2)包括弹片本体(21)、及经由所述弹片本体(21)延伸出的导流部(22),所述导流部(22)伸入所述后声腔中,且所述导流部(22)与所述盆架(3)之间形成使得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3)包括底部(31)、侧壁部(32)和边角部(33),所述电声换能器的中心磁铁(4)在所述后声腔中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31)上,所述侧壁部(32)经由所述底部(31)弯折延伸至所述后声腔中、且与所述中心磁铁(4)形成磁间隙,所述边角部(33)经由所述底部(31)在相邻两个侧壁部(32)之间的缺口处向外延伸;所述导流部(22)具体与所述边角部(33)之间形成使得所述后声腔与外界相通的出声孔(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每一所述边角部(33)的支撑部(12),所述盆架(3)通过所述边角部(33)支撑在所述支撑部(1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22)包括与所述边角部(33)相对的底部导流壁(221)、及经由所述底部导流壁(221)朝向所述边角部(33)弯折延伸的两个侧导流壁(222),且所述两个侧导流壁(222)分设在对应出声孔(S)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本体(21)包括固定部(211)、回折部(212)和弹臂部(213),所述弹臂部(213)经由所述回折部(212)与所述固定部(211)承接,所述固定部(211)及所述回折部(212)的一部分与所述外壳(I)的表面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本体(21)还包括经由所述固定部(211)的末端朝向所述弹臂部(213)弯折延伸的限位部(214),所述限位部(214)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弹臂部(213)的运动行程的限位长孔(214a);所述弹臂部(213)的末端形成限位钩(213a),且所述限位钩(213a)穿入所述限位长孔(214a)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换能器具有两个所述连接弹片(2),所述连接弹片(2)与所述外壳(I)分别成型后装配固定;每一所述连接弹片(2)的导流部(22)与所述盆架(3)之间形成的所述出声孔(S)、在所述盆架(3)的长度方向上正对。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2)还包括经由所述弹片本体(21)延伸出的弹性卡爪(23a、23b),所述外壳(I)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卡爪(23a、23b)适配的卡槽(I la、Ilb),所述弹性卡爪(23a、23b)与对应卡槽(I la、I lb)卡接形成倒刺结构,所述倒刺结构被设置为限制对应弹性卡爪(23a、23b)从对应卡槽(11 a、11 b)中脱出。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2)被设置为通过一个所述弹性卡爪(23a、23b)形成所述导流部(22)。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弹性卡爪(23a、23b)嵌入对应卡槽(11a、Ilb)中的导向斜面(13a、13b)。
【文档编号】H04R9/06GK205596325SQ20162014707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发明人】李军
【申请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