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及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47435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及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如果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则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如果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则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可方便在同一交通载体(如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客轮、飞机等)内的同乘乘客彼此结识、沟通、发布或共享信息等,实现交通在途场景下的信息交互,从而最大程度地便利人们的交通在途需求。
【专利说明】
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尚未有能够为广大的乘客提供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方便同乘乘客彼此间实现信息交互的通讯系统或平台。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目前尚未有能够为广大的乘客提供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方便同乘乘客彼此间实现信息交互的通讯系统或平台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包括:
[0004]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0005]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06]如果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则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07]如果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则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
[0008]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包括:
[0009]组群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0010]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11 ]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12]群组生成模块,用于在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时,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
[0013]本发明实施例,可方便在同一交通载体(如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客轮、飞机等)内的同乘乘客彼此结识、沟通、发布或共享信息等,实现交通在途场景下的信息交互,为乘客丰富社交场景,弥补交通载体内讯息管道缺失之不足,从而最大程度地便利人们的交通在途需求。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6]图2为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7]图3为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0]图1是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该通讯方法包括:
[0021]步骤SlOl,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0022]本步骤中,所述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是任一地理空间内的移动终端用户。
[0023 ]步骤SI 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24]本步骤中,在用户允许被获取定位信号的情况下,可通过GPS、移动基站定位、Wifi定位、或北斗等定位技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来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25]步骤S103,判断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是否达到设定值?
[0026]本步骤中,所述设定值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主要用于判断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满足组群条件的要求。
[0027]如果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进入步骤S104;否则,流程返回步骤S101。
[0028]步骤S104,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29]本步骤中,根据动态定位信号,计算在任一时间点中、发出组群请求的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30]步骤S105,判断识别到的距离是否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
[0031]本步骤中,所述预设的识别范围为1500?2500米,具体可以是1500米、2000米、或2500米,优选2000米。通过将识别到的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与预设的识别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在同一交通载体中。
[0032]如果步骤S105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进入步骤S106;否则,流程返回步骤S101。
[0033]步骤S106,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
[0034]本步骤中,在同一交通载体(如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客轮、飞机等)上的同乘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生成的通讯群组上彼此结识、沟通、发布或共享信息等,实现交通在途场景下的信息交互。
[0035]本步骤中,生成的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该识别标签在生成通讯群组后由群成员义务填录,每个通讯群组可以有不同的识别标签。识别标签可以但不限于如下表述:如“班次+始发时间+某地一某地”。
[0036]本步骤中,生成的通讯群组为临时性通讯群组,该通讯群组可以在72、或120小时后、或其它设定时间内自动撤销或解散。
[0037]本步骤中,当用户发现生成的通讯群组不是自己想要的群组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一键退群,然后重新发送组群或进群请求。
[0038]图2是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该通讯方法包括:
[0039]步骤S201,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0040]本步骤中,所述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是任一地理空间内的移动终端用户。
[0041 ]步骤S2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42]本步骤中,在用户允许被获取定位信号的情况下,可通过GPS、移动基站定位、Wifi定位、或北斗等定位技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来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43]步骤S203,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判断是否存在已生成的通讯群组?
[0044]本步骤中,所述预设的识别范围为1500?2500米,具体可以是1500米、2000米、或2500米,优选2000米。通过识别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与已生成的通讯群组内的任一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将该识别到的距离与识别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与已生成的通讯群组内的移动终端用户在同一交通载体中。
[0045]如果步骤S20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进入步骤S205;否则,流程进入步骤S204。
[0046]步骤S204,判断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是否达到设定值?
[0047]本步骤中,所述设定值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主要用于判断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满足组群条件的要求。
[0048]如果步骤S20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进入步骤S210;否则,流程返回步骤S201。
[0049]步骤S205,将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按距离远近顺序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以供用户选择进群。
[0050]本步骤中,用户可以在接收的通讯群组中作出选择,以进入其中某一群组。
[0051]本步骤中,已生成的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该识别标签由通讯群组内的群成员义务填录,每个通讯群组可以有不同的识别标签。识别标签可以但不限于如下表述:如“班次+始发时间+某地一某地”,从而可以避免进错目标通讯群组的状况出现。
[0052]在步骤S205之后,流程进入步骤S206。
[0053]步骤S206,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进入通讯群组的进群请求。
[0054]步骤S207,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55]本步骤中,在用户允许被获取定位信号的情况下,可通过GPS、移动基站定位、Wifi定位、或北斗等定位技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来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56]步骤S208,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和识别时间内,判断获取的动态定位信号与通讯群组内任一成员的动态定位信号是否以相同速度朝相同方向移动。
[0057]本步骤中,所述预设的识别范围为1500?2500米,具体可以是1500米、2000米、或2500米,优选2000米。通过识别发出进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与已生成的通讯群组内的任一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将该识别到的距离与识别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发出进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与已生成的通讯群组内的移动终端用户在同一交通载体中。
[0058]本步骤中,所述预设的识别时间为I?5分钟,具体可以是I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或5分钟,优选2分钟或3分钟,以进一步提高同一交通载体中同乘用户的识别率。当然,所述预设的识别时间还可以为I?20分钟或其它设定的时间段。
[0059]如果步骤S208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进入步骤S209;否则,流程返回步骤S206。
[0060]步骤S209,将用户自动加入通讯群组。
[0061]本步骤中,在同一交通载体(如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客轮、飞机等)上的同乘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通讯群组上彼此结识、沟通、发布或共享信息等,实现交通在途场景下的信息交互。
[0062]步骤S210,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63]本步骤中,根据动态定位信号,计算在任一时间点中、发出组群请求的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64]具体地,本步骤可以包括:
[0065]识别在第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
[0066]识别在第二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
[0067]本步骤中,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的间隔为I?5分钟,具体可以是I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或5分钟,优选2分钟或3分钟,以进一步提高同一交通载体中同乘用户的识别率。当然,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的间隔还可以为I?20分钟或其它设定的时间段。
[0068]在步骤S210之后,流程进入步骤S211。
[0069]步骤S211,判断识别到的距离是否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
[0070]本步骤中,所述预设的识别范围为1500?2500米,具体可以是1500米、2000米、或2500米,优选2000米。通过将识别到的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与预设的识别范围进行比较,判断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在同一交通载体中。具体地,通过将先、后识别到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分别与预设的识别范围进行比较,动态判断发出组群请求的移动终端用户是否在同一交通载体中。
[0071]如果步骤S21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流程进入步骤S212;否则,流程返回步骤S201。
[0072]步骤S212,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
[0073]本步骤中,在同一交通载体(如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客轮、飞机等)上的同乘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生成的通讯群组上彼此结识、沟通、发布或共享信息等,实现交通在途场景下的信息交互。
[0074]本步骤中,生成的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该识别标签在生成通讯群组后由群成员义务填录,每个通讯群组可以有不同的识别标签。识别标签可以但不限于如下表述:如“班次+始发时间+某地一某地”。
[0075]本步骤中,生成的通讯群组为临时性通讯群组,该通讯群组可以在72、或120小时后、或其它设定时间内自动撤销或解散。
[0076]本步骤中,当用户发现生成的通讯群组不是自己想要的群组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一键退群,然后重新发送组群或进群请求。
[0077]当出现两辆长途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近距离、基本等速地行驶了十来分钟的情况时,仅靠动态定位信号和同向同速的判断条件无法百分之百地对用户进行识别判断,在此种情况下,本发明的识别标签和一键退群功能,可以有效规避这种情况,不会错误生成或加入通讯群组。
[0078]在步骤S209和步骤S212之后,流程结束。
[0079]具体地,A先生是广州一家设备制造企业的销售经理,从广州坐火车前往上海参加一个行业重要展会。他分析近两天全国各地的同行和经销商们都会陆续赶往上海参加展会,他估计自己乘坐的这趟特快列车上应该就有不少广东地区的同行或经销商,想主动结交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新朋友。他用手机启动基于本发明的应用,1-3分钟内就能生成同乘的通讯群组或自动进入之前该趟列车已生成的通讯群组,从而可以开展主动社交,可以发布各种信息,还可以向同乘该趟列车的乘客发出到站后一起拼车、拼酒店等邀约,同时还可以呼叫列车上餐车、流动小吃车、乘务员、乘警等服务,无聊时还可以邀约群内有相同兴趣的乘客在群组内一起玩玩应用内专为乘客设计的斗地主游戏。
[0080]再具体地,C女士是肇庆一个体服装店老板,在从东莞虎门进完货回肇庆的大巴上就可以在同乘通讯群组内发布以下求助信息:本人刚从虎门进完货回来(服装),因此趟进货较多(2个大袋),若有到站后同往步行街方向的朋友,烦看能否帮忙搬运一下至门口出租车处一起打的过去,餐谢!
[0081]又具体地,Y小姐是一位摄影师,自由职业,旅游达人。在一次从重庆到武汉的客轮上,她完全可以通过基于本发明生成的同乘通讯群组来发布各种信息,比如:需要某地导游I位,最好是当地人;邀约同乘客轮上同样是只身外出旅游的乘客一同前往某个景点等。
[0082]再具体地,H先生是一私营广告公司老板,经常飞机往返各地,不错过每一个主动社交机会几乎已成为他的职业习惯。每次登机后总是第一时间用平板电脑打开基于本发明的应用,在群里用心地招呼着在他看来有可能是公司高管或企业老板的同乘群友。
[0083]上文对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的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下面将相应于上述方法的装置(即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作进一步阐述。
[0084]图3是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通讯系统100可以包括:组群请求接收模块110、获取模块120、识别模块130、以及群组生成模块140。
[0085]所述组群请求接收模块11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0086]所述获取模块120,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87]所述识别模块130,用于在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88]所述群组生成模块140,用于在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时,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
[0089]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
[0090]再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识别范围为1500?2500米。具体可以是1500米、2000米、或2500米,优选2000米。
[0091]图4是本发明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通讯系统200可以包括:组群请求接收模块210、获取模块220、识别模块230、群组生成模块240、发送模块250、进群请求接收模块260、以及群组加入模块270。
[0092]所述组群请求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0093]所述获取模块220,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0094]所述识别模块230,用于在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0095]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230包括第一识别单元231和第二识别单元232;所述第一识别单元231,用于识别在第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识别单元232,用于识别在第二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
[0096]所述群组生成模块240,用于在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时,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
[0097]所述发送模块250,其用于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存在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时,将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按距离远近顺序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以供用户选择进群。
[0098]所述进群请求接收模块260,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进入通讯群组的进群请求。
[0099]所述群组加入模块270,用于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和识别时间内,获取的动态定位信号与通讯群组内任一成员的动态定位信号以相同速度朝相同方向移动时,将用户自动加入通讯群组。
[0100]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
[0101]再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识别范围为1500?2500米;所述预设的识别时间为I?5分钟,体可以是I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或5分钟,优选2分钟或3分钟,当然,还可以为I?20分钟或其它设定的时间段。
[0102]本发明实施例,可方便在同一交通载体(如长途客车、火车、动车、客轮、飞机等)内的同乘乘客彼此结识、沟通、发布或共享信息等,实现交通在途场景下的信息交互,为乘客丰富社交场景,弥补交通载体内讯息管道缺失之不足,从而最大程度地便利人们的交通在途需求。
[010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0104]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发明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发明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如果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则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如果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则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识别在第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 识别在第二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如果存在已生成的通讯群组,则将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按距离远近顺序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以供用户选择进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按距离远近顺序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以供用户选择进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进入通讯群组的进群请求;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和识别时间内,如果获取的动态定位信号与通讯群组内任一成员的动态定位信号以相同速度朝相同方向移动,则将用户自动加入通讯群组。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6.一种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群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组群请求;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用户的动态定位信号; 识别模块,用于在接收的组群请求的数量达到设定值时,根据所述动态定位信号,识别在任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 群组生成模块,用于在识别到的距离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时,在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生成通讯群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至少包括第一识别单元和第二识别单元; 所述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在第一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一距离; 所述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在第二时间点任两移动终端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模块,其用于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内,存在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时,将已生成的通讯群组按距离远近顺序发送至移动终端用户,以供用户选择进群。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群请求接收模块和群组加入模块; 所述进群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用户发出的进入通讯群组的进群请求; 群组加入模块,用于在预设的识别范围和识别时间内,获取的动态定位信号与通讯群组内任一成员的动态定位信号以相同速度朝相同方向移动时,将用户自动加入通讯群组。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交通在途场景下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群组为带识别标签的通讯群组。
【文档编号】H04W4/08GK105828286SQ201610141839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杨军辉
【申请人】中山国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