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57934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属图像通信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通讯方式。从交互式的AV服务到遥控和监测应用领域的出现正满足这一需要,可视电话也是今后AV领域的一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提供了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也就是不受场景环境限制的个人对个人的对话式视频通讯,它还支持一些数据传输能力,如附属的静止图像,文件等所需的信息。最早研制可视电话的是美国,贝尔公司于1964年在纽约万国博览会上首次展出Picturephone MOD I型可视电话机,商业业务最早开始于美国匹茨堡,采用MOD II型机。但由于可视电话所需的频带太宽并且需要的投资颇巨,所以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和解决世界上现有可视电话所需的频带太宽并且需要巨额投资、无法得到广泛应用等的缺点和问题,将可视电话向多功能化、经济化的方向发展与改进,研究设计一种能用于小集团的并可与现有的公共电话网同时使用,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并可与微机接口、方便管理、多功能、低成本、性能价格比好的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结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的外型结构示意图如

图1所示,它由机壳1、键盘2、LED显示器3、用户状态显示面板4、交换电路板5和微机控制电路板6、图像输入和输出线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位置和连接关系为键盘2和LED显示器3可分别装于机壳1的面板右下角和右上角,用户状态显示面板可装于机壳的面板左部位,交换电路板5和微机控制电路板6均装置于机壳1内底板上,键盘2、LED显示器3、用户状态显示面板4通过图像输入输出线均分别与交换电路板5和微机控制电路板6相互电气连接。其电路方框图如图2所示的虚线框部分,其电路原理图如图4~9所示,其电路由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模拟开关阵列8、DTMF接收译码电路9、状态显示电路10、单片机电路11、装置设置键盘12共同电气连接构成,再与用户终端(可视电话)15、RE232串行通信接口13、微机14相互电气连接共同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用户终端15分别通过用户状态检测信号线、用户DTMF信号线、视频控制输出信号线分别与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DTMF接收译码电路9、模拟开关阵列8相电气连接,单片机电路11分别通过用户状态检测控制信号线、视频控制输出信号线、译码输出信号线、状态显示控制信号线分别与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模拟开关阵列8、DTMF接受译码电路9、状态显示电路10相电气连接,装置设置键盘12通过电话号码长度、电话号码查询及修改等的键盘信号输出线与单片微机电路11相电气连接,微机14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13与单片机电路11相电气连接;其电路中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由集成件比较器IC12和IC13、缓冲器IC15、电位器RVAR1、电阻R73~R80、电容C40共同电气连接构成;模拟开关阵列8由集成件IC20、IC21、缓冲器IC16、反向器IC23、电容C58、电阻R1、插座PIN1共同电气连接构成;DTMF接收译码电路9由集成件IC1~IC8、缓冲器IC24、电容C7、C32、C10~C13、C85~C86、C63~C68、C43、、C70~C73、C88~C90、晶体振荡器X1、电阻R2~R24、R48共同电器连接构成;状态显示电路10由发光二极管L1~L32、数码管IC31、IC32共同电气连接构成;单片机电路11由集成件单片微处理器IC41、锁存器IC42、程控存储器IC47、动态存储器IC46、数码管显示集成件IC51、IC52、RS232串行单片转换器IC43、串行程序存储器IC44、缓存器IC52、IC55、IC48、IC49、可编程逻辑器件IC50、蜂鸣器SP1、晶体振荡器YY、电容C1~C3、电阻R2、R3、R9共同电气连接构成;装置设置键盘12由复合开关S1~S16共同电气连接构成。
小型可视电话是这样通过本实时模拟交换装置来实现的多路小型可视电话用户终端框图如图3所示。可视电话的通话功能是由公用电话交换局完成,即可视电话可以直接与公用电话交换局相连接,拨号、振铃等建立通话所需音频信号均由原有的音频话机产生;而视频接续功能则由视频交换装置完成。为了完成视频交换功能,视频交换装置主要由用户线路状态监测、双音多频信号的接收及解码视频信号交换等三个模块组成。采用总线式结构,包括单片机控制板、四块独立的32×8视频交换板,它们与一块总线背板相连,实现视频信号、数字信号(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电源等的连接。根据实际需要,本装置的实例可用作8、16、24或32路集团可视电话交换装置。可视电话装置由图像单元和声音单元组成。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采用了六线式交换方式。话音信号由原有的2线音频接线器进行接续,图像信号则由4线视频接线器进行接续,利用同轴电缆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可视电话的用户终端由基本的音频话机功能模块、摄像头、监视器、视频信号自动增益放大电路、和视频信号与用户线路信号切换的视频控制器构成。拨号、振铃等建立通话所需音频信号均由普通话机功能模块产生。通话时,摄像头输出的图像信号经视频控制器切换后,传输到本视频交换装置进行交换后送至另一用户终端,由监视器显示该用户的图像信号。当通话结束时,视频交换装置控制切断监视器和摄像头电源。本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的电路方框工作原理为由装置设置键盘12设置或修改装置的电话号码长度、对多路电话号码查询及修改、预置多路状态指示灯等;设置完后,当用户线路状态监测模块7监测到用户端15摘机准备拨号后,就由双音多频信号的接收及解码模块9接收用户拨的DTMF信号,译码后的信号送给单片机电路11,以控制相应的视频信号的接通,单片机同时控制显示模块10完成用户状态的显示。用户端视频信号到本交换装置的接续是由视频控制器8完成的。而视频控制器由本交换装置的单片机所控制完成。对于公用电话交换局来说,可视电话的视频接续、交换的完成都是透明的,不会对它产生任何影响;对于用户,视频的传输与交换也是透明的,用户不需增加任何额外的操作;电路原理图的作用原理为本装置的线路输入端由用户终端引入,第一路的线路状态经电阻R73送到IC12,与可调电阻RVAR1和电容C40产生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经IC15缓冲后送到数据总线,由微处理器IC41读取后判断线路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当线路状态发生变化时,IC41则执行相应的线程;当判断到用户摘机准备拨号时,则由相应该路的双音多频译码集成件IC1接收用户所拨的号码,另外由IC41控制L1~L32中相应的一路LED闪烁,显示用户提机;当判断到用户为被叫摘机,则送出用户终端控制信号经IC14锁存后,经R60到用户终端控制视频信号接通到线路上,同时由IC20和IC21接通相应两路的视频信号,再射频器(由三极管T1、电阻R69~R72、电容C28、C21组成)输出到用户终端,另外由IC41控制L1~L32中相应的两路LED亮,显示用户接通视频信号;当判断到用户挂机时,则将由IC20和IC21切断相应两路的视频信号,同时送出用户终端控制信号经IC14锁存后,经R60到用户终端控制视频信号与用户线路切断,另外由IC41控制L1~L32中相应的一路LED灭,显示用户挂机。在对装置进行设置时,由按键S1~S3、S5~S7、S9~S11、S14输入要设置的用户号码和用户电话号码,并在IC51、IC52上显示输入的设置号码;用户可以通过S8取消上一按键动作,也可以由S13确认前一按键有效,而通过S12和S16可以分别选择上一个用户和下一用户的设置;当用户需要重新设置时,则通过按键S4进入复位状态,对装置重新设置;当确认设置完成,可以进入正常工作时,则由按键S15键动作,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采用总线式结构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装置的可维护性;(2)摄像机采用具有红外光发射及自动增益控制的CCD小型摄像头,其照度的动态范围大,灵敏度高,在夜晚业可获得清晰的图像;(3)可视电话可纳入现有的音频电话系统中,即这种电话可和普通电话系统相兼容;(4)本交换装置对用户是透明的,即用户不需增加任何额外的操作,就可完成可视电话的全部功能;(5)利用廉价的视频开关,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性能价格比好、易扩展、有宽广的适用范围等优点;(6)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既可自成装置,又可与微机通信,方便管理,能够扩展多种功能;(7)装置的初始化各项工作均可通过键盘进行设置及控制,并由数码管显示结果,便于检查,发现有错可以马上修改;(8)采用串行EPROM存取装置参数与用户的电话号码数据,本装置还采用了累加和补码校验法及数据多级查证,有效地保证了装置数据的可靠性;(9)装置工作时可通过LED显示来监测装置是否正常工作,由相应的指示灯知道用户的挂机、摘机以及通话状态。
下面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为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的外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小型可视电话系统结构框图,图3为小型可视电话用户终端框图,图4~9为多路(本实例为32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显示器。图中1为机壳、2为键盘、3为LED显示器、4为用户状态显示面板、5为交换电路板、6为微机控制电路板、图4~9中具有相同管脚标号的管脚应相互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1)按图1所示设计,并用通用的机加工方法加工或购置标准机壳1,同时选购小键盘2、LED显示器3等并固定安装在机壳上面的操作显示板上;(2)按图4~9所示绘制印刷电路板,并按图4~9所示筛选元器件,其中必须选用信道隔离度好,稳定度高的模拟开关阵列,其中IC1~IC8可选AMS3201,IC9可选74S32,IC10~IC11可选TL084、IC12~IC13可选LM339,IC14可选74LS274,IC15可选74LS245,IC16可选74LS467,IC17~IC18可选74S245,IC19可选74S154,IC20~IC21可选MAX456,IC22~IC23可选74S04,IC24可选74LS467,IC41可选8031,IC42可选74LS374,IC43可选MAX232,IC44可选24C32,IC45可选74LS374,IC46可选6264,IC47可选2764,IC48~IC49,IC53、IC55可选74LS245,IC50可选PAL16V8,IC51~IC52可选LCM7218,把筛选好的元器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进行简单的调试;(3)把装调好的电路板固装于机壳1内,线路输入和输出线及电源线均设置在机壳背面,再按图4~9所示,将键盘2,相应的LED显示器3,用户状态显示面板4与机壳内部的交换电路板5、微机控制电路板6、图像输入和输出线相互电气连接,就能较好地实施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机壳、键盘、电路板的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机壳(1)、键盘(2)、LED显示器(3)、用户状态显示面板(4)、交换电路板(5)和微机控制电路板(6)、图像输入和输出线共同连接构成,其相互位置和连接关系为键盘(2)和LED显示器(3)可分别装于机壳(1)的面板右下角和右上角,用户状态显示面板(4)可装于机壳(1)的面板左部位,交换电路板(5)和微机控制电路板(6)均装置于机壳(1)内底板上,键盘(2)、LED显示器(3)用户状态显示面板(4)和图像输入输出线分别与交换电路板和微机控制电路板相互电气连接;其电路由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模拟开关陈列(8)DTMF接收译码电路(9)、状态显示电路(10)、单片机电路(11)、装置设置键盘(12)共同电气连接构成,再与用户终端(可视电话)(15)、RS232串行通信接口(13)、微机(14)相互电气连接共同完成可视电话工作,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用户终端(15)分别通过状态检测信号线、用户DTMF信号线、视频控制输出信号线分别与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DTMF接收译码电路(9)、模拟开关陈列(8)相电气连接,单片机电路(11)分别通过用户状态检测控制信号线、视频控制输入信号线、译码输出信号线、状态显示控制信号线分别与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模拟开关陈列(8)、DTMF接收译码电路(9)、状态显示电路(10)相电气连接,装置设置键盘(12)通过电话号码长度、电路号码查询及修改等的键盘信号输出线与单片微机电路(11)相电气连接,微机(14)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13)与单片机电路(11)相电气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机壳、键盘、电路板的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状态检测电路(7)由集成件比较器IC12和IC13、缓冲器IC15、电位器RVAR1、电阻R73~R80、电容C40共同电气连接构成;模拟开关陈列(8)由集成件IC20、IC21、缓冲器IC16、反向器IC23、电容C58、电阻R1、插座PIN1共同电气连接构成;DTMF接收译码电路(9)由集成件IC1~IC8、缓冲器IC24、电容C7、C32、C10~C13、C85~C86、C63~C68、C43、C70~C73、C88~C90、晶体振荡器X1、电阻R2~R24、R48共同电气连接构成;状态显示电路(10)由发光二极管L1~L32、数码管IC31。IC32共同电气连接构成;单片机电路(11)由集成件单片微机处理机IC41、锁存器IC42、程序存储器IC47、动态存储器IC46、数码管显示集成件IC51、IC52、RS232串行单片转换器IC43、串行程序存储器IC44、缓存器IC52、IC55、IC48、IC49、可编程逻辑器件IC50、蜂鸣器SP1、晶体振荡器YY、电容C1~C3、电阻R2、R3、R9共同电气连接构成;装置设置键盘(12)由复合开关S1~S16共同电气连接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多路小型可视电话实时模拟交换装置,它包括机壳、键盘、LED显示器、用户状态显示面板、电路板、图像输入输出线连接构成,其连接关系为:键盘和显示器装于机壳面板右部,状态显示板装于机壳面板左部、电路板装于机壳内底板上,它们均与电路板相电气连接;电路由状态检测电路、模拟开关阵列、DTMF接收译码电路、状态显示电路、单片微机电路、键盘通过各自信号线相互电气连接构成。本装置能用于小集团并与现有电话网同时使用,功能多、成本低,所需频带宽、性能价格比好。
文档编号H04N7/14GK2375046SQ98249309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30日
发明者叶梧, 冯穗力, 陈小英, 丁武, 彭越浩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